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人中性粒细胞多肽1-3、CD64联合预测新生儿败血症抗感染转归的价值

2023-09-04 03:27:00胡婷刘悦
安徽医药 2023年9期
关键词:病儿败血症危重

胡婷,刘悦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严重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病率高达16.4%左右,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则会危及病儿生命安全[1-2]。目前,抗感染治疗是新生儿败血症首选治疗方案,但受病儿病情、个体差异性、抗生素耐药性等因素影响,导致部分病儿无法取得理想疗效,对此类病儿及早识别至关重要[3-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是一种多肽类激素样造血生长因子,可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分化,参与炎症发生发展[5]。人中性粒细胞多肽1-3(human neutrophil polypeptide 1-3,HNP1-3)属于人α-防御素,是内源性免疫成分,可抵抗病原微生物侵害[6]。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主要表达于中性粒细胞表面,在受到炎症刺激时呈现大量表达[7]。现阶段尚未有研究报道关于三者联合预测新生儿败血症抗感染转归的价值,故本研究对此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及早预测转归结局、制定更合理可靠的防治措施提供新思路与数据支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三二〇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新生儿败血症病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5例,女37例,日龄(12.23±2.95)d,范围为5~21 d,分娩方式:自然分娩62例,剖宫产30例,病情程度:非危重45例,危重45例,极危重2例,其中早产22例,低体质量儿10例。纳入标准:均出现发热、面色苍白、烦躁不安、拒奶等临床症状,伴有外周血象改变,病原菌培养呈阳性;符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8]中新生儿败血症相关诊断标准;均为首次确诊,参与本研究前未接受相关抗感染治疗;病儿监护人均知晓本研究方案,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遗传性代谢性疾病者;存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病儿入院均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微循环、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措施,首先给予美罗培南20 mg/kg+氯化钠溶液5~10 mL,静脉滴注,每12小时给药1次,在确定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后给予针对性抗生素行抗感染治疗。连续用药7 d。治疗7 d后根据抗感染转归结局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抗感染转归结局判定标准参考《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8]。

1.2.2 血清GM-CSF、HNP1-3、CD64水平检测方法 于所有病儿抗感染治疗前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离心处理,3 000 r/min,10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GM-CSF、HNP1-3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采用购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Cytomics FC 500流式细胞仪、沃文特公司鼠抗人CD64-FITC、CD45-PE试剂盒检测血清CD64水平,所有操作均遵循试剂盒说明书。

1.3 观察指标 (1)两组临床资料、血清GM-CSF、HNP1-3、CD64水平,临床资料包括龄、性别、分娩方式、病情程度、低体质量儿、早产、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等,其中病情程度以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eonatal critical case score,NCIS)评估,该评分包含心率、收缩压、呼吸、氧分压、pH值、钠、钾、血肌酐、血尿素氮、红细胞压积、胃肠道表现11项内容,每项10分,总分110分,91~110分为非危重,70~90分为危重,<70分为极危重。(2)血清GM-CSF、HNP1-3、CD64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3)血清GM-CSF、HNP1-3、CD64对抗感染转归结局的影响。(4)血清GM-CSF、HNP1-3、CD64对抗感染转归结局的预测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描述,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联合预测实施logistic二元回归拟合,返回预测概率logit(P),将其作为独立检验变量。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血清GM-CSF、HNP1-3、CD64水平 两组日龄、性别、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病情程度、低体质量儿比例、早产比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比例、血清GM-CSF、HNP1-3、CD64水平高于有效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资料、血清GM-CSF、HNP1-3、CD64水平比较

2.2 血清GM-CSF、HNP1-3、CD64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 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GM-CSF、HNP1-3、CD64水平与新生儿败血症病情程度(赋值:非危重=1,危重=2,极危重=3)呈正相关(rs=0.72、0.74、0.81,均P<0.001)。

2.3 血清GM-CSF、HNP1-3、CD64对抗感染转归结局的影响 以新生儿败血症抗感染转归结局作为因变量(有效=0,无效=1),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前,病情程度、低体质量儿、早产、合并化脓性脑膜炎、血清GM-CSF、HNP1-3、CD64对新生儿败血症抗感染转归结局有独立影响,校正病情程度、低体质量儿、早产、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等其他因素后,血清GM-CSF、HNP1-3、CD64仍对新生儿败血症抗感染转归结局有独立影响(P<0.05),见表2。

表2 新生儿败血症92例血清GM-CSF、HNP1-3、CD64对抗感染转归结局的影响

2.4 血清GM-CSF、HNP1-3、CD64对抗感染转归结局的预测价值 以无效组作为阳性样本,有效组作为阴性样本,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GMCSF、HNP1-3、CD64联合预测新生儿抗感染转归结局的AUC为0.91[95%CI:(0.83,0.96)],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0.84[95%CI:(0.75,0.91)]、0.80[95%CI:(0.70,0.87)]、0.77[95%CI:(0.67,0.85)],灵敏度为91.30%,特异度为81.16%,见图1。

图1 新生儿败血症92例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人中性粒细胞多肽1-3(HNP1-3)、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对抗感染转归结局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新生儿败血症是全身感染性疾病,相关资料数据显示,活产新生儿中约有0.1%~0.4%发生败血症,病死率高达17%~45%,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防治形势极为严峻[9-10]。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是新生儿败血症病情转归的关键所在,及早预测抗感染转归结局则对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GM-CSF主要由炎症反应过程中损伤的内皮细胞分泌,主要作用是加快前粒细胞、前单核细胞分化为成粒细胞、单核细胞,促进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增殖、分化,是反映单核-巨噬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的敏感指标[11]。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GM-CSF水平与新生儿败血症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对抗感染转归结局有独立影响。分析原因,新生儿败血症病儿体内的淋巴细胞处于异常活化状态,细胞免疫遭到显著抑制,造成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调节紊乱,导致GM-CSF表达增多,其体内炎症反应、免疫紊乱越严重,GM-CSF表达上调趋势越显著,从而明显增加治疗难度[12]。同时,国内外报道均证实,细菌及其内毒素等代谢产物是刺激GM-CSF生成的主要物质[13-14],故其在新生儿败血症发生与治疗过程中会随着细菌及其内毒素的产生、增殖、减少、消退等出现相应改变。因此,血清GMCSF可作为预测新生儿败血病人抗感染转归结局的重要指标,临床还可针对其水平变化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为强化疗效、改善预后奠定良好基础。

HNP1-3是中性粒细胞内嗜天青颗粒的主要成分,作为一种抗菌肽,具有直接杀伤多种细菌、真菌、病毒作用。Akdoğan等[15]报道指出,败血症性关节炎病人滑液吸出物中HNP1-3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性关节炎。本研究数据显示,血清HNP1-3水平与新生儿败血症病情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且无效组血清HNP1-3水平高于有效组,可见血清HNP1-3水平不仅与新生儿败血症病情程度有关,还会影响抗感染转归。正常生理情况下其在血液中的浓度较低,在机体出现急性感染刺激后向细胞外大量分泌,促使其浓度大幅度增加,与机体组织细胞炎性损伤密切相关[16]。同时,在机体因病原体感染出现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后,HNP1-3会结合抗原抑制病原体在黏膜上皮细胞黏附、增殖,提高机体病原抗原的免疫原性,加快抗原递呈细胞的递呈加工过程,发挥抗感染作用,在此过程中为满足机体抗感染需求,促使其含量呈现代偿性增高趋势,病情越严重,代偿性增高越明显[17]。另外,本研究发现,血清HNP1-3对新生儿败血症抗感染转归结局具有独立影响,提示临床可将其用于预测新生儿败血症抗感染转归中,还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改善预后创造良好条件。

中性粒细胞CD64是免疫球蛋白G抗体表面Fc段高亲和力受体,研究表明,其血清水平会在机体出现炎症侵袭或细菌感染后的1~6 h内迅速升高,且能够维持24 h左右,在多种感染性疾病中具有良好检测价值[18-19]。本研究显示,血清CD64水平不仅与新生儿败血症病情程度呈正相关,还对抗感染转归结局有独立影响。原因在于以下方面:正常新生儿体内的CD64仅在中性粒细胞表面少量表达,在细菌侵入机体后,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等物质均会激活中性粒细胞表面的CD64表达,导致其含量明显升高,且其在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作用中扮演重要角色,还会结合配合启动机体免疫作用,造成病情加剧,显著增加抗感染治疗难度[20]。因此,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CD64水平为制定抗感染措施、及早预测抗感染转归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经ROC曲线分析证实,血清GM-CSF、HNP1-3、CD64均对新生儿败血症抗感染转归结局有良好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更为可靠,为临床提供新思路。此外,本研究还发现,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前,病情程度、低体质量儿、早产对新生儿败血症抗感染转归结局有独立影响,提示临床还应关注这些因素对新生儿败血症抗感染转归结局的影响。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偏少,可能导致数据偏倚,后续应继续收集病例,作进一步分析,以获取更为全面的数据支持。

综上可知,血清GM-CSF、HNP1-3、CD64联合预测新生儿败血症抗感染转归结局的价值较为可靠,且其血清水平对生存状况有明显影响,临床可根据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变化制定防治措施。

猜你喜欢
病儿败血症危重
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以败血症为主症禽病的鉴别诊断
家庭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孤独症中的效果观察:一项随机、对照、开放研究
安徽医药(2021年4期)2021-04-09 08:51:52
穴位按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儿生长发育和睡眠的影响
安徽医药(2020年1期)2020-01-10 06:43:14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当代水产(2019年8期)2019-10-12 08:57:56
阳性强化法提高儿童静脉输液穿刺效果及依从性的评价
安徽医药(2019年5期)2019-05-05 09:24:00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