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成林,许学军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2022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已达36.9万亿元,其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凭借其运输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在供应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国内物流企业SF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为案例,在对其主要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出各个业务流程存在的主要风险,并介绍SF运用金融科技手段进行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可以为物流企业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提供一定的借鉴。
历经多年的探索,SF逐渐建立起自身的供应链金融体系,成立了SF金科,为上下游客户提供融资服务;SF与供应链融资平台进行才汇链合作,通过签发电子凭证实现供应链融资;SF和金融科技公司同盾科技合作,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不断更新供应链融资方案的同时进行风险防控;此外,SF设立数据平台实现了风险监测、仓储分析、路线规划等功能。[1]
2.1.1 业务流程分析
当下游经销商面临资金短缺时可将存货质押在SF的仓库中以便于SF监管并评估存货的公允价值进而帮助经销商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资金支持。仓储融资的关键在于SF的监管仓库,SF在全国范围内均设有大型仓库并配备智能物流系统以实现动态监督货物动向进而防止其出现丢失或毁损等情况。电商平台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库存来满足订单需求,但库存会占用大量的资金,此时把库存质押给SF进行融资不仅可以减轻自身的库存压力,还释放了大量资金来满足其经营。因此,我国电商平台是仓储融资业务的主要需求方,具体来说,就是SF和电商平台协定具体货物的质押安排,并根据货物运输的目的地来安排最优保管仓库以缩短货物抵达分销商、零售商或者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在SF向金融机构反馈监管信息后,金融机构会根据电商平台的信用资质、库存价值和销售情况等因素给予100万元~3 000万元的贷款额度,当货物被销售出去后,资金会汇入银行的账户中,从而实现了货物从质押、运输再到收款环节的全程监督。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SF 开展仓储融资模式示意图
2.1.2 风险点分析
2.1.2.1 物权风险与监督风险
SF负责对质押物的合法性、状况及其公允价值等因素进行审核。在审核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经销商提供的存货存在权属问题但工作人员未发现就通过审查的问题,还可能存在SF内部的审核人员与外部经销商串通进而导致监管失效的风险。
2.1.2.2 质押物变现风险
质押物会因市场需求大小、状况以及储藏成本高低等因素而面临较大的变现风险,如果该存货在市场中需求较小或者存货在储藏过程中出现毁损、变质、丢失等情况进而导致其失去价值,那么该存货的变现风险就相对较高,反之则相对较低。
2.1.2.3 质押物价格风险
SF和金融机构会根据质押物的市场价值来确定合理的授信额度,如果质押物的价值大幅下降,可能会导致借款人的贷款超过了质押物的价值,此时若借款人违约就会导致金融机构遭受损失。
2.1.2.4 信息传递风险
SF需要提供与仓储融资业务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库存情况、货物价值、存储时间等,这些数据和信息对于金融机构评估风险和决策贷款额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质押物的信息传递出错或者不及时,很有可能导致该业务无法正常开展。
2.2.1 业务流程分析
该模式指上游供应商将赊销商品获得的应收下游核心企业货款的权利转让给SF,SF在审核完相关交易合同等文件的真实性后会拨付一定比例的资金给上游供应商。SF在提供保理融资时会基于下游核心企业的信用资质来确定具体的资金额度、利率和还款方式。通过向SF进行保理融资有助于供应商缓解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情况,进而可以加速资金周转以满足企业日常经营并促进整个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发展。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SF 开展应收账款保理融资业务示意图
2.2.2 风险点分析
2.2.2.1 账款真实性风险
上游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必须以真实交易为基础,在审核过程中,如果应收账款存在虚构、伪造等情况且内部审核人员未发现或内外部勾结,就可能导致应收账款无法得到及时回收,从而提高了资金回收的风险。
2.2.2.2 违约风险
如果核心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经营陷入困境或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等原因而无法按时或完全履行付款义务,可能导致SF的自有资金受损,进而影响其正常的运营资金需求和现金流管理。
2.2.2.3 操作风险
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涉及多个环节和参与方,包括核实账款真实性、账款转让和支付等。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误解或欺诈行为,就可能导致融资款项无法收回。
2.3.1 业务流程分析
SF与供应链金融平台才汇链合作推出“丰单融资”,“丰单融资”即供应商将其向SF物流交付的货物运输单据(丰单)作为标的,向SF申请融资,以获取短期资金支持。
在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会涉及多级供应商,由于供应商之间存在信用风险和延期支付的可能性,因此多级供应商在获取传统融资渠道的支持时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丰单融资可以将SF作为信用背书,以减少金融机构对多级供应商的信用风险顾虑,提供更灵活的融资支持。具体来说,一级供应商可以凭物流单据向平台提交申请,SF随后会签发电子“丰单”给供应商,供应商即可凭该电子凭证向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此外,供应商可将该丰单的金额拆分,全部或部分转让给二级供应商进而使其获得资金支持。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SF 开展丰单融资业务示意图
2.3.2 风险点分析
2.3.2.1 资金流动风险
丰单融资涉及多方的资金流动,包括SF、供应商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支付和结算。如果支付和结算过程中出现延迟、错误或争议,可能会影响到资金的流转和融资的顺利进行。
2.3.2.2 丰单转移风险
SF只对一级供应商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及偿还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后为其提供丰单以便于获得资金支持,但是之后一级供应商将丰单的全部或部分金额转让给二级或多级供应商后,如果这些企业存在较大经营风险或财务状况较差等问题,可能会发生违约从而使SF遭受损失。
2.3.2.3 合作风险
SF与才汇链合作需要建立合作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以确保SF订单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如果合作机制不稳定或信息泄露,可能导致SF订单融资业务面临安全风险或合作风险。
2.4.1 业务流程分析
对于具有长期良好合作关系的客户,如果其存在临时性资金需求,SF会给予一定额度的信贷支持。通过在运输业务中收集客户信用信息、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为经销商、零售商以及一些小型供应商等提供小额贷款(金额通常在5万元~100万元之间),进而有助于促进整个产业链上企业的发展。具体来说,“经营贷”是SF金科向信用状况较好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经营贷款服务,以满足其日常经营,根据不同客户的资产规模、运营情况为其提供不同额度的信用贷款。“发件贷”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快消、电商企业提供的贷款服务,该业务类似于仓储融资,但与上文提到的仓储融资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对客户的筛选更严格,并对其经营范围有明确限制,SF只会向目前正在合作或未来打算合作的客户提供信用贷款服务并且这些客户主要从事化妆品、高端汽车配件或酒水等业务。此外,SF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宅即贷”“抵押贷”等贷款服务以满足当地中小型企业的需求,具体业务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SF 开展信用贷款业务示意图
2.4.2 风险点分析
2.4.2.1 信用风险
信用贷款业务的核心在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借款人可能会因财务困难、经营不善或其他不可预见因素而导致其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或者完全违约进而使SF和金融机构遭受损失。
2.4.2.2 逆向选择风险
在申请信用贷款的过程中,借款人可能会故意隐瞒或歪曲自身的真实情况,以获取更高的贷款额度或更低的利率,如果SF和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风险评估不准确,就会增加违约风险。
2.4.2.3 道德风险
借款人申请信用贷款后可能未按照合同中规定的用途去使用这笔资金。例如借款人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将贷款用于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进而可能导致SF或金融机构遭受损失。
3.1.1 利用区块链技术控制质押物物权与监督风险
利用区块链技术,SF建立了可靠、去中心化的存货物权登记和交易平台以记录存货的所有权信息、交易记录和物流轨迹等数据,确保存货物权信息的透明度、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有助于降低物权纠纷的风险并提高交易的可靠性。此外,利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可以定义和执行存货质押融资的规则和条件,自主识别出货物的异常变动,并在区块链上实时反馈,减少人机交互进而降低操作风险。[2]
3.1.2 利用金融科技技术和智能仓储系统控制质押物变现风险
SF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存货市场需求和价格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通过监控市场趋势、消费者行为和供需关系等,可以预测存货的变现潜力和市场风险,有助于帮助SF和金融机构做出更准确的决策,控制存货的变现风险。此外,SF企业通过WMIS管理信息系统,定期检查物流和仓储中的存货,监测货物流量和价值,灵活控制抵押物与贷款额度的比例。[2]这种全过程监控机制极大地增强了物流企业和贷款机构对货物流转和资金安全性的控制能力,有效地降低了质押物因失去价值而无法变现的风险。
3.1.3 利用区块链技术控制存货的信息传递风险
利用区块链技术,可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传递以确保各方之间的信息流动更加高效和准确[3]。SF和金融机构可以共享存货的存储、交易和监管数据,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一致性,降低信息传递中的潜在风险。
3.2.1 利用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技术降低账款真实性风险
借助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技术,SF对借款人的应收账款数据进行验证和分析。通过比对交易数据、供应链信息以及其他相关数据,确保账款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检查账款的历史记录、金额、付款人等关键信息,识别不符合预期模式或异常的交易从而降低供应商伪造虚假单据而骗取融资的风险。
3.2.2 利用大数据技术和风险预警系统降低违约风险
SF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核心企业的财务数据、交易记录、行业数据等,建立信用评估模型,量化企业的信用风险水平,进而控制核心企业因陷入财务困境而无法偿还贷款的风险。此外,SF建立了风险预警系统,以实时监测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和相关风险指标。通过实时监控财务数据、行业变化、市场动态等,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把控违约风险。
3.3.1 利用区块链技术控制资金流动风险
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和验证支付与结算信息,确保资金的准确流转和及时到账,减少出现延迟和错误的可能性[4];同时,SF利用金融科技技术实现了支付和结算的自动化处理。通过与金融机构和支付系统的对接,可以实现订单数据与资金流动的无缝连接,自动触发支付和结算过程,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风险和错误。
3.3.2 利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控制丰单转移风险
SF签发电子丰单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所以即便一级供应商将丰单转移给其他供应商,区块链上的交易记录也会自动更新[5]。此时,SF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他供应商的经营情况、信用状况、偿还能力进行分析以防止其违约而不能按时还款。
3.4.1 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信用风险控制
SF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技术,将借款人的海量数据纳入其模型中。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历史交易记录、行业趋势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模型去量化评估借款人的风险。通过准确评估贷款风险,SF能够更加精确地决策是否批准贷款申请,并制定相应的贷款条件和利率。这种风险控制的方法不仅有助于降低贷款违约的潜在风险,保护SF的利益,还为贷款申请人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贷款机会。此外,SF还建立了实时风险监测系统对贷款客户进行动态监测,通过监测客户的还款行为、财务状况等关键指标,能够及时发现风险信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前预警、调整贷款条件等。
3.4.2 利用区块链技术控制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
SF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信用历史记录系统,将借款人的还款记录和信用行为记录在区块链上,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区块链上的信用记录进行风险评估,减少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供应链金融逐渐成为金融服务实体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在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应当时刻关注和重视对各类风险的防范,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技术来有效解决和防控风险。本文以SF开展的4种主要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为例,探讨各业务模式所面临的主要风险点,并通过介绍SF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措施[6],以期为今后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