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鑫
内容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适用性。文章首先概述了先秦道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如复归自然的教育目的、涤除玄览的教育过程、反者道动的教育原则和朴真自由的教育内容。其后分析了这些思想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适用性,如回归自然助推学生全面发展、以“自化”和“不言”激发学生创造活力、摈弃功利主义的教育倾向、以德育为先的向善教学等。笔者认为,先秦道家教育思想能够为当今大学教育提供新的
关键词:先秦道家教育思想 高等教育 适用性
老庄教育思想的道法自然观是指老庄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所提出的一种理解和看法。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道”:老庄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组成的,而道是无形无相、永恒不变的存在,主张以道为师,追求真理和本质,使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自然”:老庄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认为自然中存在着规律和秩序,同时也蕴含着智慧和启示,因此,要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启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
究其本源,老庄认为宇宙是有其内在运行规律的整体,这是一种内在圆满的宇宙观,在这种宇宙观下,要求我们行事要顺应自然,遵循万物运行的规律,依据万物的本性与自然进行社会活动。
正因道法自然的观念,老庄无为而治思想在教育方面的哲学基础既包括道家哲学中的追求自然和谐,这包括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关注个体需求和成长,强调通过自然和人性的引导来实现教育目标,同时反对过度干预和控制,让事情自然发展。这也就是要重视个体的内心需求和成长,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虚静说是老庄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虚”指的是清空自我,去除无谓的欲望和执念,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达到身心的平衡和超越。“静”则是指内心的宁静和安定,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获得思想的深度和内涵。而这二者的结合成为了无为而治的精髓,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顺应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而启发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一.先秦道家教育思想概要
1.教育目的——复归自然
老子和庄子等先秦道家代表思想家的教育目的是回归自然的,是一种理想的倡导。他们要求对自然不妄加干涉和扰动,这指要适度、适当,追求节制和平衡,不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地位,借此,人们可以避免贪欲、奢靡和浮华,拥有一种简单自然而又深刻的生活态度。同时,这也要求人们有一颗纯净、朴素的心,他希望人们追求内心深处的真善美,摆脱外表的虚荣和沉迷,达到灵魂的升华和超越。此外,人们还可以借此增强审美能力和内在修养,培养独立思考和精神富足。
2.教育过程——涤除玄览
先秦道家的教育方法与其他学派的教育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而言,因其寄托于“道”,便有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状态与教育方法,即涤除玄览。这是指教育过程中,应当使学生净化心灵、洗刷妄念、挖掘本真和发现真理。它强调的是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内省反思,摆脱虚妄执念,洞悉事物本质,寻找真理和智慧。这样的教育过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教育原则——反者道动
老子认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反者道之动”体现了先秦道家的基本思想。从先秦时期的道家思想看,事物都有它矛盾、对立的一面,正面和反面共存,相辅相成。事物由它自身的对立面产生。因此我们不仅要观察事物的正面,还要观察事物的反面,即对立面。凡事不能只注重于正面,还要重视其相反对立面的作用。所谓“有无相生,难易想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也。
中国以往教育注重的是儒家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强调对人才的重视,注重发掘人才的强处。而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却与之背道而驰,强调以不足反推人才的成长。这种思想其实是在强调变化和转化,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和转化中。因此,只有顺应这种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适应性的人才。从“反者道之动”生发过去,老子强调了“无为自化”的重要性。道家的“无为自化”意指不刻意去干预和改变事物,而是让一切自然地发生和演化。也就是要求教师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区分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差异,不过度干涉和规定学生的发展轨迹。通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激励和支持,让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自然地实现个性化发展。“无为自化”即将学生视作个体化的独立人格,注重情境营造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内省反思,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和全人教育。其作为“反者道之动”的补充,二者共同为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的方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4.教育内容——朴真自由
先秦道家思想并没有像现代教育一样,对教育内容设置了诸如德育、美育和体育等类别的划分,但其基于老庄哲学中的“抱朴归真”,对于教育内容却有着独特的阐释。具体而言,抱朴归真的思想强调全人教育,将身体、智力、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结合起来,注重综合素质和人生价值的培养。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真正的全人教育。这种理念还可以指导当下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避免过于繁琐和虚假的教育形式,让学生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同时,使大学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二.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适用性分析
1.回归自然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先秦道家教育思想认为每个人的存在和生命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不能放弃对生命灵性的释放与人类自由的解放,所推崇的是自然人性的圆满。既然如此,高校的教育者该如何通过先秦道家教育思想中的回归自然理念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这便要求教师提升学生对生命意识的重视。生命健康是人自由发展的最基本条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虽然在高等教育知识水平上有很大发展,但是大学生对于生命价值的认识并不高。很多学生不仅没能认识到自身生命的价值,而且极度容易产生轻生的想法。此外,不尊重他者生命权利的现象也偶有发生,如大学生毒杀室友这种令人震惊之事。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教育者就必须认识到道家教育思想中的自然主义的价值:在教育课程设置方面,通过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增强情感与人文素质,使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生命自由、生命价值的真正意义,如开设“道家哲学与修身养性”、“道家文化与现代社会”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先秦道家的思想精髓,推動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先秦道家的自我修养和无为而治思想,探索以自然为本的生命哲学。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如探讨一些哲学的本体论问题,或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老子、庄子等经典著作,培养内省能力和自我反思意识,以提升人文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懂得生命自由的真正意义,产生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发展的动力。当下,以后现代哲学思想为基础的一系列教育思潮纷纷崛起,而这些思想和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很多方面不谋而合,都是在强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这也与当下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相契合,可以促进有科技创新能力人才的产生。
2.“自化”、“不言”激发学生创造活力
“自化”指个人修养成为内在的本质,并将其融入到生活中。在教育实践中,这可以具体表现为注重学生品德、礼仪、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养成注重身体健康和内心平衡的意识。对此,高校可开设健身养生课程、专项心理疏导等,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情绪管理能力。高等教育管理者在工作中也应注重灵活性和开放性,减少不必要的规范和束缚,推动组织与个体的和谐发展。
“不言”指不用言语,而以默示或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教育。传统教育不断强调的是教师作为主体传授自身的知识,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发展空间。而通过“不言”这种无为的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最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这也就要求教师注重情境的营造和塑造,为学生提供和谐、自由、开放的环境,激发其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在自然状态下自然成长和发展;此外,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依靠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自由探索知识世界,从中获取真理和智慧,实现自我价值的发掘和实现;同时,教育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内省反思,使其以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修养为目标,通过对自身的深入探索和反思,发现内在的真善美、挖掘本真和发现真理;最后,当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高等教育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认知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果。而这也可以说是当今教育主体性的内涵,是教育主体性理念的思想基础来源之一。
3.摈弃功利主义的教育倾向
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的高等教育存在着功利主义的倾向,对某些教师而言,科研是主要工作,育人只是这份工作的必备流程。而很多学生学习的目标也只是为了找份工作以谋生,因为学历是找工作的敲门砖。但现实的负担如此之大,以致大部分教师与学生对此毫无反抗能力,老庄教育思想中的“绝巧弃利”则提供了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思路。
而要想做到“绝巧弃利”,则需要做到“无为而学”。所谓“无为而学”,不是不要求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而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当不乱作为,要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不为外欲所乱,淡泊名利。只是把学习当做自己或者必要的一件事,是自身生活的一部分,而没有其他的目的;同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教师自身也要保持自身的定力,将教育看作一种责任,要承担起自身的使命,注重对学生根本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自己的业绩。另外,还要注重平衡和调节,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情感和态度、价值观和道德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达到身心灵三个层面的平衡和协调;高校在进行教育评估时,可以将道家的“德育为先”观念应用于学生成长评价,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促进评价方式的全面发展。
在二者共同的努力下,高等教育方能回到其价值本体,摒弃功利主义的教育倾向。
4.以德育为先的向善教学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最高的美德就像水一样”,表示最高的美德应该像水一样渗透到人们的内心深处,并且能够给予他们无私奉献、包容谅解、柔顺温和等品质。
高等教育的教师可以通过这种理念来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到最高的美德是以自然而然、而不是以自我张扬的形式表现出来,也让教师自身明白最好的教育方法应该是让学生慢慢成长,不要过度强调功利和表面的成功,而是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涵养。同时,应当看到,“善”的对面就是“恶”。当下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有着一定的素养,但高等教育体系对德育的培养很多时候难免流于表面,并不能从深层次指导学生向善向美,“優秀”大学生杀母,男性大学生传播黄谣的新闻依然存在。
这启示着当下的教师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注重道德素质和人文修养,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益意识相结合,如开设“公民教育”等相关课程。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注重道德意义和价值取向,比如参加慈善活动、志愿服务等,培养公民责任感和社会担当。另一方面,更要做好自身,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氛围,潜移默化推动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高等学校也应通过完善导师制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影响和榜样作用,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制定校规校纪、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内心上热爱学习、尊重他人、遵守规则;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道德价值和伦理原则,如让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社区服务等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和奉献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个性,通过个人目标制定、职业规划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心,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实现社会价值;在评价体系设置上,建立师生须有良好互动关系的评价体系,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沟通、相互支持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师长及同学身上汲取道德力量和正能量,实现以德育人的教学目标。
如前文所述,先秦道家强调自我修养和内省,这与当代高等教育重视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的理念相契合。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反对过度干预和控制,在当代高等教育中也可以引导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开放性,减少不必要的规范和束缚。总之,运用先秦道家教育思想的精神和原则,可以为当代高等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老子.道德经[M].浙江估计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2]丁钢.先秦道家的教育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7(2).
[3]赵晓明.从当代教育角度诠释道家教育思想[J].传承,2008,10:92-93.
[4]杨启亮.论先秦道家的自然主义教育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11月6期.
[5]盛明华.道法自然、无为而学的境界——论老子的教育思想[J].成都大学学报(教-31-育科学版),2008,01:115-119.
[6]董娟娟.庄子教育思想研究综述[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7]王鑫.庄子教育思想对高职教育的启示[J].价值工程,2011,27:141.
[8]孔颖.庄子及其教育思想[J].民办教育研究,2008,04:103-104.
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在当今高等教育中的适用性研究---以老庄为例”(2021SJA065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