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编目馆员角色转型研究

2023-09-04 23:57李文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角色转型大数据图书馆

李文

摘 要: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的数据管理与服务工作日益重要。文章对大数据环境下编目馆员向数据馆员转型的可行性与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编目馆员角色转型的策略,以期为编目馆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编目馆员;数据馆员;角色转型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8-0096-04

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的价值和数据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对海量数据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资源共享,图书馆的数据管理与数据服务工作逐渐兴起,但与之相匹配的数据馆员由何而来?笔者以数据馆员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得到相关文献178篇。文献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图书馆的数据馆员主要由学科馆员或参考咨询馆员转型而来。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大数据环境下编目馆员实际承担了部分数据馆员的工作,如:对图书馆业务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参与特色数据库建设,联合参考咨询馆员开展科研数据的搜集、分类、组织与保存工作等,编目馆员正在逐步向数据馆员转型。笔者对大数据环境下编目馆员向数据馆员转型的可行性与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编目馆员角色转型的策略,以期为编目馆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1 大数据环境下编目馆员角色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1.1 数据馆员释义

关于数据馆员,目前學界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工作内容、工作技能和要求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这些研究中,笔者更倾向胡元元的观点,数据馆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据馆员是指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的馆员,狭义的数据馆员是指为“用户提供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的馆员”[1]

1.2 编目馆员角色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1.2.1 编目馆员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大数据环境下,大量数据及各种数据产品成为图书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图书馆缺乏专业的数据馆员从事大数据的挖掘、分析与整理工作。较少图书馆专门设立数据馆员岗位,大部分图书馆一般采取馆员兼职或转型的方式解决这一难题。编目工作本质上是一种数据服务,包括数据采集、分析、表达和使用等。编目馆员掌管着图书馆的核心数据——书目数据,长期从事数据处理工作,需要对新书编目数据进行审核与典藏,对馆藏书目数据进行维护与修改,对图书荐购数据进行回复与处理,对电子资源进行元数据编目等[2]。编目馆员熟悉馆藏资源,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经验丰富,因此,图书馆应引导编目馆员向数据馆员转型,积极开展数据挖掘与整理工作。

1.2.2 编目业务外包为编目馆员角色转型创造条件。从客观条件看,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已走过20年的历程,编目外包的理论已逐渐成熟,外包公司也日益正规和壮大。图书馆采取编目业务外包的方式,可提高编目工作效率,把编目馆员从繁重的数据套录工作中解放出来,为编目馆员开展数据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充足的时间。

1.2.3 编目馆员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编目业务外包后,编目馆员的主要工作是对外包的编目数据进行审校。由于外包公司套用的Calis数据或国图数据在分类、著录和标引方面出错率较低,编目馆员主要审核外包人员给的排架号是否正确,不用检查著录是否符合规则,不用考虑对资源的组织、描述与揭示是否正确,编目工作的专业性已弱化。此外,编目馆员还从事一些捐赠图书的编目工作和书目数据的修改、维护工作,由于工作成果少,编目馆员的职业发展受限,其亟须转变角色,以拓宽职业发展道路。

2 大数据环境下编目馆员角色转型的路径分析

2.1 基于图书馆业务数据管理转型为数据统计与分析馆员

首先,图书馆业务系统在日常运作中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包括用户信息数据、资源数据、业务数据、使用数据和管理数据五大类数据[3]。这些数据具有数量庞大、类型多源异构、增长迅速的特点,能真实反映图书馆馆藏建设情况、空间使用情况及用户利用图书馆情况等。编目馆员可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不断优化馆藏资源体系。例如,编目馆员可通过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抓取用户的个人ID、姓名、学历、专业等信息数据,以及期刊种数、期刊大类分布、期刊借阅类型和时长等纸质期刊资源数据,通过数据库后台抓取用户IP、身份、在线时长和时段,电子期刊数量,核心期刊种数及下载篇次等电子期刊使用数据,对同类数据进行统计、对比与分析,深度掌握用户的阅读偏好及图书馆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的投入与产出比,从而为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数据馆员是从事数据加工与分析的人员。高校图书馆通常需要为教学质量管理、学科评估、学位点申请或验收、教学水平评估等提供数据服务[4],这些数据来源于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且其中一部分数据涉及学科文献资源的分类、统计与检索。编目馆员有能力负责数据分类统计工作,且他们实际上不同程度地承担了数据馆员的若干工作。编目馆员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加工与分析,既能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数据支持,也能实现数据的增值和再利用。

以惠州学院图书馆为例,2018年惠州学院土木工程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两个专业申请工程认证,其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支撑材料“近三年以来认证专业的文献分布情况”。惠州学院图书馆在统计馆藏专业图书时,需要为认证专业的图书检索范围确定一个统一的检索依据,即确定该专业图书分布在中图法哪些类别中。由于学科的交叉性和融合性,检索依据通常包含几个类别,如:土木工程专业的图书包括TU、TB2、O13、O3等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图书包括TM、TP等类,编目馆员通过精心分析与统计,确定了检索依据及各项检索数据。在惠州学院申请网络空间安全专业、风景园林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学士学位的过程中,惠州学院图书馆为这些专业提供了“专业图书资料”的数据支持,其除要统计近4年该专业的图书资料购置经费与藏书量外,还要统计该专业“订购的主要专业期刊和重要图书”。编目馆员不仅要明确检索依据,还要根据书刊的出版者、责任者等信息统计该专业影响因子较高的图书和期刊。总之,数据统计与分析馆员就是要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解释,生成用户所需的分析报告,以实现数据的增值[5]。编目馆员承担了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工作任务,逐步向数据馆员转型。

2.2 基于科研数据管理转型为科学数据馆员

近年来,科学正在朝着数据密集型、协作性和计算性方向发展,科学数据对科研创新的支撑作用日益重要,科研用户需要图书馆为其提供精准的科学数据支持服务。科学数据馆员通过嵌入科研项目,了解用户的科学数据需求,提供科学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与存储服务,以推动科学数据的传播与共享[6]。处于角色转型期的编目馆员应以此为契机,利用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开展嵌入式科学数据服务工作,积极向科学数据馆员转型。编目馆员向数据馆员转型,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入了解用户对科学数据的需求,提供科学数据的搜集、整理、分类、保存等基础性数据服务,如:科研项目的研究背景、可行性分析、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科研项目相关数据资源的搜集与保存等。二是分析、挖掘科研人员使用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搜集与之密切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及时推送。馆员只要具备一定的检索能力、阅读分析能力、文字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就能完成这些基础的科学数据管理工作。编目馆员凭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能够胜任这一项工作,具备转型为基础型科学数据馆员的条件。三是开展科学数据管理培训,对项目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帮助科研人员制订系统的科学数据管理计划,对科研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提出相应的保存、出版与利用等建议,推动科学数据的传播与共享。这种较高难度的科学数据管理工作需要馆员对数据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有一定了解,具备较强的数据挖掘、分析、备份与维护能力,熟练掌握数据管理方法和工具。编目馆员可通过参与科研团队的工作,逐步实现向高级别科学数据馆员的转型。例如,

英国卡迪夫大学的科学数据服务团队最初由计算机人员和编目馆员组成,编目馆员凭借自身的资源开发及整理能力,帮助科研人员进行跨库数据整合,分析和评估数据方案,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工作技能并积累经验,加快了自身向科学数据馆员转型的速度[7]

2.3 基于元数据管理转型为元数据馆员

元数据是为描述数据的相关信息而存在的数据,有助于组织、查找和理解数据。由于元数据的类型与格式具有多元化和语义化等特征,元数据已成为图书馆管理各种信息资源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元数据馆员不断对元数据模型和标准进行开发,以保证其能够在信息检索和数据管理中稳定持续地发挥作用。当传统编目工作遇上元数据,编目著录的规范化被数据关联化取代,编目不仅可提供检索点,还可充分揭示资源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元数据编目使元数据的生产与完善得到融合,使关联数据的多途径查询得以实现,用户需要的信息资源被全方位揭示出来。编目馆员可通过研究数据的关联性,设计合理的元数据结构,选择适用的元数据字段,确立适合的元数据方案,从而保证数据项目的正常运作,实现向元数据馆员的转型[8]。例如,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图书馆参与学校开放科学数据项目工作,将传统的编目部门分为数据采集部门和元数据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该校学术论文、博客文章的收集和保存,以及数据库的建设工作。编目馆员通过对元数据的加工、清洗、规范和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科学数据整合到一个开放的科学数据平台,以期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数据管理和信息检索服务[9]

3 大数据环境下编目馆员角色转型策略分析

3.1 加强与不同人员、不同部门的协同合作

数据服务的工作内容较多,通常需要各级各类部门合作完成,从馆内合作到校内合作再到跨机构合作,积极合作是提供优质数据服务的基础和保障。从个人层面看,编目馆员可加强与技术馆员的合作,共同对图书馆的业务数据、资源数据、用户及使用数据进行深层次、系统的挖掘与分析,为改善图书馆工作建言献策;加强与参考咨询馆员的合作,为科研用户提供数据咨询与分析服务。从图书馆层面看,图书馆可与学校科研部门、二级学院建立学术伙伴合作关系,加强编目馆员与项目数据人员之间的有效合作,共同为项目研究提供数据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持[10];主动与同行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行业实体建立联合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关系,将优秀的编目馆员推荐到合作单位或相关科学数据管理平台工作,提升他们的数据处理、开发能力。

3.2 提升编目馆员的数据素养

编目馆员要实现向数据馆员的角色转型,就要从改变自我认知、提升自身数据素养着手,增强自身的数据意识,提高自身的数据管理能力。首先,编目馆员要增强数据敏感性和数据应用意识,及时挖掘数据价值,为用户提供数据获取、加工和利用服务。其次,编目馆员可通过访问线上学习网站或加入社区平台,与专业人士进行线上交流与知识分享,主动提高自身的数据服务能力。编目馆员还可参加线下学术会议或专业培训,与专家面对面交流,促进自身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如:通过参加馆内的业务交流,加强对馆藏数据现状、使用和发展趋势的全面、深入了解;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的数据馆员培训,掌握基本的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管理与分析等技能及深层次的Dataverse、R语言工具、Python等的使用方法[11]。再次,编目馆员要定期进行自我评价,从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个性特质等方面审视自身是否胜任数据馆员的工作,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强短板学习,提高数据服务能力。

3.3 积极参与科学数据服务工作

目前,编目馆员开展的数据工作大多局限于元数据的采集与组织及业务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方面,而数据馆员的工作还包括科学数据的管理与支持等服务,内容更全面和丰富。面对科研人员的多样化数据需求,编目馆员要及时转变服务模式,增强数据服务意识,积极参与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工作,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内容。例如,编目馆员可通过实地访谈或网络调研等方式,掌握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借助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手段,掌握相关领域科学数据的价值和用途、共享者和共享途径、知识产权等基本情况,为科研人员提供科学数据获取与存储、加工与利用服务,为后期开展科学数据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编目馆员要实现角色转型,就要努力将所学的数据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为科研人员提供相应的数据服务,承担起大数据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参考文献:

[1] 胡元元.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的定位及其服务[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1(3):66-73.

[2] 武英杰.社会化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员的职业发展[J].图书情报导刊,2017(1):1-4.

[3] 杨文建.科学数据管理实践对高校图书馆的启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1(6):94-98.

[4] 关于数据馆员的思考[EB/OL].[2023-06-12].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55025.html.

[5] 周晨.歐洲大学图书馆数据馆员实践进展研究:以牛津大学图书馆为例[J].晋图学刊,2021(5):29-34.

[6] 左志林.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研究[J].图书馆建设,2021(1):138-144.

[7] 张新勤.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管理服务现状和启示[J].图书馆,2022(1):54-60.

[8] 曾建勋.大数据时代需要数据馆员[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7(6):1.

[9] 左斯敏,朱嘉麒,梁益铭.开放科学数据驱动下的高校图书馆馆员角色转变[J].图书馆建设,2018(11):23-27.

[10] 李梅.大学图书馆的研究数据服务创新与数据馆员新角色:英国爱丁堡大学范例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9(3):122-130.

[11] 蔡惠霞.数据馆员:内涵、核心角色与培养策略[J].图书馆,2022(1):45-53.

(编校:孙新梅)

猜你喜欢
角色转型大数据图书馆
图书馆
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的转型发展
全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的角色转型与功能拓展
全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的角色转型与功能拓展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转型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