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怡嘉 (中共温岭市委党校,浙江 温岭 317500)
在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下,我国在2020年5月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国家战略,这也是我国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决定。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本质是要“互联互通”,其核心在于流通。物流业作为流通体系的核心要素,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作用,是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物流是连接采购、生产、消费等环节的“纽带”和“通道”,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产业,能够通过资本流、商品流、信息流把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既可以拓宽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促进市场供需对接、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协调发展。2021年,我国提出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十四五”规划里面更是4次提及物流,物流业发展也可带动制造业发展,二者深化融合,使供应链创新成为新动能,智慧物流新技术释放创新活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此,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物流业既是重要突破口也是必要保障。当务之急是要下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大棋,铆足精神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长远规划。
本文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现代物流行业对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意义,选择温岭市现代物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走访相关部门和物流企业了解其发展现状,结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温岭市物流经济的特点,在归纳阐释现代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用的基础上,分析新发展格局下温岭市现代物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质量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具体路径。因此,本研究的结果有可能进一步推进温岭市的现代物流业与国家战略的深入融合发展,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物流系统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温岭市企业的转型升级,从而使温岭市整体经济再创辉煌。
流通兼具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涉及包括流通基础设施体系、流通业态体系等在内的多样化体系。流通体系涉及宏观、中观、微观三大层面;同时还包括硬实力、软实力“双重”建设;此外囊括了空间布局和网络结构。国务院在2012年颁布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12年我国要基本建成全面有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在去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内容指出流通体系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支撑点,也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现代流通即与当下的市场经济要求高度契合的商品流通体制[1],并依托于先进的物质技术设施、高效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条不紊组织商品流通的系统化过程。商品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集国际化、信息化于一体的现代流通形式。黄国雄认为流通是交换的基础,没有流通就无法实现社会分工。作为生产性劳动,流通能为社会提供其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取决于交换[2];流通之所以具有社会价值,关键在于流通具有多元化的利润;商业的本质是利他行为,作为利他经济,几乎全部的商业利润都以利他行为为基础。在市场经济中,流通产业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商业,国民经济稳健运行的基础是流通,国民生活的基础是零售业。不管是基于宏观角度,还是基于微观角度,只有提升对市场、流通、交换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优化转型,才能加快市场流通,降低市场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进而以较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陈文玲认为现代流通是全要素流通、全开放流通、全过程流通、大发展流通。流通归根结底是物质、能量、信息的持续不间断地流通。充分认识现代流通的本质,是转变经济运行方式、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基本前提。
温岭市地处浙江省台州市东南沿海,三面临海,交通便利,既能吸收上海、杭州、福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又能通过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直运到云南、新疆等较远地区,具有天然的物流优势及需求。温岭市在十三五期间已经初步形成现代物流规模,加速形成了以公路港口为主、铁路为辅,立体综合的物流运输体系。
物流规模较为庞大。长期以来温岭市的资源和产品“两头在外”,加工工业发达,商品和原料对物流的需求特别旺盛。2022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18.27亿元,全年完成货运量4 818万吨,占台州货运量的16%。其中工业产品货运量约2 800万吨,消费产品配送量约1 000万吨,农林牧渔主要产品货运量约100万吨,建材等大宗商品货运量约900万吨。2022年温岭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企业法人单位445个,从业人员4 570人,拥有各类营运货车2 907辆,总资产25.32亿元,当年营业收入17.90亿元,其中道路运输企业155家,海运企业23家,快递企业28家,危险品运输企业4家。温岭市拥有正规物流企业31家,其中道路运输企业11家(垃圾和土石方运输7家),海运企业8家,快递企业12家,3A级物流企业5家。
物流网络持续完善。近年来,温岭市持续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形成了康洋物流中心、泽国联合货物托运中心、石粘货运站、大溪国际物流中心和祝家物流中心等较大的物流园区。其中康洋物流中心、泽国联合货物托运中心、石粘货运站和祝家物流中心等主要提供专线服务,入驻了100多家小微物流企业,具有近200条货运线路,另有少量仓储服务。大溪国际物流中心占地107亩,建成了5.7万平方米的物流用房,还有近4万平方米的综合管理用房仍在规划。启动建设了占地32亩的三和物流园和100多亩的农产品集散中心的项目,其中三和物流园预计今年可投入使用,农产品集散中心已完成了20多亩的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招商落地了占地167亩的京东物流园项目。另外,温岭市还有20多家自发形成的分布在横峰、泽国、大溪、城东、松门等地占地几亩的小型物流园。
新兴业态异军突起。电商产业迅猛发展,2022年温岭市网络零售额172.8亿元,同比增长18.3%,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共有各类活跃网店7 078家,年快递量4.68亿件,日平均快递量近130万件,占台州的48.3%,全省县市区排名第六,快递营收达14.2亿元。冷链物流形成了以海通集装箱运输等企业为骨干的市场主体,海通集装箱运输企业自有各类车辆230多辆,其中冷藏车100多辆,为顺丰、极兔、肯德基等企业提供物流运输服务,2022年营业收入1.93亿元、税收830多万元。
交通设施渐趋完善。温岭市逐步形成了甬台温高速(沈海高速)、104国道、路泽太一级公路、沿海高速(甬莞高速)和两高联络线(甬台温高速-沿海高速联络线)、大石松一级公路、G228国道及S324省道的四纵三横骨干公路网,“十四五”期间新增高速出口将达7个。港口方面,温岭市港域共有龙门、石塘、沙门、永安、礁山、钓浜6个码头片区,拥有各类码头泊位35个。龙门港是温岭市最大的多用途码头,主要从事集装箱、散杂货、件杂货的装卸、堆存、中转和其他港口业务,自开通内支线以来,港口业务量迅猛发展,目前每周已开通到宁波、舟山的航线4个船班,集装箱吞吐量近7万标箱,超过海门港区,在台州港各港区中位列第二,占比达15%。各个码头形成了功能不同的区域分布,如石塘、礁山、钓浜港片区主要是油品码头和部分石化码头;沙山港片区主要是砂石料作业点,年吞吐量近300万吨,是温岭市西部重要的建材保供点;永安港片区装卸煤炭、水泥、成品油等货品。铁路航空方面,随着今后杭绍台高铁、金台铁路、通用机场的陆续建设投用,温岭市的公铁水联运和公铁空水联运等都将成为可能。
2.2.1 物流经营结构有待升级
温岭市物流行业发展较为缓慢,整体竞争力差。物流企业低、小、散现象严重,多数物流企业的主要业务仍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货运代理等低层次服务上,而增值空间较大如包装、流通加工、供应链集成服务、物流金融等高附加值物流业务的开发较少,业务依然处在一个较为传统的状态,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阻碍了物流产业的优化升级。园区型和基地型物流企业的结构化程度低,市场管理不够规范,提供的服务同质化严重,同时伴随着外地物流企业的进入,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温岭市的物流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应当进行业务结构的升级,丰富经营范围,集中力量对抗外来物流企业。
2.2.2 物流企业信息化有待提升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不仅能降低运营成本,还能提升运营效益,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网络系统。但是调研发现,温岭市众多物流企业目前仍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现象,大多数物流企业依旧采用传统的运作方式,内部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相对落后,不能有效运用网络和电子技术进行规范运作。即使有物流信息平台,也没有真正和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及车辆管理资源进行业务对接,与现代物流的信息化要求差距很大。因此,物流企业应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程度。
2.2.3 物流服务网络有待健全
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是促销产品的基本物流保障,可保持网络上点与点间物流活动的一致性和系统性。同时也可以保障物流网络的库存达到最优水平,实现最快速、最高效的运输,在网络铺开和网络收拢之间收放自如。单一化、零散化的物流单体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和流通需要,因而构建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势在必行。按照温岭市主导产业的经济特色和物流业需求,还需要逐步健全物流服务网络,增强物流企业的辐射半径,主次分明,突出重点,构建“设施完备、多业联动、错位发展”的温岭市现代物流业服务网络,拉动温岭市产业经济的发展,为产业经济服务。
2.2.4 大型物流园区有待建设
物流园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建成物流集散枢纽,优化配置资源,通过园区公共服务和管理,使市场朝着规划的方向发展;二是作为物流网络节点,通过优化空间布局,优化区域乃至物流网络,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温岭市物流业的整体布局,包括工业品综合物流园、消费品物流园、冷链物流园等大中型物流园区的建设目前还在谋划整合的过程中,还没有发挥物流业的引领作用。总体规划与主导产业发展大物流的整体架构、产业链的整合与价值的提升还存在较大空间。
2.2.5 物流运行成本居高不下
温岭市物流运行成本较高,主要体现在投入大、运营成本高、空载率高等方面。
2.2.5.1 物流投入大
物流项目启动成本高,用地紧张且地价高、租金贵,导致一些物流企业只能临时租地经营,还要面临经常搬迁经营场所的情况,无法加大投入进行建设,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2.5.2 物流运营成本高
根据调查反馈,物流企业的主要运营成本为人工、油费和过路过桥费,其中过路过桥费约占总成本的三分之一。近年来,这几项主要运营成本不断上涨,导致利润空间挤压严重。
2.2.5.3 货物空载率高
温岭市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更倾向于使用自己的车队,然而根据统计,货物空载率达30%~35%,同时因转运、包装而造成的货物损失居高不下。此外,大多数物流活动是单向作业,共同配送和协同配送尚未普及应用,导致物流成本大幅增加。
在新发展格局下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语境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发展高质量县域物流业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物流行业应当发挥交通部门综合交通规划的牵头作用,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主动对接发改、商务等部门和现有物流企业的重点镇街道,谋划培育重点骨干企业,积极引进大中型物流企业落户本地,提升物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规范现有物流经营企业的行为,引导现有企业整合发展,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快物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效率、低成本、多层次的现代物流运输服务体系。
在日常的物流经营活动中,除了仓储、运输、搬运、货运代理等基础服务,还可以发展增值空间较大的如包装、流通加工、供应链集成服务、物流金融等高附加值业务。以物流金融为例,在物流过程中引入金融活动,组织物流各个环节的货币资金运动,以此促进资金使用率的提升。园区可通过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入融资业务,依托金融产品切实解决园区入驻企业资金匮乏的问题,一方面,入驻企业可通过仓储货物解决长期困扰其发展的融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有效规避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各种问题和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园区以担保的方式引入融资业务,发展物流金融,可以吸引市场上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入驻园区,“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园区入驻企业的数量增多,园区的建设周期势必会缩短,园区就能在短期内回笼资金。
目前,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新型技术已开始应用到物流行业,货物跟踪定位、可视化技术、RFID、智能交通等信息技术也逐步应用至物流行业,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进一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物流企业可在日常物流经营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定物流信息战略规划。对于现代物流企业而言,应从战略的角度整合信息、推进信息化建设、制定基于供应链的信息战略规划,随后逐步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运用于实践。在信息化大背景下,GIS,GSM,ITS等先进物流信息技术纷纷涌现,并被循序应用于实践,这些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可以高效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此外,也可借助PDCA戴明循环,全面管控信息建设质量,有效监管物流信息。
要发展好物流行业,就需要立足于村镇末端的配送设施和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制定合理可行的农村物流设施网络规划,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建设物流快递公共取送点和县级仓储配送中心。提升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建设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
强化建设城市的配送设施,构建健全的城市配送体系。为建设末端配送点、发展智能快件箱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并将其循序纳入到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建设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切实促进中转效率的提升。以物流大通道为重要依托点,优化节点布局,构建服务功能齐全、辐射范围较广的物流枢纽,促进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全面推进基础设施间的有效衔接。
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建设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如果不基于市场导向而盲目建设物流园区,则可能会出现园区大量空置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资源及空间浪费。其次,要考虑商户的便利。部分物流园区只注重建设规模,选址不合理,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严重阻碍了园区商户的发展前景。因此,在建设物流园时,不仅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园区建设规模,同时也要考虑园区的辐射范围。可以预计的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物流园区都将朝着“互联网+”和物流园区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因此提升信息化水平迫在眉睫。目前,做平台需求的物流企业不在少数,但是,物流企业只有和互联网结合,建设智能化物流通道,打造标准化的行业规则,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水平,才能取胜于客户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促进品牌价值的提升。
建立物流管理体制。为了合理管控物流成本,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程序、生产规模、产品销售等多样化的业务特征,建立和企业现阶段物流运行现状高度契合的管理体制。在构建企业物流制度时,物流企业需要合理管控人工成本、物流运输成本、仓储管理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力求构建完善而系统的物流成本管理制度。同时,一些物流企业可入驻物流工业园区,与大型物流商户合作;与当地政府协商运输时的过路费用,争取得到政府的减免补贴支持;合理租用第三方车辆进行运输,合理规划运输方案,降低空载率;制定双向作业活动标准,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共享资源,降低成本。
建立物流成本优化激励机制,构建和员工薪酬相结合的物流成本管控机制,让物流成本控制意识深入每个企业员工。制定科学化、合理化的物流政策,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促使物流行业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例如,政府以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为基本立足点,制定科学的物流发展规划,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力求营造公平、开放的物流市场环境。
如前文所述,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加速度”高质量发展县域现代物流业,都要不断优化物流经济结构,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建立物流服务网络,合理建设大型物流园区,优化物流经营成本。同时,从长远角度看,推进传统物流企业的智慧化改造,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促进物流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