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之学理建构

2023-09-04 01:06
关键词:精神力量建党征程

邹 绍 清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重庆400715)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为鲜明主题,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2],明确了新征程上全党全国人民要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来完成和实现新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揭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力量”之问,推动党和人民以更加坚定的精神自觉、思想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汇聚磅礴力量,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整体观,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先进性出发,立足于党的初心使命和价值追求,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着眼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深入研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这一重大理论命题,需要深刻而系统地揭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理论蕴涵和实践指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阔步昂扬新征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理论命题的梳理及确证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百余年光辉历程,生成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源泉和成功秘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证、坚实的物质基础、主动的精神力量。新征程上,需要深刻把握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这一崭新理论命题,科学回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什么、为什么、从何而来、如何实现”等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就要系统梳理和把握“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来龙去脉和已有成果,厘清和确证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的缘起和概况,突出问题意识,为展开深入研究提供逻辑前提和科学依据。

(一)“精神力量”命题的提出与主题聚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精神力量”。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3]323。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4]。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状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力量的重要论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从民族复兴角度强调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二是从国家富强角度强调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三是从党的建设的角度强调“增强中国共产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增强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无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力量”,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力量”等,这些不同语境、不同场合中的不同表述,本质都是一致的。这些表述的前置定语有所不同,其根本指向都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最终目标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因此,学术界在对此问题展开研究时,需要明晰这一点;明晰了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精神力量”的前提性问题,解决了“精神力量”到底用什么样的前提性限定语最恰当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是研究“精神力量”的关键性问题,需要从原点上思考、从本质上把握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根本指向;否则就容易出现指向不明、表达不准、各说各的,从而难以达成一致,这也是当前学术界需要准确把握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笔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精神力量”指向的根本点,聚焦于“如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这可以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的准确表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规范精神力量的限定语,但为了便于研究,可以简化成“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作为理论命题。当然,这一表述是否恰当,还有待深入探讨以达成共识。

(二)关于精神力量的研究现状

从“国家有力量”到“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力量”,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已成为新征程上的前沿理论热点话题。在中国知网主题检索“精神力量”,2023年3月20日最新数据已达3 315条,重要主题可归纳为四类:一是以“国家有力量”为主题,围绕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展开;二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题,提出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和增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或强大的精神力量;三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提出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四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提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精神力量”展开了多方面研究,但缺乏统一性,有待凝聚共识。以下从四个方面来综述现有成果。

其一,关于精神力量的内涵研究。精神力量是实践基础上的主体能动性力量,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和思想活动,体现的是政党、民族或人民的精神生活状态。虽然目前学界关于精神力量的取向和论述较多,但大多将其作为一个既定概念使用,从学理上进行明确界定的极为少见,显得相对随意而缺乏科学的严谨性。从已有的少量内涵研究看,有学者从哲学层面进行界定,如张志勇说:“精神力量是人特有的精神属性,是精神状态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是人的精神自信、精神自觉、精神自由的体现,具有自主能动性、选择创造性与自信自强的特征。”[5]也有学者从属性层面进行界定,如孙要良说:“人民精神力量是指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开放性、凝聚性、抗压性、包容性等属性。”[6]这揭示了精神力量的属性,值得充分肯定,为明确精神力量是什么提供了思路。

其二,关于精神力量的来源研究。“精神力量源于人们的知识、情感、意志、理想、信念、信仰等,这些精神因素在人的实践中所产生的‘力’便构成了精神动力。”[7]从总体上看,这方面分歧不大,成果也较丰富。目前主要集中于从中华民族精神、党的奋斗史、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成就等,多方面探寻精神力量之源。一是全面总结和凝练伟大民族精神所提供的精神力量。如王炳林认为,“民族精神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强大纽带,是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是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从磨难中奋起的意志保障”[8],是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强大纽带。二是系统阐明从党的奋斗史汲取精神力量。如韩庆祥认为,“从党百年奋斗史汲取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9],“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10]。三是从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汲取精神力量。如颜晓峰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是百年来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在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更要发扬光大”[11]。四是从新时代伟大成就中汲取精神力量。如辛向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12];王炳林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13];邓纯东认为,“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治党治国战略性举措,极大地巩固、发展和提升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14];陈金龙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振了人民的精神力量”[15]。上述研究成果从多维度和多层面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源泉,内容相当丰富,极大地深化了精神力量的来源研究。当然,从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角度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本原性和整体性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推进。

其三,关于精神力量构成的研究。精神力量到底由哪些构成,其研究还相当薄弱,且意见不一。孙要良提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几个能力,如“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吸收借鉴和综合创新能力;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之间、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矛盾的化解能力;善恶、是非、美丑的直觉、辨别、认知和实践能力”[6],但这种划分尚未凝练到精神力量构成的高度,值得进一步探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求是》2023年3期刊登了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文,提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基因密码,“把伟大精神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精神力量”,包括“从伟大精神中汲取真理力量,以信仰之光照亮新征程;从伟大精神中获取实践力量,以顽强斗争奋进新征程”“从伟大精神中汲取人格力量,以赤子之心投身新征程”“从伟大精神中汲取智慧力量,以历史主动走好新征程”[16]。该文的理论价值在于不仅阐明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来源问题,还将其概括为“四大力量”构成,即“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智慧力量”,这一观点为推动精神力量的构成研究提供了较为权威的看法,值得高度重视。当然,由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本身是一个崭新的理论命题,其内在构成究竟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从学理上加以深化,这也正是本文重点论述的内容之一。

其四,关于精神力量的实践路径研究。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界对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展开了多方面的实践路径探索。沈壮海提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五个离不开”,即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武装和引领、离不开发展战略的自觉和坚定、离不开精神传统的承扬和开新、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先进制度的支撑和保障[17];骆郁廷提出铸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需要信心、同心、民心和人心等“四心”[18];张志勇提出“弘扬真理的力量以掌握精神主动、颂扬伟大成就的力量以激发精神自信”[5]。这些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如何实现”这一理论问题的探讨,但其根本的实践指向和着力点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深化。

综上所述,目前既有成果为系统研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理论借鉴。成果数量逐渐增多,但问题亦较突出:一是使用“精神力量”一词缺乏统一性,有党的精神力量、民族的精神力量、人民的精神力量以及国家的精神力量等不同的称谓和限定词;二是对“精神力量”的本体及发展史研究不足,导致“精神力量”的内涵、外延不清,影响对精神力量的准确把握;三是对“精神力量”的来源研究不足,导致“精神力量”的随意和不同程度的泛化,影响到精神力量内容的严谨性;四是对精神力量的社会生活实践层面的研究不足,导致新征程上对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落实创新不够。

因此,亟须加强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这一崭新课题进行整体性、建构性研究,主要包括:一是关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内涵和价值问题,需要科学界定其内涵和外延,明确其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这是一个基础性问题;二是关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核心主体是什么,即增强精神力量由谁来领导和负责的问题;三是关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源泉和构成问题;四是关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实践指向及其路径。

本文将重点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内涵和价值、精神力量的领导核心主体、本源及构成、实践指向等系列理论问题展开论述,希望能为深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之理论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内涵和价值

精神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要深入研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这一重要理论命题,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正确把握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内涵、价值和意义,正确回答其精神力量“是什么”的问题。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内涵

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强大物质力量,也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9]9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由此可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新时代特有的名词,它是一个全称性的、带有整体性的概念,在其前面加上“全面推进”或“增强”等词语,均是如何实现的“动词”表达。如果完整表述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作为概念把握,本文在此专门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进行明确界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加坚定、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所集聚的巨大向心力和精神推动力,是党和人民所涌现出的强大精神自信、精神自觉、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的集合体,具有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能动性、创造性、凝聚性、开放性和抗压性等基本属性。

具体而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核心要义包括四个方面:其一,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领导力量;人民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力量,人民是一个集合概念,涵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新征程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和向往,要不断激发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进人民历史主动精神,不断积聚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其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是一个由多种精神力量构成的复合体,并随着伟大事业和实践而不断变化发展的精神合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主要由真理理想的信仰力量、团结奋斗的实践力量、无私奉献的榜样人格力量、开拓创新的智慧力量、顽强斗争的意志力量等构成,是一个复合的整体概念,需要系统把握。其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汇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合力,是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其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源头和根本标识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具有极强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新征程上凝心聚力,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动员全体中华儿女一起干;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必然需要在实践中凝聚起党和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精神合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其二,新征程上赓续和传承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和优良传统的必然抉择。新征程上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赓续红色基因,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和优良传统,增强历史主动,持续激励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时刻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品质和精神风骨,确保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抉择。其三,传播中国形象、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必然抓手,具有世界意义。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来看,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具有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文化的民族,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世界百年大党,具有以伟大建党精神为鲜明标识的无产阶级先进政党,凝聚起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将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传播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形象的必然要求和有力抓手。

三、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坚强领导核心主体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凝聚和增强其精神力量最根本的主体。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构筑了璀璨的精神谱系,成为立党兴党强党的根和魂。“无数英雄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参与者和创造者”[20],进一步还通过“体制化支撑”来“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21]。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党对实现民族复兴的领导作用,不仅表现在政治上组织上经济上的领导,还表现在思想上精神上的领导,需要深刻把握。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领导力量和精神领导力量

唯物史观认为,一个先进的执政党,既是物质上的领导力量也是精神上的强大力量。马克思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9]178作为核心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最好、最直接的精神标识就是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对‘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的领导力量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就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这个定位始终不变。”[22]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发展成为拥有9 700多万名党员、领导14亿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高举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共产主义信仰,以团结奋斗、无私奉献、敢于斗争、开拓创新的精神力量吸引着无数的先进分子和青年集合在党中央的周围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并以大公无私、勇毅前行、奋发有为、团结奋进的精神激励着人们前赴后继、一往无前,从挫折中奋起、在艰难中挺立,归根到底,都是因为一个先进的政党的指引。所以,中国共产党不仅是物质上的领导力量,也是精神上的领导力量,二者是统一的。

(二)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是中华民族挺起精神脊梁的主心骨

回溯党的历史,是伟大奋斗史和伟大精神史的有机统一,充分证明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华民族挺起精神脊梁的主心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长期处于被欺侮和被蹂躏的状态,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状态处于涣散与屈辱、不甘与抗争的矛盾之中,中国人民存在着严重的民族自卑心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一直无法挺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在苦难中挣扎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革命道路的新希望,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一大批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走俄国式道路的光明前景,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建立之时,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作为党的初心和使命,带领人民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开启挺直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的不懈奋斗实践。“直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才终于迎来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曙光。”[23]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指引下不断唤起人民的觉悟和民族的觉醒,铸就了伟大建党精神;不断唤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相信真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不怕牺牲的民族抗争精神;不断唤起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意志,铸就了宝贵的精神品质和精神意志。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精神指引的核心力量,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具有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旗帜指引方向,使命凝聚力量,精神引领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带领广大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伟大建党精神就是给全民族全体人民带来勇气、意志和力量的精神动力,就是凝聚广大群众奋起反抗、投身革命的精神旗帜,就是劳苦大众从反动统治的奴役下解放出来的精神引领。”[11]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以初心和使命为出发点,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精神为主轴和最强音,在28年的浴血奋战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英模群体,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铸就了值得历史和人民永远铭记的英雄的民族精神谱系[24]。先后构筑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苏区精神、沂蒙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一心、英勇无畏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其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成为构筑革命精神谱系的领导者和精神指引者。毛泽东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25]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构筑了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并在这些强大精神力量的鼓舞下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其三,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指出:“要提高全党同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我们首先要自己坚定信心,然后才能教育和团结群众提高信心。”[26]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指引下,带领人民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取得了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大成就。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更是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取得了十年伟大变革的成就,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多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的领导者,又是精神力量的领导者,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核心领导和最根本的主体力量。

四、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之本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4]的丰富内涵,“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特质的生动诠释”[27],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集中体现了党的建设和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起点上,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增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精神力量的活水源头,是精神力量之本。坚持以源为本、以本开流,就能深刻把握精神力量的构成,以及“从何而来、向何而去”这一关键理论问题。

(一)提供强大的真理和理想信仰的精神力量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28],强大的真理力量、理想信仰的力量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之魂。“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建党精神,无疑是党之灵魂”[29],坚持真理、坚定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的根和魂,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根本,也是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政治灵魂。如果一个政党和民族没有真理的指引,前进就会失去方向;如果一个政党和民族没有理想信念,就会是一盘散沙。真理就是旗帜、就是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仰、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也是凝聚和增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所在。唯物史观认为,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其自身无可比拟的真理力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一经掌握就变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理论武器和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方法论都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引下,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先进的理论武器,奠定了立党兴党强党之本,形成了力量之源。

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党员干部经受住任何严峻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0]如果广大党员干部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所以,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一个9 700多万党员的大党来说,“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共同理想信念和强大精神支柱,必须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31]198。2002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重庆考察工作之际谈到红岩精神时就指出:“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红岩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32]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3]323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3]33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2]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初心使命的丰厚精神滋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永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从百年奋斗历史深处走来,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33]。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不断增强以坚定理想信念的硬核精神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34]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其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是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灵魂所在,它像一根红线一样串起一颗颗精神血脉的明珠,绘就一幅幅壮美的时代精神画卷。百余年来,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精神基点和源头,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从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到抗疫精神,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到北斗精神等,无不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的科学指引,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以及坚如磐石意志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红色基因和根本优势,展示了一个百年大党的鲜亮底色。所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始终用理想信仰精神基因补钙壮骨、固本培元,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勇往直前,不断增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提供强大的踔厉奋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漫漫征程,惟有奋斗。团结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基石所在,体现了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就要汲取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和大无畏的革命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踔厉奋发、昂扬向上、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毛泽东强调,伟大事业要永久奋斗,“永久奋斗,就是要奋斗到死”[3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6]4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上,我们党反复强调“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36]13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团结奋斗精神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37]新征程上要永葆为人民永续奋斗精神不褪色,要永远铭记是无数先辈和先烈的浴血奋斗赢得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为新征程奠定了来之不易的奋斗基石;要始终牢记,为了建设新中国,我们党和人民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硬是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部门齐全的社会主义国家,硬是在大漠戈壁上升起了蘑菇云,奠定了令世人无法小视的大国地位;要始终牢记,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铸就了改革开放精神;要始终牢记,新时代十年更是一往无前地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铸就了北斗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书写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新篇章,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

(三)提供强大的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动力。开拓创新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明特质,为中国共产党不断熔铸和续写革命的精神谱系提供了“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38]。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就要汲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开拓创新、敢于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百余年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了共产党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勇毅和坚韧的精神品格,敢于面对各种风险挑战,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伟大建党精神是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不断开拓创新,建立了新中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实现了中国革命理论和实践的伟大创新。其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靠着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精神,新中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和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改革开放中靠着开拓创新、敢于攻坚克难的精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三,新时代十年来,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伟大奇迹,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新时代十年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面向未来,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更加需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弘扬敢为天下先的勇于创新创造的精神,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

(四)提供强大的无私奉献、榜样人格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39]百余年栉风沐雨,无数革命前辈、一代又一代先烈甘愿为理想和信仰而流血牺牲,使我们党总能战胜无数次的困难与挫折,跨过一道道沟沟坎坎,并愈挫愈奋、愈战愈勇的关键在于无数先进模范、杰出榜样人物或英雄群体的无私奉献,铸就了宝贵的无私奉献和榜样人格的精神力量。“牺牲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40],“无私奉献作为先进政党的共同本质,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奠定身份标识”,“无私奉献作为民族赓续的基因特质,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供历史传承”[41]。无私奉献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髓,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品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榜样人格力量。方志敏、刘胡兰、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谷文昌、黄文秀等优秀共产党员的英雄事迹,充分展示了矢志不渝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博大胸怀和党性要求,彰显了无私奉献的崇高价值追求和精神品质,体现了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忘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出发。实践证明,无私奉献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明特质和精神基因,不断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42]为了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始终心系人民、奉献终身。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43]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守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铸就了伟大建党精神,续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能有当今的世界地位,不是靠什么神仙皇帝,而是靠党的正确领导,靠人民的勤劳智慧、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伟大实践。新征程上更要弘扬无私奉献精神,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奉献智慧和力量。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无私奉献、榜样人格的强大精神力量。

(五)提供强大的顽强斗争、抗击风险的精神力量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神基因,是党的顽强意志精神和政治品质的集中体现,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顽强斗争、抗击风险的精神力量。“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政治品质”,“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恢弘的斗争实践史”[44]。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中传承,无数共产党人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用生命换来革命胜利。顽强斗争是共产党人紧紧依靠人民,“敢于面对风险挑战,迎难而上、自强不息、攻坚克难、敢于斗争的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45]。据不完全统计,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的28年,可以查到姓名的牺牲的革命者就有370多万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46]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不仅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法宝,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法宝。“斗争精神是与中国共产党相伴而生,并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百年实践中不断演进而成的独特精神样态,它内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精神。”[47]“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4],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永不放弃、永不退缩、永不止步、百折不挠的百年大党,具有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品质。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容易出现贪图名利、安于享受、不思进取、贪污腐化等现象,新征程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奋力谱写新时代绚丽华章”[48],只有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敢于直面新征程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知重负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增强顽强斗争的意志,不断提升敢于斗争的意识和善于斗争的能力,不断增强斗争本领,要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风险挑战。新征程上越是面对凶险越是要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并把抗击风险挑战的精神集聚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总之,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真理信仰、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顽强斗争”等“五大”精神力量,这“五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精神基因密码,需要大力弘扬和传承。

五、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实践指向

精神就是力量。党的战斗力、生命力、创造力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党的精神力量。深刻把握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弘扬伟大精神,并不是说平面化地将各种精神力量简单照搬、套用或平均使用;而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整体目标,以精神引领力、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精神品质、精神合力等五大着力点为实践指向,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地凝聚磅礴力量,积极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坚定真理和理想信仰的力量,提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前进方向的精神引领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先进的政党只有拥有强大的真理的力量、理想信仰的精神力量,才能带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2]坚定真理和信仰的力量,提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前进方向的精神引领力,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要坚定党对真理和信仰的精神指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要求。作为一个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就要把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转化为一种精神的领导力、指引力,把航定向,“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2]。其二,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全力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推动人民精神生活的富有和快速发展,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的科学指引。唯物辩证法认为,坚持真理,增强信仰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建设,这就从本质上要求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保障。把这一根本制度贯穿到精神文化建设各方面,体现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精神引领等方方面面。其三,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精神引领,转化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所以,要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实践和工作,自觉地用以统领新时代精神文化建设,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共识,增强全党全国人民的精气神,全面提升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前进方向的精神引领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行稳致远。

(二)践行初心使命、自信自强、踔厉奋发,筑牢团结带领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精神支柱

团结奋斗的实践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成功秘籍,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品质沉淀固化的精神内核。新征程上我们党要带领人民践行初心使命、自信自强、踔厉奋发,筑牢团结带领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精神支柱。就要汲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的精神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程中,使“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更加信心百倍,使团结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支柱”[49]。为此,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践行初心使命,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两个确立”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彰显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其二,加大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党和人民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中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50]新时代十年在经济、科技、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经济上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科技上“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嫦娥”奔月、神舟巡宇、北斗组网,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民生上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这些书写了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开启新的伟大征程的壮丽传奇,这些梦寐以求的蓝图变为现实,彪炳史册的成就激荡人心。所以,我们党和人民以更加自信自强的精神状态迈上新征程。“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51]其三,凝聚党和人民同心协力、团结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带领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踔厉奋发。江泽民指出:“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来说,牢固树立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极端重要的。”[31]198回溯百年,“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36]514。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发扬伟大团结精神,才能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新征程上我们要汇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要不断焕发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凝聚党心、民心和人心。人心就是力量,中国自古就有“人心齐,泰山移”的至理名言深入民心。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是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14亿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其重要目标,这就从根本上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中,要更加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不断提振人民的精气神,强化人民的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历史担当,使每个人都焕发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广大人民都焕发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奋斗、踔厉奋发的精气神。只有这样,“用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精神砥砺人心,凝聚全民族的共识、意志、信念,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18]。

(三)坚持敢为人先、攻坚克难,激发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拓创新之强大智慧的精神动力

创新是第一动力。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智慧力量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之关键。“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政党,在党的历史各个时期,我们党总能以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精神带领中国人民开辟新天地、创造新辉煌。”[52]开拓创新是党的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特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明特质,需要大力弘扬。“开拓创新特质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断适应新情况、新环境,实现发展进取提供动力支持”[41],新征程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敢为人先、攻坚克难,不断激发广大人民的创新创造精神,汇聚人民强大的智慧力量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一,激发人民强大的守正创新的智慧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更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这就要求既要守正,更要创新。只有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只有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所以,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开拓创新。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2]。新征程上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要发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主动精神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守正创新的精神武器”,“如果没有历史主动精神,就会一味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消极应对,也就丧失了理论创新的勇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便无从谈起”[53]。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其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激发和汇聚人民开拓创新的智慧力量,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2]。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等不来也是要不来的,只有靠创新创造干出来。其三,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清醒科学地研判世界大势,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清醒聚焦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始终怀有“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之定力,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大力激发、汇聚党和人民矢志创新创造的力量,不断提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

(四)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凝聚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合力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斗实践中积淀传承的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成功的精神密码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务必”,其中就有“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2],鲜明地体现了党的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新征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牢记和践行“三个务必”,是新征程上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有力精神武器。70多年前,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开启建设新中国的历史征程之际,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54]“两个务必”包含了我们党对治乱兴衰历史发展和执政规律的深刻总结,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要敢于自我革命,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政治本色”[55],“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精神品格”[41]。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我们党宝贵的政治本色和精神品格。新征程上始终不要忘记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而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绝不能骄傲自满、狂妄自大、止步不前。只有这样,才能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调动14亿人民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和华夏儿女自觉树立崇高理想追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起反映不同社会阶层人民群众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汇聚起团结奋进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力量”[56];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提升精神生活质量,让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甘于奉献、勇于奉献的精神力量不断迸发和涌流,汇成一股股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合力。

(五)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淬炼新征程上全力抗击和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顽强斗争的精神品质

“伟大斗争淬炼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激励伟大斗争。”[57]“斗争无时不在、无处不有。”[36]533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任何困难和风险挑战面前永不放弃、永不退缩、永不止步、百折不挠的百年大党,具有顽强斗争意志和斗争精神品质的一个大党。坚持斗争、敢于斗争是百余年来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神基因和精神血脉所在。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原则、敢于斗争”[58],发扬斗争精神,“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2]。新征程上要坚持自我革命,勇于斗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各种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困难和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就会越多。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提升斗争能力,不断地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我们要砥砺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的顽强意志,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篇章。

六、结语:深刻把握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阔步昂扬新征程

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新征程上,我们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先进性出发,立足于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着眼于新征程上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旨归,深刻把握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内涵、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明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增强历史主动,牢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59],凝心聚力、铸魂育人、举国汇聚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离不开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切实把握中国共产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核心领导,人民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的主体力量;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之本,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支撑,涌流出强大的真理理想的信仰力量、团结奋斗的实践力量、无私奉献的榜样人格力量、开拓创新的智慧力量、顽强斗争的意志力量。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地坚定真理和信仰的力量,提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前进方向的精神引领力;践行初心使命、自信自强、踔厉奋发,筑牢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精神支柱;坚持敢为人先、攻坚克难,激发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凝聚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合力;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淬炼抗击和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顽强斗争意志和精神品质。只有这样,让全党全社会焕发出精神洪流的磅礴力量,汇聚起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阔步昂扬新征程。

猜你喜欢
精神力量建党征程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一个人的征程
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科研前行
新征程,从春天出发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在京盛大举行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无锡市应急管理局 打造党建品牌 凝聚“走在前”精神力量
以“四个强化”引领人大履职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