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启发者、引导者,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一、根据文本特点,确立思维训练点
教师要依托文本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在寓言故事类的文本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引导学生想象,促进学生开放性思维品质的提升。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曹冲是运用了怎样的方法称象的?你能不能与他比一比,想出更好的办法?教师以开放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于童话、科幻类的文本,教师可以借助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对于富有哲理性的文本,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设计核心问题,提升思维高度
问题的设计要有指向性,要指向教学目标。教师要围绕核心问题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能让学生的思维水平获得真正的提升。核心问题是指主要的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在提问时要紧扣文题,让学生针对题目展开质疑、分析、理解,从而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师可以抓住关键词、重点语段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对话、探究,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师要针对矛盾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他们的思维走向纵深。如学生阅读《揠苗助长》一文后,教师针对“拔高”与“枯死”的矛盾点设计问题,让学生说说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这个结果,从而让学生懂得“违背自然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的文章主旨。
三、运用课堂提问,挖掘思维深度
好的问题具有引领价值,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要通过追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点拨、提升,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教师的追问要把握时机,在学生理解不清时追问,为学生搭建支架,帮助学生重新组织语言,将事情说清楚、说得有条理。在学生对文章的主题理解存有偏颇时追问,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让他们通过分析、判断、评价等对文章的主旨有更全面的认识。
总而言之,语言训练与提问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教师要加强两者的融合,要优化提问等教学手段,对听、说、读、写进行训练,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思维品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