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2023-09-03 17:23:21蔡荣雨何加强刘永胜
天津经济 2023年6期
关键词:天津市集体经济集体

◎文/蔡荣雨 何加强 刘永胜

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实现共同富裕有效的路径。 为切实掌握天津市农村集体经济运行状态, 持续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水平, 助力天津市都市型农业发展, 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对天津市现有行政村中的172 个行政村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通过走访调查, 总结了当前天津市农村集体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农村集体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 天津市积极采取多项措施,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出台了《天津市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维护村集体和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实现共同富裕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出台了《关于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向,明确财税政策、 土地要素政策和人才政策, 探索盘活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模式。还出台了《关于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责边界、 重大事项决策范围和决策程序, 将集体资产的转让、 出租等作为其中事项, 切实保障集体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发展模式进一步丰富

近年来,随着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一批新产业新业态的兴起,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也由租赁型、 农业型等发展模式逐步发展成休闲旅游型、 文化传承型等模式。 例如蓟州区穿芳峪镇小穿芳峪村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等设施设备齐全的优势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村庄依山傍水,环境优雅,周围山水相间,西北坐靠卧牛山, 东北斜倚鹦哥寨山,东南遥望翠屏湖,西南远观穿芳山,山恋起伏,林木花草茂盛,村中有景,景中有村, 到处是一派秀美的田园风光。 小穿芳峪村已建精品四合院27 家、独具特色的乡野小屋11 座、陕北特色邵窝2 栋,1000 多平方米的人工湖、景观河穿村而过,还有乡野特色餐厅等。 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依托优势资源,以打造“小穿芳峪乡野公园”为重点, 实行食宿分离的经营模式, 实现了乡村旅游的错位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宝坻区小辛码头村紧邻潮白河, 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因辽国萧太后运粮河而得名, 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形成了以漕运文化、稻湿文化和了凡文化为主的文化脉络。 小辛码头村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是宝坻区较早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天津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多种举措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 从而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缩小了城乡差距。 据天津市统计局资料显示, 天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 年的3911 元逐步提高到2021 年的27955 元, 增长了6.1 倍之多, 年均增长幅度达10.3%。 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2001—2021 年期间,天津市城乡收入比呈现持续缩小态势,城乡收入比由2001年的2.22 ∶1 逐步缩小到2021 年的1.84∶1。 这一变化态势表明近年来农村居民整体相对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

(二)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有利于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巩固农村集体经济的制度基础, 更好地发挥农村“蓄水池”和“稳压器”的作用。 发展农村经济对于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就业增收、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而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作用不言而喻。近年来, 天津市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不断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和模式,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有关规定。 积极培育、发展、盘活各种资源, 有力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不断为农村社会发展注入新引擎、新动能。

三、农村集体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集体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问题较突出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天津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 从村均资产及区域分布情况来看, 调研的172个行政村中,北辰区和西青区所涉及村均资产远高于其他地区。 尤其是一些村地处位置偏僻,自身可开发资源较为匮乏,而且交通不便、信息技术落后,既无优势自然条件, 又无新的发展出路, 加之缺乏产业开发、资金运作、农业科技等支撑手段, 导致村集体经济增收陷入 “束手无策” 的困境,从而缺乏多渠道、稳定性的收入来源, 导致集体经济发展稍显滞后。 另外,随着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农业支持政策不断完善,农业专业合作社、 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村经济组织, 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作用逐步增强。调查的172个村庄中共有136个家庭农场和404个专业合作社, 但仅有46个村庄拥有家庭农场, 占调查村庄数量的27%; 有104个村庄拥有农业专业合作社, 占调查村庄数量的60%;有62个村庄既没有家庭农场也没有专业合作社,占调查村庄数量的36%。

(二)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发展潜力不足

据调查, 部分农村集体经济存在资源要素短缺、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资源要素主要集中于集体土地资源、 村集体厂房设施及农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组织。

其中在集体土地资源方面, 目前大部分还是按照家庭承包制实行单户生产经营,土地流转规模数量较少,农业生产的分散化、低效率、同质性等现象依然非常普遍, 再加上整体农村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农村集体用地非常稀少, 只有部分村现在还保留少量集体用地。 据统计, 所调查的172 个村庄仅有43 个村庄保留少量集体经营用地。 由于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许多农村原来散乱污企业被关停或转型, 当前农村地区村镇企业数量也急骤减少, 部分村庄也仅有一些待租的陈旧老厂房, 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农村基本上没有工业企业支撑,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

(三)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支柱产业和领军人才支撑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当地支柱产业和领军人才支撑,但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天津市部分农村集体经济还存在等机会、靠租金、要补贴这些短视行为, 缺乏有效整合当地资源延伸产业链条的支柱产业和推动要素资源集聚融合的领军人才。同时,农村集体经济过度依赖于村两委, 也导致了集体经济市场机制运行不畅、 市场意识淡薄等问题, 不利于集体经济长期持续发展。据调查,目前仅有个别村依据当地农业资源环境, 通过打造村旅融合模式形成了特色支柱产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收益效果,而大部分村仍然停留在传统农业生产和资源资产出租层面, 尤其是对当前农业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引擎、新动能不能有效地把握利用,导致整体收益水平不高、提升潜力不足。

(四)部分集体经济发展层次水平较低,收益能力不足

通过对172 个村调查得出, 部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单一, 发展层次水平较低。 一些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集体用地流转租金、厂房出租、政府财政补贴等, 缺少高水平高产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收益, 收益能力不足。 从具体收益水平分布情况来看, 只有少数村净收益在500 万元以上,部分村收益不足500 万元,或收益较低。

四、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措施建议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一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措施,尤其是要从平衡区域发展角度帮助落后地区及资源要素稀缺村镇, 奠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拓宽发展渠道;另一方面要立足于本地农村资源要素, 以农民增收和集体增效为核心, 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 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与创新。

(一)强化政策导向,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支持体系

首先, 在农业农村项目建设方面, 加大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方面倾斜, 以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对于基础薄弱地区的村镇, 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 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当地资源、文化、历史、民风民俗等要素潜力,开发当地特色产业模式。对于基础相对厚实的地区,一方面要加强产业结构和集体经济模式调整, 实现产业升级和挖掘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另一方面要调整产品结构,培育绿色、精品、特色产品项目建设发展。 其次,在区域发展方面, 加强对贫困村镇的扶持力度。 在当前脱贫攻坚成效的基础上, 运用政府职能,撬动社会资源,帮助贫困村镇建立健全产业发展基础,大力扶持村旅融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庭院经济等地方特色产业, 筑牢集体经济发展根本。 最后,利用驻村干部帮扶、大学生村官、资本下乡等机制, 充分发挥“引入”人才优势,做好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能力水平。 同时要加强村干部能力培养,发挥领军人才优势, 共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二)加大主导产业培育与扶植力度, 提升经营性收入水平

坚持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建设相结合, 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 因村制宜培植主导产业。 充分利用集体所有的林地、荒地、荒滩、水面等资源, 按照集体投入、 分户承包、 定额上交或对外统一承包的办法,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增加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依托产业基础,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 拓展农业产业链条, 提升农业及农产品附加值, 发展农业产业配套的特色产品加工、 储运等服务性业务环节, 提升农民收入, 拓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来源。

同时, 鼓励村级组织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 商贸流通、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多种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模式, 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或专业合作社, 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积累资金投入或引进规模主体实行集约化经营,增加集体经营收入。 通过村级服务组织开展土地集中连片流转, 在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农业项目,实现土地租金级差,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村级组织对集体统一经营的各类土地或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土地,结合政府扶持项目,开发集体所有的特色产业园区或生态观光园区, 实行集约化经营, 促进农民和集体共同增收。

(三)创新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一是通过开发农业资源, 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鼓励有一定旅游、民间文化等资源的村,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合作发展“农家乐”、 度假村、 休闲观光农业、民宿经济等项目,以土地使用权、资产、知识产权等资源形式参股,增加村集体的资源开发收入和经营服务收入。 二是通过利用新技术赋能农业发展, 促进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 加快对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改造提升,积极发展智慧农业、 绿色生态农业、 农业及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 带动集体经济水平提升。 三是通过发展农业服务产业, 增强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鼓励村级组织牵头成立各种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等,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服务,以有偿、微利的服务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四)盘活集体存量资产,提升资产收益

利用村集体现有的闲置办公用房、学校、厂房、仓库等房产资源, 通过引入资金和项目进行开发或整体发包租赁,提高集体资产利用率,增加租赁收入, 提升资产产出效益。 合理有效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 以使用权入股、租赁、合作开发等形式,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及农工贸融合发展, 提升农村土地价值, 获得稳定的土地资源性收益。 积极开发荒地、荒沙、荒草和荒水“四荒”资源,通过拍卖、租赁、入股等办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为带动农民收入增加、 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作为农村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引擎、新动能,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 发挥出更多的功能作用; 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走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意味着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要紧随时代潮流,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新路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猜你喜欢
天津市集体经济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19:42
有趣的云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34
如果画笔会说话?
艺术启蒙(2020年6期)2020-07-16 03:48:04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 03:35:08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中等数学(2018年1期)2018-08-01 06:41:06
警犬集体过生日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