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策略研究

2023-09-03 16:16樊露四川省科学城春蕾学校
财会学习 2023年19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流程事业单位

樊露 四川省科学城春蕾学校

引言

在现代社会,事业单位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管理和监管环境,必须建立和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来保障组织的稳定运转。内部控制作为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提高组织运营效率。然而,在实践中,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控制目标不清晰、控制措施不完备、内部控制流程不规范等,导致内部控制机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基于风险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策略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探究基于风险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策略,旨在提出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为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转和发展提供保障。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分析

(一)内部控制的目的与原则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组织内部所有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组织内部政策和程序,并保证组织实现经营目标、保护组织财产和资产安全、规范经营行为,从而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和透明度。事业单位作为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使得它的内控目标尤其在资产安全、经营合法、流程合规等方面有更高的标准和更具体的需求,对于风险的规避和管控要求很高。内部控制原则主要包括有效性、效率、合规性、安全性和完整性。灵活运用这些原则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保证组织运营的高效性和风险防控的有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和风险。尤其是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事业单位既要跟得上各种技术进步的脚步,灵活、合理地运用这些技术,也要思考这些变化会带来哪些风险,分析关键环节,运用各种内部控制工具,从而实现风险管理。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与结构

内部控制要素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控制环境是事业单位控制活动的基础。风险评估是指对组织内部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过程,在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控制活动是指组织内部制定的控制措施和规范,在事业单位一般表现为授权、审批、核查、稽核等操作,作为事业单位控制风险在可承受范围内的重要手段。信息与沟通是指事业单位通过内部的信息系统和内部通信渠道收集各种信息,既包括内部的信息,也包括外部的信息。监督是指组织内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改进机制,在事业单位常常表现为各种内部审计、检查,投诉处理等。

内部控制结构是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各要素之间的组合和安排,以保障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结构应当适应事业单位的特点和运营需求,并保证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效协调和配合[1]。

(三)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内部控制评价标准通常包括控制目标的设定、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改进机制等方面。内部控制评价标准需要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和设计,理论上应当尽可能明确、可操作性强、量化度高,但是实际上,事业单位的很多社会效益指标,取得周期长,或者不便于取得,导致其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应该尤其慎重,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参考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业标准等,还需要充分考虑组织内部的管理需要和实际情况。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风险管理的流程与方法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潜在风险,以达到保障组织稳定运行和实现目标的过程。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四个步骤。风险识别是指识别事业单位内部和外部潜在的风险因素。风险识别需要充分了解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和管理特点,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和数据,并分析归纳,形成全面的风险清单;风险评估是指对事业单位内部和外部风险的程度和影响进行评估。风险评估需要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影响程度、控制可行性等多个因素,以便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策略[2]。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相互关联和相互支持的,可以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具体来说,风险管理需要充分考虑和利用内部控制的各项要素和机制,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内部控制需要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以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合规性。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紧密结合,不仅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风险,还可以为事业单位提供更加健全的风险防控体系,为事业单位的安全、高效和合规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三)风险管理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首先,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分析事业单位的运营和管理情况,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并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等因素,对风险进行评估。这些评估结果可以为事业单位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其次,风险管理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制定不同的控制策略和机制,为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这些内部控制策略和机制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的发生和影响,保障事业单位的稳定和安全运营。最后,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定期的内部控制评估和监测,发现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和弱点,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这些改进措施可以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率,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和安全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三、基于风险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

(一)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导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失效的问题

事业单位有着风险管理的较高需求,但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往往存在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的问题。一方面,事业单位对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充分认识,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和维护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这些问题导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失效,风险得不到有效的识别和控制,进而对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营产生不利影响[3]。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程不完善对风险管理造成的影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程不完善是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流程不完善,可能导致潜在风险得不到有效识别和评估,也无法及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程不完善,也可能导致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不佳,进而无法起到有效的风险防控作用。

(三)缺乏内部控制监测与改进机制对风险管理的不利影响

缺乏内部控制监测与改进机制也会对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产生不利影响。首先,缺乏内部控制监测机制会导致事业单位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弱点,进而影响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有效性。其次,缺乏内部控制改进机制会使得事业单位无法对内部控制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进而影响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效果。最后,缺乏内部控制监测与改进机制也会使得事业单位无法对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从而无法及时发现并纠正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和弱点,对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四、基于风险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

风险识别和评估是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前提。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风险,应该制定专门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通过对事业单位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可能性和影响范围,以便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建立风险识别的标准和流程,制定风险评估指标,建立评估机制。风险评估应该包括风险的种类、严重程度、可能性、影响范围等方面,通过量化、定量化的方法进行评估,建立评估报告。其次,事业单位应该进行风险分析,了解和分析风险的根本原因和影响因素。通过分析风险的根本原因和影响因素,可以找到更加精准、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提高风险控制的效果[4]。

(二)内部控制优化

为了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内部控制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标准化、流程化的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和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权限和程序,确保内部控制流程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防止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干扰。第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检查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建立内部控制自检机制,定期对各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管和管理[5]。

(三)内部控制监测与改进

内部控制监测和改进是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持续有效的重要环节。为此,首先,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监测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通过制定监测指标和监测周期,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其次,对发现的内部控制问题采取改进措施,通过制定改进计划和时间表,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果。最后,建立反馈机制,对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五、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介绍

为了更好地阐述基于风险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策略,选取了某公立学校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

该学校为四所学校合并重组的一所学校,拥有多个教学科目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然而在重组之初,管理中面临着一些风险和内部控制问题。例如,收退费导致的资金风险;部分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导致课程安排不合理的风险;学校管理流程存在差错和漏洞导致内部控制效果有限;学生服务流程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需要通过优化内部控制体系来加以解决。

为此,该学校决定采取基于风险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策略,通过风险评估、内部控制优化和监测改进等措施,实现学校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和完善,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效能。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针对该学校的风险问题,需要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该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制定风险评估方案,明确评估指标和评估周期。(2)对学校的运营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发现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问题。(3)对发现的风险问题进行分类和分级评估,确定风险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

具体来讲,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六个评估类型,每个类型再继续具体为若干项指标,学校成立专项小组,逐一评价各个指标,全面摸查了学校关键风险点的管理情况。通过风险识别和评估了解了学校存在的风险本身以及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内部控制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和依据。

(三)内部控制优化策略的实施

该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内部控制优化策略,包括:(1)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对资金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2)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管和执行,落实岗位责任和管理职责,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3)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的全面化、实时化管理。(4)加强内部控制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内部控制意识,增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监测与改进效果评估

该学校对内部控制优化的效果进行了监测和评估,包括:(1)制定内部控制监测指标和监测周期,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2)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稳定和完善。(3)对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形成完整的监测和改进循环。

通过监测和改进的措施,该学校不断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各类风险和问题,逐步提高了学校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基于风险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策略,包括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优化、内部控制监测与改进等方面。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探讨,本研究发现,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建立内部控制监测与改进机制,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流程事业单位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