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如莹 厦门港务置业有限公司
“业财融合”即是指将企业的业务和财务结合起来开展业务项目,重点从业务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寻找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思考其能否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利益。企业要想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就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充分利用业财融合机制,深入业务各个环节探究数据并分析其反映出的问题和现状等,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和组合,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确保落实财务精细化管理,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决策信息,这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推进业财融合能够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进而实现企业经营利润的最大化。企业通过业财融合将经营利润最大化目标通过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当中。同时,财务部门还要加强监督,使得业务部门在开展业务时既注重数量的增加,又注重质量的提升,避免由于追求结果而忽略经营过程当中的风险和成本控制,以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不仅如此,企业财务部门还能够通过财务测算以及分析等方法,明确各种生产要素和成本费用等,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数据[1]。
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风险因素也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财务风险。而通过业财融合能够有效地应对潜在的风险问题;即通过业财融合能够打破业财部门之间独立运作的情况,使得财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业务部门的数据信息、经营执行预算的情况,进而加强对于业务部门的监督;与此同时,财务部门深入到业务各个环节也能够详细了解业务的运作过程,及时评估各部门潜在的风险,尤其对于采购、销售等关键的部门,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此外,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也能够通过财务指标对预警情况进行衡量,确保其指标更具有科学性,对企业的风险把控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通过业财融合能够将企业内部大量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进行有机融合,财务人员为帮助企业管理层人员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而提供对业务项目的深入数据分析。通过业财融合也能够极大地改善财务管理基本处于事后反应的现状,对于事前的筹划、成本和风险的控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财务人员也无须再做传统的数据工作,而是能够深入到业务实际,了解到业务的具体性质,并将其充分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确保财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首先,从业务人员视角来看,缺乏对于财务领域的基本认知。当前,部分企业在业财融合的过程当中,业务人员对于财务人员的转型缺乏全面的认知,甚至在进行业财融合的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业务人员对于自身的定位和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其认为自己是被监督者,常常在业务开展的过程当中感受到各种约束,导致业务人员对财务产生抗拒的心理,不愿意接近财务、了解财务,因此无法较好地配合财务提供真实的运营数据及需求。
其次,从财务人员视角来看,一些财务人员缺乏对于业务关键要素的理解,未能够深入了解企业业财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发挥好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支持和引领作用等,也未能够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部分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思维较为固化,难以把握住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2]。
最后,部分企业管理层的财务管理认知不足,即大部分企业更加重视业务的增长,而忽略了财务部门的价值,未发现业务发展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工作开展较为被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企业的战略,影响企业长期目标的达成。
首先,传统的财务人员将会计核算作为财务工作的重心,并检查会计数据及填报会计资料,依据会计报表对成本进行控制,但由于对于企业业务项目的开展了解不足,难以利用最少的资金获得最多的经济效益,难以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以某企业为例,该财务部门仅注重应收账款指标,即应收取客户的物业管理费用等;且随着应收账款拖欠时间的逐渐增加,形成坏账的风险就越来越大,若财务部门缺乏对应收账款相关业务的了解,未及时与业务相关人员沟通,未持续地跟踪和监控,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回款难度将加大,同时存在现金流损失增加风险。
其次,财务人员的延伸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做好本部门的财务业务工作,还应当要为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提供财务管理服务,财务人员应当站在管理的角度,对于企业的业务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探究,充分利用专业的知识、敏感的市场嗅觉等,着力提升对业务的服务意识,对涉及企业的各项管理提出相应的意见,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并使企业运营更加稳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难以满足财务管理实际的发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业财融合带来一定的阻碍,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等都较为独立,因此难以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等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分享服务等。而由于业务管理本身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种类繁多且复杂,因此就可能会导致部门沟通之间存在一定的障碍,有效的信息难以及时传递和分析,不能够为业财融合提供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部门之间不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信息数据资源进行整合,难以将相关信息及时地反馈给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且部分财务系统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并未实现与其他部门的有机融合和连接,缺乏连接的端口,且不同系统之间的管理标准也存在差异,致使企业的业务和财务部门缺乏有效、顺畅的沟通渠道,给业财融合的推进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大大降低了业财融合管理效率,反而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一些企业业财融合难以顺利推进,部分原因是业财管理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部门开展工作时的侧重点也不同,导致其配合程度不高,业财融合工作难以深入落实。具体来看,大部分财务人员仅仅是关注利润、成本和费用等财务数据,在进行数据分析、整合工作时较为严谨,思维较为固化;然而,业务人员主要是根据企业年度的战略发展目标灵活地处理业务,利用各种手段提升企业的销售额、业绩等,但是较少关注财务预算以及成本费用方面的数据[3]。
基于业财部门战略目标的不同,就可能会导致部门之间利益方向不同,不能较好地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最终导致业务部门为了完成既定的业务目标和指标等,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风险;财务部门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缺乏对于业务流程的了解,导致财务相关工作过于死板,对于特殊的业务情况缺乏变通,不利于企业财务后期的管理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
由于部门之间的目标不同,因此在业财融合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不同的价值取向就可能会导致业务和财务之间沟通不流畅等问题,基于此,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实施:
一是企业应当建立业财融合机制,基于公司统一的管理构架之下,促进并不断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企业也可以通过组建专门的小组,采用定期开展财务和业务对接会等形式,通过互联网技术等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信息资料的共享,提高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工作效率。
二是企业应当创新有效的业财融合模式,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也应当积极主动参与到日常业务工作当中,对业务部门当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等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意见。从战略角度出发进行考虑,明确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边界与融合切入点,优化其业财融合下的财务管理流程。
三是企业业财融合的稳步推进也需要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即能够通过监督机制对企业的业财实际活动等进行控制,根据其预算指标完成情况有效控制业财融合活动,同时还能够避免内部财务人员为了给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而对企业造成损失的情况发生,通过业财融合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实现对于企业人员以及业财融合的整体控制[4]。
实施业财融合能够促进企业投资管理的精细化。企业的投资是否成功对于其整体的经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通过业财融合,企业的财务人员就能够在自身专业能力的基础之上,更多地获取企业的投资信息,对于需要投资的项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估,同时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使得其对投资的项目等进行了解,确保投资的各个环节都能够顺利进行。
实施业财融合能够促进成本管理精细化。成本管理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讲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涉及企业各个环节,而要想做好成本管理精细化工作,也需要多种成本管控的方法,如目标成本管理法、作业成本法等;而通过业财融合,财务人员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将成本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部门中,并对不同作业环节等进行成本分析工作,尤其是对于增值业务环节,进行作业流程的完善,对重要、关键的环节进行分析,实现成本管理的精细化。
实施业财融合能够促进全面预算管理的精细化。通过业财融合,企业业财融合小组会结合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部门的作业流程等进行了解,采用合适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确保预算编制方案的可操作性强;在实际预算执行中,也会充分发挥业财融合的优势,在预算评价环节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有效拉近部门之间的距离,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首先,企业应用业财融合的发展模式之后,应当能够明确业财融合管理的目标,以此为指导,推进业财融合之间的进程。管理层应当结合企业整体战略规划搭建完善的业财融合共享平台,同时明确业财融合一体化的目标,细化其管理任务等,在原有的系统上进行更改和完善,充分发挥共享平台的作用。具体来看,可以在内部搭建财务、内控、运营为主的三个共享平台,并结合外部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及自身的需求构建完整的财务管理框架,通过该业财一体化的财务共享平台,能够整合部门原有的财务管理平台功能,推进财务工作更加流程化、标准化。不仅如此,其作为一项基础工作,还能够在部门内部形成联动机制和内部沟通机制,形成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
其次,可以通过聘请第三方机构的方式,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梳理等,以得到可行性分析,在财务共享平台的帮助下,能够进一步提升项目的审批速度,第三方的支付方式也能够确保资金的快速运转和安全性,还能够更好地节约企业的营运资本,提升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还应当加强自身与监督职能部门的连接,在设立主要的核算中心基础之上,对下层也要进行不断完善,如运营部门、核算部门等,各部门之间分工合作,优化企业整体结构[5]。
首先,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当要转变其财务管理的思维,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内容等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方案的制定等,通过选择不同的战略计划,匹配到最合适企业的项目;企业各部门以及员工也应当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对企业当前阶段的发展形势等做出合理、正确的判断;财务人员应当要全面掌握好会计专业知识等,将财务会计理论与财务实际相结合,确保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坚实的依据,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掌握企业的资金状况。不仅如此,财务人员还应当熟悉公司的实际情况,并将专业知识应用到会计实务当中,系统化地掌握企业财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熟悉企业相关业务等,以便更好地提升财务工作效率。如果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够完全掌握业务实际,就无法保证所提供决策的价值性,进而影响到企业后续的业财融合和管理工作。
其次,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完善其日常工作,即通过数据分析等深入到企业环节各个层面,以便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企业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满足企业实际的发展需要。另外,财会人员还应将信息化、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财务核算以及财务报告的编制当中,更好地明确企业各项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提升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了能够更好地顺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应当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及水平。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推动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加强部门之间的理解和联系,并通过建立健全的业财融合机制、优化标准化流程、精细化财务管理建设,构建共享平台梳理业务流程、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掌握业务开展情况等,帮助企业更好地推进业财融合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