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琪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黄石市分公司
事实上,当前部分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严重滞后于技术数字化的发展进程,已经成为阻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绊脚石,因此有必要优化和调整企业预算和绩效管理制度,推动两种制度的变革。另外,部分企业的预算和绩效管理制度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预算编制不准确、预算执行控制与监督力度不足、绩效考核指标不全面等,因此,基于这种背景,企业数字化转型下预算和绩效管理变革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企业数字化无疑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2022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文件明确提出企业整体的品牌影响力仍然滞后于规模的增长,“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尚未得到有效改变,要想实现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引领下的蓬勃发展就必须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实现技术方面的转型。企业可以建立智能工厂,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人员可以从网络设备中了解到设备、人员、物料等各方面的数据。管理人员可以实施远程控制和管理[1]。另一方面,企业数字化还要求实现组织系统、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使之适应技术数字化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构建了大量智能化设备,提升了信息系统水平,能够有效改善各职能部门的“数据孤岛”现象。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也为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集中化处理提供了条件。与此同时,技术数字化将财务管理人员从烦琐的会计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2],促使财务人员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将财务管理渗透到业务运行的前端,比如可以从财务的角度发现问题,并追踪溯源至业务流程。这种变化将逐渐模糊财务和业务在管理方面的界限,将更加强调业务和财务的协调。实际上,从当前企业运营的实际来看,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仍然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对企业投资、融资和运营活动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与事后评价,因此,必须重新调整预算管理模式,加强对员工的绩效管理[3]。
预算是指企业在科学预测基础上,用数量和金额的方式反映企业未来经营周期投资、融资和经营活动的具体计划,是企业对未来资源配置活动的合理安排,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力工具。预算管理是指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坚持目标导向,通过对未来经营活动和财务成果的预测、规划、统筹,科学合理地配置企业存在的财务与非财务资源,进而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应坚持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战略导向原则。预算管理是企业重要的战略管理工具,一定要基于企业所处生命周期,明确管理目标,比如对于初创型企业而言,其经营风险较大,因此,预算管理应着重关注对经营风险的防范。对于成熟期企业而言,预算管理要关注财务风险防控等[4]。第二,过程控制原则。预算管理是渗透进企业运营全部流程的管理制度,比如销售阶段、生产阶段、资本管理阶段和财务报告阶段等。第三,融合性原则。销售预算是预算管理的起点,预算管理必须以业务为先导,并积极发挥财务作用,将预算管理融合进业务与财务流程中。第四,平衡管理原则。企业制定的预算管理目标,以及实施的预算管理措施必须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收入与支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5]。
有研究认为,绩效管理是指对组织体系内部员工工作成果的考核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系列的激励制度。也有研究认为,绩效管理是采用专门的绩效管理方式[1],比如其平衡计分卡等评价员工绩效目标和实际的偏差率,并最终确定部门和岗位之间的绩效层次,将此信息反馈给组织体系员工[6]。
绩效管理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全面性。组织体系设计的绩效管理制度覆盖了企业运营的整个环节,比如投资环节、融资环节和运营环节等,同时该制度所确认的被考核对象基本覆盖了企业全体员工,包括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等[2]。其次,适应性。企业所制定的绩效管理标准、考核层次、考核方法和被考核对象都必须从企业的经营战略出发,而且这些要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进行调整。最后,公平性。绩效管理制度是企业对被考核对象实施激励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绩效管理指标的确定以及绩效管理过程都必须公平、公正、公开,并自觉接受被考核对象的监督。
在数字化转型下,企业全面预算和绩效管理变革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能够提升全面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信息系统高度集成化,比如业务、资金、核算和预算系统实现了完全协同。高度智能化的数字化处理程序能够实现从数据到报表、从报表到预算、从预算到业务、从业务到单据的全流程检查,这就意味着业务部门的各项数据变得更加公开和透明。财务部门能够在业务部门数据的基础上,对其提交的预算数据进行有效审核和评估,从而提升预算编制的质量。
其次,有利于实现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和监督。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库,包含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信息库中信息的更新效率较高,能够为预算管理人员提供真实完整且有效的预算信息,举例来说,业务部门资产采购行为产生的单据会通过单据处理系统和票据影像系统上传至报表平台。而预算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报表平台查询单据信息,判断业务部门预算执行状况。一旦发现预算单据信息与预算指标存在较大偏差,预算部门就可以及时介入预算执行。
最后,绩效管理能够提升企业市场价值。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重要目标是增加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从而推动价值的最大化。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能实现对员工工作态度、能力、职业道德水平的评价,从而发现员工存在的能力素质短板,进而为员工制定针对性的改进对策,这个过程能激发员工的学习意识,提升个人素质,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出现,这无疑会大大提升企业市场价值。
首先,企业领导者认为依靠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能够覆盖企业的报账系统、人力资源系统、NC 总账系统、影像系统和NC 资金系统,并且能够实现对大量会计基础工作的集中化和标准化处理,认为这已经能够满足财务管理活动的需要了,而开展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则需要对接各种信息系统端口,对技术标准进行统一,这会耗费大量成本,因此对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持有谨慎态度。其次,财务部门缺乏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在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的考核和监督方面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最后,预算管理信息化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需要企业全员的参与。实际上,非财务部门普遍认为预算信息化与自身岗位职责无关,缺乏对预算管理信息化的价值认同。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预算管理必须坚持效率导向,只有这样,预算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数字化系统需要为预算执行环节制定严格的标准,这让预算执行审批的环节更加复杂。例如,部分企业在成本费用预算执行过程中设置了风险预警机制,单据金额会受到预算系统的严格限制,因此在自动化审批转为人为审批环节时,由于审批人员专业背景的不同,对数字化信息平台的各种功能尚不熟悉,这容易导致预算执行审批流程的跨度延长,造成大量的单据积压。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内控体系较为完善,责任部门在预算执行审批时需要经过部门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总经理和董事长的联名签字,才可能够流转至付款环节,这种模式很难将预算执行审批的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无法开展有效的预算考核。
当前,诸多企业的薪酬分配制度并不合理。一方面,企业未能严格遵守知识与价值导向,仅仅将工作人员的岗位级别、个人创收金额作为薪酬分配的标准,却缺乏对员工个人价值的综合评估,同时,部分企业的薪酬差距过小,无法起到较强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部分企业无法针对高素质人才,设计个性化的薪酬激励机制。实质上,具有创新能力人才作出的贡献远远超过其他普通人才,但企业仍然对创新人才采取较为普通的激励制度,这很难激发工作人员热情,难以彰显出个人劳动价值。
事实上,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一方面,部分企业设计的绩效考核机制并不完善,比如仅仅局限在财务层面,无法实现对员工个人绩效的全面考量,比如缺乏关于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客户等角度的指标。同时,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制度时所采取的方法主要局限在定性分析方面,主要依靠考核小组的主观经验进行判断,缺乏对定量化工具的引入,所得出的结果很难得到员工认同,容易引发员工质疑。另一方面,企业尚未建立与绩效考核结果相适应的匹配机制,对表现优秀员工的激励程度不足,对表现较差员工的负向激励力度不够,比如仅以通报表扬或者批评了事。
首先,企业领导者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加强学习数字化建设相关理论,要对标先进企业,如华为、海尔等,并制定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其次,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责任部门,应肩负起职业责任,要尝试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纳入数字化系统建设的范围当中。最后,企业还应该在单位内部大力营造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文化氛围,要加强宣传工作,可以利用官网、微博、公众号等媒介向基层员工讲解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内涵、重要性和实施路径,以增强基层员工参与预算管理信息化的积极性。
数字化流程可以和预算流程进行全方位的协调配合,从而提高预算执行审批流程的效率。首先,通过数字化平台,各分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可以集中在共享中心完成,而集团都可以通过平台设置预算管控流程,统一费用报销标准,加强事前审批。其次,集团要对各个单位资金进行集中管理。集团可以将预算管理的各流程渗透到具体的数字化模块中,比如可以在应收、应付、资金管理等环节融入预算的审批过程,控制各责任部门的成本费用发生在预算额度之内。最后,要构建预算审批的自动化模式。各责任部门在申请预算费用时,数字化中心能够根据事前设置的预算指标自动判断预算申请是否合理。如果判断预算申请超支,则应该拒绝审批并要求责任部门调整预算申请。
一方面,要坚持价值导向,企业应该根据当年的利润水平,确定薪酬总体水平。企业可以从实际出发,实施高度自主的分配机制,比如可根据员工的岗位责任和价值,确定薪酬分配差距。同时,对于高素质的人才,企业可以实施个性化的薪酬机制,比如对于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可以设立青年人才学习基金。另一方面,要明确绩效工资系数的价值导向,要根据员工做出的综合价值,严格落实绩效工资系数。
一方面,企业应该构建全面的绩效管理考核指标,比如可以引入平衡计分卡考核模式,分别从财务、学习与成长、客户、内部流程四个角度构建考核指标,同时实施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以得出数字化的考核结果。另一方面,要构建指标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一个集指标体系构建、数据采集、自动核算、结果发布的全过程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能够引入员工的绩效数据,实现自动化结果计算。此外,在得出绩效结果后,企业应建立与绩效考核结果相适应的激励制度。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企业应实施“物质+精神”的激励方式,对于表现较差的员工,则应加大“负向激励”的力度,实施严格的处罚。
企业应该从制度和技术两个层面入手构建信息安全防范机制。一方面,就技术角度而言。企业也可以以集群的方式运行预算管理数据库系统,从而杜绝宕机对应用系统的影响,同时要实施数据库例行巡检来防范安全风险。企业可以组织经验丰富的数据库管理员定期进行数据库巡检。另一方面,就制度角度而言,企业要实施预算管理数据备份制度,比如应该对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归档日志文件进行完整备份。同时要合理设置系统应用权限,建立相互独立的权限分配制度,实现对管理员权限的制约与平衡。
企业数字化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元素推动业务和财务流程的重塑,为预算管理体系的搭建和绩效管理变革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工具,能实现对未来经济周期业务活动的详细计划与安排。绩效管理则能实现对员工工作业绩的评价与考核,从而激发员工工作潜力。本文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变革的对策,期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