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航 张 进
(作者单位:陆军勤务学院)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国家根据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由收付实现制改为权责发生制,严格、规范地开展资金预算和审批等工作,提升资金使用效益[1]。为落实新会计制度相关要求,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需要做到精准、实时、高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事业单位应以新会计制度相关思想和要求为指引,不断改进和优化,提升财务内控水平和能力,实现资金使用方案最优化,使用模式合理化,使用风险最低化,使用过程规范化,使用价值最大化。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改造提出新的要求,其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体现新会计制度相关思想,达到相关要求,这样才能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新会计制度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其改变了原有的收付实现制,采用权责发生制,注重资金使用方案制订和过程监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金使用率,避免资金使用率较低带来的资金浪费、超预算以及其他问题[2]。作为事业单位内控机构,应提升对新会计制度的重视程度,深入学习其在有关方面工作开展时的要求和思想,并融入工作实践之中,制定针对性的制度,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建立针对性的组织架构,合理设置管理内容,明晰管理侧重,强化管控效果[3]。例如,在权责设置方面,应基于工作实际情况,精准定位,避免因权责不协调带来内部控制漏洞,降低财务风险。
新会计制度形成统一的会计标准,对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行为明确规定,严格管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合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相关工作效率和质量[4]。例如,会计确认环节,能够加大会计对财务的监控力度,明确财务信息,详细了解财务现状,及时总结相关问题,避免扩大其影响[5]。与此同时,经过会计确认后的信息,确认者自身也应对其负有一定责任,如果经过实际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来自确认者,应根据相关规定对其进行追责,这体现了新会计制度下的权责发生制理念。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提出新的要求,且相应的方式、方法、手段也不断创新,为相关工作优质高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具体包括信息化管理方法、业财融合管理方法、责任制管理方法等[6]。不同管理方法优缺点各有不同,且对实施过程中的保障机制也存在个性化需求,如信息化管理方法可以使用网络信息相关技术设置针对性的“财务信息平台”及相关制度,保证各部门按照要求及时上传财务相关信息,作为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依据[7]。这一模式可以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的便捷性,避免扩大相关问题的影响。与此同时,还可以设置自动分析、预警、在线申请等功能,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效果[8]。此外,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联合使用的模式,做到相互借力、取长补短。
事业单位缺乏专业化的财务内部控制组织,难以满足新会计制度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传统的政府会计制度采取模式为收付实现制,而新会计制度则采取权责发生制,且在财务内部控制的目标、内容、要求等方面均发生变化[9]。现有的管理人员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原有的工作思维和意识,加之相关的经验不足,从而导致其实际工作效果较差,影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质量和效率。其二,组织责任结构建设有待优化。新政府会计制度注重权责设置和资金使用效果评价,因此必须合理设置各部门和人员在有关方面的责任,这样才能顺利推行这一制度[10]。但是,事业单位现有的组织责任结构设置还不够科学,可能存在责任不清、相互交叉、岗位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具体工作职责的履行和考评。例如,事业单位在相关方面职责设置时,虽然细化到每个部门,却没有细化到不同项目和不同时期,影响过程管理。
新会计制度视野下,需要营造全员参与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以达到预期目标。但是事业单位在有关方面的内部控制环境较差,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员工缺乏责任意识。在实践过程中,事业单位的部分员工认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属于财务部门的职责范畴,与自身不具有关联性,因此对其存在“漠视”的态度。更有甚者,部分员工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认为财务内控属于对自身工作的监督和制约,所以对这一工作产生抵制情绪,不利于工作开展。二是员工缺乏有效的参与途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需要为员工提供相应的渠道和平台,这样才能使其有效参与其中,但是现有的渠道和平台建设滞后,致使部分员工虽然想要参与到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之中,却无法评价财务使用是否合理。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保证这一工作顺利实施。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必须保证相关方对财务信息及时全面了解,强化管控效果。但是当前事业单位有关方面的方法存在创新不足问题,具体表现为信息化技术使用较差,对于财务信息难以及时了解与分析,从而导致财务内控滞后于工作实践。例如,在事业单位运营发展过程中,相应的设备和材料采购,受到实际使用情况和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从而增加其超预算风险。如果管理部门不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就会弱化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的风控能力,导致资金供给不及时,影响业务工作如期开展。尤其是一些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方面对于政府财政依赖性较大,需要通过审批之后,才能获取资金,如果在有关方面无法及时有效使用信息,就会导致工作受限。
基于“分层+精准+协同”的理念优化组织责任结构。“分层”是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逐一进行财务内部控制责任划分,保证责任细化到每个员工,并细化到每个项目和每个时期,便于实际管理和权责发生制的实施。“精准”则是指在相关责任设置时,必须详细了解员工和各部门的意见,保证相关人员具有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的能力,避免因责任过大、能力不足,导致其工作压力较大,难以完成财务内部控制目标。“协同”是指相关责任设置需要体现统筹协调的理念,避免责任交叉的情况发生。此外,事业单位有关方面开展工作应注重基层管理体系建设,即在每个部门设置一名“财务内部控制专员”,负责与财务管理部门对接,落实财务管理相关工作,提升财务内部控制效果。对于财务内部控制专员,可以由部门内部人员兼职,并在上岗前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保障其素质满足岗位需求。
1.营造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通过制度明确事业单位员工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的责任。在实践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在制度中明确:“每一个员工皆具有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的责任,皆应按照要求落实财务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履行其职责,如果未能达到要求,则属于失职的表现。”建立此制度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其他员工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基于利益共同体理论分析,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对于单位发展和战略目标实现意义重大,而每个员工属于事业单位发展的基本单元,与事业单位属于利益共同体。其次,建立针对性的激励制度。为了提升事业单位员工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对表现出色、提出有益建议的员工给予奖励;对员工的不足,鼓励其改进和提升。
2.健全员工参与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应建立针对性的机制,为员工参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各部门及时按照要求上传财务信息,员工可以通过账号和密码登录平台,查阅相关财务信息,并提出建议。其中,在信息设置方面,应做到细化、全面、及时,具体包括资金使用部门、时间、数额、模式、效果等内容;在问题处理方面,由具体的工作人员跟踪服务,保证其解决效果。
1.设置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
事业单位应有效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建立信息化、智能化、主动化的财务管理系统,提升其财务内部控制能力,消除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实时管控。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设置具体包括财务信息审核、信息存储、信息分析、预警等。其中,信息审核功能是按照相关要求对各部门提供的财务数据进行审核,与计划数据和目标数据对比,得出结果。信息存储功能是建立相应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数据信息库,将相应的信息及时存入数据库之中,以备查用。信息分析功能是指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趋势分析、对比分析、风险分析等,得出结论。预警功能是对资金使用中的问题和风险进行预警,提高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做到未雨绸缪。
2.提升数据信息使用率
新会计制度视野下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改进,应注重财务数据信息使用率的提升,即挖掘财务数据信息价值,为开展相关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具体操作时,可以有效使用大数据技术,采取统计分析、挖掘分析、聚类分析等模式,实现提升数据信息使用率的目标。例如,事业单位可以借助云平台了解全国事业单位在财务使用和内部控制方面的现状,与其对比分析,得出自身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及时改进和优化。具体实施时,分析三种类型:其一,自身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区域水平,证明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能力较强;其二,自身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区域水平,证明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能力一般,还需改进;其三,自身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区域水平,证明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能力薄弱,存在较大问题,亟待整改。
1.提升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政府应提高重视程度,建立统一培训的服务机制,即对所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实施培训,使其了解新会计制度相关目标、内容、要点、需求、方法等,并借助具体案例详细讲解,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例如,在财务使用审核方面的培训,应详细介绍财务使用效果评价体系的内容和方法,分析其效果,作为问题总结与分析的依据。
2.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必须走法治化路线,即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如果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应严格按照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严重者应对其追究刑事责任。例如,在资金使用方面,应避免随意挪用资金现象,如果因突发状况导致事业单位需要增加某一方面的预算,必须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执行。
新会计制度视野下,事业单位应注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强化其实际效果,使其满足新会计制度相关要求,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目标。在具体操作时,应体现精准性、实时性、价值性和全面性特点,打造高质量的财务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多角度营造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建立信息化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为新会计制度视野下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优质高效实施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