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惠琴
(漳州市长泰区兴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 漳州 36390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慢性疾病,也是现阶段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胰岛素是DM患者常用降糖药物之一[2],但应注意的是,由于目前临床尚无针对DM的有效治愈措施,因此DM患者一旦确诊即需终身应用药物、饮食及运动等干预措施达到血糖控制目的,而长期应用胰岛素过程中,患者自身配合治疗依从性将对胰岛素使用有效性、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有研究认为,应用胰岛素治疗的DM患者积极开展用药教育对提高其配合治疗依从性、保障血糖控制效果具有积极意义[3]。基于此,本文将选取我院2021年04月—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30例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DM患者开展个体化用药教育对其依从性及血糖指标的影响,以利于为今后临床医务人员合理取舍此类病患依从性干预方式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现将研究情况详述如下。
130例T2DM患者予以随机分组(信封法),其中研究组(n=65)男∶女=34∶31,年龄:42~86岁、平均(63.15±1.17)岁,病程:3~14年、平均(7.02±0.67)年;对照组(n=65)男∶女=35∶30,年龄:44~89岁、平均(63.20±1.19)岁,病程:4~13年、平均(6.97±0.66)年。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各项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关于T2DM诊断标准;(2)因病情所需接受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机体血糖水平;(3)意识清醒;(4)对胰岛素治疗方案具有良好耐受性;(5)具有正常的沟通交流能力;(6)临床病历资料完整;(7)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且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协议。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确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3)沟通交流能力异常;(4)意识不清;(5)认知障碍;(6)精神系统疾病;(7)处于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女性T2DM患者;(8)合并心、肝、肾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9)临床病历资料不全;(10)拒绝签署知情同意协议。
1.2.1 用药教育方法
1.2.1.1 常规用药教育
对照组T2DM患者予以常规用药教育:(1)为患者讲解胰岛素相关知识,如胰岛素使用方法、药理药效、用药过程中注意事项等;(2)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关于胰岛素使用中的各类问题。
1.2.1.2 个体化用药教育
(1)对受教育程度高、具有医学背景的患者提供胰岛素相关知识健康宣教时适当增加医学术语及加深知识讲解深度,反之若患者受教育程度低则在提供胰岛素相关知识健康宣教时尽量使语言通俗易懂;(2)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用药教育方法,如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并定期推送专业医疗文章,使患者通过碎片化时间获取胰岛素知识;(3)重视患者间的有效互动,组建微信群以利于患者间互相交流胰岛素使用经验、及时向医务人员问答等;(4)通过现场示范、拍摄视频等形式,使患者直观学习胰岛素注射知识,待学习结束后应组织测试,掌握患者胰岛素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程度,发放胰岛素使用记录手册并定期检查;(5)加强同伴教育,即对依从性差、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对自身病情重视程度不足等情况者,增加一名固定家属学习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并指导家属监督、协助该患者完成胰岛素注射治疗;(6)增加回授步骤以检验患者用药教育效果,即用药教育结束后患者需上交学习笔记并接受相应考核,此外应组织患者将所学知识回授给医务人员,回授形式可由患者自行选择,如面对面讲解、制作视频等。
1.2.2 观察指标
(1)依从性:利用 Morisky 用药依从性问卷中文版8条目(MMAS-8)对两组T2DM患者在研究期间胰岛素使用依从性进行准确评价,MMAS-8共有8个评价项目,每项得分0~1分、总评分0~8分,MMSA-8分数与被评价者依从性呈正相关,6分以下依从性差、6~7分依从性良、8分依从性优,依从性优良率为依从性优率与依从性良率之和;(2)自我管理水平:利用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SDSCA)评价两组T2DM患者用药教育前、后自我管理水平变化情况,SDSCA评价方向与用药、饮食、血糖监测、锻炼等内容有关(共11个条目),每项评价内容得分0~7分、SDSCA总评分0~77分,量表分数与被评价者自我管理水平相关性同MMAS-8;(3)不良反应:记录并对比两组研究期间胰岛素使用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经分析可知,研究组依从性优良率为98.46%,对照组依从性优良率为72.31%,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
表1 两组依从性对比(n,%)
用药教育前,两组SDSC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教育后,两组SDSCA评分均较之前有所提高,研究组该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研究组、对照组用药教育后)、组内(各组用药教育前、用药教育后)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
表2 两组用药教育前、后SDSCA评分对比分)
研究组研究期间胰岛素注射部位异常(如出血、红肿、瘙痒等)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0.00%),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3。
表3 两组T2DM患者研究期间胰岛素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DM患者以机体血糖异常升高为主要特征,胰岛素抵抗是此病的主要发生原因。胰岛素治疗机理在于通过为DM患者补充外源性胰岛素,从而协助机体血糖有效调节[4]。但应注意的是,胰岛素给药目前主要通过皮下注射、泵注等途径,上述给药途径均存在一定创伤性,因此正确的给药操作对确保胰岛素治疗DM患者有效性、安全性至关重要。此外,DM患者大多存在病程长、胰岛素治疗时间长、病情易反复发作等情况,或将对其用药依从性造成相应影响[5]。
用药教育具体指一种以改变不良行为为目标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系统活动,通过为DM患者提供科学的用药教育服务,有利于其提高对疾病认知度、对胰岛素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6]。但既往针对接受胰岛素治疗的DM患者实施的常规用药教育未能够充分考虑不同患者间个体差异性,因此用药教育效果并不理想[7]。个体化用药教育是现阶段于临床推广的新型用药教育模式,有研究认为将其应用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DM患者能够获得理想的用药教育效果[8]。本文研究认为,实施个体化用药教育的研究组依从性、自我管理水平及胰岛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等指标评价均优于实施常规用药教育的对照组,此结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9]。个体化用药教育应用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DM患者优势分析如下:(1)充分考虑不同DM患者间个体差异性,根据不同DM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用药教育方式,避免既往常规用药教育应用统一教育模式从而导致部分患者无法获得满意教育效果的弊端;(2)在用药教育过程中增加互动式用药教育、回授式用药教育、同伴教育等新方法,其中:①回授式用药教育有利于加深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使教育者检验教育效果;②互动式用药教育可利用患者间的同理心,使患者能够获得来自同一群体的支持与帮助,此外还能够使患者在用药教育工作中的角色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教育,从而提高其配合用药教育的积极性;③同伴教育利用患者身边具有亲密关系的人员协助其加强用药教育效果;(3)充分利用移动信息通信技术带来的便捷性,使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受教育时间,从而提高用药教育灵活性及个体化。
综上所述,应用个体化用药教育有利于提高接受胰岛素治疗的DM患者依从性及自我管理水平,对降低其胰岛素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