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药品质控小组实施PDCA模式提高消化内科用药安全管理的实践效果

2023-09-01 11:44:14贺文婷林艺碧高素妮邱惠燕苏艺津
北方药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满意率消化内科

贺文婷,林艺碧,高素妮,邱惠燕,苏艺津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福建 厦门 361010)

消化内科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选择的药物种类较多,包括了抑酸药,保肝药,营养制剂、抗菌药物等[1]。为了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症状,在给药的各个环节中,应严格执行用药相关流程[2]。虽然我院成立了药品质控小组,但是在实际用药过程中,依旧存在着用药问题。经调查,各级别的护理工作人员均有可能是用药问题责任人[3]。有研究调查显示,33.5%护理缺陷与用药安全有关,约半数是可避免的[1]。而相关的研究中指出[4],用药管理中实施PDCA可达到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管理是近年新型管理模式,近年来被应用于临床、护理等医疗管理领域,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即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假定问题原因并设计解决方案、实施(Do)即执行计划、检查(Check)即评估结果、处理(Action)即针对问题,制定整改。而我院自在药品质控小组中实施以PDCA循环管理下,获得提升用药安全性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5]: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6]:拒绝接受相关的药物治疗;预计生存期<1年。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21年5月开展PDCA管理模式前的435例患者的1251次用药情况设置为管理前,男237例,女198例,年龄19.0~79.0岁,平均(37.83±5.77)岁。2021年5月开展PDCA模式后的417例患者的1277次用药情况设置为管理后,男222例,女185例,年龄18.0~78.0岁,平均(38.15±4.85)岁。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在此期间于我科室内工作的护理人员14名,均为女性,年龄23~38岁。主管护师2人,护师9人,护士3人;本科及以上8人,大专6人。

1.2 方法

成立药品质控小组:护士长任组长,承担质控工作:审核安全给药考核;制定科学合理排班模式,新老护士搭配,减少安全隐患;与其他科室做好协调。由主管护师及工作5年以上护师组成组员。研究组为提升用药安全效果,在小组中开展以PDCA管理模式实施质量控制:(1)P:总结既往发生的药品缺陷情况并设置应对计划。(2)D:①加强病区的药品安全管理:制定检查表,定期检查药品外观及效期,杜绝变色、浑浊或过期等药品质量问题的发生。②规范高危及冷藏药品管理,梳理高危药品及需冷藏(冰箱)药品目录,按照贮存要求存放。③用药合理性审核,双人核对医嘱,合理安排输液顺序,特殊要求用红笔标识。④加强用药核对,在摆药后及加药时双人核对,确保用药正确、安全。⑤给药时使用PDA录入核对。⑥特殊要求药物,制成表单式,贴在护士站醒目位置。⑦基数药品每周清点、检查和补充。⑧高危药物药柜专人每周清理、检查和补充。⑨强化药品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制度、流程学习,提高职业素养。(3)C:检查用药安全管理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和记录问题,确保规范化和制度化;组织知识考核,强化整改措施,确保持续改善质量;每个月召开分析会,探讨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追踪检查风险和安全隐患改进,不断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4)A:将发现的问题归为新增加的管理制度,进入下一次循环,直至管理满意为止。

1.3 评价标准评价

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于内科用药安全管理知识掌握进行考核并评分,统计用药问题次数,并对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获得患者对于用药的满意度[7]。内科用药安全管理知识掌握问卷以我院自制问卷评价,分为药品使用知识、药品储藏知识、给药途径知识、禁忌症知识、联合使用知识、高危药品掌握知识。每项评分均为0~100分,其中分数越高代表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越好[8]。满意率判断以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8,重测信度为 0.84,分值0~100分,其中0~40分非常不满意,41~59分不满意,60~69分基本满意,70~89分满意,90~100分非常满意。后三项纳入用药总满意[9]。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于内科用药安全管理知识掌握评分情况

管理后的护理人员对于药品使用知识、药品储藏知识、给药途径知识、禁忌症知识、联合使用知识、高危药品掌握知识等内科用药的安全管理掌握情况上较管理前有所提升,管理前、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于内科用药安全管理知识掌握评分对照分)

2.2 管理前、后的用药问题次数

在管理前的1251次用药中,出现19例用药问题(1.52%),在管理后1277次用药仅出现2例用药问题(0.16%),管理前、后在用药问题的次数上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管理前、后的用药问题次数对照 (n,%)

2.3 管理前、后患者对于消化内科用药安全管理上的满意率比较

管理前患者对于消化内科用药安全管理上的满意率达94.71%,而在管理后对于消化内科用药安全管理上的满意率达100.00%,管理前、后患者在消化内科用药安全管理上的满意率比较(P<0.05)。详见表3。

表3 管理前、后对于消化内科用药安全管理上的满意率比较(n,%)

3 讨论

在内科多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在消化内科的用药中,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也要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护士作为用药的主要人员,对护士的用药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极其重要[10]。常规的管理中,药品管理质量好坏与否较多取决于人的因素影响[11]。成立药品质控小组后,对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考核中发现,低年资的护士掌握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加强了病区药品管理,改进用药流程,注重药品知识培训,采取改进措施,减少用药问题发生,提高护理质量[12]。护士不仅是治疗执行者,也是监护者。药物放置和使用中的任何差错、管理不到位或未执行,均为不良事件的诱因。因此,如何提高专业的知识和安全用药水平,是目前药品管理质量管理的首要问题[13]。实施PDCA管理是目前提高患者用药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管理中早期、及时发现用药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督促执行与效果,保障质量上的持续性改进,在管理的过程中,有效的加强对于患者的用药安全管理,可以使患者的用药行为更为规范化、制度化。有效的达到减少患者的用药问题,可以获得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14]。本研究中,管理后护理人员在内科用药安全管理掌握情况上较管理前提升(P<0.05)。在管理后仅出现药物使用错误、药品储藏错误,共2例用药问题。管理后消化内科用药安全管理满意率达100.00%。故可见在用药管理中,不断督促自身,提升对于相关药品知识的掌握能力,可有效的提升管理安全性,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用药安全管理采用药品质控小组实施PDCA管理模式,可提升护理人员对于药品使用知识等内科用药的安全管理知识掌握能力,减少消化内科用药的缺陷次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升患者对于消化内科用药的满意度,效果理想。考虑到本次研究所纳入的样本数量有限、中心单一,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猜你喜欢
满意率消化内科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祝您健康(2022年2期)2022-01-14 16:43:15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小布老虎(2017年4期)2017-08-10 08:22:40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公民与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17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胃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