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竹洋

2023-09-01 08:12汪群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竹排枝丫间伐

汪群

竹乡安吉,是竹的海洋,连绵成片的竹子,当地人习惯称它为“竹洋”。

“竹洋”,又怎能人为地去“做”呢?这里的“做”,指的是“小竹洋”,不是高耸入云的“毛竹”。做竹洋,对于竹农来说,是劳动实践中最形象的动词,也算是约定俗成吧。

当然,这里的“做”,是通过人们对竹林的间伐、梳理、清除杂草、敲掉竹子下摆的枝丫,使竹洋通气透风,让竹子能健康成长,期望来年长出更健壮的竹笋。安吉人对竹林培育与管理,还总结出“除三头”的经验,即在林地里挖掉树蔀头、竹蔀头和石头。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闻其声,像是铿锵有力的锣鼓敲打声,其节奏鲜明、响亮。然而,这种声音是来自竹农用刀具除去竹子枝丫时的削竹之声。

安吉位居全国十大“毛竹之乡”之首,在众人眼里,这种竹子枝干粗壮,直冲云霄。然而,许多人还不知道,这里还有众多的乡土竹种,枝干纤细、婀娜多姿,风情万种。梅溪镇的昆铜最具代表,还被农业部门授予“百竹之乡”,其乡土竹的品种达百余种,林林总总,蔚为壮观。在众多的乡土竹种中,有淡竹、篌竹、黄苦竹、紫竹、刚竹、红竹、石竹、水竹、斑竹、黄竿乌哺鸡竹等等。这些竹子,多数竹笋又特别鲜美,且夏日的鞭笋多数出自这些竹类。如石竹,还是烘制特产笋干的上等原料。这些“野性”的小竹,其生命力很强,砍了生,生了砍,不可穷尽,遍地修篁,满目滴翠。

“做竹洋”,最常见的竹子是淡竹、篌竹、黄苦竹与红竹。过去我的老家所在生产队就有数十亩小竹,加上邻队的面积,竹子就更多了。这种竹子繁衍能力特别强,竹鞭伸展态势尤其灵敏,无论是沟坎,还是土墩,它们都会大行其道,且不受障碍之阻,假如触及石块,竹笋也会绕道从缝隙里钻出地面。稍不留意,就会“占地为林”,人们对这样的“生命活力”也不忍心把它们砍去,竹子用处多,任其“发展”就是了。

我参与过“做竹洋”,也熟悉这些各具形态的竹子。竹洋每年可“做”,即被砍的竹子其年龄至少有三年以上,“年长”的不超过五年,因为年久的竹子会受影响,即韧性度变得差些,用途就会受到影响。

“做竹洋”时,人们可任意挑选工种,有的担负砍竹,有的就是用刀具削去被砍竹子上的枝丫。砍竹的又称为间伐,被间伐的竹子是在竹竿上捏上黑釉记号的,标明这些竹子的年龄。当然有经验的竹农,只要观察竹竿的色泽就会断定其竹龄。

长在原野上的这种“小”竹子,为了有利管理,对每年出生的新一轮竹子,都要统一采取“记号”。竹子做“记号”捏上黑色釉后,经过一段时间就干燥了。无论风吹霜袭、日晒雨淋,竹子上的釉,长年累月也不会褪色了。

我的父亲对于竹子上捏釉,还想出了一个既好操作,又便于与其他生产队竹子有辨识度的做法。竹子捏釉,还体现出三层意思:一呢,“记号”的首字,首推一个“丰”字。竹子与稻谷一样,农民对此寄托愿景。粮食丰收时,一个个用竹篾编织的谷圈子上,喜欢张贴大红纸书写的“丰”字。对于新长的竹子也是一样,祈盼每年的新竹长得越多越好,丰产就能确保丰收。二呢,要体现生产队的“个性”,便于区别。我老家所在的是第五生产队,记号上就要凸显一个“五”字。五字怎么体现?在“丰”字下面,捏上“三点”,然后再添加“两点”,三点加上两点就是五点,“五点”就代表“五”字,这就是第五生产队的竹子了。三呢,往竹子上捏釉,还要讲究操作上的灵活性。怎么个灵活法?捏釉完全靠手工,关键还在于右手五个手指的交叉“点击”,灵活“运用”。整个捏釉动作靠右手进行,一气呵成,即右手握布袋,右手指挨住黑釉布袋直接往竹子上涂捏。釉袋采用白色纱布袋,把调制好的黑色釉料灌装进去。这种釉料,就是把家里的“烟囱灰”掏来,与一种油料搅拌在一起。布袋的大小规格,以手掌捏釉可控为宜。捏釉,像在竹子上书写文字,还讲究书法艺术呢。第一个字的“丰”,首先用三个手指并列“点击”代表“三”,“丰”字的一竖,用拇指从上到下“画”出一笔粗细和长短不等的线条,像拖出一条长长的尾巴。再在其“尾巴”下面捏上三点和两点就可以了。一个“丰”字,加上一个“五”字,既有了生产队竹子的“名字”,又彰显了竹子上的书法艺术,可谓两全其美了。竹林里的竹子被捏上了釉,显得有“精气神”了。

年长的竹子,竹竿的色泽已是白乎乎的,但前几年捏上去的釉不失清晰,倒有点儿“古意”,仿佛包浆犹存;刚刚被捏上釉的新竹子,竹竿是绿油油的,捏上去的釉似印在纸上的行书,油墨飘香,有点儿“油光贼亮”的味道。整片竹林,看上去如同一水平上画出的线条,整整齐齐,似一个个刚毅挺拔的士兵,英姿飒爽。

间伐下来的竹子,堆放也很有讲究。被削去枝丫的竹竿根据其长短、粗细,在地面上从左至右排列、叠加,整整齐齐,很有规律。把不同规格的竹子分别打件成捆,在出售时其价格也是高低不等的。

竹农将竹子打件成捆,自有一套土办法。将家中的普通木条长凳也用上了,即两条凳子,一条自然放置地面,另一条就倒置过来放在那条凳子的上面,呈四脚朝天。这样,竹子放在凳腿里面就可以打件了,且操作简便省力。

竹子间伐的月份,一般是在每年的白露节气之后,直至整个冬季,这个季节砍伐下来的竹子不会霉变和虫蛀。因而,“做竹洋”常常遇到霜冻时日,大清早就特别寒冷。人们来到劳作现场为了暖暖身子投入作业,又常常将竹叶点燃,那些鲜活的枝丫就会“吱吱吱”蹿起火苗猛烈燃烧,一会儿让全身暖和起来,劳作时手触霜花也不觉得冷了。

被打件成捆的竹子,是靠水路运输出售到周边城市的。人们从竹洋里靠肩膀扛起成捆的竹子来到西苕溪。“全劳力”肩扛一般是两件,最多的甚至达到三件,每件重量达五六十斤。肩扛时,把两根竹子的一端削成尖锋状,将成捆的竹子插銷起来,连成一体,然后靠技巧与体力将竹件“大头”竖于地面,慢慢放于肩上。肩扛竹子步行很有讲究,为了减少体耗,步行时还得掌握步子节奏。随着步行,把握好竹子在肩上起伏的弹性,即按一上一下的惯性行走。这样,可以减轻肩负的压力,还有利于蓄积力量。同时,肩扛竹子又可互换肩膀,路上就不用歇脚,一呵气步行三五里地到达终点。

大批成捆的竹子被竹农肩扛到西苕溪岸边后,有经验的“撑排佬”忙着把不同规格的竹件归类、排列,串并成一个个小竹排。这些小竹排被推送到水面后,又将它们一个接一个地用竹篾串联起来,成为一条在水上游动的“竹龙”。一条“竹龙”长达几十米,有三五个撑排者,有站于“龙头”把握方向的,有顾及“龙尾”不致搁浅脱节的,顺着溪流直下,当然沿途也会遇到有绕弯的逆流。遇到逆流时就要使上很大的劲儿,时间花费更多。撑排者最担心的是“竹龙”遭遇险滩急流发生倾覆,整条竹排在湍急、漩涡困扰之下会失去控制而解体。如遇此景那就糟透了。解体的竹件有的会被急流冲失,撑排者也会掉入溪里成了“落汤鸡”,寒冬时日叫苦不迭。被解体的“竹龙”又不得不重新“组装”,人在异乡花费更多的时日、精力和物力,损失就难以估计了。

我的乡亲老孙,对当年跌入水里的情景记忆犹新。他说自己完全靠水性好才爬上溪岸,否则会被淹死。当年从石基渡水运到梅溪,首先经过“石虎山”水域,这里水系复杂,还伴有一些“小小坝”的落差。撑排线路还要经过马家渡“龙潭”。“龙潭”看似平稳,但水深莫测,竹篙撑不到底,撑排就起不到作用。于是,撑排者无可奈何只得上岸,用绳索系住竹排龙头,在岸上艰难地将竹排一直往下游牵拉,仅仅这段水路,抵达梅溪镇大码头就要花上两三天时间。

家乡的毛竹林似万顷竹海,各类小竹品种犹如绿色明珠点缀其间。“做竹洋”的一系列生动场景,就像一幕幕电视连续剧,让人品读欣赏、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竹排枝丫间伐
美梦枝丫
梨园间伐改形技术探索与建议
不同间伐强度对香椿中龄林生长和干形的影响
童年“悔”事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
——以杉木抚育间伐为例
间伐强度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一只来自春天的鸟
3版参考答案《竹排嫂》
未及终点
画一棵有许多枝丫的“树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