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学的陶瓷饰品装饰设计解释研究

2023-09-01 04:33秦玉
佛山陶瓷 2023年8期
关键词:图像学纹样

秦玉

摘 要:陶瓷饰品是陶瓷材质开始在首饰设计中发展起来的新的设计形式,在我国发展不过数十年,它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推广和创新。本文使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将陶瓷饰品装饰设计进行分析和解释,从形式分析开始到主题概念进而深入分析其装饰设计的审美价值、内在意义和产生原因。希望能对陶瓷饰品的装饰设计带来理论意义和设计启发。

关键词:图像学;陶瓷饰品;纹样;装饰图案

1 前言

饰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我国的饰品发展从原始社会便有雏形,有贝壳、花朵、鸟骨等。商周时期出现由骨头、玉石、铜制作的饰品。汉代开始大量出现金银、玉石、珍珠,之后我国的饰品都是以金银、宝石材料为主。

陶瓷饰品是一种以陶瓷为主要材质的新兴艺术饰品,从现代才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世界上第一位陶瓷首饰设计师是德国的克劳斯·戴姆布朗斯基教授,他对陶瓷饰品进行了长期专业的研究和设计。但据资料记载,“陶瓷首饰”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不源于千年瓷都的中国,也不源于德国,而是来自于法国著名的陶瓷城市利摩日,在1999年,著名的法国瓷艺家贝尔纳多提出了“陶瓷首饰”的理念。[1]

如今陶瓷饰品在世界各地都在迅速发展,国际著名的奢侈品牌比如香奈儿、宝格丽、也开始进行陶瓷饰品的设计。我国的陶瓷饰品也已经开始出现品牌化和特色化,围绕着全国各地的陶瓷产区出现了不同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陶瓷饰品。

陶瓷饰品作为绿色首饰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相比于珠宝、金银等材质的饰品而言,陶瓷材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并未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陶瓷饰品图案设计的研究对陶瓷饰品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图像学是一种方法论,是擅长阐释视觉艺术的理论,目的是根据艺术作品的图像来解释主题的意义和风格象征解释作品的深层含义。本文的目的是在潘诺夫斯基图像解释学理解基础上进行陶瓷装饰的图像学分析方法的构建,并对该方法进行陶瓷饰品装饰的意义探讨。期望对的现代陶瓷饰品装饰设计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2图像学理论依据

2.1潘诺夫斯基的图像解释学理论

潘诺夫斯基的图像解释学思想是其美学观在视觉艺术领域的具体化,他的图像学解释思想也可称为图像审美思想,他指出图像解释学方法的目的是进行“意义的重构”。他将图像解释学思想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前图像学描述(Pre-iconographical description)层次,反映事实意义,表现第一性或自然的主题,关注形象的辨认,特點是把某些视觉形式与从实际经验中认识的对象简单的等同起来,对色彩、线条,总体轮廓等判断出基本的艺术母题,是人物画还是风景画?是愉快的还是悲伤的?是单个的对象还是群体的?这一层次的图像解读,依据一般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视觉辨认,不需要专门的知识,而是需要把握形式的表面内容和意义。

第二图像学分析的层次(Iconographical-analysis),反映第二性或程式主题,这一阶段将艺术母题与主题或概念联系起来,理解这一联系就必须熟悉由对象和事件构成的实际社会,还必须熟悉某种特殊文明中由习俗和文化传统构成的超越实际的社会,图像揭示的是从属的或约定俗成的含义,关注图像所再现的故事, 通过研究这幅绘画所表现的故事、寓言、传说,来认知这幅画的“世界”。 潘诺夫斯基清楚的将图像学分析和形式分析区分开来。虽然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了主题或主题的组合形式,但潘诺夫斯基分析的是主题的问题。

第三个层次,是图像解释学的阐释(Iconological interpreting)的层次,关注画中图像的引申含义,探讨具体作品与当时文化语境的关系。为了理解作品的本意,需要对构成作品创作环境的国家、时代、宗教、哲学信仰等有基本的认识,这些因素对创作者的影响以及对艺术形式的影响贯穿整个创作过程。

他的图像学解释活动可以归结为三个层次:描述、分析和解释。虽然三个层次表现为三个独立意义的不同范围,但实际上,它们指的是一种现象,适用于作为一个整体的美术作品的各个方面。因此,看起来三种互不相关的研究方式,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彼此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不可分解的过程。[2]

2.2研究方法

本文参考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分三个层次进行研究,第一层前图像学阶段,主要探求陶瓷饰品的工艺形式、色彩和构图,是对外在形式的解读,因为陶瓷饰品装饰的基本形式由这几个部分组成。通过形式分析的方法去解释。第二层图像学阶段,主要是对陶瓷饰品装饰设计的主题概念和创作理念的呈现,这部分分为吉祥图案、现代图案和古瓷装饰三个方面,是对创作者更深层意识的表达,感受设计者的内心和设计意图。第三层图像解释学阶段是对陶瓷饰品装饰的内在含义进行分析,需要熟悉相关文化和历史,在历史文化背景下对时代精神的把握。表1陶瓷饰品装饰设计图像学解释方法。

3 前图像学阶段

3.1工艺形式

陶瓷饰品的工艺形式主要包括了刻划花、印花、贴花、剔花、捏塑、堆塑、绞胎、镂空。不同的工艺形式有不同的装饰效果和风格。

刻划花是刻花和划花的统称。刻花的特点是线条较深,纹路宽窄有致,图案层次分明,流行于五代以后。划花是用竹,骨,或金属制成的针状工具,在坯体上划出花纹。瓷器划花始见于汉代,唐宋时期的越窑盛行划花装饰,线条流利,图案秀美,宋以后各窑仍较流行。[3]与刻花相比,划花的线条较浅力道较小,层次没用刻花鲜明。实际使用时常常是刻、划结合。刻划花通过刻、划线条的深浅不一,呈现出浓淡不同的效果,常施以白釉、青釉,表现出浮雕效果。表现出隐约、含蓄的美感。印花是在模具上雕刻好花纹,然后在未干的坯胎上压印或拍印出凹凸的花纹,然后施釉入窑烧成。印花也是表现出浮雕效果,相较于刻划花更适用于批量生产,工艺更加精致典雅。贴花是现代陶瓷最广泛使用的一种装饰工艺,分为釉上贴花和釉下贴花两种,这种工艺形式应用范围更为广泛,花形图案设计更加灵活自由,可表现为多种装饰形式,适用于批量生产。剔花是指刻好纹饰后,把纹饰以外的部分剔去,有留花剔地和留地剔花两种,出现于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的磁州窑,具有相当浓厚的北方文化特色。流行于宋代北方各大窑系,当时峪窑的黑釉剔花瓷器最有代表性。以褐地衬托出洁白的纹饰最具特色。剔花装饰可分为剔化妆土、剔胎、剔釉三种,风格各不相同。目前市场上比较少见这种工艺形式的饰品设计。捏塑是将泥料用手的灵活度和表现力捏塑成型,新石器时代早期即已出现,一般表现出浮雕或圆雕的效果。整体效果更加生动自然。堆塑,也称堆贴、塑贴、堆雕,是引出或者塑出立体状的纹饰贴与胚体上的一种装饰方法。绞胎通常是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瓷土分别制成泥色,然后像拧麻花一样将它们拧在一起,制成新的泥料,待用,或直接拉坯成型,或切成片状作镶嵌使用。 镂空是用工具将瓷胎进行镂空透雕,花纹更加立体,整体具有通透性和透光性。

陶瓷的工艺表现形式很丰富,陶瓷饰品装饰设计的创新需要对各类工艺形式熟练掌握,并能融会贯通,在实际设计时能合理应用各种工艺形式表现自己的设计理念,对工艺形式的传承和创新对饰品装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3.2色彩特点

陶瓷饰品的色彩和陶瓷釉料及表明绘画装饰有很大的关系,釉色和彩绘装饰决定了陶瓷饰品的整体色彩特点。

3.2.1釉色装饰

陶瓷釉色种类繁多,应用在陶瓷饰品上的有白釉、青釉、颜色釉几大类。釉色让陶瓷饰品颜色丰富多彩,与其他材质的不同,陶瓷本身就具有材质美感,加上釉色的搭配使得陶瓷饰品更具特色。

白釉有代表性的是定窑的釉色。釉的呈色一般为牙白、青白、米黄或泛青、泛黄多种。不论哪种色彩,均能再现其特有的玉质美。白中泛青或白中泛黄使其形体的自然线条在釉色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灵动,韵味悠长,令人陶醉。[4]

青釉是我国使用最早,沿用时间最久,分布最广的一个釉种,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所说:“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青釉代表性的窑口比较多也各具自己的特色。

颜色釉是在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温度与气温中烧成,呈现不同色泽的釉。颜色釉色彩丰富,窑变千变万化,有着特殊的色彩美感,表现出自然天成的装饰效果。增强了陶瓷饰品的艺术性、观赏性和独特性。

3.2.2彩绘装饰

彩绘装饰总体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青花瓷是常用的釉下彩的表现形式,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青花颜色清新、雅致,具有较强的装饰性。除了青花装饰之外釉下彩绘还有釉里红、釉下五彩的装饰形式,都各具风格。釉上彩是先烧成白釉瓷,或者烧成单色釉瓷,也可以烧出多色彩瓷,在这样的陶瓷上进行彩绘后,再入窑经600摄氏度至900摄氏度温度烘烤而成。装饰上主要有新彩、粉彩、古彩。这种表现呈现出丰富多样细腻的效果。

综合应用以上各种装饰形式,进行灵活搭配,是进行陶瓷饰品图案设计的创新方法之一。

3.3构图形式

陶瓷饰品的图案构图形式主要追求均衡的构图,大多数为单独纹样和适合纹样图案两种。单独纹样是指没有外轮廓及骨骼限制,可单独处理、自由运用的一种装饰纹样。这种纹样的组织与周围其他纹样无直接联系,但要注意外形完整、结构严谨,避免松散零乱。单独纹样可以单独用作装饰,也可用作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的单位纹样。作为图案的最基本形式,单独纹样从布局上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形式。适合纹样是具有一定外形限制的纹样,图案素材经过加工变化,组织在一定的轮廓线以内。适合纹样具有严谨与实行的艺术特点,要求纹样的变化既能体现物象的特征,又要穿插自然,形成独立的装饰美。适合纹样外形完整,内部结构与外形巧妙结合,常独立应用于造型相应的装饰上。

4 图像学阶段

4.1 吉祥纹样

陶瓷饰品图案的主题观念和设计理念主要传达吉祥如意的寓意,吉祥如意的主题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表达。题材内容包括了万事如意、多子多福、富贵长寿、平安祥瑞、君子品格等。这些吉祥纹样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装饰工艺品以及其他艺术作品中,都反映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同的主题纹样都表达了内在的传统寓意。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种类繁多,寓意丰富,包括动物、植物、文字、图符等几类。

以谐音代表美好寓意是常见的表现方法,比如蝙蝠和“福”发音相同,成为福的象征。除此之外被赋予吉祥寓意的图案一般都来自于文学象征、宗教意义、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中的寓意。动物中的代表图案有孔雀、龙、凤、鱼、马、鹿、蝴蝶等。植物中代表的图案有莲花、牡丹、竹子、葫芦、石榴等,多象征长寿富贵、吉祥如意、多子多福。文字类常与吉祥图案搭配使用,如福、逯、寿、喜、乐等。图符类包含了中国传统祥云纹、中国结、回纹等。

中国传统的吉祥丰富且被广泛使用在陶瓷饰品装饰设计当中,它代表着我们国家的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4.2 现代图案

现代图案是现代设计发展的结果,装饰图案更加注重简约和个性,没有固定的形象表达,仅仅在视觉传达上表现新意,综合现代设计的构成要求,表现秩序感和形式美。形式表现上以点、线、面的构成进行形式的变化、色彩的变化。产生视觉上的强烈对比。

4.3古瓷装饰

古瓷碎片是一种独特的古文化资源,古瓷片从古玩文物转型为饰品,体现了人文艺术和古典文化。古瓷当中,青花端庄,粉彩秀丽,斗彩明艳,釉里红高贵,单色釉精细典雅。古瓷碎片图案装饰丰富,装饰内容上有山水、花鸟、人物等,不仅具有吉祥寓意而且还带有古玩特点,通过选取碎片上部分图案,结合镶嵌等工艺手法进行组合。古瓷残片经过新的加工设计之后变成饰品成为“可佩戴的历史”,背后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5 图像解释学阶段

5.1吉祥纹样的文化背景

中国的传统装饰纹样一般都具有吉祥意义,吉祥最早记载于春秋时期的《庄子﹒人世间》之中,包含了顺利、美善、幸运、富贵、祥瑞等美好蕴意。吉祥文化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在已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吉祥图案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是在独特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原始氏族时期是吉祥纹样的萌芽时期。从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为动物、花卉等自然景物,从中可以看到先民对大自然和未知事物的敬畏,彩陶纹样多表现为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但是都是对未知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景和祈福,人民在思想上已经有了吉祥的观念。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是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的青铜器和漆器中大量出现饕餮纹、夔龙纹、鸟纹、龟纹、云雷纹等,与原始氏族时期不同这个时期的纹样以抽象、变形、夸张为主要特点,给人神秘森严的感受。这时候的吉祥纹样事实上已失去了原始社会服务于全体部族成员共有物的身份,而成为被奴隶主阶层利用以体现威严的象征品。[5]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成长时期。吉祥纹样被社会各阶层喜爱和推崇,常见的有云纹、祥禽瑞兽纹、植物纹、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纹、文字等,两汉时期,吉祥画是绘画中的常见题材。魏晋时期佛教盛行,与佛教信仰相关的莲花、缠枝、忍冬纹开始出现。隋唐至元代是发展时期。隋朝的吉祥纹样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发展,并带动了唐代的丰盛,唐代吉祥观念已经深入到民间文化当中,以缠枝纹、祥禽瑞兽纹居多,唐代的一个开放的时代,此时的吉祥纹样也具有自信、开放的特征。宋代的吉祥紋样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装饰纹样开始拜托宗教信仰的影响,崇尚理学,注重写实,吉祥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文人士大夫也开始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创作了很多吉祥图画,除了常见的花鸟纹、婴戏纹也成为流行的吉祥题材。明清时期是吉祥纹样的高峰时期,这个时期创作者都在追求“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时商品经济带动了手工业的繁荣,文人画家也开始创作民俗吉祥画,吉祥画得到很大的发展,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吉祥纹样体系,整体表现为精巧细致,此时的吉祥纹样种类繁多并意义成熟。

总体来说我国的吉祥纹样是在对神明的崇拜和宗教的信仰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儒释道三者的融合和发展也奠定我国古代的整体意识形态,从而也决定了吉祥纹样的内涵意义和发展变化。

5.2现代图案的文化背景

我国的现代设计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建立,我国的艺术设计在多年的发展逐渐受包豪斯设计等西方设计思想的影响,设计注重构成语言和形式美的法则,具有较强的装饰感和明朗的色彩。图案构成的规律由最简单的点、线、面、体来组成,通过他们之间的对比、均衡、节奏、韵律等来表现美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潮不断更新,消费者的审美也在发生着变化,陶瓷饰品融合了流行、时尚、创意的设计风格。从而在内在意义上开始表现独特、创新和个性。

5.3古瓷装饰的文化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开始复兴,文化自信开始扎根在人民的心中,很多古窑口也开始走向恢复发展的道路,文化创意产品开始大量兴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古瓷片特有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被发现和利用。选取碎瓷片上部分图案,运用现代手段进行切割和打磨,搭配金属、皮革等应用镶嵌工艺等手法进行组合成为一种新的潮流。既有文化内涵又独特的陶瓷饰品形式成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形式。

6 结语

用图像学分析陶瓷饰品装饰设计,从第一层次可以了解到陶瓷饰品装饰的工艺形式、色彩及构图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二层可以剖析出陶瓷饰品装饰设计的主题范围,分为传统吉祥图案、现代图案和古瓷装饰三个方面。第三层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到陶瓷饰品装饰设计受到社会背景和经济、技术的影响发生着变化。整体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时代精神。

陶瓷作为环保材料,和独特的材料美,陶瓷饰品的开发和设计还有很大的空间,本文以图像学为切入点对陶瓷饰品装饰进行解读,对现代的陶瓷饰品装饰设计具有启发意义,能够为陶瓷饰品设计的研究起到一定的补充和丰富,给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上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彭潇雅. 陶瓷饰品研究与设计实践[D].昆明理工大学,2013.

[2]刘丹娅. 基于潘诺夫斯基图像学方法探討图案意义的生成路径[D].山东艺术学院,2021.

[3]王银华. 陶瓷饰品中的图案设计与应用[J]. 鞋类工艺与设计,2021,1(23):76-78.

[4]钱王浩. 现代龙泉青瓷首饰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20.

猜你喜欢
图像学纹样
传统装饰纹样衍生图一四季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音乐图像学在中国的发展
贡布里希对图像学的修正
梁楷《释迦出山图》之图像研究
图像学视阈下的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
袁飞纹样设计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城镇景观建设视角下的环境设计手绘图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