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的伦理学困境

2023-09-01 03:12王海峰
台港文学选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阿青预设困境

王海峰

我记得自己第一次读微型小说时,便被微型小说新颖、曲折甚或离奇的情节所吸引。三十多年来我看了很多微型小說,但十之八九都是当时畅快,之后便没了印象。相比之下,一些久远的优秀长篇小说,我却至今记忆犹新。这是为什么?

思来想去,我觉得里面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微型小说中的伦理困境问题,或者,大而言之:微型小说的伦理学困境问题。

第一,微型小说的人物命运和故事发展置于伦理规约之中。在《九月半》中,这种伦理规约从个体之间的亲情、爱情伦理转向人的社会关系伦理,从而进入道德规范层面。《九月半》讲的是两个陌生汉子之间的冲突与和解。增发和老马刀十年之后的决斗约定代表着一种人际间的伦理契约,而这种人际伦理契约显然是建立在社会伦理规范的大环境基础之上的,也是练建安客家民间武侠微型小说中所潜藏的一种社会伦理规范。

《阿青》讲的是一个被老尼姑收养的姑娘阿青比武招亲的故事。从“亲生母女”到并非母女,从比武招亲到日久生情,小说的叙述是一个伦理关系演变过程,伦理关系在这里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工具和动因。从反向角度看,小说人物的行动束缚在伦理中,伦理成为微型小说人物命运和故事发展的隐形规约。

第二,作为社会规范的伦理成为微型小说的一种预设,决定了人物和故事的走向。两篇微型小说在处理人物关系时,都依据特定的社会伦理规范,即道德规范与价值观。《九月半》中老马刀答应与增发的十年之约,即便自己受伤,也依然奉守这份道德契约。

《阿青》中比武招亲的本质是借助比武形成一种社会契约:婚姻。而老尼姑与增广口头约定的“一年半载”一则是二人的社会契约,二则是增广与阿青恋爱伦理的起点。客家民间侠义题材的微型小说和当代现实生活题材的微型小说一样,人物都被置于一种强大的伦理规约和价值规范之中,预设了人物命运和故事结局。处理这种困境,既是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也是小说作者的难题。

第三,伦理困境之下个体心理的冲突(反抗),是处理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走向的一个关键点和切入口。两篇小说叙述的主要笔墨都在叙述环境和故事起因的铺陈上。《九月半》的多半笔墨写决斗起因,《阿青》的多半笔墨写比武招亲。这种“遮蔽性”叙述实际上是在建构小说的社会伦理规范。

这是微型小说叙述的普遍状态,最后的冲突,或帮助人物完成自我调和(顺从),或使人物达到伦理规范的顶点,前者如《九月半》,后者如《阿青》。

小说人物面对伦理困境的心理冲突和抉择,实际上在作者预设给小说的社会伦理规范中都能够窥见。但反向思考,是否同样可以借助小说人物的冲突与抉择摆脱这种困境呢?此外小说对社会伦理规范的铺陈和预设,是否会决定小说叙述的结构、语言、视角?《红楼梦》之所以惊世骇俗,其重要原因是“反伦理”,即令人物反抗作者为小说预设的社会伦理规范。带有地域文化色彩的小说《边城》与《受戒》亦是这样。

微型小说由于篇幅短小,多数作者着力于建构外在故事情节意义上的矛盾冲突,往往忽视自身有意无意为小说人物预设的社会伦理规范,从而较难摆脱如影随形的“伦理困境”,以致虽叙事精彩,却不能给人留下长久而深刻的印象。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近代伦理学说的出发点是意志的两方面的坚强对立,一方面是它的心灵性的普遍性,另一方面是它的感性的自然的特殊性,道德并不在于这两个对立面的完全调和,而在它们的互相斗争,这斗争就产生这样一个要求:各种和职责相冲突的冲动都应屈服于职责。”这一论断让许多人陷入伦理困境。

从作者的心理及作者的创作处境来看,这也是微型小说创作的伦理学困境。

猜你喜欢
阿青预设困境
困境
重 逢
命好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记阿青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