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逻辑和行动价值

2023-09-01 16:37:01徐盼盼
学理论·下 2023年4期
关键词: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

摘 要:“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的十九屆六中全会总结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得出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党的二十大又将此经验作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内容写入大会报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百年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逻辑在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坚持胸怀天下在实践中对于党的自身建设、中国梦目标的实现以及人类文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行动价值。这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质,体现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思维,诠释了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理论逻辑;行动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4-0006-04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全面总结了百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把“坚持胸怀天下”作为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写入决议。2022年党的二十大又把“坚持胸怀天下”写入大会报告,作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部分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的自觉追求,是百年来党一直秉持的理念思路和行动实践,有其理论逻辑和行动价值,也是指导未来发展的重要理论主张。

一、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百年见证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1]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此道,坚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又为世界谋和平、谋发展,以天下情怀观照人类文明进步,彰显着大国大党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也是为人类文明进步做贡献的奋斗史。

在风雨如晦的近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肩负着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双重使命,并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将是突破阶级狭隘,格局高远,胸怀博大的伟大政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广大党员和革命群众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反对侵略,驱逐列强,最终实现了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尤其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追求世界和平、恢复国际秩序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和外交政策,靠自身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处理国际关系上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成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准则。改革开放后,党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立足国情,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进一步壮大了世界和平力量,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发展道路上,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解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同于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而是要摒弃隔阂与冲突,促进人类共同进步发展。在实践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创造了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30%的奇迹,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全新选择。在处理国际关系上,我国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行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多边对话。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世界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面对全球经济低迷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持久和谐稳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社会稳定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越来越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史见证下,中国共产党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以自身理念和实践,引领推动国际社会向更加和平、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在当今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顺应时代要求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全球治理。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冷战思维给国际社会带来的分裂和对抗,中国坚定立场,反对强权霸凌,推动世界多元发展,建立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持久关注和美好愿景体现了其始终秉持天下情怀,坚持胸怀天下的大党责任和风范。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重要理论依据。虽然“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概念最先由列宁提出,但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已经蕴含着国际主义的理论视野。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并在宣言的最后一句话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2]的号召。这就说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方面,无产阶级运动不是局部性、民族性的,而是世界性运动,需要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支持和参与;另一方面无产阶级运动不仅仅是为了维护无产阶级自身利益,而是为了解放全人类,即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就意味着无产阶级运动突破了阶级局限,具有国际视野,其目标是人类的整体利益。在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中,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不是地域性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和交往也日益紧密,人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遍及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人的地域性也逐渐被世界性所取代。由此,地域性的共产主义也将被取代,共产主义具有了世界性意义。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国家,建立起“自由人联合体”。共产主义社会凸显了个体的世界性意义,阐明了人类的整体性、利益的共通性。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从手段——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到目标——实现共产主义,都体现着国际主义思想,是对全人类命运的关切。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思想为党坚持胸怀天下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引。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工人阶级政党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源于对欧洲社会问题的观察和思考,在中国这个东方大国革命实践的指导已发生了时间和空间的转移,这本身就是其国际主义的生动体现。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对革命形势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成熟,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从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启了新篇章。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中,马克思主义本身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继承和创新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系列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思想也实现了新发展。中国在观照国际社会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等理论和实践创新彰显着党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党对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关切和深入思考。

(二)中国传统“天下大同”思想

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情怀不仅有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理论支撑,更有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文化滋养。传统中国看待世界的思想观念形成了中国人的“天下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家国同构”“天下为公”的传统,“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历代仁人君子的家国天下观,并逐渐贯彻到政治理念中。由此就涵养了中国人一种宽广包容的天下气度、天下情怀。此处所谓“天下”,“非一人一家一国一民族之天下,而是所有人所有民族所有国家共有之天下”[3],表明自古我们对“天下”的认知既已突破民族、地理等界限,具有了真正的天下格局。基于“天下”的政治愿景则为“协和万邦”“天下大同”。那么“大同”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根据《礼记·礼运》的描述,“大同”社会是各得其所、守望相助、没有纷争的和谐社会。在此理念指导下的政治实践为以“和而不同”追求“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即指出了如何与世界相处的问题。“四海之内皆兄弟”,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排除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没有奴役和争霸,面对“不同”往往是运用化解问题的思路而不是要征服对方。

这种胸怀天下、以和为贵的理念,经过历史沉淀成为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文化底蕴。从古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到毛泽东同志“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感慨,再到習近平同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实现了中华文明天下情怀的赓续发展。传统中国的“天下观”决定了我们处理国际关系和解决国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和而不同、合作共赢。因此,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上积极开展通商贸易,互通有无,而不是侵略扩张,殖民掠夺。今天的中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贡献了世界,这正是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中国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当今世界一些国家无视全球化的事实,奉行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制造了一系列割裂和纷争,这与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望背道而驰。世界因多元而精彩,各文明应交流互鉴,共同发展。而“天下大同”的理想正与此相契合,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政治智慧。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将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民族气象。“坚持胸怀天下”以“天下”为纽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既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魅力,又实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提升、转化。

三、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行动价值

(一)坚持胸怀天下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国际视野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胸怀天下的政治品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这就使自身天然地具有国际主义精神和天下情怀。坚持胸怀天下的提出使党鲜明地亮出了自身立场,在国际社会树立起重大局、有担当的大党形象。从现实来看,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精神有准确的把握和实践。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4]在处理国际关系和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上,我们相信“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5],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6]“为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7]。这就将党的前途命运与民族、国家,与世界联系在了一起,生动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天下情怀。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将理念付诸行动,践行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天下使命。例如,中国长期以来坚持开展国际援助,为发展困难和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帮助。2013年至2018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2 702亿元人民币,实施成套项目423个,提供物资援助890批。对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减贫事业做出重要贡献。这对党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号召力具有重要价值。

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胸怀天下”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需要切切实实去践行作为大国大党对国际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消除了党内存在的严重隐患,着力打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从严治党增强了全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提升了干部队伍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为党担当历史使命提供了坚强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中国共产党将坚持自我革命、从严治党,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二)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思维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时,中华大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我国大踏步向下一个百年目标迈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限度激发了中国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含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这一内涵。因此,我们要走的这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还是一条开放的道路、一条和平的道路、一条合作共赢的道路,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国际局势、国际市场、国际资源的深刻变革都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前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独立自主、自强不息,也离不开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中国共产党以极高的政治智慧,坚持胸怀天下,在国际社会谋篇布局,向世界传达了“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9]这一信息,为中国发展争取了更多机遇和平台。因此,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党为实现中国梦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和安排,也是一种睿智的战略思维。

坚持胸怀天下,必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世界舞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行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建设了面向世界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促进国内外资源的充分交流,积极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我国与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主要贸易伙伴关系,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同时,主动为国际社会发展提供机会,“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让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三)坚持胸怀天下诠释了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

马克思主义政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遵守客观发展规律,从国际视角来说,就是遵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就是全球化,不同地区相互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利益关联性越来越强。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事实得以凸显,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尤其是近年来世界发生深刻变革,和平赤字、安全赤字、发展赤字等加重,人類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各地区间应当守望相助,进一步加强合作。在此大背景下,任何妄图割裂世界、自我封闭、唯我独尊的行径都将被国际社会不容和唾弃。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党,坚持胸怀天下展现了其遵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担当起一个大党的国际责任,始终为人类文明发展殚精竭虑、贡献力量。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反对霸权主义,奉行多边主义,使人类社会摆脱了所谓“修昔底德陷阱”的铁律。在促进世界发展方面,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坚持对外开放、互利共赢。同时,以自身发展不断增加世界的和平力量和稳定因素。例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主张和行动实践,都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进步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为负有国际责任的大党,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国际关系上的一贯主张与人类对美好世界的愿景相契合。我们必须坚持讲好中国故事,向国际社会更多地传达中国声音。中国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呼吁全球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一系列主张完全符合人类发展的共同利益,必须多形式、多渠道将我们的声音传达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争取更多的力量参与文明共建,让更多的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百年历史锻造了胸怀天下的中国共产党,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发展阶段一心为民、天下为公的生动实践。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逻辑在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的“天下大同”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天下情怀的理论根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坚持胸怀天下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即坚持胸怀天下的行动价值,对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树立大党的国际形象,对于中国梦目标的实现以及促进人类文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质,体现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思维,诠释了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在未来发展中,坚持胸怀天下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经验、政治品格和精神气质得以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B/OL].[2023-01-01].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613660.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9.

[3]滕文生.天下为公:中华文明的世界贡献[N].北京日报,2017-12-04(15).

[4]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

[5]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B/OL].[2023-01-01].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034230.

[6]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2).

[7]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10-26(2).

[8]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B/OL].[2023-01-01].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546342.

[9]习近平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N].人民日报,2013-06-01(1).

(责任编辑:李 慧)

收稿日期:2023-01-12

基金项目:天津市党校系统研究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逻辑和行动价值”(XTZX2212)

作者简介:徐盼盼,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党史党建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0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人民论坛(2017年3期)2017-02-20 18:53:31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理论导刊(2017年1期)2017-02-10 19:03:29
浅谈供给侧改革
商(2016年21期)2016-07-06 14:37:17
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
江汉论坛(2016年3期)2016-05-26 13: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