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等 /北京市航天万源园林环境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世界贸易冲突频发,全球经济一体化受到严峻挑战,各主要国家纷纷提高自身高科技产品的掌控能力,全球化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国际市场需求锐减。走出疫情后,国内传统企业仍受到较大生存压力。
此外,国家越来越重视国有企业内部治理完善和经济效益改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经济增加值模型(EVA)、“一利五率”等指标,对国有企业进行绩效考核。各央企也对下属公司提出一系列指标监测考核,针对企业的综合治理水平进行评定。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发展成为国有企业普遍追求的目标,也成为国有企业内生动力。
在国家政策倡导创新发展的大趋势下,科技转型不仅会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利益和潜在效益,更会助推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整体价值大幅提升。
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不少企业的传统市场份额日益萎缩,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愈发困难,长远来看,提升产品科技水平,赋予自身科技含量,谋求新的生存发展空间,是大多数企业必然的选择。
如今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竞争已然白热化,细分市场趋于饱和,只能以既有产品的更新换代作为切入点,增加产品力,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研发投入迎合市场需求。
企业一般以盈利为目的,不论研发投入的应用环节或是开发的具体方向,最终目的都是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科技转型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盈利点,实现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
在近几年国家宏观引导下,一系列科技转型扶持政策、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相继出台,诸多地方高新区均制定了奖励政策、便利政策,中小企业加速转型的准入条件相对宽松。
2008 年1 月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章第28 条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是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顶层制度保障。2022年颁发的《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公告》(2022 年第16 号)规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2 年1 月1 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2 年1 月1 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税收优惠在原有75%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并与高新税收优惠进行了范围扩充与组合。
除此以外,各地方政府也相应出台了更多优惠的具体措施,以北京为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对重点产业人才的引进力度,从住房、签证、职称、就医及子女入学等方面量身定制政策服务“套餐”;通过精简流程、资金补助、科技成果对接、拓展销售渠道、知识产权保护和加强融资服务等途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从“人”“财”两方面入手,对相应企业进行扶持,其他省市也因地制宜地出台了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扶持优惠政策。
科技转型可帮助企业进入梯次化后备上市企业队伍。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后,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专板建设,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因此,科技转型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规划之一。企业应在上市前的准备阶段,以研发能力建设作为抓手,深层次挖掘企业潜力,激发企业创造活力,助推企业规模增长,同时,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通过快速的业绩增长提升核心价值。
坚持问题导向。财务部门应会同业务部门,综合业财相关信息,充分发挥财务分析的优势,找准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是单一业务的盈利能力不足还是行业整体利润偏薄,是应退出短板领域还是追求规模效应,企业发展追求的是“小而精”还是“大而全”,找准业务发展的问题,从而寻找贴合业务的创新突破口,把创新融入业务领域。
坚持目标导向。创新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和客户实际需求出发,以目标客户的预算也就是承受能力作为基本准绳。以园林绿化企业为例,如果主要客户群体是小公司,只是想买两盆花装饰点缀,预算投入较少,那么就不需要针对该业务进行大规模研发投入;如果主要客户群体是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基础,除基本的绿植点缀,还提出体现企业雄厚实力、行业地位的更多需求,那么就可以将此作为研发投入的利润增长点,也相应减少了中小企业盲目研发投入的踏空风险。
确定企业业务是否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将研发方向尽可能地向该领域靠拢,不仅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时更有优势,更能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大概率获得项目资助和政策倾斜。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各区政府等多个渠道对高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资金补贴和扶持政策,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不同政府部门还会发布一些重点领域专项资金奖励。借助政策引导,力争纳入创新发展培育梯次,可以为后续上市铺平道路。
财务部门不仅能看到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带给企业奖励、减税等显性直接的优惠利益,更能看到科技创新带给企业利润增长等潜在的获益。同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会涉及财务数据归集、核算方式调整、纳税信息比对等,也通常由财务部门牵头。
财务人员需要掌握公司业务、财务的全面信息,站在利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宏观角度,研究了解税务、高新政策与申报规则,跟踪项目立项—研发投入—申报专利—生产产品—销售回款整个经济链条的全生命周期,充分发挥财务助手的作用,不仅为管理者揭示当下业务的不足与经营风险,更为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作为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和财务内部控制的牵头部门,在研发活动嵌入企业经营业务的同时,财务部门还要做到各个关键节点内部控制的全面覆盖。经过梳理,财务部门需对以下几个关键节点保持重点关注,避免导致申报失败或出现过程偏离。
一是引导业务部门进行研发项目立项,不仅要考虑项目技术方案的可落地性,还要考虑研发项目与自身业务的贴合关系及后续产品的盈利模式。
二是推进研发进度,确保技术项目在研发过程中不发生偏离,督促业务部门按期申报知识产权,倒排时间表,避免错过资质申报节点。
三是严格审核与准确归集发生的研发费用、研发人员的人工成本等,把控费用额度,确保归集费用、关联度、比例符合申报要求。
四是将研究成果在科技成果转化合同中予以明确,会同业务部门固化修订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模板,确保研究成果属于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项目范围,按要求结转知识产权转化收入。
五是在税务报表中准确反映账上发生的研发费用与收入,保证账表一致性,留意不同政府部门间信息交叉审核,为后续成果申报铺平道路。
六是积极联系会计师事务所进点审计,关注发生的研发费用是否全额、准确地反映在报告中,及时获取符合要求的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税审报告和年度决算审计报告。
研发活动不仅会嵌入到企业业务当中,更会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当中,财务部门在此过程中需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避免出现内控真空,这不仅是科技转型过程中企业经济业务正常运行的保障,更是财务管控能力的一种体现。
2023 年初,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指标体系,其中“研发投入强度”作为其中一项关键指标,引导企业加强科技投入,关注改善经营效率和发展质量,推动企业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财务部门要在预算和决算工作中统筹策划涵盖研发费用的各项经济指标,核算研发项目成本和研发费用带来的税负变化,确保在不影响经济指标的前提下,加强研发投入,把研发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做到研发费用与指标考核的平衡,充分释放研发费用的投入产出效益、指标效益和节税效益。
同时,做好研发进度和经济指标的实时跟踪,站在全局视角上倒逼研发项目工作,实时测算研发投入、盈利情况、考核指标,不仅要了解业务,还要通过财务统筹能力掌握全年经济指标实现情况。
企业科技转型是全部门参与的一项工程,而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在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筹备或申报过程中,财务部门不仅需要与企业领导沟通协调推进组织机构调整,与人事部门协调匹配研发人员清册、职称信息,还需要与研发部门对接项目立项、费用支出事宜、引导与第三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搜集企业相关资质、获取研发现场照片等。
另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筹备往往见效慢,短期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反而会触动其他部门利益,额外增加业务人员工作负担,财务部门需发挥纽带作用,不断在过程中与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协调、任务督促、资料搜集、数据调整和提交信息等工作,保证科技转型持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