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雯,黄焱
作者单位: 365000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妇产科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健康,通常上发生于产妇分娩后2 h内[1]。产后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70%~90%的产后出血由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会延长产妇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因此一旦发现产后出血应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干预,及时止血,最大限度保障产妇生命健康,促进产妇早日出院,改善产妇预后[2]。产后出血通常予以缩宫药物干预,具体药物选择为缩宫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其中缩宫素是一种肽类激素,由垂体后叶分泌,作用是促进乳汁的分泌,在分娩过程中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可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微量给药就能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3]。但大量研究显示,常规给药干预存在部分产后出血止血效果不佳的情况,其不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在常规给药干预基础上给予麦角新碱对产后出血具有良好止血效果,该药是强效全子宫收缩药物,对产后出血干预价值突出[4]。本研究观察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1—7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分娩产妇60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分为麦角新碱组和常规干预组,每组30例。麦角新碱组年龄21~36(28.12±2.56)岁;孕周37~41(38.98±1.15)周;自然分娩19例,剖宫产11例。常规干预组年龄20~36(27.96±2.51)岁;孕周37~41(39.01±1.13)周;自然分娩20例,剖宫产10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产后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即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的产妇产后24 h内出血量>1 000 ml;(2)均为育龄期女性,语言沟通能力正常,且可积极配合医护各项医嘱;(3)患者不存在研究相关药物过敏反应;(4)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者;(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及凝血障碍者;(3)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4)中途转院者。
1.3 方法 2组均在胎儿顺利娩出后给予缩宫素注射液(马鞍山丰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 U混合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控制滴速为0.02~0.04 U/min。在此基础上,常规干预组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Pharmacia &Upjohn Company生产),首次给予250 μg肌内注射,用药后观察患者情况,依据具体情况调节给药量,应注意间隔15~30 min注射药物250 μg。麦角新碱组则在常规干预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三才石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2 mg肌内注射。给药期间监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护理人员安抚患者的情绪,加强护患交流沟通,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出血量:使用敷料称重法计算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失血量=(湿敷料-干敷料)/1.05。
1.4.2 凝血功能:干预前后采集末梢血4 ml,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
1.4.3 生命体征:采用生命体征监测仪监测用药前与用药后30 min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与心率变化。
1.4.4 不良反应: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面部潮红、胸闷、体温升高等,评价治疗安全性。
2.1 产后出血量比较 麦角新碱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少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表1 常规干预组与麦角新碱组产后出血量比较
2.2 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2组TT、PT、APTT及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TT、PT、APTT较治疗前增加,Fi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麦角新碱组增加或降低幅度大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2。
表2 常规干预组与麦角新碱组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2.3 生命体征比较 用药前,2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0 min,2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但2组各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常规干预组与麦角新碱组用药前后生命体征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640),见表4。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无需干预可自行缓解。
表4 常规干预组与麦角新碱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健康的分娩并发症,主要定义是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分娩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出血量>1 000 ml;产妇的主要表现是胎儿或胎盘娩出后,短时间内阴道出血量较多,严重者还可出现失血性休克及严重贫血症状,这是造成我国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5-6]。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每7分钟就有1例产妇死于产后出血,我国产后出血发病率为1.6%~6.4%,产后出血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中以宫缩乏力最常见[7]。对产后出血需要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产妇生命健康。对产后出血的干预,快速促进宫缩,按摩子宫,应用缩宫素是基础,同时产妇可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给药干预[8-9]。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属于有机化合物,是前列腺素F2α的15甲基类似物,可促进子宫的规律性收缩,明显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10]。通过进一步药理学分析显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药作用于子宫部位,对子宫肌层收缩作用突出,部分甚至可以达到类似正常足月分娩的收缩能力,宫缩作用能在胎盘部位发挥止血效果,药物亦可刺激胃肠道平滑肌[11]。动物实验与临床试验均显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的作用突出。然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易导致较严重胃肠道反应,且价格昂贵,若是产后出血为宫缩乏力所致,常选择性作用,对宫颈收缩局限在子宫体部,无法对重要出血部位干预止血,从而使产妇对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不满意。麦角新碱属于强效全子宫收缩药物,临床在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基础上加用麦角新碱对产后出血的干预效果突出,药物起效迅速且止血效果满意[12]。本研究比较2组产后出血量,麦角新碱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少于常规干预组。提示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的干预效果满意,分析原因主要是麦角新碱具备多种效果,可强效选择性对子宫α-肾上腺素能受体产生刺激作用,激活钙离子通道,使肌浆网中钙离子释放,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快速止血。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2组TT、PT、APTT较治疗前增加,Fi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麦角新碱组指标变化幅度较常规干预组显著。提示加用麦角新碱对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突出,分析原因:正常生命状态下,女性机体中纤溶与凝血系统保持稳定状态,但妊娠期会造成凝血指标的变化,相应功能指标转变,而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麦角新碱,二者联用可明显改善产后出血者凝血功能;麦角新碱可作用于α-肾上腺素受体,使肌浆网钙离子释放,凝血酶原在钙离子催化作用下转变为凝血酶,形成凝固血凝块起到止血作用[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用药后30 min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较治疗前出现波动,但2组各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代谢后血压、心率均降至正常。本研究结果还显示,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患者无需干预可自行缓解,治疗安全性高。提示增加药物在取得良好止血效果的同时,也不会增加机体不良反应,易被患者接受。
综上所述,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且对生命体征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