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伯格与勃拉姆斯的“展开性变奏”

2023-08-31 07:56方欣
美与时代·下 2023年7期
关键词:勋伯格勃拉姆斯

摘  要:展开性变奏是指一个微小的主题动机经过各种作曲手法不断发展、衍生,从而形成新主题的过程。“展开性变奏”这种作曲技法在勃拉姆斯的作品中成为重要的作曲原则,而勋伯格受勃拉姆斯影响,在他的早期作品中也有大量使用“展开性变奏”作曲技法的痕迹。勋伯格不但首次提出了“展开性变奏”的概念,而且对该技法进行了发展传承。

关键词:展开性变奏;勃拉姆斯;勋伯格

展开性变奏(Developing Variation)是一种创作技法,该技法由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在《风格与创意》一文中首次提出。展开性变奏是由一个主题加入新的材料或者使用新的发展手法而生成新主题的过程,新旧主题之间虽变化明显,但两者间却交相呼应。

勋伯格在1933年的电台讲座上指出勃拉姆斯是伟大的革新者,勃拉姆斯音乐创作的核心理念就是“展开性变奏”。勋伯格的早期创作无疑受到了勃拉姆斯的影响,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他的自传《My Evolution》中找到印证。勋伯格说:“在我认识策姆林斯基以前,我是一个‘勃拉姆斯主义者。策姆林斯基对勃拉姆斯和瓦格纳两者都很喜爱,而此后不久,我也成了一个对两者同等坚定的迷恋者。无怪乎那是我写的乐曲,反映出受到了这两位大师的影响,在这影响之外还加了一点李斯特、勃鲁克纳或许还有沃尔夫的色彩……”因此,我们可以在勋伯格早期的作品中找到他发扬勃拉姆斯“展开性变奏”技法的证据。

一、勋伯格“展开性变奏”的观点

展开性变奏的概念在勋伯格的著作中出现了不同的表达。早在1923年的文章《十二音作曲技术》中,他就讨论了上述意义上的发展和变化。在《关于作曲的论文》(1931年)中,他说“重复是音乐形式技术的初始阶段,变化和发展是更高的发展阶段”——这一观点后来在《作曲基本原理》中阐述。1933年,他写了类似的“通过变化发展”。

展开性变奏代表了一种主题构成的宽泛原则,也是勋伯格阐述最多的原则,在勋伯格1931年的文章《线性对位法》中,他的论点非常鲜明。他提出:“一段音乐中所发生的一切只不过是一种永无止境的重新塑造基本的形状,或者换句话说,一段音乐里没有任何东西,但从主题中产生的,可以追溯到主题;说的更严格一点,就是主题本身。各种特征和形式来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变奏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

也许最清晰的定义来自1950年一篇题为《巴赫》的文章:“谐音旋律风格的作曲音乐,伴随着基本型变化,通过我称之为‘展开性变奏的技法来产生全曲。这意味着基本型的变化会产生所有新主题的构成因素,从而提供流利性、对比度、变异性,一方面是逻辑和统一,另一方面是性格、情绪、表达和所有必要的差异。”

在《风格与创意》中,勋伯格提到:“众所周知,当巴赫还在生活时,出现了一种新的音乐风格,同音旋律作曲的风格,或者,我称之为发展变奏的风格。”

二、展开性变奏在勋伯格早期作品中的体现

1892-1905是勋伯格发展变奏的早期。在勋伯格自己的早期音乐中,勃拉姆斯发展变奏方法的影响最有利于个人主题。勋伯格最早期的奏鸣曲风格作品,如1897年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往往在形式上比勃拉姆斯的作品更为保守,但是在短短几年内,这位年轻的作曲家就在形式上超过了勃拉姆斯。Verkl?rte Nacht,op.4(1899),和d小调弦乐四重奏,op.7(1904-5)这两部作品都远远超出了勃拉姆斯作品的美学意义。

乌尔里希·蒂姆(Ulrich Thieme)在其1979年的就职论文《Studien zum Jugendwerk Arnold Schonbergs》中,仔细地分析了勋伯格大量未出版的音乐以及已出版的作品。乌尔里希·蒂姆将其创作时期分为三个部分:“自学开始”直到1895年为第一阶段;1895年至1897年,一个以勃拉姆斯和德沃夏克影响为特征的阶段;1898-1899年,是把握瓦格纳和施特劳斯风格的最后阶段。他认为勋伯格采用勃拉姆斯主题动机程序的工作最彻底的是1896年9月创作的Serenade für kleines Orchester。

然而,乌尔里希·蒂姆对勋伯格《青年时代》令人印象深刻的调查并没有完全公正地对待勃拉姆斯强大、普遍的影响。这种影响早于1895年,并在1897年之后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事实上,在勛伯格最早的作品之一中已经显示出勃拉姆斯的清晰轮廓。在1949年出版的内容丰富的《弦乐四重奏札记》中,勋伯格回忆道“大约在18岁的时候”,他尝试了交响乐的第一乐章,并回忆起其主题(如图1)。

勋伯格提到:“莫扎特、勃拉姆斯、贝多芬和德沃夏克都是我当时的榜样。”他这部作品的主题表现出对勃拉姆斯主题原则的深刻把握。最后两小节显然是借鉴了勃拉姆斯《悲剧序曲》作品81的主题,前面的动机是朝着这句话(主题)发展的。这个a小调主题是发展变奏的一个微型范例,动机是A-C上行三度音程,经过三小节到了F。第二小节D被试探性的加在了弱拍上,后面A-C-D三个音连续出现,现在D被牢牢地放在第3小节的重拍上。E像前一小节的D一样在弱拍上被引入,然后在第四小节,用了a小调的琶音概括了主题发展,和之前一样,把新的高音放在强拍上,在最后的小节里主题到达F。主题实际上是通过不断的重新阐释来建构自己的和扩张的一个小动机。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过程几乎是艰辛的“有机”。传统的两个乐节完成了整个主题过程,解决两个不太规则的乐节所造成的紧张。前两个乐句分别清晰地表达了结构上升的前两个音:C和D,后者加快节奏,在短时间内连续呈现E和F。

勋伯格1894年的作品《三个钢琴》,采用了勃拉姆斯晚期独特的钢琴风格。可以看出勃拉姆斯对勋伯格器乐创作的重大影响。正如勋伯格自己所承认的,1897年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是“深受勃拉姆斯和德沃夏克的影响”。第一乐章和最后乐章的主题在构思上与勃拉姆斯相近。和勃拉姆斯一样,勋伯格用一种简短而令人难忘的方式代替了传统的谐谑曲、间奏曲(如图2)。事实上,他似乎有一个勃拉姆斯的第三乐章——主要四重奏,作品67(如图3)。

勋伯格自己的第三乐章是一系列变奏,一个正式的设计。这个主题有一种深沉的意味,让人想起勃拉姆斯,还有勃拉姆斯式的表达方式——变奏曲的结构严格地遵循着主题的结构和谐从内部逐步加强。

在他的D大调四重奏中,勋伯格采用了勃拉姆斯展开性变奏的技法,而不是他的音高基本组成过程。第一乐章的第一组,动机和节奏都很紧凑,大部分的材料都画出来了。从前四小节的一致主题开始。但在第二个主题(在B大调,或VI)的关键领域,勋伯格展示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后来在勃拉姆斯的a小调四重奏中发现了这些原则。就像勃拉姆斯的主题,勋伯格的有一个表面上规则的八小节结构,它甚至显示出了传统的前句-后句设计的强烈痕迹,四小节如图4。第42小节上的“先行词”#F延伸到第46小节,形成闭合的“结果”。但和勃拉姆斯一样,勋伯格将第一小节的想法流利地在这个框架内发展了他的动机形式。

首先,第一小节(40小节)的音被完全重复,仅仅是改变了八分音符由#D到#C。然后真正的发展才开始,#F从#D到达,上升的路程缩减了一半,时值减半,也就是说只用两拍,不用三拍,就到达了#F。第41小节的后半部分,一个新的动机x出现了,是由成对的、依次下降的三度构成,一直扩张到42小节的第二拍。这是#F第四次来到主题的前半部分,但是发展过程没有停滞不前。这时,x产生了相关动机形式,初始的三度是E-#G,是反转的动机x,我们想起了勃拉姆斯的连杆法,一个段落的结尾(这里是先行词)重复或轻微重复改变开始一个新的段落:

在随后的段落中(第42-46小节),勋伯格继续发展动机x。即使有一些第一部分动机的节奏和音程的变化,但是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先行动机x,是#A-F#(bar 42),F#-D#(43),A#-C#(三度反转,bar 44),and E#-C#(反转bar 45)。随着这些音程不断反转,我们失去了对正常结果的感知。勋伯格让我们猜测这个乐句会在哪里结束,直到第46小节的下二度#G-#F,戛然而止——他创造了一个整齐的八小节主题。

尽管在这部作品里面勋伯格的技巧还是没有达到勃拉姆斯的精致和优雅,但他也精心打造了一个主题,他对动机形式的灵活处理和利用,都体现在这八个非常整齐的小节里“进步的”技术(指展开性变奏)。

三、勋伯格对勃拉姆斯

“展开性变奏”技法的传承发展

汉斯·凯勒曾声称勋伯格的分析和分析概念也许是音乐评论史上最具革命性的事件。“不管这种说法多么夸张,反映的事实是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有大量的音乐评论家已经被勋伯格关于主题发展的观点所吸引,尤其是他把这个过程称为发展变异。他是第一个也是最有力的评论人士之一”。西奥多·阿多诺与勋伯格相识多年。在《新音乐哲学》中,阿多诺对勋伯格的技术展开了更抽象层次的观察。他认为勋伯格是二十世纪第一个掌握和贯彻这种风格的作曲家。

勋伯格对勃拉姆斯音乐的兴趣在人们对后者的态度的稳步转变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自二战以来,几乎每一本关于勃拉姆斯的书似乎都必须向“进步”的勋伯格的观点屈服,勋伯格希望与“保守”的勃拉姆斯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迅速发展起来的音乐分析界经常利用勋伯格的各种作品来研究音乐过程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那些涉及所谓的统一和连续性的作品。

弗里施在《勃拉姆斯与展开性变奏原则》一书中,试图表明,对勋伯格关于展开性变奏的概念进行仔细的澄清、提炼和扩大,不仅可以成为检验勃拉姆斯简短主题的宝贵工具,还可以检验更大部分的乐章,甚至整个作品。

勃拉姆斯只是跨越150年的展开变奏传统的一部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在这样一个广义的领域,比较的重点不应该是从勋伯格的定义和例证到勃拉姆斯的音乐,而应该是到勋伯格的音乐到其他人的音乐。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这是展开性变奏最好的例子。也就是说,在这些例子中,最符合不断演变的动机形式定义的是勋伯格自己的音乐。勋伯格的展开性变奏的概念从过去的观点中获得了它的真正意义,他是这个观点的实现者,他不断地用自己创造性的现在来诠释过去。

四、结语

“展开性变奏”概念的提出始于勋伯格,它是一种作曲技法,同样也为我们分析音乐作品提供了一个思路。展开性变奏简单来说就是从一个动机,一个乐思,它在不断进行自我生长繁殖,衍生出新的内容、新的主题。“展开性变奏”让作品变得更加充沛,丰富,有内容。勃拉姆斯也许不是最早使用“展开性变奏”的作曲家,但他在作品中大量运用着“展开性变奏”的技法。正是因为受到了勃拉姆斯的影响,勋伯格的作品中也开始运用“展开性变奏”的作曲技法,并提出了“展开性变奏”的概念,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Walter Frisch. Brahms and the Principle of Developing Variation[M].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4.

[2]Arnold Schoenberg.Style and Idea[M].Oakland:University of Californnia Press,2010.

[3]楊和平.论展开性变奏手法及其发展[J].音乐研究,2007(4):72-80.

[4]郑刚.论展开性变奏[J].音乐研究,2017(5):101-112.

[5]萨迪.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第2版)[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6]刘畅.呈示中的“展开性变奏”——勋伯格发现和发扬的一种勃拉姆斯主题法[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0(2):119-129,167.

[7]勋柏格.作曲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8]周炜娟.勃拉姆斯的《F小调钢琴奏鸣曲》[J].钢琴艺术,2003(7):21-24.

[9]杨燕迪.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分析理论述评(四)[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4):53-61.

[10]刘经树.音乐理论术语的翻译问题[J].人民音乐,2012(3):80-81.

[11]李鑫.勃拉姆斯的“发展变异”原则[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2.

[12]丛玉婷.勃拉姆斯钢琴作品音乐特征分析[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1.

作者简介:方欣,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勋伯格勃拉姆斯
勋伯格十二音作曲法中空间观念的演进逻辑
——兼论阿道夫 · 卢斯的空间观及其影响
种族身份、道德主体与救赎的哲学意义
——评《勋伯格与救赎》①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勋伯格多变创作风格之探析
勋伯格:伟大的音乐革新者
勃拉姆斯《弦乐六重奏》(Op.18)中的“家庭音乐性”
伟大的音乐家勃拉姆斯
从d小调弦乐四重奏谈勋伯格的早期创作观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亲爱的克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