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融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探析

2023-08-31 01:47:33普红卫
今日财富 2023年24期
关键词:投融资预警融资

普红卫

资金是确保企业有序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根本,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投融资活动成为企业强化市场竞争力,有效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然而,从企业目前投融资管理的现状来看,由于受内、外部因素影响,投融资风险问题不容小觑。及时地识别和规避投融资风险不仅能够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还能将投融资价值最大化。所以,防范企业投融资风险不仅满足了企业内部经营需求,也是资本市场环境下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一、企业投融资简述

现阶段企业投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企业利用自身现有的资金投入到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项目内容中。常见的直接投资有更换生产设备,扩建厂房等。间接投资主要是指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购买金融产品实现收益的一种投资形式。

企业融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为了保证正常生产、经营而实施的一系列的资金筹集行为与过程。现阶段企业的融资主要有两个方面: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企业利润再投入生产的过程。外部融资是通过银行借贷、股票等形式筹集外部资金的一种形式。企业经营过程中投融资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不仅盘活了企业的资产,强化了资金流运转能力,还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企业防范投融资风险的意义

(一)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效益最大化

资本市场下由于信息存在不对称性,企业投融资管理过程中信息掌握并不全面,这种情况加剧了投融资风险的发生。因此,防范企业投融资过程中的风险,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推进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另一方面还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規避风险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很多企业为了迎合经营需求积极地引入了信息化的办公软件,而在企业投融资风险防范的过程中,借助信息化系统,可以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关键节点风险控制,能够针对投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等级排查,并向管理者“示警”,这对于规避风险造成的损失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企业投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一)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财务风险大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几种现象。

1.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融资结构不合理。目前,企业融资渠道虽然有银行借贷、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网络第三方融资等多种渠道,但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和智研咨询网的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银行向企业发放的贷款为19.94万亿元,成为企业融资的主流。银行借贷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企业筹资大规模的资金,但是,这种融资方式往往融资质押条件苛刻,一旦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还本付息,那么不仅资信等级受到影响,还会导致经营进入“困境”。

2.融资成本高。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外部融资,因此,在向金融机构融资的过程中由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不可能掌握企业全部的经营信息,在为企业提供资金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也会承担部分风险,金融机构为了转嫁风险,一方面会采取较为严苛的信贷政策,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上调利率,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

3.资金管理问题尤为突出,导致财务风险居高不下。企业的融资除了外部融资还包括内部融资。企业为了强化内部融资能力,会采用较为宽松的赊销政策扩大销售规模。但是,企业销售的过程中对客户资信的评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应收账款总额过高,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甚至一旦账龄过长,还会出现坏账损失。所以,企业在内部融资能力提升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资金管控能力,规避财务风险。

(二)投资存在盲目性,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

企业管理层拥有企业资产的实际控制权,也拥有扩大企业规模的意图和能力,因此,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管理者会通过投资达到经济效益目标。但是,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两权分离制度导致的投资决策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职业经理人的产生,企业所有权及控制权开始分离,两权在利益上并不是完全统一,企业管理层掌握着企业的资源及各种信息,而企业投资者获取信息的能力减弱,信息不对称会造成逆向选择,也会导致企业投资者对企业管理者的投资行为缺乏监控,不排除管理层不按契约规定使用资金,出现投资过度行为。此外,由于对企业管理层行为缺乏监督,企业管理层有可能仅从规避风险角度考虑,放弃了优良的投资项目,从而导致企业投资不足。

2投资决策依据不足。现阶段企业开展投资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投资的项目进行市场调研,还需要对投资的前期费用、实际投资额、货币时间价值等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预估投资收益,制定投资方案。但是,导致投资风险发生的因素除了这些内容之外,还包括对外投资盈利与增值水平的测算、投资政策和风险的评估、投资管理能力评价等方面,企业单从成本效益原则角度制定投资方案,不仅投资决策依据不足,甚至还会导致投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三)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

一般情况下企业为了进一步转嫁和分散投资风险,在运营的过程中常常会用到多元化的业务模式,业务有序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所以,企业投融资行为较为频繁。但是,从当前企业风险预警机制构建情况来看并不乐观。首先,管理者对投融资风险预警机制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企业只要能够控制融资成本,保证融资成效,实现投资利润,那么投融资管理就是科学的、合理的。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企业很难自上而下构建良好的风险预警环境,导致很多企业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效率举步不前。其次,对投融资关键环节把控不到位,风险防范应对策略不及时。既没有设定明确的风险预警机制管控目标,也没有从关键环节入手在企业内部形成投融资风险预警闭环式管理模式,更没有对隐藏的风险进行等级分类,导致实际投融资风险防范过程中关键环节把控不到位,制定的风险应对策略多存在滞后性,很多风险应对策略都是“纸上谈兵”可行性不足,无法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四、防范企业投融资过程中风险的策略

(一)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

为了进一步地防范企业融资风险,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以从产业链角度出发,对融资风险进行防范:

1.提升内融能力

企业可以从生产经营角度入手,提升自身生产、销售能力,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自身经济业务和利润总额的攀增,强化自身内部融资能力,降低外部融资比例,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与此同时,在提升内融资能力的过程中企业还需要从资金管理角度入手,强化对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内容的有效监管,将应收账款总额控制在合理的范畴内,规避由于应收账款总额过大而占用流动资金的情况发生,也减少由于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导致的企业资产损失,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快资金周转效率,发挥内融的价值。

2.从供应链角度入手,拓展融资渠道

供应链融资是当前企业融资中的一种新型模式,这种融资方式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的企业看作一个整体,根据供应链上企业的特点制定融资方案,缓解当前企业融资困境,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以应用供应链融资,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费用。

3.创新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

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想要降低融资成本,规避融资风险,还需要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例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构建绿色项目,发行绿色债券进行融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數据信息显示,2021年绿色债券五年期的利率仅为4.78%,从利率的角度来看,要远远地低于银行机构的利率,能为企业融资降低部分成本。与此同时,企业在创新融资方式上还可以积极实施信用担保融资、异地联合协作融资、项目开发融资、出口创汇融资以及无形资产担保融资,通过这些方式优化融资结构,以期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目标。

(二)增强投资整合能力,保证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行业之间竞争进入白热化,企业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对资金的需求总量不断增加,在这个过程中投资风险防范与企业的收益息息相关。结合国内外资本市场经济环境,强化投资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可以以管理为媒介,进一步地增强投资的整合能力,保证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1.发挥内部管理职能,规避投资风险

针对当前两权分离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企业可以借助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等管理职能部门,以投资风险控制为主线,将投资管理与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进行全面融合,减少委托代理与董事会之间的矛盾。

2.保证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可以从项目行业发展背景分析入手,对投资项目相关的政策和行业发展现状进行解读,详细地分析投资项目的整体优势和成本效益,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准确性,企业还需要在内部构建投资项目管理委员会,对投资者的成本效益等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细化政策、市场环境可能给投资项目带来的风险,通过综合的评估,出具投资项目可行性方案,确保投资决策的准确性,从根源上规避由于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的投资风险。

(三)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夯实风险防范基础

风险贯穿投融资业务始终,其不仅具有客观性,还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发性,结合投融资风险的特征,在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过程中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投融资风险意识

企业管理者要彻底地摒弃“重利润,轻管理”的思维,明确投融资过程中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采取积极的支持态度,鼓励人员参与到投融资风险防范控制中,在企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自上而下构建投融资风险防范环境,推进投融资风险防范工作有序开展。

2.与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形成联动的风险控制模式

在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的过程中,不是单一的部门就能完成的,为了保证构建投融资风险预警机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企业还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与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形成联动的风险控制模式,细化投融资管理各个环节,将风险管理与投融环节串珠成链,对投融资过程中风险的等级进行划分,并将其作为参考划分风险防范责任,在企业内部加快构建风险预警机制的同时,真正地将投融资风险防范的策略落到实处。

3.借助信息化工具,升级风险管理等级

企业还可以以信息化工具为根本依托,在传统的人员投融资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升级为“制度控制”“系统控制”,根据投融资基础信息单元内容,设定投融资风险预警数据“警示线”,一旦数据信息变动超过设定范围,系统则可以自动地向管理人员示警,并以信息横向和纵向变化趋势为参考,分析风险可能出现的关键节点,从而真正地做到对投融资风险控制“精准施策”,在提升企业投融资风险防范能力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发展提供助力。

结语:

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投融资活动频繁开展的同时,风险一直存在,为了进一步地防范企业投融资风险,企业在实践的过程中要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优化投融资管理能力,借助信息化工具,构建风险预警机制,通过这些手段和措施,强化投融资管理能力,为企业提质增效提供可能。

猜你喜欢
投融资预警融资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8期)2020-09-11 07:47:40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6期)2020-07-25 01:31:00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商界评论(2019年8期)2019-09-23 18:56:00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3 00:50:02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商界评论(2018年7期)2018-07-11 16:48:04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商界评论(2018年5期)2018-05-21 16:42:22
3月投融资关注榜(2.16-3.15)
商界评论(2018年4期)2018-04-09 17:05:18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