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武 孙凤山
新兵是部队的新鲜血液,关系到部队的建设发展,因此如何助力新兵顺利度过“第二适应期”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很多基层单位越来越重视新兵心理健康工作,关注新兵心理问题,“心理孤岛”现象便是其中典型的一种。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及时发现、有效疏导,将给部队安全管理带来隐患。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新兵“心理孤岛”现象,并寻找这种现象的防治之策,以促进新兵健康成长,确保部队安全发展。
心理孤岛这一概念是基于心理学上“孤岛效应”的衍生词。就心理学角度而言,孤岛效应是指一个人因为某种特定原因被限制在特定的时间或空间、具体或抽象的特定范围之内,出于利益关系和情感需要产生急剧的情感波动,是个体心理自我封闭的一种状态,不愿意融入群体,从而导致个体出现“喜悦无人分享、痛苦无人关注、利益无人在意”的状态。就像一个人独自被困孤岛各种情绪袭来一样,新兵“心理孤岛”现象主要表现为入伍新兵在心理上自我封闭,生活中游离集体,有表情淡漠、沉默呆滞、静而少动等外在表现,有抑郁、自卑、焦虑等内在心理特质,日常战友关系冷漠,怯于交往,难于融入部队正常的学习训练及生活。长期处于“心理孤岛”状态的战友,容易变得焦虑抑郁、悲观孤僻,甚至绝望厌世出现自杀意念和行为,需要引起大家高度重视。这种非正常的新兵心理现象具有如下特点及潜在危害。
(一)性格内向,孤独倾向明显。当今时代新兵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内心情感日益丰富,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认可,尤其是对爱与归属的精神需求日趋强烈。然而,他们多样的情感需求往往被压制甚至被否定,情感的不满足导致自身情感体验存在矛盾,逐渐成为一座座类别不同的“情感孤岛”。
(二)人际敏感,猜疑心理较重。新兵大多直接从家庭步入军营,备受父母呵护、长辈关爱,自尊心较强,抗挫力较差,部分新兵十分在意领导战友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在细枝末节上斤斤计较。有些因为遭到领导批评,就郁郁寡欢、萎靡不振;有些因为与战友间的摩擦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也有的新兵因为自己的想法不被认同、努力得不到支持,便十分苦恼甚至崩溃绝望。
(三)缺乏自信,自卑特质突出。“孤岛效应”的新兵内心较脆弱,自信心较低,只要有人说点什么,就容易对号入座、心理紧张。有的源于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和身心缺陷导致长期处于安全感缺失的自卑状态,有的因为自身能力素质和挫折因素而产生情感消极、悲观失望的心理,总感觉处处不如人,干啥啥不行,再努力也比不上别人,于是为了减少挫败感只能通过自我封闭的方式来逃离所处环境。长期缺少与其他战友之间的交往和交流,陷入自我封闭的泥潭,导致与战友之间关系冷漠、影响团结,也给部队安全埋下隐患。
新兵“心理孤岛”现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性格特质、家族遗传、心理承受力、环境适应力等主观原因,也与家庭状况、社会氛围、部队环境等其他客观因素有很大关系。
(一)个人自身原因。新兵普遍处于18-22 岁的大好青春年华,也正值人生的第二次心理断乳期。他们一方面强烈要求打破家庭依附关系,走向独立;另一方面又依赖父母,渴望关注。个别适应力差的新兵突然离开温馨的家庭港湾、熟悉的生活环境,就容易陷入紧张、焦虑和烦恼之中,产生强烈的恋家情结和孤独心理。时间一长,导致沉默寡言、交往减少,他们就会慢慢地封闭自己,和别人倾诉内心烦恼的欲望越来越低,这是新兵“心理孤岛”现象产生的普遍因素。此外,个别新兵入伍时就患有抑郁症、孤独症以及害怕与人沟通交流等心理障碍,也是导致入伍后出现“心理孤岛”现象的重要原因。
(二)部队环境因素。从校园到军营,从地方青年到合格一兵,是新兵人生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最初对新环境、角色、生活的好奇心和新鲜感逐渐消失之后,随着与外界的接触减少、交往的范围变窄,加之快节奏的部队生活、高强度的训练压力、超严格的管理模式,对于在蜜罐里泡大的年轻人来说,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一时难以适应。部分新兵产生紧张、焦虑甚至失眠等症状,从而导致生理疲劳、情绪波动、心理烦躁等负性问题。这些问题的累积容易导致新兵出现厌倦情绪,回避集体活动,抵触人际交往,“精神家园”日渐封闭,进而形成“心理孤岛”。
(三)教育管理方式。新兵“心理孤岛”现象的产生还与有些基层带兵干部的教育管理理念方式紧密相连。近些年大批独生子女步入军营,他们从小受到家庭和亲友的呵护,遇到挫折和批评时心理承受力较差,一旦没评上先进或被领导批评就会情绪低落,否定或干预太多就会强化他们的抵触和对抗。有的干部帮助不讲方法、批评不讲艺术、管理不循规律,只是简单地把战士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当作“思想消极”或“不守纪律”来处理,不注意观察新兵的思想动向,不主动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思想教育缺乏力度和准度,导致尚处于适应期的战士情绪得不到释放、心事得不到倾诉、问题得不到解决,整天郁郁寡欢、意志消沉。这些都是造成新兵“心理孤岛”现象不可忽视的诱发因素。
“心理孤岛”现象不仅影响官兵的身心健康,不利于战士的成长发展,也严重制约部队的安全管理,为单位建设带来风险隐患。应当疏防并举、堵疏结合,切实筑牢官兵心理健康防线,有效避免新兵“心理孤岛”现象的出现。
(一)未雨绸缪,消除“心理孤岛”现象诱发因素。严把关口,遏制源头。首先,把好新兵入伍关。征兵时要安排心理专家对入伍新兵进行全面心理健康筛查,多维度掌握预选新兵心理倾向,锁定重点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查和健康诊断。其次,把好干部、骨干选用关。选调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干劲足的干部骨干去管理训练新兵,确保在新兵集训过程中依法管理、科学训练、文明带兵。通过这样做,切实从管理者和受训者两个源头遏制新兵“心理孤岛”现象的产生。同时,初入军营,许多新兵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断乳”期,理想的“表针”与现实的“刻度”之间容易出现“心理时差”。干部骨干要从点滴做起、主动作为,给予情感上的关怀、心理上的关注、生活上的关心,积极把握新战友的“心理脉搏”,及时校正“心理时钟”,使新战友尽快融入部队集体、培养独立自主能力。
(二)讲求方法,帮助“心理孤岛”新兵解除“心魔”。加强沟通,帮助“心理孤岛”新兵走出心理误区。作为带兵人要多与新兵进行思想交流,了解他们的现实心理状况,通过及时肯定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的长处,让他们在积极情绪体验中认识自我、强化自信、加深互信、敞开心扉、排解压力。同时,通过融洽的集体氛围和良好的风气导向使新兵产生积极的从众行为,帮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检视自身问题,克服行为习惯,尽快实现“两个转变”。此外,通过队列素质、内务水平、理论学习、军事训练等目标代偿方式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减轻或弥补因自己的短板缺陷造成的心理不安,从而不再对社交产生恐惧,勇于挑战自我封闭的人际困局,大胆跳出内心孤独的围城。
(三)筑牢防线,共育“心理孤岛”官兵心灵家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定期举办讲座、科普健康常识、开展心理服务等方式,使战士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起因表现、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熟悉心理活动的规律特点。同时,还要结合日常管理、平时训练等时机,强化对新兵的心理训练,培养他们对群体的归属感,进一步提高新兵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心由境造,境由心生。优质的环境使人赏心悦目,贴心的保障让人备感振奋,环境塑造对官兵的成长成才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因此,要积极创建优美整洁、激发斗志的“硬件”环境和团结协作、氛围融洽的“软件”环境,从而真正搭建起丰富官兵精神世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心灵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