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冬奥时代我国体育外交发展环境、现实挑战与提升方略

2023-08-31 04:19:51于文谦张昌盛
中国体育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冬奥外交体育

于文谦,张昌盛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一项体育盛事,不仅是体育活动,更是跨越文化、种族、意识形态的外交事件。从2008 年百年奥运梦圆,到2022 年与奥林匹克运动再度携手,北京成为首座“双奥之城”,尤其是北京2022 年冬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在国际形势复杂交织的背景下,成为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主场外交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全球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圆满落幕,中国进入后冬奥时代,中国文化传播力、新闻影响力、国家软实力等得到进一步提升,拓展和延伸了世界感知中华文化的深度与广度。然而,当今世界的不确定性给中国体育发展带来众多挑战,后冬奥时代的体育外交工作如何在日益复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以及诸多现实挑战之下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是其迫切需要回应的重要议题。

1 北京冬奥会对中国体育外交的影响

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北京冬奥会成为中国践行体育外交方针政策的最大平台。在国家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北京冬奥会是中国向世界传播优秀中华文化、提升中国体育影响力的重要载体,更是加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回望北京冬奥会的主场外交,其承载并且完成了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实现文化交融、推动国际传播与人文交流等战略任务,对我国体育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后续大型体育赛事主场外交实践提供了借鉴。

1.1 引领元首体育外交密集开展,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元首体育外交是指国家主席和授权代表国家元首的特使或其他外交代表,作为国家的最高代表参与的各项正式或非正式的首脑体育外交活动(陈肖鹏 等,2022),旨在通过体育外交促进国家间的良性关系互动与健康发展(张德胜 等,202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开展系列元首体育外交,将体育对外交往活动更多地融入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体系之中,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体育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朋友圈”,为民间体育人文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赵富学,2019),拓展了外交的新途径,在外交实践中愈发扮演着重要角色。2020 年初,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元首与他国元首间的线下会晤与对话被迫暂停,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为元首间面对面的交流与讨论提供了契机。据统计,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共有来自近70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约170 位官方代表出席北京冬奥会(赵萌,2022),其规模和阵容远超第32 届夏季奥运会。除了共同欣赏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精彩演出以及各国运动员的优异表现外,多国元首也利用这一契机与其他各方就不同问题进行讨论。北京冬奥会的元首体育外交成效显著,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成功实践的缩影,也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以及对于北京冬奥会、中国和奥林匹克事业的坚定支持。

1.2 增强体育外交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交融

奥运不只是世界体育的沟通桥梁,更是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渠道。北京冬奥会是中国同世界在体育、文化、外交领域充分汇聚、交融的大舞台,为世界提供了充分认识与感知中国的有利窗口(王智慧,2022)。在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交织中,北京冬奥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在中国特色符号元素呈现、中华民族文化展现、中国传统智慧传播(王军峰,2022)等方面增进了我国体育外交文化自信。无论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的形象设计,还是云顶滑雪公园坡面障碍技巧赛道(“雪长城”)、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等冬奥场馆外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表达,都将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符号化呈现,让中华传统文化跨越不同文明走向国际。北京冬奥会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国智慧融于冬奥,中国声音传递“世界大同”理念:开幕式上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唱响《奥林匹克颂》,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以二十四节气为倒计时的创意体现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着中国人对价值观、生命观和宇宙观的独特感知(樊泳湄,2022)。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象征着冰与火的融合,源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是中国式天人和谐关系的表达;开幕式上刻有参赛国家和地区名字的“小雪花”最后汇聚成一朵“大雪花”,充分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递着中国促进世界各民族团结与交融的智慧与愿景。后冬奥时代,如何继续深入挖掘中国文化中的宝贵资源,提升中国的软实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外交工作新的历史使命。

1.3 加速数字化体育外交实践,推动国际传播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北京冬奥会仅允许定向组织观众现场观赛,而国外观众只能通过媒体、网络等进行观看,这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北京冬奥会的国际传播,因此迫切需要数字化转型,赛事转播全面“上云”、新媒体平台持续输出等不断推进数字化体育外交实践。作为百年奥运史上首次实现转播全面“上云”的奥运赛事,北京冬奥会的数字化与科技化受到了全球的高度关注(史安斌 等,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阿里巴巴集团与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合作推出基于阿里云的云转播平台,使全世界人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奥运盛宴,吸引了包括传统冬奥会收视盲区的拉丁美洲等热带地区民众在内的国际观众的大量关注,美国彭博社、法国《费加罗报》、英国《自然》、美国《华盛顿邮报》、日本共同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媒体都对北京冬奥会在不同方面进行了报道,最大限度地展现了中国全面、立体、真实的形象。不仅如此,在赛事期间有创纪录的6 400 多万人使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官方网站(Olympics.com)和App 关注北京冬奥会,社交媒体平台关注人数增加超过1 000万。创新的数字平台合作带动了广大观众的广泛参与,其中,YouTube 奥林匹克频道的观看人数比2018 年平昌冬奥会增长了58%;TikTok 上带有#Olympic Spirit#(奥运精神)主题标签的视频浏览量超过21 亿次;粉丝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官方网站上为其支持的奥运选手共计发出4 700 万条虚拟助威等(姬烨 等,2022)。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推进数字化体育外交进程是中国体育外交的重要任务之一。

2 后冬奥时代中国体育外交的发展环境

国家的外交发展方略主要取决于当时其所处的国际局势与国内环境。为国家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从而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战略是体育外交的重要目标之一。北京冬奥会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中美贸易战、俄乌战争等复杂背景下成功举办,具有超越体育赛事本身的外交价值与战略意义。后冬奥时代,我国体育外交需要根据所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变化,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做出有针对性的判断,进而与时俱进地调整体育外交战略目标,配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维护健康、和平的内外部环境(于思远 等,2021)。

2.1 外部环境:体育在世界大国竞争中的地位持续走强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关于目前世界发展形势的重大判断。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深化了中国与各国的关系,赢得了国际道义支持。但中国外交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日益加剧,众多社会矛盾、意识形态矛盾和国家体制矛盾等痼疾持续发酵,大国竞争重回国际政治舞台(鲍明晓,2020)。作为特殊“外交官”的体育外交,在大国竞争漩涡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发挥着强大的正向影响力。回看1954 年印巴“板球外交”、1971 年中美“乒乓外交”、2008年土耳其与亚美尼亚的“足球外交”以及2018年朝韩“冬奥外交”等经典案例,体育外交为政治破冰和改善双边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开端(黄正,2019)。

伴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来的众多不确定因素、各种利益冲突与力量的碰撞,我国体育外交的外部发展环境充满变数,使体育外交工作充满了未知挑战。后冬奥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体育外交需要立足新时代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与安全,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国家体育总局,2021)。

2.2 内部环境:体育外交与国家利益和战略布局的联系愈加紧密

新时代,国内政治环境正在由过去侧重于经济层面的发展转变为综合性的全面发展,对体育外交战略部署的调整相应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思远 等,2021)。一直以来,中国体育外交工作都与国家利益和战略布局紧密相连,为中国发展和崛起提供助力。

从体育外交与国家战略布局关系来看,体育外交是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一环,在中国外交史上始终扮演着特殊角色。2019 年8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2050 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国际影响力的高低代表着一个国家体育建设的质量和实力(任海 等,2010)。要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战略目标,就要推动体育外交战略转型,构建新的体育外交格局,不断提升中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从体育外交与文化的互动来看,体育外交为各国文化交流牵线搭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体育赛事举办、体育人文交流等相关体育外交活动发展如火如荼,带动了沿线60 多个国家(地区)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对话(马家鑫 等,2020),为区域性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国际社会的治理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体育外交与社会的互动来看,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获得国内外大量民众的赞许与欣赏,极大提升了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同时,在民间体育交流中,体育外交继续发挥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作用,如“中芬冬季运动年”“金砖国家运动会”等体育交流与合作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体育对外交往需求的缺口,在民众的体育参与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后冬奥时代,随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纵深推进,体育外交工作对外将成为塑造大国新形象、维护国家权益和提升国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渠道,对内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助力。

3 后冬奥时代中国体育外交面临的现实挑战

3.1 体育文化国际传播能力不足

2021 年5 月3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将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但从目前中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的现实情况来看,中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能力仍存在不足:在竞技体育领域,主要以乒乓球、羽毛球、举重等优势项目为主,但由于项目的参与人口有限,难以形成较大范围的国际影响;群众体育领域主要以武术和健身气功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运动项目为主,但尚未正式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有限;北京冬奥会虽然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但使群众冰雪运动热情持续高涨仍需探析巩固成果路径;近年来,虽涌现出一些如体育旅游、体育电影等新颖形式和内容,但目前尚未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对外交流项目,体育文化吸引力有待加强。从我国体育外交宣传来看,对外宣传体制、措施和理念有待完善更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对外宣传媒体集群尚未形成,体育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也需进一步提升。此外,从中国体育外交的实践操作来看,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的体育外交培训业务,其内容上主要聚焦于政策法规解读、审批业务规范、涉外礼仪培训等方面,较少涉及战略理念构想、顶层框架设计、政策执行协同等工作,也未能充分发挥中国驻外使领馆在体育外交中的“桥头堡”作用。

3.2 体育外交价值挖掘不够充分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圆满落幕,中国体育外交工作再一次取得瞩目的突破性创新成果。进入后冬奥时代,需要继续深化和实践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深挖体育外交的价值功能,为体育外交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但目前,我国体育外交价值功能的研究挖掘尚不充分,内容形式仍需丰富,效能释放仍有较大空间。从目前学界关于我国体育外交价值功能研究成果来看,相关研究在我国体育外交历史沿革、战略定位等方面展开探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于思远 等,2021),但目前尚未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外交的理论体系,体育外交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体育外交的本土化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众多,研究历史底蕴不足、体育外交战略定位异化等是影响我国体育外交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学界关于体育外交之于民间外交和公共外交的归属问题仍存质疑和争论。上述问题不仅是我国体育外交发展的桎梏,也是后冬奥时代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战略定位和思想观念下中国体育外交相关理论研究的要点、重点和突破点。

3.3 体育政治化趋势愈发严重

近年来,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一直存在借助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造势,使体育政治化的趋势愈发严重。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2020 年7 月17 日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36 届全会的开场致辞中指出,“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被利己主义所驱动,导致了更多对抗,体育和奥运会都面临着被政治化的风险”。长期以来,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更多的以参与者身份加入其中,伴随“双奥”在北京的举办,在中国综合实力提高、国际话语权提升的背景下,中国从参与者身份向举办者身份转变(于海渤 等,2022)。西方的意识形态偏见及对中国崛起的焦虑成为阻碍中国在国际体育中进一步提升话语权和推进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制约性因素(刘静轩,2022)。后冬奥时代,中国体育在国际舆论、国际传播等方面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力与规则制定能力仍需大幅提升。

4 后冬奥时代中国体育外交的提升方略

4.1 提升对外传播能力,增强中国体育文化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

中华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内在逻辑,中国体育的国际化之路需要提升中华体育文化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易剑东,2018)。在后冬奥时代中国体育外交实践当中,应积极响应“文化优先”“文化强国”的对外战略思路,大力弘扬中华体育文化与北京冬奥精神,加强体育文化对外传播能力建设,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作出积极贡献。

1)系统研究并凝练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文化,以北京冬奥精神、女排精神等为重点展开设计,结合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人文环境,精准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形式,推进中华体育文化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何明星,2021),展现中华体育文化求同存异的包容性。同时,以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运动员和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为依托,提升中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借鉴西方体育外交使节的设置经验,积极推动中国运动员对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树立中国国家形象;借鉴日本、韩国推动柔道、跆拳道项目“入奥”经验,积极研究中国武术、龙舟等项目“入奥”策略,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2)拓展中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渠道,选择对外传播最佳途径。积极推动开展数字化体育外交,大力推广“互联网+体育”“新媒体+体育”等新传播形式,在传统传播平台发声的同时积极利用自媒体、流媒体和新媒体等新兴传播平台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对外宣传媒体集群,为中国体育文化宣传造势。3)利用中国驻外使领馆的外交最前线优势,积极推动中国体育文化的对外传播。驻外使领馆可通过在外事工作中适时加入中国体育元素,结合地区特色,合理运用中国体育发展历程中的“中国故事”,展现生动、立体的中国国家形象。

4.2 提升学界理论自觉,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外交理论体系

伴随着中国体育外交事业的发展,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不断壮大,体育外交“中国化”“特色化”的呼声不断增强,将我国丰富的体育外交实践成果上升凝练为“中国理论”“中国智慧”,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外交理论体系迫在眉睫:1)需明晰体育外交等核心概念,构建理论底层架构。目前,学界对于体育外交的概念界定尚未形成较为统一共识(张德胜 等,2018)。因此,应尽快做好体育外交底层概念梳理和理论逻辑构建工作,针对中国体育外交实际情况和理论发展,以“理论自觉”为指引,明确官方定义,为体育外交工作的开展提供合理性和合法性依据。2)明晰国际体育外交发展动态,总结借鉴有价值的经验。通过加强对国际体育外交的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体育外交形势,总结国家体育外交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外交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3)融汇中外,强调特色,构建中国体育外交本土化理论体系。以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为基础,坚持和平外交的底线思维,将“仁礼德和”等中华传统的思想精髓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外交理论体系之中,通过在体育领域倡导构建竞技体育、体育文化、体育管理等多个体育式共同体,以体育推动世界和平进程,在平等互利、友好互动的体育文化中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世界体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4.3 融入国际体育发展,提升中国体育议程设置和规则制定能力

后冬奥时代的中国体育外交应积极融入国际体育发展,提升中国体育议程设置和规则制定能力,改变中国体育所处的话语生态环境,增强中国体育外交的影响力:1)明确和平发展准则,积极融入国际体育,参与国际体育事务治理,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降低体育政治化带来的消极影响。以体育为平台和载体,传达中国和平发展之意,高举独立自主的体育外交发展旗帜,维护全球体育治理体系的稳定发展。2)积极申办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将赛事“办好、办精彩”,以彰显大国国际责任感;借助赛事主办方优势,汲取北京冬奥会的主场外交经验,通过体育高端会议召开、体育相关倡议文件起草、体育高端会晤行程安排等形式,将中国体育特色和智慧方案融入到国际体育发展当中,以提高中国体育议程设置和规则制定能力。此外,借助大型体育赛事的落地筹办,为中国体育组织的锻造升级提供重要平台,让国内体育组织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借此提升国际影响力;通过有效利用赛事遗产,培育国内体育氛围,为中国体育和社会的发展增添动力。3)配合国家体育外交战略,以中国优势竞技体育项目、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和优质体育产品为依托,灵活开展对外体育援助工作。对外体育援助是中国体育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对中国国家形象展示、国际体育治理、体育国际话语权争夺具有重要作用,是中国融入国际体育治理,赢得道义支持的重要支撑。后冬奥时代,以对外体育援助为契机,持续输出中国的体育思想、体育技术、体育文化,不断扩展中国体育的“友好通讯录”,提升中国体育国际话语力量。

5 结语

国际环境的错综复杂是后冬奥时代中国体育外交工作所处的外部生态环境,国内政治经济的平稳、高速发展为中国体育外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内部发展环境,在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深远战略谋划的引领下,后冬奥时代的中国体育外交需要持续深化工作内涵,推进体育外交实践创新,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谋划,精准战略定位,迎合时代发展要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北京冬奥精神,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坚决的勇气,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猜你喜欢
冬奥外交体育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雷锋(2022年2期)2022-04-12 00:08:12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冰雪运动(2021年5期)2021-04-19 10:43:50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