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红豆汤

2023-08-30 06:33张羽
中学生天地(A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盘山温州人工厂

张羽

自我有记忆起,几乎每年的年底,父亲都要喝一碗红豆汤。说是红豆汤,其实加了不少料,不过是以红豆为基底。父亲小时候家里很穷,这么普通的一碗红豆汤,却只能在新年喝到。父亲对新年的期盼,就藏在红豆汤里。

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平阳人,操着浓厚的平阳口音,椭圆的脸上布满麻子,头发少而白,看起来憨厚老实又和蔼可亲。他常穿蓝色绦纶牛仔裤,衬衫外面套件黑夹克,又有点乡村企业家的模样。

人人都说温州人有钱,其实不然——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口又多,温州曾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市。父亲老家在闸底,当年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穷得叮当响。为了填饱肚子,父亲14岁就辍学去挣工分了。一大早,太阳还没有升起,父亲便用稚嫩的肩膀挑起担子出去干活,直到月亮升起才回来,太累了,倒头就睡。如今父亲的肩膀总是酸痛,就是那时落下的病根。

爷爷当上村主任后,全家有了一个过年的新习惯,就是在大年三十上古盘山,去那里喝一碗红豆汤。一桶汤里只有不到一半的红豆,其余是莲子、花生、枸杞与红枣,吃的时候浇上红糖。对父亲来说,能喝到这样用料扎实的红豆汤,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往往离年尾还有一段日子,父亲就开始惦记起红豆汤了。

父亲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主意。当时正好改革开放,许多温州人涌到全国各地去打工。18岁的父亲就像那时无数梦想着发家致富的温州人一样,怀着忐忑与期待,奔向正在起飞的深圳,成为那千千万万建设大军中的一员。父亲没有文凭,也没有工作经验,但他什么活都愿意干,再苦再累也不怕。

搬砖、拧螺丝、修机器……父亲虽然有拼劲,但那些杂活都干不长,他干得最长的工作是当叉车工,也只干了一年多。父亲每天在路边吃最便宜的盒饭,只为省出一点钱。如此两三年,也没能攒下钱来。但无论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父亲止不住对家乡的思念,便动身回乡,跟着爷爷去了古盘山,端起那碗闊别许久的红豆汤。

父亲饮下这碗红豆汤,放不下的是对故乡的眷恋。

难得全族的人回乡齐聚,爷爷把所有人都召集起来。父亲这辈有六个兄弟姐妹,大家把全部身家都合并在一起,在桥头(今四角亭菜市场位置)建了一个染毛厂。那时候,桥头这个地方是一片老房子,把一些老房子租下来,添置一些机器,染毛厂便风风火火地办起来了。

虽然办了厂,但刚开始并没有对外招工,张家的六个兄弟姐妹既是老板,又是工人。本就是一家人,一起吃喝拉撒,倒把开支节省了下来。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齐心协力,铆足了劲干,很快就让染毛厂出了名。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让旁人煞是羡慕。之后,张家又联合了其他厂商,一起在平阳建起羊毛市场,生意一度红得发紫。张家人的生活终于变得舒坦起来。我的父亲,也在那时候娶了我母亲。

日子虽然风光,但就像不少家族企业,生意做大了,人心就散了,大家产生了不同的想法,有矛盾也在所难免。最开始只是意见不合,再后来,就有些不和谐了,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分家。父母拿着分得的股份红利,开了一家便利店,挣点小钱。

后来,羊毛市场开始不景气了,日子也变得困顿起来,父母和小姨不得不挤在一间小屋子里面。然而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富起来,不甘落后的父母决定重新办厂。可资金不够,场地也没有。没办法,父母只能四处去借钱,但当时哪家不缺钱呢?最后还是向大伯借的——染毛厂大部分资产还在他手里。母亲对我说,她去借钱时看到大伯家金碧辉煌的装修就下定决心,在没有赚到足够的钱之前,再也不会踏进大伯家一步。

父亲要办漆具礼品厂。工厂可不是那么好办的,定厂址,招工人,父亲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刚开始时,工人不够,父亲便亲自上阵。我们这里虽然是南方,但湿冷的冬天可不是好挨的。父母的手上都长起了冻疮,又痛又痒,尤其是父亲,他的手指像带霜的萝卜。创业如此艰苦,天天萝卜炖白菜,父亲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猫晚,手艺练得比师傅还熟练。“鸿源”这家工厂终于一步步地做大了,母亲四处奔忙,在客户间周旋,附近所有的漆具礼品制造业务基本上被我家给包了,工厂鼎盛的时候差点上市。

客户的订单接连不断,母亲也接连地生下了哥哥和我。

盛极必衰,真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词语。

先是放在家中的账本被贼偷了去,导致很多钱无法收回,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接着,某天晚上有工人在干活的时候抽烟,随手将没有熄灭的烟蒂丢在了地上,工厂燃起熊熊大火,父母奋斗了十几年的全部成果被付之一炬。母亲在废墟中哭得撕心裂肺,父亲也只是沉默。

那年除夕夜,父亲并没有跟兄弟姐妹一起去古盘山,只是悄悄地过去喝了一碗红豆汤。不知为何,红豆汤里有那么多料,父亲却只尝到了莲子的苦味。

父母都是从不服输的性格,他们每天节衣缩食,将钱省下来,又借了很大一笔钱,居然将厂重新办了起来。技术有储备,工人招得到,可是客户却得重新去发展了。父亲为此跑遍全国,光是深圳就去了几十次。

岁月是把杀猪刀,在父亲身上留下了无数伤痕。但他真的又把工厂做大做强了,两层楼的工厂,一百多号工人。父亲还找了两家在义乌的代理商去售卖产品,将产品销往海内外。

然而,盛极必衰的规律再次应验。父亲是个很仗义的人,广交朋友,出手大方。这也是温州人的通病,恨不得人人都知道自己有情有义有钱。父亲是那种看不得别人有难的热心肠,他常常借钱给别人,有时连欠条都不打,母亲劝也劝不住,很多钱自然就收不回来。市场变幻莫测,生意难做起来,又缺少资金周转,父亲不得不关了工厂。

父亲沮丧了一阵,但他只是放慢了脚步,眼神中的坚定还在。父亲做塑料生意去了,虽无法像以前那样辉煌,贴补家用倒不成问题。

又到除夕,父亲和兄弟姐妹一起上古盘山,同去的还有一些当年一起打拼过的乡人。曾经的一代温州人已经老去,他们风起云涌的时代似乎快要结束了。

父亲又在品尝红豆汤,半生风云转眼过,甜中带苦是人生。

现在想来,这一碗红豆汤是父亲思乡的情,生活的味,也是父亲奋斗的诗,拼搏的路。想拼、敢拼、能拼的温州人,我为你们自豪。你们写出了曲折昂扬的诗,你们走出了坎坷坚实的路。

我,我们,将在故乡的土地上,继续饮一碗红豆汤,继续你们的诗与路。

指导老师:舒林峰

文章点评

夏 烈:真实的家庭史叙写,也是温州人创业奋斗的一个缩影。虽然父亲的生意失败了,但一碗红豆汤浓缩的美好生活期盼和我为之所感的精神依旧生动可感。行文在语言感觉和文字剪裁上欠了点功夫,不少叙述有流水账之感,消减了作品的文学魅力。

丁立梅:小作者文笔朴实无华,叙事能力强,前后跨度几十年的事件,能通过“一碗红豆汤”串在一起,但条理清晰,如抽丝剥茧般一一道来,张弛有度,实属不易。

猜你喜欢
盘山温州人工厂
盘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磐安县盘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培训掠影
磐安县盘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沈亚:温州人电商巨头之路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聚盘山
鹿城温州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温州人的本质:温州实践、传统文化抑或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