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评《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学导论》

2023-08-30 14:04陈晓晨
科技管理研究 2023年14期
关键词:导论生态化伦理学

书名:《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学导论》作者:聂长久,韩喜平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ISBN:978-7-5111-2684-9出版时间:2016 年2 月定价:42 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现代化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十分重要,其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抓手。基于此,社会主义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建设理念,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现代化建设之路。由聂长久、韩喜平编著,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学导论》一书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学的思想理论、基本原则、方法基础及社会解读等内容,对当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深刻总结了当前社会所需的生态化、现代化建设思想,可以说是环境保护、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有效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学导论》一书内容丰富,共五章内容。导论部分在第一章之前,对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的内在逻辑和现实意义进行了简要阐述。第一章从基本原理角度介绍了生态伦理的思想基础和可行原则。第二章从历史发展角度解读了经典书目中对生态伦理的认知。第三章剖析了当代历史背景下,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的科学认识和基本发展情况。第四章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角度总结了近代中国生态伦理的嬗变历程,突出了中国特色化的生态伦理思想核心。最后一章着重阐述了中国生态伦理的内涵与发展路径,从对策层面明确了今后的生态建设方向。

参阅该书可知,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中不仅包含政治建设、物质建设、精神建设,而且有生态文明建设。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学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提出了思想阐述和方法指导。基于此,参考该书理论,本文提炼了几种适合中国现代化生态道路的建设方向。

其一,坚持工业化与生态化衔接。中国在工业化建设进程中,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为保证工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结合生态化建设,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资源开采中,需要不断尝试新能源代替旧能源,尝试复合型材料代替传统水泥钢筋材料。在工业实践中,需要工业生产企业注重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循环系统的良性运转,建立以产品为核心的循环性产业体系,将工业耗能降到最低,同时要加强生产全过程的监控工作,注意及时调整能源消耗体量规划和能源利用方案。在工业生产末端,需要注重对工业废弃物的无污染处理和可再生处理。如针对一些毒副作用小、对环境影响小的原材料可以加工再利用;针对一些有害垃圾、不可再生的废弃物可经过生态化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和集中处理,确保工业生产过程的生态化。

其二,坚持生态化和现代化结合。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标的基础和有力支撑。具体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坚持生态化原则,放缓城市化发展速度,注重城市的社会和谐、生态循环这一转型方向,大力发展乡村生态、农业生态产业,缩小中心城市和周边乡村地区的综合差距,优化空间集聚的承载力和空间结构。坚持适度性原则,以地方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进行科学空间规划,不过度开采、破坏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合理设计建筑、教育、娱乐、生活等空间的配比,创造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环境。

其三,坚持科技化和生态化融合。科技创新是生态化的第一动力。生态文明发展日益受到严峻环境的考验,需要依靠更多、更高精尖的科技创新来创造天蓝、水清的和谐社会。基于此,需要社会产业最大限度重组能源结构,将绿色化原则、科学发展观理念渗透到科技创新的全过程,从顶层设计完善生态化科技规划方案;紧跟时代前沿,瞄准时代关注的关键科技问题,如航天、潜海等问题,重点在特殊领域进行科技攻关;搭建科技生态化的产学研平台体系,加大科技研发资金、设备、人才等资源的投入,做好科技生态化创新的后勤保障工作。

综上所述可知,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指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理论研究和实践逻辑中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基于此,密切跟踪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的前沿研究动态,用以指导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阻力,全方位、立体化探索具有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转型方向和现实突破口。

猜你喜欢
导论生态化伦理学
开拓·前沿·创新与学科建设——简评《中医生命伦理学》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使公民有道德:导论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