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成,吕 巧,杨钰华,王兴平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江苏南京 210096)
科技园区的建设发端于1951 年成立的斯坦福研究园(Stanford Research Park),随后英国剑桥科技园、日本筑波科学城等许多世界著名的科技园区相继诞生,并逐渐成为发达国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创新经济业态、融入全球科创网络的核心载体。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通过科技园区的建设不断提升本国创新能力,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科技力量的崛起。以“一带一路”引领的新型全球化在深刻改变国际发展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同时,对全球科技创新版图的重构也产生了重要影响[1]。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非洲许多国家均制定了科技发展政策,并初步建立起本国以及地区性的科研机构与组织[2]。近年来,非洲地区进一步提升了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制定了《非洲科技整体行动计划》《非洲科技和创新战略(STISA-2024)》《非洲数字化转型战略(2020—2030)》等重大发展规划[3]。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实施,非洲地区可以更好地对接全球特别是中国的创新要素与资本市场,具有较好的科技发展前景。科技园区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正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非洲国家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推动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也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梳理了“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21 个样本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探讨中非合作促进这些科技园区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长期以来,科技园区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但相关研究主要关注欧美以及亚洲一些国家的科技园区,对其发展类型、驱动要素、绩效评估等进行探讨,如王伟等[4]、Ng 等[5]、Laspia 等[6]、赵黎明等[7]的研究。由于非洲长期处于全球科技创新版图的边缘,“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科技园区的发展在已有研究中受到的关注较少,相关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3 个方面:
一是针对非洲国家传统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的研究。如李智彪[8]梳理了非洲工业化的有关战略和发展历程;Weldesilassie 等[9]以埃塞俄比亚等国家为具体研究对象,阐述了工业园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随着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议题受到广泛关注,Madanhire 等[10]对非洲工业园区低碳转型进行了研究,提出要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实现清洁生产。法罗尔等[11-12]的研究表明除了工业园区外,非洲自20 世纪90 年代末开始发展经济特区,通过集聚企业资源、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促进出口等方式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针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共建产业园区的研究。姚桂梅等[13]的研究指出,目前中国在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境外园区建设相辅相成,中国在非洲的园区建设快速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共建产业园区符合国际经济合作趋势与非洲市场环境[14],是中非双方发挥比较优势的重要载体,在促进中非经贸合作、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学者从总体层面研究了“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合作园区的发展现状、模式及问题,其中在非洲境内的合作园区数量最多[15];也有学者以“一带一路”沿线具体的中非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例,分析了园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指出未来发展需以合作建设为依托,深化两国互利合作,共促“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16]。
三是针对非洲国家科技创新需求以及中非科技创新合作的研究。Raymond[17]、李康平等[18]认为,非洲具有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条件与潜力,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抑制了非洲私营部门的发展,也制约了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因此,非洲地区需要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全球科技创新版图重组等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David 等[19]、Adejumo 等[20]学者指出,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园区和科技产业对非洲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既有助于减少失业、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也有利于实现非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李康平等[18]、牛东芳等[21]的研究则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化中非科技创新合作、推动非洲更好融入“一带一路”沿线以及全球科技创新格局的路径和建议。
总体而言,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有必要重视并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科技园区发展的研究,通过深化对非洲国家科技创新力量的认识,明确未来一段时期中非科技创新合作的战略重点,从而促进“一带一路”沿线整体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以及“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的构建。
非洲在科技园区建设方面起步较晚,但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开始重视科技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例如,肯尼亚于2021年提出了一项“科技园区10 年总体规划”(The 10 Y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Master Plan),计划在其全国范围内建立一批科技园区来推动科技创新。本研究以截至2022 年3 月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52 个非洲国家为检索对象,对每个国家的科技园区情况进行逐一检索;同时,结合国际科技园区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Parks and Areas of Innovation)公布的科技园区名录,借鉴Mansour 等[22]、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等[23]相关文献,同时整理相关科技园区信息以及部分科技园区官网,最终搜集并汇总得到21 个样本科技园区的详细信息(见表1)。
表1 样本科技园区概况
样本科技园区主要分布在北非地区的埃及、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博茨瓦纳、埃塞俄比亚、科特迪瓦等国家,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4]公布的2021 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来看,这些国家大多位列全球前100 名,如南非、突尼斯、摩洛哥、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及等。此外,根据世界银行[25]公布的信息,很多非洲国家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也都超过了0.5%,如埃及在2020 年已经达到了0.96%,突尼斯和南非在2019 年分别达到0.75%和0.62%,阿尔及利亚在2017 年达到了0.53%。总体而言,虽然非洲地区的创新能力整体较低,但样本科技园区所在国家的创新能力在非洲地区处于较高水平,表明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
就成立时间而言,样本科技园区大多成立于2000 年以后,自2010 年开始表现出较快的数量增长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部分非洲国家对科技园区建设不断重视。就园区所在城市而言,这些样本科技园区主要集中在其所在国家的首都或区域中心城市,这与中国早期成立的科技园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为相似,如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上海的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就园区主导产业的分布领域而言,大部分样本科技园区都重视发展信息通信技术,还有部分科技园区关注农林技术、医疗健康、采矿技术、纺织服装技术等与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相匹配的领域。就园区的管理模式而言,这些样本科技园区以政府管理模式1)和公司管理模式为主,采用大学管理模式的较少,这与非洲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较少有一定关系。
从创新生态系统、主导产业构成、开发建设进程3 个方面来分析“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科技园区的发展特征。
构建稳定成熟的创新生态系统对于科技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张振刚等[26]对创新生态系统的一般定义,并结合非洲科技园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本研究从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两个维度分析样本科技园区的创新生态系统构成情况。其中,创新主体包括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创新环境包括交通枢纽(如火车站、机场等)、孵化器或实验室等共享创新平台以及休闲娱乐、餐饮、语言培训等创新服务设施(见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样本科技园区存在创新生态系统要素不全的情况,反映出大部分科技园区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中,近40%的科技园区在5 km 范围内缺少大学和重要交通枢纽;近80%的科技园区周边缺少科研机构支持;部分科技园区内部还缺少相关创新服务设施。
表2 样本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要素构成
以肯尼亚2013 年开始建设的孔扎科技城(Konza Technopolis)为例,当地政府希望将其打造成为驱动国家经济增长的旗舰项目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技术中心。该科技园区选址在距首都内罗毕以南约60 km 的孔扎镇,周边缺乏大学、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支撑,属于远离城市核心区的孤岛型园区。根据孔扎科技城建设的总体规划,内部需要建设一所综合性大学,但直到2017 年肯尼亚政府才与韩国签署共建肯尼亚高等科学技术研究院(Keny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合作协议,且目前该研究院仍在建设中,该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任重道远。
从世界科技园区发展的一般规律看,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往往是科技园区成立初期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科技园区也不例外。如表1 所示,近90%的样本科技园区都选择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关产业(如信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等)作为主导产业,仅有少数样本科技园区关注生物技术、能源矿产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非洲地区特色的产业。究其原因,如翟青等[27]、任航等[28]认为,由于历史上曾长期受欧洲殖民统治,非洲在产业发展、城市体系等方面对欧洲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因而在科技园区主导产业的选择方面可能也存在盲目跟风甚至照搬欧洲科技园区的模式与做法。虽然样本科技园区这一主导产业选择模式符合科技园区发展初期的基本特征,但也容易造成对非洲本土资源特色与技术需求重视不足,如生物资源多样化、土地荒漠化等[29]。此外,由于各国在全球市场上对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激烈竞争,非洲国家往往处于产业链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如软件服务外包),导致该产业对本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
以摩洛哥为例,其在2001 年成立了卡萨布兰卡科技园,后将该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复制到国内其他区域(拉巴特、丹吉尔和阿加迪尔)[30],这些科技园区的主导产业均为信息通信技术。从图1 可以看出,在2012 年拉巴特科技园区和2015 年丹吉尔科技园区成立前后,摩洛哥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和失业率并没有显著变化,且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波动幅度较大,甚至在2016 年出现GDP 增长率大幅降低。当然,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有很多,但这一时期摩洛哥并无内战、恐怖事件或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技园区对摩洛哥经济发展的贡献相对有限。
图1 摩洛哥失业率和GDP 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对比
“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科技园区的规划愿景通常都很宏大,但由于投资和执行力不足,许多样本科技园区的实际开发进程均较为缓慢。例如,肯尼亚孔扎科技城的规划目标是成为“非洲草原硅谷”和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但其建设进度远远滞后于规划。一方面,投资不足使得科技园区建设和项目所需的各项资金难以获得保障。例如,阿尔及利亚的西迪-阿卜杜拉网络公园成立于2004 年,发展目标是成为卓越的信息通信技术中心,但是在阿尔及利亚传统融资环境的影响下,园区建设和企业创新项目融资困难,导致园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内部的孵化器、商业中心等设施仍未建设完成,且已经启动的创新项目数量远低于预期[31]。另一方面,非洲以往很多发展计划和行动方案都因缺乏执行保障机制而未取得良好成效[2],科技园区建设也存在类似问题。大部分样本科技园区尚未建立起相应的监管执行与评价机制,导致征地、资金等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从而拖慢园区整体开发进程。以肯尼亚的德丹基马蒂科技园为例,该科技园区由国家大学教育和研究部于2012 年提出建设,致力于打造一个绿色、高科技、知识密集型的科技园区,预计建成时间为2022 年,然而,由于缺少完善的保障机制,园区建设进度远远落后于规划,直到2020 年政府才明确由周边的德丹基马蒂科技大学主导园区建设。
整体而言,“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科技园区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目前所表现出的发展特征也有其阶段性,如何推动“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科技园区进一步发展,不仅是非洲国家自身发展的战略诉求,也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和与非洲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老朋友、好朋友,中国可以而且也应该在现有的中非合作框架下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科技园区的发展。
创新飞地是飞地经济模式的延伸和拓展,离岸创新飞地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跨国建设的创新飞地类型。以促进国际创新资源引进来为主要目的,创新飞地有助于欠发达地区主动对接发达地区的高端创新资源,从而在一些具体和细分领域形成创新发展的比较优势。目前,中国已有的一些离岸创新飞地或创新合作平台多是与发达国家合作设立,如2018 年与芬兰合作成立的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2019 年启动的中法(杭州)创新合作加速中心、2015 年成立的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等,但与“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创新飞地合作较少。因此,可以鼓励和支持“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在中国一些发展基础较好的科技园区设立离岸创新飞地,以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的创新资源与创新要素,不断完善非洲国家科技园区的创新生态系统。事实上,中国一些高新区在与部分非洲国家合作设立离岸创新飞地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例如,西安高新区与南非创新港合作,于2020 年启动建设中国南非跨境孵化器项目,致力于打造集联合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推广、投资并购等业务于一体的跨境服务体系,该项目不仅为南非科创企业提供中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也为中国海外科技项目落地南非提供了渠道,目前已成为推动中国与南非科技园区合作的重要载体。
产能合作是中非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有利于充分发挥中非双方的比较优势,加快中国优质产能“走出去”的步伐,同时推动非洲产业的转型升级。中非产能合作的历史源远流长,主要以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为依托,有效利用了非洲的资源禀赋优势,在拉动非洲区域就业和经济增长、缓解人口贫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目前已建成的中非境外合作产业园区主要侧重于农林开发、加工制造、资源开采与利用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14],较少聚焦科技研发和高端创新服务产业。因此,未来可以推动部分已建中非境外合作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促进中非产能合作领域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并结合中国科技优势重点深化中非在医药卫生、气候变化、信息通信等高技术产业领域的合作,帮助“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发展具有非洲本土特色的高科技产业集群。近年来,国内部分科技园区在这方面也已进行了一些探索,例如,中关村科技园于2017 年在约翰内斯堡成立了中关村南非科技园,旨在促进中非在公共卫生、数字健康等领域的产能合作,直接推动了2022 年的中非生命健康产业合作项目。
推动中非共建科技园区,有利于输出中国科技园区规划建设经验,缓解“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科技园区建设资金与执行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加快非洲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开始向中国表达强烈的科技创新合作意愿,如埃塞俄比亚、南非、埃及等均积极谋求与中国共建科技园区[32]。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园区规划建设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涌现出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一批高水平科技园区,具备向“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输出相关技术与方法的实力和基础,部分科创型企业和科技园区建设运营企业正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科技园区的建设,包括规划咨询、招商引资、风险投资等,例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2019 年与肯尼亚政府签署了在孔扎科技城建设华为数据中心与智慧城市的项目协议;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 年与埃及不列颠大学(The British University in Egypt,BUE)合作共建了埃及启迪BUE 科技园项目。
科技园区不仅是“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发展和集聚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科技创新合作、推进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的重要抓手,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和研究“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21 个样本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与特征,发现“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科技园区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创新生态系统要素不全、主导产业选择缺乏地区特色、实际开发过程中投资与执行力不足等问题。
推动“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科技园区更好地发展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的新型全球化格局不断形成以及全球科技创新版图的不断重组,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以及非洲长期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需要更加重视“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通过建设科技园区提升本国科技创新水平的发展诉求。因此,本研究在中非合作的总体框架下提出了相关发展策略以助推“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科技园区的发展,包括支持“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通过离岸创新飞地的建设促进创新资源的集聚、通过深化中非产能合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中非共建科技园区加快园区建设进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