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国际化与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2023-08-29 09:53闵诗尧
华东经济管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审计师国际化资本

代 彬,闵诗尧,刘 星

(1.四川外国语大学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31;2.重庆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44)

一、引 言

近年来,注册会计师行业面对的审计风险骤增。2016 年,世界规模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由于“审计失察”,面临多达55 亿美元的审计诉讼赔偿;2021 年,广东正中珠江事务所牵涉“康美案”被判承担多达5 700 万元的巨额连带赔偿责任。由此,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审计风险,已然成为监管部门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关注的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方面,资本市场国际化作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深化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继2014 年“沪港通”和2016 年“深港通”交易机制正式开放后,2018 年6 月,美国明晟公司正式将A股纳入MSCI中国指数及相关全球和地区性综合指数,为我国A 股市场引入了大量的境外投资者,不仅有益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组成,而且在形成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改善公司治理能力、提高资本市场运转效率等方面有着深刻影响(阮睿等,2021;戴鹏毅等,2021)[1-2];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国际化提高了我国资本市场与境外资本市场之间的关联性,加剧了我国资本市场震荡,还可能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稳健发展全局(Sun等,2022)[3]。有鉴于此,学界对资本市场国际化形成的经济后果仍然莫衷一是。因此,全面明确资本市场国际化产生的经济后果,对于我国进一步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界有关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颇为丰富(胡国柳等,2022;Guo 等,2021;蔡利和张翼凌,2022)[4-6],然而较少有学者探究资本市场国际化对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影响。作为资本市场中重要的信息鉴证者,审计师是否会受到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影响?资本市场国际化又能否通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增加股价信息含量以及缓解融资约束,进而降低审计师的审计难度与审计风险?在此情境下,审计师能否感知到资本市场国际化给公司带来的改变,以及这些变化是否足以影响审计投入与审计收费呢?这些均是本文有待验证的问题。对资本市场国际化与审计风险应对行为关系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熟悉资本市场国际化对信息中介的作用,而且可以佐证资本市场国际化作为一种市场化治理机制的有效性。

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①为资本市场国际化影响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来自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和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提供理论依据。现有文献关于A股纳入MSCI指数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投资—股价敏感性(谭雅妃和朱朝晖,2022)[7]和治理效应(冯天楚和邱保印,2020)[8]等,而鲜有涉及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研究。本文据此为突破口,探究A 股纳入MSCI 指数与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之间的联系,是对资本市场国际化影响微观企业行为文献的有益补充。②丰富了关于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影响条件方面的研究。近些年,大量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审计程序执行不合格、审计风险防范措施不当或是提供包含虚假内容的审计报告而受到证券监管机关的惩处。本文将资本市场国际化作为自变量纳入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研究视野中,对于进一步规制审计师执业活动、提高审计师以风险导向为审计模式的审计能力、改善审计师风险应对方式及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③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切入点,深入探究资本市场国际化对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动态影响效应,丰富了资本市场国际化影响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作用机理,深化从生命周期视角研究资本市场国际化对公司治理情况产生影响的内容。此外,本研究还为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经验佐证。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资本市场国际化与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师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作为审计工作的主线,通过风险应对程序,评估审计风险能否降低到可接受的较低水平,从而作用于审计意见的出具(徐亚琴和宋思淼,2021)[9]。基于审计风险要素理论,审计风险等于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相乘的结果,即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检查风险水平越低,这意味着审计师会选用更多、更严格的审计程序,以评估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情况,从而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现有文献发现,A 股纳入MSCI 指数所引入的境外投资者有效地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水平,从而可能影响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李世刚和蒋尧明,2020)[10]。

首先,A 股纳入MSCI 指数压缩了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审计师判断财务报告出现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下降,从而提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减少审计流程中的时间投入和审计费用(Deng等,2022)[11]。A股纳入MSCI指数进一步提高了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水平,境外投资者作为投资者中的知情交易者,能够直接参与内地资本市场中的股票买卖活动,有益于提高目标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强化股价中的信息含量,修正股票估值差错,如果此时标的公司管理者作出盈余管理决策,境外投资者能够凭借丰富的投资经验和有效的分析技巧,将该负面信息精准地汇入股价,致使股价暴跌。依据股价反馈机制,股价的下跌,既降低了管理者的业绩表现,乃至给他们个人职业生涯也带来不利影响,又易造成股东财产缩水,迫使股东加大对管理者的监管力度,从而大幅度提升管理者做出盈余管理行为的代价(戴鹏毅等,2021)[2]。此外,A 股纳入MSCI 指数不仅提高了境外投资者的持股比率,也引来很多分析师、媒体和机构等信息中介对目标企业进行密切追踪与关注,这些外部监督者更为积极关注公司信息披露情况,监管机构的信息需求变大,使得管理者公开更为准确全面的盈余信息,有利于改善信息环境,有效降低审计师对有关信息的寻找成本,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促使审计师减少审计投入和审计收费。

其次,A 股纳入MSCI 指数可以有效提升公司治理能力,降低潜在审计失败风险。开放的资本市场可以吸引更多来自发达资本市场的境外投资者,他们会购入上市公司的股票变成其中有较大影响力的股东。这些投资者有着更为成熟的投资及投资者保护观念,为了保护切身收益,降低自身利益被管理者或大股东侵占的风险,他们会积极监督企业管理者和大股东的一举一动,迫使上市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程序,从而切实提升公司治理能力(Chen等,2022)[12]。同时,资本市场国际化为那些真正需要资金的公司带来了自律的动力,因为上市公司需要让境外投资者认为投资其公司是可靠并且有利可图的。换句话说,在公司总体治理情况不佳的市场条件下,凡是高于市场普遍情况的表现都等同于向企业外部发出鲜明的信号,能够引致更多的境外投资者对其进行投资,这是标的公司自律动力的来源。此外,资本市场国际化在提升上市公司全球知名度以满足境外投资者需求的同时,也会吸引如承销商等中介机构的高度关注,从而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有效约束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谭雅妃和朱朝晖,2022)[7]。因此,伴随资本市场国际化而来的外部监督者能够强化企业的治理能力,从而有效疏解公司代理冲突,这可能会使得审计师倾向于减少对企业的审计投入,同时减少审计收费。

最后,A 股纳入MSCI 指数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水平,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降低潜在审计失败风险。由流动性假说可知,资本市场国际化可以增加市场流动性,提高市场交易履约效率,从而降低企业资本成本,缓解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由市场分割理论可知,由于政府出台的政策与投资者意识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信息交流与资本流通在分割市场中难以满足预计目标乃至可能形成负面影响,从而使得公司的财务风险与融资成本陡增,但资本市场国际化突破了原有的市场界限,自然而然拓展了企业融资途径,有效缓解了融资成本,避免企业步入财务困境(谭雅妃和朱朝晖,2022)[7]。可见,当资本市场国际化降低了公司未来外部融资约束后,管理层通过操纵会计报告制造虚假业绩来获取外部融资的动机减小,有利于缓解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并促使审计师减少对企业的审计投入和审计收费。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1。

H1:资本市场国际化后,标的企业的审计师审计投入更少、审计收费更低。

综上,构建本研究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资本市场国际化影响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途径

(二)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分析

不同生命周期的组织结构、战略决策、投资策略和融资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迥异的特点,从而使得资本市场国际化与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之间存在区别(Durana等,2021)[13]。

当企业处于快速成长期时,盈利能力还不稳健,内部利润一般无法满足企业投资和扩张所需,企业面临较高的生存危机,因此,审计师也会进行更为谨慎的风险评估程序(刘诗源等,2020)[14]。第一,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大、资本性开支偏多,在内源性融资层面,企业在行业中立脚未稳,盈利水平较差乃至还未能盈利,从日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资金较少;同时,在外源性融资方面,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较高,还未形成优良的市场评价,信贷资金提供者一般对此持慎重态度。第二,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缺乏研发经验、创新失败率较高,因对消费者需要和市场发展方向较陌生、缺少创新经验和创新人才积累等,成长期企业研发失败的可能性要显著超过成熟期企业。第三,对于经营状况尚不稳健、盈利水平较低的成长期企业来说,由于欠缺亏损前转机制支撑,增值税留抵税额退还幅度极其有限,当前的税收减免机制赋予的优惠在将来才可以实现,而处于成长期时难以得到实实在在的减免。因此,处于成长期时,资本市场国际化对标的企业审计师的审计投入和审计收费影响较为微弱。

当企业进入成熟期时,企业经营状态趋向平稳,拥有更为充足的盈余资金,这可能会明显降低审计师对企业的风险评估水平,从而减少审计师的审计投入和审计费用。第一,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有着更加稳健的营业利润收益,在资本市场上拥有更加广泛的融资渠道,对企业财务报表的操纵动机远没有成长期与衰退期强烈,同时内外部治理体系也逐渐健全,因而成熟期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弱(陈文强和王成方,2021)[15]。第二,伴随经营风险的降低和市场声誉的建立,企业的产品会逐步被市场投资者了解和承认,广告费等支出也显著降低。第三,从研发的风险、目的和技能角度来说,通过从成长期中较长时期的市场调查、研发经验的积淀、资本的不断积累和组织结构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研发活动更为“游刃有余”,失败的可能性显著降低。同时,因为成熟期企业有了更高的盈利水平,在目前执行的税收激励机制下,企业在之前存在的亏损结转可以变为现实,税收减免政策能够在当期充分发挥节税效用,从而增加企业可自由把握的现金流。因此,处于成熟期的标的企业,由于其风险水平较低,在资本市场国际化后,审计师的审计投入可能会更少、审计收费会更低。

当企业进入衰退期时,财务绩效开始下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下降,可能导致企业内部没有充裕的现金流,这一阶段企业处于夕阳时期,对外部投资者来说一般不具有投资吸引力,风险水平较高,因此,审计师往往会进行更为谨慎严格的风险评估程序(Guo 等,2021)[5]。首先,衰退期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缩减,盈利能力下降,投资者对企业信心开始渐渐丧失,融资约束水平逐渐提高,为防止步入生产经营困难、市场份额缩小、技术资源极度匮乏等困局,企业管理者有更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以对外呈现出良好的业绩表现;其次,在企业进入衰退期后,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和营业收入开始表现出下降趋向,因为缺少新利润上升区间等问题,企业出现财务绩效下降、融资相对困难等情况,使企业逐步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再次,从内部控制系统上来讲,衰退期企业一般有着制度固化、科层繁缛、管理层互相推诿、创新想法较少等问题,这可能使企业裹足不前,管理者一般只在现有技术与产品的基础上“东补西凑”,不敢在可能出现突破性创新的项目上做出更多投入(Durana等,2021)[13];最后,从研发创新角度来说,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一般生产设施老化、技术过时而使得拥有创新技能的人才流失严重、创新收益较低并与先进科技逐渐脱钩,在此情况下,审计师将采取更多的风险应对措施。因此,处于衰退期时,资本市场国际化对标的企业审计师的审计投入和审计收费影响可能不明显。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

H2:当企业处于成熟期,资本市场国际化对审计师的审计投入和审计收费的负向影响会更强。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0—2020 年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先,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MSCI 标的企业和非MSCI 标的企业进行匹配处理。其次,为了保障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按照下列原则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①剔除被标记为ST、*ST 和PT 的上市公司样本;②剔除银行、保险等金融类和房地产类行业样本;③剔除相关研究数据缺失的样本;④剔除资不抵债的企业样本。最终,得到12 773 个企业-年度样本观测数据。为了规避异常值对实证结果的干扰,本文进一步对全部连续变量在1%的水平上进行了缩尾处理。研究所使用纳入MSCI 指数的A 股股票均取自MSCI 官方网站,其他数据源于CSMAR 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本文被解释变量为体现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审计收费和审计投入。审计收费(Fee),参考代彬等(2020)[16]、Guo 等(2021)[5]以及Abernathy 等(2021)[17]的已有研究,以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来测度,该数值越大表明审计收费越高;审计投入(In‐vest),借鉴胡国柳等(2022)[4]的做法,以会计年度结束日到次年审计报告出具日之间天数的自然对数来测度,该数值越大表明审计投入越多。

2.解释变量

本文解释变量为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相关变量treat 和post。treat 是衡量一个公司股票是否为MSCI 标的虚拟变量,若某公司是MSCI 标的,则该公司的MSCI 值为1,否则为0。post 也是一个虚拟变量,它表示公司MSCI 的时间点,对于A 股纳入MSCI 之后的年度,即2018 年及2018 年之后,post取值为1;在A股纳入MSCI前的年度,即2018年之前,post取0。同时,本文令did=treat×post。

3.生命周期

本文使用综合得分判别法来测度企业的生命周期,参照梁上坤等(2019)[18]等的做法,选用销售收入增长率、留存收益率、资本支出率、公司年龄4个变量分别按行业打分后测算出综合得分。具体而言,把每个指标按行业划分为3分位,其中,销售收入增长率和资本支出率处于最高1/3 分位数赋值为3,处于中间1/3分位数赋值为2,处于最低1/3分位数则赋值为1;而留存收益率和公司年龄两个指标则不同,即处于最低1/3分位数赋值为3,处于中间1/3分位数赋值为2,处于最高1/3分位数则赋值为1。得分相加作为综合指标,将综合得分按行业从大到小排列,划定企业生命周期,得分处于靠前25%的划分为成长期企业(即赋值为1),得分处于靠后25%的划分为衰退期企业(即赋值为3),得分处于中间50%的则划分为成熟期企业(即赋值为2)。具体划分标准见表1所列。

表1 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标准

4.控制变量

参考胡国柳等(2022)[4]的研究,本文控制了可能影响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相关因素,以避免由遗漏变量带来的内生性困扰。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Size)、企业价值(TobinQ)、资产周转率(AT)、两职合一(Dual)、上市年限(Age)、审计质量(Big4)、产权性质(SOE)、现金流量(Cashflow)和财务杠杆(Lev)。此外,本文还纳入了年度虚拟变量(Year)和行业虚拟变量(Ind)作为控制变量。

具体各变量情况见表2所列。

表2 主要变量定义

(三)模型设定

基于资本市场国际化实施的准自然实验情境,本文构建模型来检验资本市场国际化与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之间的关系。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Response,本文分别使用审计费用(Fee)、审计投入(Invest)用以衡量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Controls为一系列控制变量;Year、Ind分别为时间虚拟变量和行业虚拟变量;ε为未被观测到的残差项。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 所列。可以看出,审计收费(Fee)的均值为13.820,与胡国柳等(2021)[4]的研究较为接近;审计投入(Invest)的均值为2.899,表明会计年度终止日到第二年审计报告出具日之间平均相隔约为19天;Size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22.340 和1.199,这说明样本公司的规模较大且分布比较集中。其他控制变量的分布也与现有研究较为接近,此处不再赘述。

表3 描述性统计

(二)单变量检验

为比较纳入MSCI指数前后的两组样本在公司特征等方面的异同,本文对两组样本进行了单变量检验,结果见表4所列。可以看出,纳入MSCI指数后的企业样本具有相对更大的企业规模、更长的上市年限、较低的机构持股比例、更为分散的管理层权力以及较低的杠杆率。

表4 单变量检验

(三)PSM结果

为克服样本固有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全样本进行初步检验。利用1∶1的匹配法则,匹配前提达到共同支撑条件。表5结果显示,匹配后变量的标准化偏差在10%以内,说明经过PSM 后的样本有效降低了由协变量的系统性差异产生的研究结果偏误。

表5 PSM结果

(四)基础回归结果

表6给出了资本市场国际化与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实证检验结果。由表6第(1)列结果可知,资本市场国际化(did)与审计费用(Fee)的回归系数为-0.076,在1%水平上显著;由第(2)列可知,资本市场国际化(did)与审计投入(Invest)的系数为-0.041,在10%水平上显著。上述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国际化后,审计师会投入更少审计工作量和审计工作时长、收取更少的审计费用,以上结果支持了H1。原因可能在于:经由A股纳入MSCI指数而进入内地资本市场的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直接参与或以“用脚投票”等方式促使管理者完善公司的治理体系,改善标的公司治理能力,从而使得审计师倾向于减少审计投入、降低审计收费。这类境外投资者多源于金融机构,有着先进的投资理念与投资者保护意识,为防止管理者以权谋私行为侵害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有着强烈的动机要求目标公司管理层提升信息环境。相应地,伴随境外投资者参加公司治理而产生的影响不断显现,公司管理者也会愈加重视他们的声音与诉求,会积极安排与主要境外投资者之间的私人会面。在此基础上,企业被监管机关处罚的概率降低,审计师不必为财务问题发表专项意见,从而降低审计师的工作量和感知到的风险,最终减少审计师审计投入、降低审计收费(戴鹏毅等,2021)[2]。

表6 基础回归结果

(五)不同生命周期下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差异性

为了检验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A股纳入MSCI指数与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借鉴刘诗源等(2020)[14]的研究方法,把样本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分样本,进而应用模型(1)对上述分样本作出分组回归。从表7第(1)—(3)列可以看出,在企业处于成熟期时,资本市场国际化(did)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的did系数均为正,不存在显著性,说明相较于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审计师对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倾向于收取较少的审计费用。从第(4)—(6)列可知,当企业处于成熟期时,资本市场国际化(did)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的资本市场国际化(did)系数均为负,但不存在显著性。表明相较于处于成长期与衰退期的企业来说,审计师对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倾向于投入较少的审计时间。由此,证明了H2。原因可能在于:成熟期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日臻完善、综合实力更为均衡,降低了外部审计师感受到的业务风险;相对而言,成长期企业的资金大都花费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上,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企业风险水平较高;衰退期企业大都有着生存危机,技术迭代效率较低,因此资本市场国际化的作用影响效力微弱(陈文强和王成方,2021)[15]。

表7 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回归结果

(六)稳健性检验

1.平行趋势检验

在基础分析中,本文辨别了资本市场国际化与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然而在此依然要进行平行趋势检验,以此来论证上文双重差分模型结果的有效性(刘金科和肖翊阳,2022)[19]。结果表明,2018 年前处理组与控制组存在相同发展趋势,而在资本市场国际化之后,处理组与控制组的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趋势出现明显差异;从动态效应结果看,资本市场国际化对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效果有着一定程度的延迟。总的来说,本文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合乎平行趋势的前提。

2.安慰剂检验

本文参考刘金科和肖翊阳(2022)[19]的研究方法,以事件发生之前的观测样本进行反事实检验。具体而言,将资本市场国际化时间向前平推1年和2 年,将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提前,重新对样本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两个虚拟处理组交乘项系数(treat×year2017和treat×year2016)均不显著,这说明本文选择的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指标并不存在明显的选择性偏误。

3.控制行业与省份联合固定效应

为了控制不随时间变化的遗漏变量的影响,本文加入“省份×行业”的固定效应。结果显示,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变量(Fee 和Invest)至少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结论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4.扩大连续变量的缩尾程度

由于相关变量间差异仍相对较大,为缩小极端值的干扰,本文进一步将缩尾处理程度扩大至5%。结果显示,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变量(Fee 和In‐vest)至少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研究结果仍与前文相一致。

5.缩短样本年限

本文在基础回归中选取了2010—2020年共11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一步排除其他年份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的影响,将样本年限缩短至2015—2020 年。回归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国际化(did)对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影响均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从而验证了基础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因版面所限,以上相关检验结果留存索取。

五、进一步检验

(一)异质性检验

1.管理层短视异质性检验

管理层短视是管理者因利害冲突或为自己的职业未来忧虑,想要最大化短期财务业绩等表现而损害公司长期收益的行为。对于我国资本市场而言,产权保护和公司治理体系尚不健全,管理者很可能在短期收益的诱惑下放弃职业操守而做出一些机会主义行为,他们更会降低信息披露质量以避免其短视行为被外界知悉(李世辉等,2022)[20]。因此,当管理者短视程度较高时,由资本市场国际化引入的境外投资者对企业更为积极的监督治理,迫使管理者减少短视行为转而聚焦于长远利益,从而减少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在此情况下,可以预期审计师对这类企业的审计投入和审计收费将会有显著降低。

借鉴已有研究(Boo和Kim,2021)[21],将削减研发支出作为管理层短视行为的度量指标,以其中位数将样本划分为管理者短视程度较高和管理者短视程度较低两组,回归结果见表8 第(1)—(4)列。在管理者短视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审计师针对标的企业所付诸的审计工作时长、收取的审计费用会显著减少;而在管理者短视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审计师针对标的企业的行为没有显著性改变。原因可能在于:在管理者短视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企业在作出投资决定时通常偏向于挑选期限短但收益丰厚的项目,对期限较长且能有效提升企业价值的项目却投资较少;同时,短视程度较高的管理者出于对职业生涯的担忧更可能会做出过度在职消费、财务数据造假等机会主义行为。在资本市场国际化后,境外投资者敏锐地察觉到这会侵害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会积极地监督企业管理者潜在的机会主义行径,从而提高对管理者的监督约束强度,提高管理者短视行为的边际成本,从而压缩管理者短视行为的空间(阮睿等,2021)[1]。在此情况下,审计师评估财务报告出现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下降,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上升,最终审计师会更倾向于减少审计投入、降低审计收费。

表8 异质性检验

2.内部控制质量异质性检验

内部控制是遏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水平等情况的重要制度因素。它能够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与战略决策进行高效监督管理,保障企业的运行效率和资金安全,进而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Gong 等,2021)[22]。在内部控制质量水平较为薄弱的企业中,信息透明度不高,委托代理问题较为严重,会产生如“掏空企业”以及财务舞弊等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全局的情况。此外,内部控制缺陷所传递出的不利形象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反馈,管理者为掩饰内部控制缺陷以获得投资者的信赖,可能有着较强的违规动机,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陡然提升;反之,在内部控制完善的企业中,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符合企业的发展状况,不仅可以对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进行有效约束,而且境外投资者的治理和监督能力也会“有的放矢”。由此推测,与内部控制较差的企业相比,资本市场国际化对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影响在内部控制完善企业中效果更强。

借鉴已有研究(Chan 等,2021)[23],本文采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来测度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并且按照中位数将样本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回归,结果见表8第(5)—(8)列。可以看出,相比于内部控制较差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企业资本市场国际化(did)系数更大,显著性水平更高。这表明资本市场国际化后,企业审计师的审计投入和收费的降低在高内部控制质量企业中更为明显。同时,Chow检验显示各分组之间的组间系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向外界传递高质量的企业信息,有利于强化外部监督,从而有效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在资本市场国际化后,境外投资者进入有利于推动开放市场中的投资者养成更为成熟和科学的投资观念,这会促进这些企业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会对管理者的自利行为形成有效制约,甚至可能驱使他们抛弃抑或终止个别激进或自利性决策,从而显著降低审计师对企业的风险评估程度;而对内部控制较差的企业来说,由于其会计信息的质量维护措施严重缺乏,盈余管理水平很可能偏高,境外投资者对其的治理监督效果受限,故而资本市场国际化对审计师投入和审计收费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企业中变化不明显(冯天楚和邱保印,2020)[8]。

(二)影响机制检验

基础回归结果表明,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确实受到资本市场国际化产生的影响,因而本文在此部分进一步探究资本市场国际化对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具体传导路径。上文理论机制部分提出的假设认为,资本市场国际化通过降低盈余管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增强企业治理能力对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产生影响,在机制检验中本文则从企业融资约束和管理层语调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管理层语调机制检验

资本市场国际化后,境外投资者持股比例提升,他们在信息搜集、处理与解析等方面更具专业优势,有益于潜移默化地转变企业管理者对自身未来职业生涯的认识,增加其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的动机。具体而言,因为境外投资者倡导长期价值投资,会降低管理者对自己付出不被投资者获悉的隐忧,进而将更多时间运用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冯天楚和邱保印,2020)[8],这会有利于转变企业生产配置不当的情况,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推动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管理层语调会逐渐变得更加积极。同时,这些境外投资者持股能够形成羊群效应,引致更多境内长期价值投资者的跟踪与关注。如果企业管理者的经营能力能够被这些长期投资者所肯定,管理者付出的心血也将从中收到反馈,这有助于促进企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局面,提升财务报告中语调积极程度,向外界传递公司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而降低审计师的审计投入与审计费用。

为此,本文对“资本市场国际化—管理层语调—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路径进行实证检验,借鉴现有研究(Arslan等,2021)[24],建构公司年报“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的管理层语调(Tone),其中,Tone=(积极词汇数目-消极词汇数目)/(积极词汇数目+消极词汇数目)。回归结果见表9第(1)(3)和(4)列所列。第一步检验,即资本市场国际化(did)对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Fee和Invest)的影响在表6中得以验证,因此不再赘述。在第二步发现,资本市场国际化(did)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资本市场国际化可以使得管理层语调变得更加积极;在第(3)列中,管理层语调(Tone)系数为-0.259,在1%水平上显著,且资本市场国际化(did)系数为-0.067,Sobel检验的Z值在1%水平上显著,中介效应占比为7.6%,说明在以审计收费(Fee)衡量审计师风险应对指标时,管理层语调存在中介效应作用;同样,在第(4)列Invest 的分析中,管理层语调(Tone)系数为-0.120,在1%水平上显著,Sobel 检验的Z值在1%水平上显著,中介效应占比约为17.1%,即以审计投入(Invest)为审计师风险应对指标时,管理层语调也发挥了中介作用。由此,支持了“资本市场国际化通过提升管理层语调积极程度进而降低审计师对企业的风险评估水平”的推断。

表9 影响机制检验

2.融资约束机制检验

资本市场国际化可能直接缓解融资约束,对融资约束产生短期和长期影响(王勇和芦雪瑶,2022)[25]。从短期来看,资本市场国际化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分散境内外市场风险,提升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动性,可以降低外部融资成本,由此直接缓解了融资约束;从长期来看,资本市场国际化拓宽了融资渠道,不仅便于企业从股票市场融资,还得以更便捷地到债券市场进行融资。经由对资本市场不同种类投资者释放低风险且高价值的信号,赋予公司相对于债权人更强的议价能力,既引来大量债券投资,又减少债务融资成本。因此,资本市场国际化为企业营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宽松的融资环境为企业财务风险的降低奠定一定基础,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也会更高,有效降低审计师的信息搜寻成本,从而减少审计师的审计投入、降低审计收费(蔡利和张翼凌,2022)[6]。

为此,本文对“资本市场国际化—融资约束—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路径进行实证检验,借鉴已有研究(Liu等,2021)[26],使用KZ指数作为度量企业融资约束水平的代理指标,KZ指数值越大,表明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情况越严重。回归结果见表9 第(2)(5)和(6)列所列。可以发现:第(2)列中资本市场国际化(did)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资本市场国际化可以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在第(5)列中,融资约束(KZ)系数为0.075,在5%水平上显著,资本市场国际化(did)的系数为-0.098,Sobel检验的Z值为在1%水平上显著,中介效应占比为8.6%,说明在以审计收费(Fee)衡量审计师风险应对指标时,融资约束存在中介效应作用;同样,在第(6)列Invest的分析中,融资约束(KZ)的系数为-0.075,在1%水平上显著,且资本市场国际化(did)的系数为-0.040,Sobel检验的Z值在1%水平上显著,中介效应占比约为37.4%,即以审计投入(Invest)为审计师风险应对指标时,融资约束也发挥了中介作用。由此,支持了“资本市场国际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进而降低审计师对企业的风险评估水平”的推断。

(三)经济后果检验

本文就资本市场国际化对审计师的风险应对行为的经济后果进行了研究。企业在境外投资者的监督影响下,审计师的风险应对措施将会减少,企业的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能得到显著提升。由此,其风险承担水平能否实现相应改善,管理层变更频率能否实现有效降低?本文借鉴已有研究(Chen 等,2022;Ali 和Anwar,2021)[27-28],使用企业业绩滚动窗口期中的盈利波动性作为企业风险承担水平(Risk)的代理指标;同时将企业当年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变更定义为管理层变更(Turnover)。

由表10可以发现,在第一步检验中,资本市场国际化(did)对企业风险承担(Risk)和管理层变更(Turnover)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A股纳入MSCI后标的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和管理层变更频率均有所降低。第二步检验,即资本市场国际化(did)对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Fee和Invest)的影响在表6中得以验证,在此不再赘述;第三步检验中,在控制了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Fee和Invest)后,资本市场国际化(did)对标的企业风险承担(Risk)和管理层变更(Turnover)的系数依然显著为负。可见,表10的实证分析通过了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国际化后标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管理层变更情况显著降低,并且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为其中介机制。

表10 经济后果检验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2018 年我国A 股纳入MSCI 指数为契机,应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探讨资本市场国际化对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有效缓解市场开放与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之间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难题,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实施有助于减少审计师的审计投入和审计收费,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第二,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资本市场国际化对成熟期企业审计师的审计投入和审计收费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企业影响不显著,上述结果在内部控制较为良好及企业管理层短视程度较高的样本中更为显著;第三,影响机制分析发现,资本市场国际化提升管理层语调的乐观程度和缓解融资约束是影响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重要渠道;第四,经济后果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国际化降低了审计师的审计投入和审计收费,从而降低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管理层变更频率。

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资本市场配套基础制度建设,在风险可控情况下逐步扩大资本市场国际化水平及“沪港通”和“深港通”开放机制试点范围和格局,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资金流动与信息质量提升能力,激活我国资本市场的潜在活力,促进金融供给侧的改革;其次,提升审计科学本领,延伸审计范围,探究更为出色的审计手段和更有成效的审计风险应对方式,以更加科学客观的审计态度担负起第三方庄严职责,充分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最后,金融市场各方参与者要清楚地意识到审计师基于企业生命周期呈现的不同风险应对行为,投资者与监管部门也要注重企业在成长期和衰退期表现出的财务信息质量状况,及早发现潜在的不利影响,并做好相对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猜你喜欢
审计师国际化资本
审计师驻村“治未病”桐庐“纪审联动”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聚焦港口国际化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资本策局变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第一资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