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伟 韩丽霞
摘要:高中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插图在理解文意、推动情节、塑造人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指引教师在使用课文插图时要注意运用有效策略,既要把插图与课文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学,又要努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巧妙融合语文与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将课文涉及的各类知识贯穿到对文章的讲授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打造妙趣横生、精彩纷呈的“大语文”课堂。
关键词:《烛之武退秦师》;插图;历史;地理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秦国和晋国联军围攻郑国,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面对此种形势,郑国果断请烛之武应对。高中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附有春秋列国形势简图(公元前630年),该地图用红、黑、蓝三种颜色进行标注,国家名为红字,都城、诸侯国国都、城邑等为黑字,河流为蓝字。该图清楚地标示出秦、晋、郑等国的地理位置,交代了晋军、秦军围攻郑国时的态势。这幅插图有助于学生直观透彻地理解郑国所处的危急局势,有助于学生把握各国间的复杂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文中足智多谋的烛之武形象,有助于学生领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含义,从而达到对文意的深入理解。
一、巧用地理知识解读《烛之武退秦师》
(一)理解文意,强化对“国危矣”的认知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没有插图,而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附有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形势图。插图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国危矣”的紧张形势,与课文内容一致性高,清晰,简洁明了,概括性强。这一插图的使用,能够让学生迅速意识到郑国的局势危急到何种形势,烛之武又是如何通过巧妙的说辞化解这一不利局势的。加快了学生对文意的理解速度、强化了理解效果。
准确把握秦、晋、郑等国之间的历史关系和地理形势是理解文意的一把钥匙。文中所述“国危”是从哪些信息看出来的?其一,“晋侯、秦伯围郑”的“围”,是一个关键词。围攻,可见“国危”。其二,“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插图的图例上特意将这两个地名用方框标出,函陵和氾南两地与郑国国都距离非常近,兵临城下,无任何回旋余地,也可见“国危”。其三,郑国大臣佚之狐在郑国国君面前力荐烛之武,国君亲自求烛之武救亡,可见“国危”。其四,烛之武是“夜缒而出”,可见“国危”。
(二)推动情节展开,加深对秦、晋、郑等国关系的理解
烛之武通过深入剖析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和利害关系,巧妙化解危机。烛之武通过观察地势,选准秦国作为游说的突破口。
烛之武从秦国的角度分析秦国与郑国和晋国之间的利害关系。“越国以鄙远”如何理解?从插图所标示的地理位置上看,这句话里的“国”指晋国,晋国地处秦国和郑国之间,“越国”指的是越过晋国,“鄙远”即把极远的地方作为自己的边境,这里的“远”指郑国,因为“越国以鄙远”紧承前一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而来。“亡郑”带来的结果是秦国向东越过晋国之后,把郑国当作自己的边境。由此可见,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对准确理解这句话至关重要。烛之武从秦国角度出发,委婉地规劝秦穆公:“君知其难也。”您应该知道这是很难办到的事情啊。接下来一句话,更是直接点明要害,不仅对秦国来说,“越国以鄙远”实现起来有现实的难度,而且秦国也获得不了一丝的好处,相反,只能是“亡郑以陪邻”,“亡郑”的结果却使晋国渔翁得利,即“陪邻”,增加邻国的土地。“邻国”,即秦国的邻国,那就是晋国。那么,秦国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即将发生——“邻之厚,君之薄也”。在烛之武的这一番说辞中,“亡郑”的结果是秦穆公着重考虑的内容,而对于“鄙远”“陪邻”这些词语的恰当理解,插图又起到了重要作用。
烛之武先对秦穆公进言“亡郑”对秦国有害无利,再说“舍郑”对秦国有利无害。“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这句话中,“东道主”在本文中指东路上提供食宿的人,依据地图,结合文意,可知东路上的主人指的就是郑国。烛之武通过“亡郑”与“舍郑”两种情况的对比,将秦国与郑国的利益紧紧联结在一起。
烛之武又从历史上秦国与晋国之间的矛盾说起,秦国国君曾给予晋国国君恩惠,晋国国君答应报答,事实上,晋国不但没有信守诺言,反而“朝济而夕设版焉”,晋惠公早上过河返晋即位,晚上就设版筑城,修建防御工事,不许秦国来受地了。晋国这么做,足以表明它无诚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这句话从晋国角度入手,若将来晋国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扩张它西边的边界,从地图上看,晋国向西扩张,就牵涉到了秦国领土,“必阙秦以利晋”,使秦国土地减少,这将对晋国有利。
(三)塑造人物形象,突出烛之武足智多谋
烛之武在秦穆公面前,从秦、郑角度进行正反对比,从秦、晋角度展开过去将来两方面言说,收到了郑国想要得到的结果,“秦伯说,与郑人盟”,秦晋两国相继退兵。烛之武寥寥数语,便拆散了秦晋联盟,挽救了郑国,使秦国与郑国之间化干戈为玉帛。这篇游说之辞刻画了烛之武足智多谋形象:一是他丰厚的知识储备,对历史、地理知识了如指掌;二是他善于揣摩秦穆公心理,抓住秦晋两国都欲争霸的野心,以及两国虽为盟友却处处怀有戒心的现实,处处从秦国利益出发,分析秦国若攻打郑国,秦晋两国的利害得失;三是他精于逻辑推理,通过假设,对比了“亡郑”与“存郑”对秦国造成的不同影响,最终使秦国放弃了攻打郑国。
二、巧用历史知识解读《烛之武退秦师》
通过分析插图在《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师可提出关于插图使用的有效策略:
(一)插图与课文内容作为整体进行教学
这幅公元前630年春秋战国形势简图,对理解文意、推动情节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了这幅简图,课文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如“越国以鄙远”“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等重点、难点内容,在这幅简图的导引下,就能够顺利理解了。学生由眼中有图,转化到心中藏图,由眼睛观图,到胸中解图,完成了对课文内容一步步消化。观图、解文、领悟,这一过程循环上升,对文意的理解也就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和升華。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由读图到背图,进而独立勾勒出这幅简图,甚至能够达到边画图边讲解的程度,学生会在此过程中,对历史、地理等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积累中,要积极主动利用地图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通过带领学生欣赏这类插图,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历史地理知识在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绘制中国历史上的疆域政区,全书自原始社会至清朝末年,全部采用古今对照的方式绘制。所以,教师要学会绘制并利用历史、地理知识简图,还要了解将历史与地理知识运用到文学领域中的一些学者,如杨义、梅新林、辛德勇等。有些学生反映《三国演义》在四大名著中最难读,试分析原因,除了繁多的人名外,历史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否也是开启阅读《三国演义》的一把金钥匙呢?
(三)将语文与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中国古人的公共知识是多方面的,他们在创作时,历史、地理、天文知识往往信手拈来,丝毫没有我们现在所谓的学科界限。正因如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高中文言文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特点,千万不要就课文孤立地讲解课文,而是要将课文涉及的各类知识贯穿到对文章的讲授中,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打造妙趣横生、精彩纷呈的大语文课堂,让学生如若置身在百科知识的多棱镜中,领略大语文无穷无尽的魅力。《孔雀东南飞》中涉及天文历法、地理、礼俗等文化常识,王力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解决了这篇课文中涉及历法常识,“古人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时段”,“日入以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孔雀东南飞》说‘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可以看成對古代这两个时段的确切描绘”;也对其中婚姻中的六礼有所解释,“古代的婚姻,据说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做六礼”,“六礼之中,纳征和亲迎最为重要”。
高中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插图在理解文意、推动情节、塑造人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启发教师在使用课文插图时要运用有效策略,既要把插图与课文内容作为整体来教学,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将语文与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巧妙地融会贯通。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基于学情的高中国家统编古诗词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为NGHZX2022012】
作者简介:李忠伟(1974— ),男,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古代汉语。韩丽霞(1978—),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中国古代文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