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第二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22日至24日进入处暑。处暑即“出暑”,代表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正如“诗圣”杜甫所写:“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
我国古人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意思是处暑时节,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黍、稷、稻、粱等农作物已成熟。
中元节是我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与处暑一样,都在农历七月,俗称“七月半”或“鬼节”。根据古籍《清嘉录》记载,苏州民间有中元节“斋田头”(即祭祀田神)的旧俗:农民将粉团、鸡黍等祭品摆放在田间的十字路口,进行祭拜和祷祝。河北一带的“麻古节”实际就是中元节。处暑之后天气变冷,人们通过祭祀的方式,为已故的亲人送去衣服和饭食。
处暑之后,渔民迎来收获期。中国沿海地区自古就有开捕祭海的民俗,会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出海。这种仪式一方面是为了感恩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另一方面是为了祈盼有个好收成,慢慢就演变成了开渔节。我国著名的开渔节有象山开渔节、舟山开渔节等。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在其底座上放一盏灯或一支蜡烛,到了中元夜,将其放在江河湖海中,任其漂流。起初,放河灯是为了普度水中的孤魂野鬼,后来发展为一种悼念故去的亲人、祝福在世亲友的习俗。
处暑吃鸭是我国很多地方的民俗。“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最有营养。处暑当天,老北京人都会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有“处暑送鸭,无病各家”的传统,即做好一道鸭肉菜之后,要端一碗送给邻居。
早秋曲江感怀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忽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初秋
[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
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
阶下丛莎有露光。
·链 接·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池塘里的一半荷花都结出了莲蓬,秋天的萧瑟、冷落随之而来。你想知道还有哪些与处暑有关的趣事吗?请扫右侧二维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名师点评
本文说明顺序合理,条理清晰,中心明确。作者以“处暑”为主题,从“节气由来”“处暑三候”等五个方面向读者介绍处暑,通过做引用、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介绍了与处暑有关的历史、民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