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院里,那个“微笑”天使危在旦夕

2023-08-29 07:32封波
知音(月末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护士长微笑奶奶

封波

20多岁的名校女孩得了抑郁症,还是最隐蔽的类型。医生邓蕾发现,女孩的病根在“吸血鬼”妈妈身上。邓蕾决定,下一招险棋……

精神病院,来了一位“微笑”天使

2021年3月的一天,医生邓蕾值夜班门诊。临近晚上9点,新来的小护士冯悦一脸委屈地拿着两个芒果。“邓医生,这是我男朋友从老家带回来的特产,特别好吃,可是护士长她们说芒果同‘忙,晦气!”

邓蕾哈哈大笑:“拿来拿来,我百无禁忌!”正当邓蕾要剥皮时,一个20多岁的女孩走了进来,清脆地叫了声“医生”。她身材高挑,满脸笑容,却让邓蕾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扭。冯悦见此吐了吐舌头,一溜烟地跑了。

女孩面对着邓蕾坐下,略微佝偻着背,脚尖却朝着大门的方向。从心理学上说,这是表面迎合,却有着时刻准备逃离的意思。邓蕾询问病情,女孩咽了两下口水,说出了她的故事。

女孩名叫肖雪。父母在她两岁时离异,母亲迅速再婚生女,从此再无联系。她跟随父亲和奶奶生活。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剩下她和奶奶相依为命。18岁,肖雪考上了吉林大学设计系,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大二上学期,奶奶患上老年痴呆症,她只得带着奶奶从武汉搬去长春,在校外租房住。很快,她的事迹被学校知晓,将她树立为励志典型。一时间,她成了风云人物。肖雪白天忙学业、打工、照顾奶奶,没时间顾及其他。可一到夜深人静,她就感觉心慌胸闷、情绪烦躁、呼吸困难,只有拿小刀一次次划过手臂,才能稍微好过一点。

熬到大四毕业,肖雪被一家设计公司看中。可她情绪持续低落,身体也每况愈下,犹豫再三,她联系了二十年没有往来的母亲,提出能否照顾奶奶一段时间。没想到,母亲断然拒绝并提出让肖雪每月出一笔钱抚养妹妹。肖雪同意了。她将奶奶安置到一家养老院后,来到这里寻求心理治疗。

听到这里,医生邓蕾已大概知晓,这又是一出因为原生家庭导致的悲剧。

通过问诊和量表计算,邓蕾初步给出诊断:重度抑郁,当即收入院治疗。这家院区是精神卫生中心下设的心理医院,专门收治有心理问题的病人。相比其他病人,肖雪表现得十分开朗,很快就和護士病友混熟了,治疗也很配合。

一天中午,邓蕾站在护士站补医嘱。小护士冯悦探过身子,低声问:“肖雪这是抑郁症吗?怎么一点都不像啊!”邓蕾懂她的意思。这里的病人,很难有人权和尊严可言,医院大门到科室楼层有重重门禁,平时连只苍蝇都飞不进来,普通人想要进入只能申报审批,由专人陪同。窗户用不锈钢栏杆封住,最多只能打开三个指缝的宽度。病人们只能在各自楼层活动,而且作息时间严格,六点起床、九点睡觉,睡前还要上交手机,用餐、吃药、睡觉都有护士和监控监督,唯一的死角就只有厕所了。

两天后的深夜,快下夜班时,邓蕾去病房巡视。她发现肖雪不在病床上,马上去护士站查了监控。在公共卫生间,邓蕾找到了肖雪。她双臂紧紧拉着那扇两米高、只能打开三个指缝的窗户,整个人挂在上面晃荡,看上去特别诡异。邓蕾轻轻叫了一声,“肖雪,你怎么不去睡觉?”肖雪缓缓转过身,笑了笑,“我出来透透气,马上就回去。”

那种勉强牵动面部肌肉的抽动,配上她空洞无神的大眼睛,看起来特别瘆人。综合肖雪一系列反应,邓蕾确定她患上了阳光抑郁症。

阳光抑郁症和普通抑郁症不同,它具有非常强的隐藏性和欺骗性,如果不是肖雪自觉不适,主动求医,周围的人应该很难发现。邓蕾翻开诊疗记录,在上面写下:“小时候的家庭变故让肖雪的自我认同感很低,学业、亲人和经济来源让她疲于应付,个性隐忍的她又没有找到释放情绪的渠道,再加上周遭环境对她的肯定和期许,她不自觉地营造出大众都喜欢的样子,幻想逃离现有环境。”

思虑再三,邓蕾决定从肖雪的母亲作为她病情的切入口。半天后,护士长无奈地说:“给肖母打了四次电话,解释了肖雪的病情,让她来医院配合治疗,结果被她用武汉话问候了全家。”

邓蕾只好亲自打电话,一表明身份就遭到对方劈头盖脸的辱骂,“个斑马,你们是不是斗笼子(设陷阱)来骗钱啊!肖雪每个月2000块抚养费都不肯出,让个老不死的去住8000块的养老院爽快得很!她接一个活少说5000块,多的上万,你跟我说她病得蛮严重?病得这严重还能赚这多钱?我冇得(没有)工作,现在还租房,她作为姑娘,帮我不是应该滴?”

邓蕾被她高八度的声音吵得头疼,和护士长接连败下阵来。傍晚时分,她路过开水房,听到几个护士议论,冯悦不懂规矩,在护士站给男朋友打电话,大骂肖母不配做人,没想到被肖雪听到了。邓蕾气得冲到护士站,拿起一个文件夹就朝冯悦丢去,“要是病人出了什么事,你就给我滚蛋!”

对抑郁症患者来说,一句无心的话都能像一把刀,把他们推向更绝望的深渊。当晚,邓蕾脑子里不断回想起当医生以来,独立经手的第一个病人,16岁少年王莽。他在极度严苛的家庭环境下长大,又饱受校园暴力,患上了情感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住院后,父母不配合心理治疗,邓蕾作为新人,束手无策,只能给予最基本的药物治疗。出院没两天,他就跳楼自杀了。

这件事给邓蕾留下极大的阴影。消沉了好久,邓蕾才想明白:一切以病人的利益出发,只要能对病人好,任何方法都尝试。就这样,邓蕾渐渐成了其他医生眼中不按常理出牌、麻烦缠身的怪咖,但她对得起当初说过的医生誓词和自己的初心。

邓蕾反复翻看肖雪的诊疗记录和检查报告,形成一个新的治疗方案。

阳光抑郁,那个女孩危在旦夕

第二天,邓蕾把肖雪约到心理诊疗室,单刀直入,说:“我和你母亲联系过了,你指望她会关心你吗?你妈之所以还愿意和你见面,完全是为了让你出抚养费。这一切为了谁?是你同母异父的妹妹,她才是你妈妈真正在意的人,你就是个提款机而已。”说这些话的时候,肖雪从一开始的惶恐,到愤怒,最后脸部变得狰狞扭曲。

这是一步险棋。

从临床上来说,抑郁症状严重的患者一旦遭受外部强烈刺激,会引发更极端的应激反应。但也有可能让患者在心理上彻底抛弃依赖和幻想,面对现实,那后续治疗就有望了。没有充分考虑方案的危险性,这是医院绝对不允许的,一旦被家属举报,邓蕾将面临处分,甚至是被吊销医生执照。

果然,肖雪爆发出一声凄厉的嘶吼,转身就要撞向门框。邓蕾眼疾手快挡在她前面。早在门外守候的护士长领着两位高大的男护士冲进来,死死按住肖雪,快速注射了一针镇静剂。护士长心有余悸地用手戳了戳邓蕾:“警告你,不要把自己搭进去了,她妈可不是个省油的灯!”邓蕾连忙点头。

第二天一大早,邓蕾再次把肖雪叫到跟前。肖雪脸色蜡黄,眼神涣散。邓蕾说:“既然你来医院,肯定是想把病治好的对吧?”肖雪“嗯”了一声。

邓蕾继续说:“我只是一个医生,不是神仙。抑郁症这个病,就算我铆足劲要给你治好,你不配合,也没用。”肖雪双手抱住膝盖,开始小声抽泣。

邓蕾坐到她旁边,轻抚她的后背,“其实,我觉得你很了不起。不是所有人在经历过你的事情后,都还能靠自己上完大学,照顾奶奶。你觉得所有的压力和责任你都应该担着,你不能垮,所以你隐藏了最真实的情绪。其实你很不开心。”

肖雪抬起头,幽怨地问:“为什么是我?”邓蕾捏了捏她的手,“你满足你妈妈的索取,也就是想要一点家的温暖。”在邓蕾的心理干预下,肖雪放声大哭,整个人都在颤抖。邓蕾轻轻抱住她,“我们一起努力,我保证,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此后的治疗,肖雪低落的情绪明显外放,变得不爱理人,吃饭也只是胡乱扒拉两口。她开始直面自己真正的情绪。这天中午,冯悦不解地向护士长打探:“护士长,肖雪怎么越治疗情况越差了啊?”护士长头也没抬地说:“这就是精神类疾病的特殊性。你表面看到的也许并不是真实的!”

两个月后,肖雪生理性反应逐渐消失,抑郁情绪有明显好转,符合出院标准。根据医院规定,病人出院必须要有监护人签字。护士长给肖母打了好几通电话,反复解释,就差跪在地上哀求了。肖母出现在医院时,旁边还跟着一个年约10岁的小女孩,看样子应该是肖雪同母异父的妹妹。

这是邓蕾第一次见到肖雪的妈妈。一个矮胖的中年女人,一头摩丝盘发高耸入云。她一见到肖雪,就指着女儿鼻子骂:“我忙得很!你是不是不找我麻烦就不舒服?么斯抑郁症,我看你就是太闲!钱不去赚,倒是有脸花,你说你有么用?”说着说着,她作势要打肖雪,被一旁的工作人员拉住了。

邓蕾刚站起来就被护士长捏住了手臂,低声说:“你记得上次你和病人家属吵架,被投诉的事情哈。千万别冲动,注意态度!微笑!”邓蕾只能在心里默念:病人是上帝,病人家属是衣食父母……

肖雪低垂着头,一声不吭。小女孩在一旁挤眉弄眼。邓蕾拉着肖母三人进办公室坐下,赔着笑脸说:“肖雪恢复得不错,您签完字就能出院了,不耽误她赚钱。”肖母白了邓蕾一眼,“唰”地一把抽走出院单,在上面签了字。转头,她又开始骂肖雪:“快点挣钱,你妹还等着交钱上舞蹈班呢!”肖雪转身去拿行李,邓蕾嘱咐她一定要来复诊。

“妈妈,还有多久啊,我都热死了!”小女孩拉着肖母撒娇。肖母立马温柔劝慰,“马上就好了,哎哟,我的宝贝辛苦了。”继而吩咐肖雪,“天这么热,赶紧叫辆车先送我们回去!”肖雪轻声应着,连忙掏出手机叫车。冯悦气愤难耐:“这也太偏心了吧,小女儿是宝贝,肖雪就不是她生的吗?”

邓蕾心情复杂。来医院的病人,大多都有病态的原生家庭。而这个病态环境的形成,绝不是某一个家庭成员的原因,而是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负面影响。肖母对两个女儿截然不同的态度,普通人都会觉得肖母十恶不赦,但邓蕾觉得,肖母大概率是和肖父、肖奶奶产生过激烈的家庭矛盾,才导致她将厌恶情绪转移到了肖雪身上。当然,事情的真相,她也无从探究。

接下来的半年里,邓蕾给肖雪打过几次电话。她大致情况还好,在家接设计私活,时间自由,能够休养,收入也不错。但肖母前前后后已经找她拿了2万多块,她每次犹豫再三还是给了。

就在肖雪情緒趋于稳定时,养老院通知她:奶奶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不认识人了。虽然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但肖雪仍然有点难以接受。邓蕾让她来复诊,调高了药量,基本也能控制病情。

断亲自救,带着奶奶的爱勇敢前行

2022年正月初三的深夜,邓蕾的电话响了。

肖雪微弱的声音传来:“邓医生,我刚控制不住,吞了一瓶文拉法辛,现在好难受啊,我不想死。”邓蕾赶紧打110报警,飞奔赶去肖雪家,和民警一起将肖雪送去医院洗胃。幸好求救电话打得比较及时,没有生命危险。

在和警方说明了肖雪的基本情况后,邓蕾又咨询了急诊科医生,将她转入精神病院。肖雪清醒过来,邓蕾问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肖雪的妈妈突然打电话叫她回家吃团年饭。肖雪给全家准备了好多礼物,可当她高高兴兴上门,妈妈开头第一句话竟然是:“给我5万块钱。”还说自己老公做生意被人骗,现在家里连生活费都没有了。肖雪问妈妈:“不是说让我来吃饭的吗?”她妈妈回复道:“你给了钱,我们就可以去外面吃了,想吃啥就有啥。”讲完这些,肖雪笑了一下,脸色惨白又辛酸。

回到办公室,“滴滴”声响起,在工作群里,主任发了一条链接。邓蕾打开一看,是《2021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根据权威调查显示:我国抑郁症患者将近5000万,女性患病率为男性的两倍,18—24岁的抑郁患者占总数的35.32%,亲子关系是引发抑郁症的首要原因,占68.04%,他们曾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控制、忽视、缺乏关爱和冲突、家暴。

邓蕾摘掉眼睛,揉了揉酸胀发痛的眼窝,长叹了口气。为了杜绝肖雪自杀的想法,综合各项风险指标后,这一次,她给肖雪制定了MECT(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治疗方案。

MECT是在静脉使用麻醉药和肌松剂的基础上,给患者大脑以适量短脉冲电刺激,促使脑代谢重新恢复到正常平衡,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八个疗程过后,肖雪的病情有了好转。邓蕾搜集了以往因为原生家庭而患抑郁症病人的大量资料,交给了她,并告诉她:“人与人关系的维系是靠感情,不是一方索取,另一方无限给予。你是成年人,有能力脱离这种关系,这不叫自私,是自保。”

三天后,肖雪主动找到邓蕾,手上拿着那叠资料,上面有很多批注。“邓医生,我想好了。可是,我担心我妈不会善罢甘休,你知道她……”邓蕾告诉她,一切按自己说的做。

当晚,邓蕾正在办公室写肖雪的治疗报告,护士长进来了。“你不觉得你对肖雪这个病例投入太多私人感情了吗,做得有点超出本分,这是我们这行的大忌!”邓蕾幽幽地叹了口气:“我们这行和一般的医生不一样,不是找到病灶切除就行了,有时候你明明知道病因在哪,却无能为力。”

窗外,夜色迷人,跟医院的压抑形成鲜明对比。

“每年我们医院进进出出多少病人,有多少是真正治愈,一辈子不用再进来的?你看王渝珊,在医院待半年了,是我不愿治她吗?我是拿她爸妈没办法,她还是未成年,我能让她和原生家庭决裂吗……”护士长比邓蕾年长两岁,两人差不多时间入职,相互扶持十余年,见识过形形色色的病人,对这份职业的初心和无奈,她最懂。

为了让肖雪出院后顺利融入社会,肖雪联系了长春那家曾经给过她offer的设计公司。邓蕾也特意给公司负责人打了电话,证明肖雪目前的身心状况足以应付日常生活,恳请能再给她一次机会。三天后,HR通知肖雪,公司同意给予她重新入职的资格。

一切准备就绪后,到了肖雪二次出院的日子。几个电话后,肖母再一次骂骂咧咧出现了。根据医院规定,社工向肖母详细解释了肖雪今后的生活规划和注意事项。得知肖雪即将离开她去长春工作,肖母情绪激动,躺在地上捶胸顿足,呼天抢地:“我是造了什么孽哦,亲生女儿竟然想撇下我一走了之,我怎么活啊?小女儿才10岁,你这个冇得良心的!”

肖雪拿着一个袋子递给肖母,“妈,这里面是一万块钱,你先拿着用。”邓蕾在一旁帮腔:“肖雪找到了好工作,您应该高兴才对,这不比接私活有保障多了。工作干好,这工资涨了,给您的钱才会越来越多!”肖母接过袋子看了一眼,不放心地说:“你跑到长春去,我也管不到你,你要保证每月给我3000块钱,不然我不会帮你签这个字。”

肖雪连连点头,“我保证,我一定会给。如果有奖金,我还会多给。”也许是肖雪从来都有求必应,肖母拿着钱离开了。肖雪顺利去了长春。一个月后,她用新手机号给邓蕾打电话,说工作还行。她还说,新的号码,没有告诉妈妈。

几天后,医院保安火急火燎地通知科室,说有个女人在门口闹事,要找邓蕾医生算账。女人正是肖母。肖母见到邓蕾,立马抓住她的胳膊,“肖雪联系不上了,这个月也没有打钱,她到底在哪儿?”

邓蕾冷冷推开了她,“医院有明文规定,医生患者禁止私联。肖雪出院之后,我们就没有联系了,我也不知道她在哪儿。”肖母不依不饶,邓蕾交代保安,如果她再闹事,就报警。两个膀大腰圆的保安拦在肖母前面,她自知干不过,这才离开。

2022年8月,肖雪打电话告诉邓蕾,奶奶去世,她回来了。在葬礼上,邓蕾见到了肖雪。她胖了一点,面色有了红润。葬礼结束后,一切归于平静,肖雪提出请邓蕾吃饭。席间,肖雪说,肖母也曾找到养老院,企图打听她的消息,被工作人员赶走。反复闹了三四次都没有结果,后面也索性不来了。

肖雪说:“沒事的时候,也看心理学的书,知道这辈子都要跟这个病做斗争,但我不怕了。”邓蕾点点头:“如果复发,好好治病就是。病了,咱就治。你这次做得很好,下一次,你也能做好。”

过了一会儿,肖雪哑着嗓子说:“奶奶临走前一天,吃晚饭的时候,看到一盘鱼香肉丝,‘这是我家雪雪最喜欢吃的菜,我要给她留着,说着就直接往兜里装。奶奶已经不认识我了,却还记得我最爱吃什么。奶奶没了,以后我就是一个人了。”

“你要带着奶奶的爱勇敢走下去,这才是对她最好的回报。”邓蕾的眼睛湿了。分别时,肖雪拥抱了邓蕾,低声说谢谢。邓蕾拍拍她的后背,“不用谢,你也帮了我。”

阑珊的夜色,像倦鸟一样收拢了疲惫的翅膀。晚风中,邓蕾想起另一张14岁女孩的脸,笑了。

编辑/王茜

猜你喜欢
护士长微笑奶奶
给奶奶按摩
奶奶喊你吃饭啦
若想念,微笑吧
奶奶驾到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种微笑
我家也有奶奶等
护士长管理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
微笑不如哭
正确处理正副护士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