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霞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电子商务最早产生于欧美,19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以商品交易活动的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在最初10余年,电子商务受限于当时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和市场情况,发展较为缓慢。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计算机网络与手机应用进一步推广,中国电子商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随后,中国电子商务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2015年交易规模突破20万亿元、2018年突破30万亿元。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遭遇危机,欧美等国家经济总量不断萎缩,中国也出现了短暂的停工停产、生产力下降的情况,但电子商务经济却乘势而起,2021年底,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再次突破40万亿元交易大关。
与此同时,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中国网民数量与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规模不断增长[1]。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已经超过1.5亿人,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数字买家,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市场。受三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线下实体交易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但是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突破时间和空间的交易模式,其发展势头依旧迅猛,尤其是新兴的社交电子商务,已然成为当前电子商务市场中营收增幅最高、相关从业人员最多的新型电子商务交易模式[2],预计未来1—2年其从业人员将超过2亿人(见图1)。
图1 2017—2023中国社交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规模(预测)趋势图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电子商务的紧密结合以及新型电子商务模式的产生,如依托社交关系(如微信群、QQ群、抖音短视频等社交软件)进行交易的社交电子商务的兴起,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门槛越来越低,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也从原本的“80后”“90后”逐步向全年龄阶段发展。与此同时,电子商务涉法涉诉案件频发,成为当前新型经济犯罪的重灾区域(见图2),既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扰乱了电子商务市场秩序,也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危害。
图2 某省电子商务类型违法犯罪趋势图
电子商务成为当前新型经济犯罪的重灾区域,有着深层的原因:一是电子商务交易脱身于实体交易,减少了实体店、人工和库存成本,存在较大的利益空间,而电商交易本身具有网络化、虚拟化、信息凭证的特点,一些用户安全意识薄弱,片面追求利益,让犯罪者有机可乘;二是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与配套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水平不相匹配,给具备一定法律知识与技术能力的犯罪者提供了机会;三是当前一些学校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政治、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综合从业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些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在经济浪潮的影响下容易迷失自我,最终踏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一直以来,中国都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工作,“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教育理念都提倡将学生从“应试”教育转向“素养能力”培养,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劳动者的思想、道德、文化、劳动、心理、法律水平[3]。2022年,“大思政课”的提出再一次深化了学生“素养能力”教育的内涵。党的二十大又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方针政策,强调人才培养要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从而“完善人才战略布局”“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这无疑给高校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展望。
当前,中国电子商务的交易规模、从业人数持续增长,尤其是与之相关的从业人员已经占了中国人口的1/10。可以说,电子商务经济既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缓解了人口失业与就业的社会矛盾,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仍在快车道上。为此,提升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电子商务专业素养,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稳定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重要的助力作用。
总的来说,“电子商务素养能力”指的是从事电子商务行业相关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具体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心理素质,它可以引导和约束从业者的具体行为,进而促进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有序、稳定发展[4]。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对学生的培养以求职就业为主要目标,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在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对社会、行业的发展影响深远,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校时的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表现、掌握的法律常识和从业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业风貌,关系着他们能否在未来的人生发展中“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甚至对整个行业与社会的发展产生或正向或负面的影响[5]。为此,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培养应根据其职业特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结合“道德-法律-心理”来构建“三位一体”的学生素养能力培养体系,在“知识”+“技能”的培养上再加上“素养”教育,以此来规范、约束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行为,培养一批符合国家、社会、行业需求,具备“知识+技能+素养”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三位一体”素养能力培养中,“思政为体”是指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正确的政治导向,让他们拥有正面的理想信念,在面对各种诱惑时能够站在国家、人民的立场思考问题,并以“思政”为核心辐射到“道德-法律-心理”三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着重要的作用[6]。党的二十大报告也进一步提出了“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讲,当前电子商务技术的更新、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很多人的知识更新速度。当人的认知与环境不相适应的时候,就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进而产生负面能效。尤其是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涉猎广泛,其学识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经济管理、统计学、法律等学科,所涉及的商品更是包罗万象。同时随着社交电子商务等多元经营模式、应用场景的出现,一些诸如网络安全、诚信履约、网络价值观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由电子商务虚拟空间产生的法律问题更加突出。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为此,在进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一定要将“思政”教育融入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构建电子商务思政核心价值-思政知识体系-思政实践能力三级价值体系,通过系统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培养造就更多能为中国发展建设的新时代“接班人”。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教育观点,职业院校教师要响应时代号召,在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以德育人”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电子商务人才“三位一体”素养能力的培养中,“以德育人”是指要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具备符合行业特性的职业品德、社会道德及责任感。当前,大多数学校在学生德育方面关注不够,尤其是职业学校与大中专院校,其教育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学生职业技能与知识培训方面,虽然在教学上也有着德育方面的内容,但是大多是“形式化、走过场”的东西,没有内涵,收效甚微。在当前新型电子商务犯罪类型中,犯罪者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年龄却越来越低,涉案金额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对社会的稳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造成了负面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当前职业学校与大中专院校德育方式与内容要有所转变,要设置专门的德育课堂,重视道德教育“引人向善”的功效,避免学生走上被法律制裁的“罪恶之路”,既治标又治本。在道德课堂开展的形式上,要避免千篇一律的“填鸭式”教育,应结合学生喜好邀请专家或道德模范现身说法;要利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机会,进一步创新教育形式,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提升道德觉悟[7]。同时,在校内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如通过校内广播、校内宣传栏、传统节日、校园App结合“二十四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电子商务学生吸收道德文化,并逐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三位一体”素养能力培养中,“以法制人”是指要让学生具备从事电子商务行业所应了解的包括电子商务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在内的各种法律知识,知晓违反法律应当承担的后果,以此来约束自己的从业行为。从当前新型电子商务犯罪的调查中也可以知道,很多电子商务违法者往往对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茫然不知”,或是只认为自己“违法”但不至于“犯罪”,对“违法”与“犯罪”的界定不清楚不清晰。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法律常识教育是教学里面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大多数电子商务法律知识的授课内容、授课形式局限性较大,与德育一样存在“形式化、走过场”的情况,这与课程设置有关系,也与很多企业不重视电子商务毕业生法律知识学习情况有关。对此,要强化法律对电子商务人才的约束作用,一方面要建立自上而下的电子商务人才法律培养体系,只有通过法律学习并通过考核才可以从事相关电子商务行业、岗位,促使学校、企业与学生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课堂教育,在现有“电子商务法”等课堂教育上,聘请专家学者开展法律讲座、邀请公安司法警察“以案说法”、到监狱参观“现身说法”、定期开展“反诈骗”宣传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律学习氛围,强化学生法律意识,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他们的行为。
在电子商务人才“三位一体”素养能力的培养中,“以心养人”指的是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具备从事电子商务行业应具有的良好从业心理,使其能够适应电子商务环境,能够坦然面对职业诱惑、职业困境,并用正当合法的方式予以解决。当前,我国青年一代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在校学生、即将毕业或是刚从事具有一定压力岗位的应届生发生自伤自残、自杀的情况并不少见。对此,学校的做法通常是事后补救,没有在事前预防或是提前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和心态[8]。因此,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提前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培养良好的心态,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建立“校—企—家”一体的沟通结构,实现“以心养人”。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早日接触就业环境,提高学生适应性,降低心理风险指数。另一方面,强化家校沟通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也便于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家校共同呵护学生成长。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是学校作为学生教育主体,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建立心理辅导站供有需求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并在校内营造“学思政,讲道德,懂法律,养身心”的健康氛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政观、道德观、法律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符合国家、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感,以便他们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从事电子商务工作[9]。
总之,随着国家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与电子商务经济的持续发展,未来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势必是“知识+技能+素养”的综合性人才[10]。为此,职业学校与大中专院校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原有“知识+技能”的教育模式上,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三位一体”素养能力的培养路径,创新探索学生素养能力提升与电子商务专业融合的新方式,从而为国家、社会、行业培养具备“知识+技能+素养”的高技能、高素养电子商务人才,促进电子商务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