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职业教育的理念转变与组织转型

2023-08-29 01:21丁雪婷吕鑫宇
大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时代思维

丁雪婷,吕鑫宇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浙江 金华321013)

教育理念的转变与组织转型和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技术革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而当前互联网时代正在改造甚至彻底转变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科技时代以来的理念和组织形态,教育领域作为社会发展的优先领域必然率先迎接技术革命带来的变化,为加速互联网思维的全领域覆盖奠定认知基础和社会基础。

一、互联网思维的发展逻辑及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伴随着技术革新,进而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不同的时代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形态,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逻辑。近现代以来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革新周期变短,变革效果增强,新科学或新技术变革创新导致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也预示着发展的逻辑潜移默化地转移,最终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的变化。

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实现了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化普及,其发展的逻辑是机械化代替人工畜力,以实现更快、更强、更高效的生产生活,最终推动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以电力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实现了电力的工业化应用和普及,其发展的逻辑是高效的电能代替机械能,以实现工业产品的标准化、流水线作业,最终促使机械化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大大提升了工业时代的发展层次。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实现了工业化的升级,其发展的逻辑是科技因素占据了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科技驱动的因素日益明显,推动了工业时代转向科技时代。以电子、信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几乎是科技因素在各行各业的升级与强化,其发展的逻辑是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新能源经济推动世界经济由能源资源型走向能源科技型,倒逼世界各国纷纷力推科技强国战略。

其次,新闻媒体和其他网民是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参与者,是网络舆情传播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扩散范围和速度。相关管理部门要合理引导新闻媒体和其他网民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对待旅游危机事件,并通过科学解决旅游危机事件来平息负面舆论,必要时通过合法手段抵制恶性舆论,从而引导新闻媒体和其他网民有序参与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

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标志的最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网络化生活交往、反标准化个性生产、网络化精准服务的互联网时代,突出表现为互联网思维在生活、生产、交际领域全方位的彰显,其发展的逻辑是互联网技术突破以往的信息壁垒和信息不对称,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推动互联网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品中心由企业转向用户、企业组织形态由中心工厂转向研发中心、技术革新全社会普及。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成为生活生产、发展创新的基础性要素,网络成为交往交流、服务贸易的基础性工具,信息平台免费体验成为技术革命社会普及的基础性方式,主营业务外收入成为互联网经济多维空间的基础性手段。互联网企业通过免费推广信息平台或新型产品,采集用户信息,分享给下游相关行业企业,提供更加完整精确优质的服务或产品,最终提高了用户的消费体验,改善了生活质量,实现了价值链重塑和价值创造,同时也带动了新技术的社会普及。

互联网的诞生是科技时代的重要发明之一,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远,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即“+互联网”阶段、“互联网+”阶段和互联网经济阶段。在“+互联网”阶段,企业开始运用互联网技术加速生产、运输、管理,但其核心仍然在规模化生产中心,期间也涌现出一批电子商务平台,打破商品信息壁垒,加速商品贸易流通,初步构建起网络经济框架。在“互联网+”阶段,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挖掘等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生活,并逐渐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融合渗透,改变了商业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成为行业领头羊,进一步奠定了互联网经济的重要地位。在互联网经济阶段,工业生产、家居生活、工作学习等与物联网和信息网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越来越多地在互联网系统中实现智能化生产生活,越来越多地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世界、改变生活、改进生产[1]。

(一)产品中心由企业转向用户

工业化思维的核心是标准化,企业批量生产节约成本,为用户提供完全一致的标准化服务和产品。在整个经济活动中,供给侧的企业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虽然部分企业也在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和更新用户信息反馈,但这些信息只能改善后续服务,并不能逆向决定产品的标准化。与此对应的是,互联网思维特别强调消费侧的用户参与,在互联网时代前期,用户意见主导产品生产;互联网时代中期,用户参与产品生产全程;互联网时代后期,用户自行设计产品,研发人员负责技术支持。例如互联网前期的淘宝点评系统,已经主导了商铺的产品;小米手机的研发中心单独设立网络意见征集团队,这些意见直接决定了产品的部分性能。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持续深入发展,标准化生产将逐渐被个性化设计代替,被用户体验意见所代替。产品生产中心的转移,意味着企业形态的变革由中心工厂转向研发中心。在此基础上,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也将逐渐由供给侧转向消费侧,这是互联网思维在各行各业的发展逻辑。

(二)企业组织形态由中心工厂转向研发中心

大黑猫很长时间就这样安静温和地和我呆在一起,只有在礼拜天,我才带它到公寓附近的公园去放放风。我没有像公园里那些养宠物的人一样,给自己的宠物穿戴上一些花花哨哨的马褂或头饰,我觉得那样做并不是真正在喜欢或者是在保护它们。恰恰相反,我认为那是对它们的一种侵犯和蔑视。大黑猫也和我一样,每次看到那些穿着奇装异服的猫或狗从我们身边经过,它眼里多多少少都会流露出一些鄙夷的神色。它趾高气扬地故意在那些穿戴整齐的宠物面前走来走去,我觉得自己是了解大黑猫的,就像我了解它原来的主人——李小树一样。

(三)技术革新全社会普及

技术革新往往利用新技术优势普及各行各业,改变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结构,互联网时代目前主要依托四大核心技术,即围绕人的移动互联网、围绕商品的物联网、围绕市场的大数据互联、围绕公共服务的云计算。正如互联网时代发展历史一样,由“+互联网”至“互联网+”,最终将技术革命成果在全社会普及,实现多领域主体的万物互联。

种种记载,足见绝非正经医者的所谓“术士”所炼的丹药,实在是凶险之物。那么,这些掌握了当时社会中最高权力和文化资源的人们,为什么会前赴后继地去吃它呢?原因很简单,那些炼丹的术士,无一不宣称自己所炼的是“长生不老药”。

A: But we had a deal. And he promised to dine here.

互联网经济初期阶段,中心工厂式企业依然占多数,但是新兴企业形态已经开始注重由中心工厂转向研发中心,即未来企业将精简掉中心工厂、销售门店等传统企业组织部分,或运用全球智造资源实现高度人工智能与精密机器人生产;主要保留研发中心与用户服务中心,主要业务由生产、研发、销售、服务精简为研发与服务;主要精力集中于用户体验以及用户参与式研发。在互联网经济发展成熟阶段,服务生活的人联网、服务商品的物联网、服务组织的企联网、服务社会的政联网相互连接成信息互联网,进一步用互联网思维重构商业价值链,生产价值进一步被精密机器人代替,商品流通价值进一步被信息网代替,产品智能化与信息化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与体验并创造新的价值。以往工业时代一维空间的同行竞争模式提升至互联网时代二维空间的生产生活上下游协同服务竞争模式,实现了“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的价值链重塑。这是互联网思维对各行各业组织形态转型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下的技术革新在当前及今后的时代背景下,制约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影响着各行各业运行的思维,促使各行各业逐渐实现理念转向和组织转型,推动产品服务中心由供给侧转向消费侧,推动组织形态由中心工厂转向研发中心,推动互联网技术革新在全社会各行业的延伸和普及。

表1 人类社会科学/技术/产业革命影响对比表

二、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理念转变与组织转型

教育部初步筛选六百余所高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包括百余所普通本科院校、260余所独立学院和240余所新建本科院校。这些院校在发展程度、学科特色、与地方经济社会融合度、对其他高校的依存度存在较大差异,而在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初级阶段,其专业扩张、实践基地扩张、规模扩张将迅速过渡至学科链融合、产业链融合,重塑职业教育的价值链。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建设,以往以校园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等活动将逐渐转移至教学实践中心,其他辅助部门的职能也将随之转移。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模块设计,必然要求实施单一强制性的固定课程模式,一方面赋予学生自主权,一方面拓展可选择权,以专业为基础,在一维度上实现区域校企合作的全覆盖与产业协作基地化,在二维度上实现专业的上下游全流程实践实习,真正做到互联网时代教育价值链重塑[3]。

(一)用户思维:标准化培养让位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互联网思维反映在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应用型本科建设中,首先是以学校统一规范的培养方案为中心的培养模式逐渐转向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与研究型大学的区别不仅体现在办学定位上,更体现在培养方式上。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实训、实习设计以及与时俱进的行业企业对接及联合培养过程中,进一步突出应用特征和专业特色,在培养方式上自定学习时限与实践界限,实现全员个性化学习与行业企业实际相互补充[2]。

(二)组织形态:校园中心让位于教学实践中心

第一,突出特色,积极探索灵活实用的培养方式。当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意识到加强校企合作以彰显特色时,应用型实习实践平台往往以单纯的数量优势保持竞争力,工业时代的一维竞争必然要转移到互联网时代的二维竞争上,单纯的数量优势将让位于与学科群、产业群上下游链条密切相关的全流程实践平台,学生不再以单纯的预设科目实习实践为目标,而是以专业实际工作上下游全流程实践为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与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下游贯通的实践平台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增强学生应用型技能培养的针对性和体验感。二是制度设计上自行突破固定课堂和学习时限,让学生掌握主动权,自行调整培养方案和学习计划,根据实践偏好和实践需求调整实践界限,真正实现全员差异化学习。

工作站主任既为在职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离退休党总支书记,为此平台的管理员,对上领会、执行中心党委的精神和指示,及汇报工作站内的各项工作,对下传达中心党委的工作安排,指挥、布置本站的具体工作。

(三)发展思维:专业硬实力让位于综合软实力

互联网时代,中等规模的互联网企业在短短几年内营业额直追传统行业领袖企业,充分展示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思维,也体现了与时俱进地适应不同时代的发展逻辑的重要性。教育领域要适应互联网思维,重塑职业教育价值链,就必须树立起发展思维:让专业硬实力让位于综合软实力。

三、互联网思维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互联网时代,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大力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聚力应用型本科建设的纵向发展空间和横向生长区间,这与以往工业时代、科技时代应用型本科的时代背景、发展逻辑、发展思路完全不同。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应用性本科水土保持专业开设的必修课之一,也是当代大学生应用性人才所需掌握的内容之一。C语言课程实践操作性极强,既要了解相关概念,又要真正动手编程。该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互助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这门课程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的主要语种之一,通过课程的开设使该专业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序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考试。

互联网思维在生活、生产、交际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其发展的逻辑是互联网技术突破以往的信息壁垒和信息不对称,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在商业领域被描述为“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在教育领域可以被描述为“知识埋在网络里,老师指路,学生发掘”。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用户思维即标准化培养让位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组织形态即校园中心让位于教学实践中心、发展思维即专业硬实力让位于综合软实力。

(一)突出用户思维,提升个性化发展的水平

工业时代,企业以标准化生产线即中心工厂式为重心,辅以销售网络门店、管理部门;科技时代,企业以研发为重心,辅以生产车间、销售门店与管理部门;互联网时代,企业则以研发中心与用户服务中心为重心,甚至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实行扁平化、多中心式管理与服务,只保留以上两大中心。

第二,注重体验,打造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见习。应用型本科建设中,课程体系设置必然会由理论向实践转变,在保障职业素养教育模块后,更应该聚焦学生发展的培养,即保持创新的思维和能力,不断适应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模式的新要求。理论课程注重发展的深度,实践课程注重应用的精度,创新课程注重行业能力的持久度,因而创新课程见习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深化,更突出创新性实务,以创新平台实践实训或特色研修班、特色见习班等为基本方式,以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或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基本途径,以专业基础的创新思维训练为基本目标,通过创新思维方法、创新环节模拟、专业创新前沿、创新产品再现,引导学生了解本专业创新思维历程与发展趋势,提升运用综合知识参与未来职业、追求长远发展的能力。

(二)加速组织转型,拓展应用型建设平台

第一,构建以实践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主体地位,主动吸引行业企业领袖参与到课程体系设计、实践方案制订等培养全流程之中,进一步推动基础知识模块和实践能力模块一体化,注重操作性实务教学,运用实践环节重温理论知识,掌握技术应用,实现培养方案的目标导向,形成基本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需更加注重教育的层次性、阶段性和科学性,在课程体系中为不同类型、不同目标、不同能力的学生预留弹性空间,保障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有效衔接,保障基础知识对实践技能培训的支撑。

第二,搭建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模块。以实践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主要满足专业的技术人才培养,而以职业生涯为核心的课程模块则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空间,以保证学生的宽厚专业基础,提升行业后续适应能力。相比于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的显著特点在于培养方案中融合了宽厚口径的职业素养教育,进而保证技术人员有基本的研究能力,有扎实的分析能力,有快捷的适应能力,有准确的判断能力。职业素养课程模块设计目标应聚焦专业视野、行业趋势、前沿动态;设计内容应以区域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地方产业发展动态为基准,辅以通识教育课程;设计原则应简约、极致、放宽视野。职业素养模块更强调问题式实务,更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职业学习、职业选择的起点和依据,更突出职业培训与专业发展必须与行业企业工作实际对接,在实践能力运用基础上突出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及思维方式。

(三)树立发展思维,促进专业建设价值延伸

第一,价值拓展,学科链与地方产业链紧密对接。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最优路径必然是学科链与地方产业链无缝对接,在培养体系中自选学科链与产业链,加速提升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培养水平和培养层次,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将教育价值链由校内拓展至社会。应用型本科高校重点以学科链对接地方支柱行业产业链,学科群对接产业群,专业匹配岗位;与此同时,要根据市场波动,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自选学科链与产业链,维持适度规模和承受冲击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研判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需求,保证应用型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和前瞻性[4]。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是其基本环节,能够及时向社会传递具备法律效应的监测信息。这类数据可以清楚地将环境监测质量数据展现出来,使得环境监测质量成为审核阶段最重要的数据信息。因此,要特别注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好性,环境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要在监测流程中重点突出。

第二,价值延伸,做好承接研究型高校专业学位剥离的准备。为了稳妥建设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在研究型院校中试点了专业学位培养,后来又在部分普通本科院校扩大试点。按照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两种并立的教育体系已经明确。研究型高校专业学位剥离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加速培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硕士博士层次职业教育成为首选,这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的必然选择。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抓紧推进专业学科群的升级,突出专业培养特色,展现承接硕士博士专业学位培养的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抓紧推进专业学科群的升级,参照教育部关于“一流院校与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和精神,突出专业培养特色,以专业群和学科群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与地方、行业、企业的融合能力,加速打造高水平的专业学科群以承接研究型大学试点的应用型专业学位;加速引进国外尤其是美国、德国的应用型硕士、博士培养与建设方案,巩固培育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的基础条件与外在资源[5],从而促进专业建设价值的延伸。

四、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顶层设计上规划了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框架,制定了明确的路线图,划定了清晰的时间表。在职业教育改革领域,2025年左右将初步建成相对完备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政府将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释放更多的发展主导权,给予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教育主管部门将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与监督职能,助推一流应用型本科脱颖而出,淘汰准入门槛下的落后院校,让应用型本科院校真正成为地方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基地,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成为创新驱动与创业驱动的根据地。

猜你喜欢
应用型时代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