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胃脘痛临床案例报告

2023-08-29 09:52杨春香刘新邸志芳王运强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3年9期
关键词:胃脘痛半夏泻心汤经方

杨春香 刘新 邸志芳 王运强

【摘要】  經方组方精炼,配伍严谨,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能够治疗多种疾病。《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胃脘痛之方证虽无详细记载,但对其相关的证治、方剂论述较多,在临床上相互为鉴,随症加减。笔者运用经方如小建中汤、半夏泻心汤加减辨治疗胃脘痛,疗效卓著。

【关键词】  经方;胃脘痛;半夏泻心汤;小建中汤

中图分类号  R249;R25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17--02

胃痛又称为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的脾胃肠病证。本病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较高。急慢性肠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痉挛及胃黏膜脱垂等消化系统疾病,当其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均属中医“胃痛”范畴。经方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之方,是先师张仲景临床实践经验的结晶,组方精炼,配伍严谨,疗效显著,为“众方之宗,万法之祖”,被历代医家所推崇。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经方加减治疗胃痛取得良好疗效,现将典型案例报告如下。

1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见于《伤寒论》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以及《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以上条文重点论述了小建中汤在胃脘痛方面的证治。小建中汤由桂枝、炙甘草、芍药、生姜、大枣、饴糖组成,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效,本方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功能性发热等辨证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有文献表明[1],在临床上小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时使用频率高达55%。现代临床研究证实,小建中汤能够促使肠黏膜组织对IL-2、SlgA的分泌,从而抑制IL-4的产生来改善小鼠的胸腺和脾指数,以达到提高小肠黏膜的免疫功能的目的[2]。

案例:王某,女,41岁,农民,初诊:2022年5月21日。主诉:胃痛5月余,加重1周。5月前患者因贪凉后开始出现胃痛,自行口服止痛药物(具体不详)后,疼痛症状缓解。患者平素饮食大多不规律,后又发作,当地医院查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予以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西药治疗,服后疼痛减轻。1周前患者因食辛辣食物,胃痛再次发作,遂来我院就诊。刻下症:胃痛隐隐,喜温喜按,食后疼痛减轻,伴有反酸、烧心,神疲乏力,时有手足烦热,咽干,睡眠尚可,小便可,大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重按无力。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证属脾胃虚寒证,治疗当以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处方:小建中汤加减,组成:桂枝10g,炙甘草9g,大枣12枚,白芍18g,山药9g,党参12g,生姜9g,海螵蛸30g,煅瓦楞子15g,饴糖(烊化)30g,7剂,水煎服,每日1 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并嘱患者忌食辛辣油腻寒凉。2022年5月28日二诊:服上方7剂后,患者诉胃脘部疼痛大减,且手足心热有减轻,大便成形,但仍有精神不振,神疲乏力,遂上方加黄芪20g,炒白术15g,继服 7剂,服法同上。2022年6月4日三诊:服用上方7剂后,患者诉诸症均明显减轻,胃痛基本上未再发作,效不更方,再服两周。后回访半年内胃痛未发作。

按:《类证活人书》对腹痛有如下论述:“尺脉弦、肠鸣泄利而痛者冷痛也,小建中汤主之”。本案中患者平素贪凉,饮食不规律,导致脾胃受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则气血化生不足,既有阳气化生不足,又有阴血化生不足,属阴阳两虚。阳虚生内寒,寒性收引,加之阴血不足,筋脉失于温养,故出现胃痛,喜温喜按;阴血虚则生内热,则见手足烦热,咽干,辨证为中焦虚寒证,治当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止痛,方用小建中汤加减,该方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方中重用饴糖为君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桂枝、白芍为臣药,桂枝温阳祛寒,白芍酸甘化阴,缓肝急,止腹痛,合饴糖滋补阴血;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二者温胃健脾化生气血,又助芍、桂调和营卫;以炙甘草为佐使,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方中加入党参、山药、黄芪、炒白术补中益气,健运脾胃,海螵蛸、煅瓦楞子制酸止痛。诸药合用,可使中阳得复,共奏温中补虚、散寒止痛、和里缓急之功效。

2  半夏泻心汤证

半夏泻心汤选自《伤寒论》:“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其方由半夏、黄连、黄芩、干姜、人参、大枣、炙甘草组成,是临床上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常用方,亦是辛开苦降、寒热平调、散结除痞的代表方剂。其主要病机在于少阳病误用攻下,脾胃损伤,邪乘虚内陷,以致脾胃升降失职,寒热错杂之邪结于心下而形成痞证。在《金匮要略》也有记载:“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方中辛温药和苦寒药共同作用,寒温并用,表里双解,使中焦气机升降畅通,脾胃调和,诸病自愈。刘渡舟教授称其为是以“清上温下,苦降辛开,调和脾胃”为治疗原则的和解剂之一。现代研究表明[3-5],半夏泻心汤能够双向调节由肾上腺素引起的肠运动抑制及由卡巴胆碱引起的肠运动亢进,具有较好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的作用,还具有调节免疫以及保护胃肠黏膜,促使胃粘膜受损部位快速修复等功效。

案例:刘某某,女,42岁,职员。2022年9月3日初诊。主诉:反复胃痛胃胀1年余,加重5天。患者1年前因与家人生气后出现胃脘部胀闷,疼痛不适,烧心、反酸,口苦,大便稀溏,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病理示:慢性中度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化生,予以西药、中成药(具体不详)治疗后,症状好转。5天前患者因食油腻食物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伴加重,患者为求中医诊治就诊于我院,现症:胃脘部疼痛不适,胀满,打嗝后症状减轻,伴灼热感,反酸,时有干呕,口苦,嗳气,纳差,寐可,小便清长,大便稀溏,每日1~2次。舌淡红,苔黄白相兼,脉弦。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寒热错杂,治宜寒热平调,健脾和胃。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12g、黄芩9g、黄连3g、干姜9g、党参15g、吴茱萸5g、枳壳9g、厚朴9g、炒麦芽20g,炒谷芽20g、大枣6枚、炙甘草9g,7剂,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9月10日二诊:服药后胃脘部疼痛不适、胀满明显好转,纳食增加,口苦减轻,干呕除,小便可,大便成形,仍有反酸,上方去吴茱萸,干姜易为6g,加浙贝母9g,瓦楞子15g,7剂。9月17日三诊:上述症状明显好转,又继服上方14剂,患者未诉特殊不适,随访1年未复发。

按:《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本案例患者既有胃部灼热、反酸、口苦、干呕,又有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属于寒热错杂之证。该患者由于情志内伤及饮食不当,伤及脾胃,脾胃纳运失司,升降失常,燥湿不济,寒热错杂,发为胃脘部疼痛不适、胀满、反酸、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症;脾虚日久,气运不畅,郁而化火,虚火循经上炎,則见口苦;舌淡红,苔黄白相兼,脉弦为寒热错杂之象,故治当辛开苦降,平调寒热,健脾和胃。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方中以半夏辛开而散结,苦降而止呕;干姜、吴茱萸辛温散寒止呕,黄连、黄芩泻热,其中半夏、干姜辛热,其性主升,黄芩、黄连苦寒,其性主降,寒热并用以调畅脾胃升降之气机;党参、大枣益气健脾,枳实、厚朴行气消胀,炒麦芽、炒谷芽健脾开胃,浙贝母、瓦楞子制酸止痛,甘草调和诸药,本方共凑和中降逆、寒热平调之功效,气机调畅,脾胃升降功能恢复,则诸症皆除。

经方被誉为“医方之祖”,经过千百年的实践验证,其理法方药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经方方简药精,配伍严谨,法寓于方,方有主证,药少效宏。在临证时,需辨其病机,可随证加减,遵循医圣—张仲景“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理论,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灵活地运用方药,将经方应用到临床实践当中,发掘其更多的使用价值。

3  参考文献

[1]  欧嘉胤,李颖,张悦,等.运用文献计量学探讨小建中汤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用药规律[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3):731-738.

[2]  王静,冉志玲,杜渊,等.小建中汤对脾虚泄泻幼鼠肠粘膜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26):38-40,44.

[3]  曲智威,温春阳,于明俊,等.半夏泻心汤及7种单味中药对幽门螺杆菌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23(8):543-546.

[4]  莫莉,皮明钧,伍参荣,等.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黏膜CD4、CD8表达的影响[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1):8-10,15.

[5]  李慧臻,刘琳,刘华一,等.半夏泻心汤对PLGC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及HP的影响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1):35-39.

[2023-06-16收稿]

猜你喜欢
胃脘痛半夏泻心汤经方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对胃脘痛患者70例疗效的影响
西药结合半夏泻心汤用于脾胃虚弱证胃溃疡治疗临床分析
浅谈胃脘痛患者应用加味肝胃百合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经方治疗急症3例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