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伟 沈显良 刘 娟
广丰精神病医院,江西省上饶市 334600
精神分裂症是我国最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认知、思维、情感和行为障碍,患者难以完全康复,容易反复发作。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兴奋躁动等阳性症状效果显著,但对恢复阴性症状的改善作用有限[1]。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相对于急性期有显著好转和改善,自我的认知能力有所恢复,感知能力也有所改善。但长期服用药物的副作用,患者的认知、情感、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功能仍在退化[2]。因此,如何改善患者恢复期的认知、情感、社会功能,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的重点。本文就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自我精神分析治疗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进行观察,以期为临床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与干预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处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6.34±6.51)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43±1.81)岁,初中学历16例,高中学历10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4例。参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6.85±6.7)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58±1.73)岁,初中学历15例,高中学历11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纳入标准:(1)年龄20~60岁;(2)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明确诊断为精神分裂症;(3)病情恢复期,沟通交流能力良好,依从好;(4)初中及以上学历。 排除标准:(1)3个月内接受过改良电休克疗法或者系统心理治疗者;(2)伴发精神发育迟滞者;(3)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4)有酗酒或滥用药物者;(5)rTMS治疗禁忌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后药物治疗及护理方案不变。参照组给予rTMS治疗,治疗时患者取舒适坐位,双手自然放置于治疗椅扶手上,保持安静;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线圈定位头部左侧手运动区,刺激强度从30%逐渐上调至拇指微动,然后逐渐下调至30%,如此反复连续刺激10次,以测定患者运动阈值。确定运动阈值后,选择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为刺激区,设置刺激强度为90%运动阈值,刺激频率为10Hz,5s/序列,30序列/次,1次/d,5次/周,连续治疗4周。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我精神分析干预。由专业的分析师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一对一晤谈,2次/周,连续进行4周。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活动探索:①充分尊重患者,认真倾听患者陈述,不反对患者观点;②引导患者简述童年时期具体情况及现存人际关系;③引导患者探讨自身心理活动,包括精神情况、社会关系、人际关系;④根据患者陈述,分析复杂行为背后的意义及因素。(2)识别防御机制:①引导患者表述当前自我感受的疾病症状表现、生活中的障碍;②结合患者语言、态度、姿势分析患者症状背后隐藏的潜意识根源;③鼓励患者重建人际关系。(3)识别移情和反移情:①感受患者的负性情绪,接纳、包容、共情,提供情感可及性;②引导患者思考现在症状与过往经历的联系,发掘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关联。(4)指导解释:①针对患者交谈中表现出来的不同心理状态,用提问或暗示的方法进行正确引导及解释,让患者自行领悟;②鼓励患者表达对疾病的认知及对治疗的态度,随后做出指点解释,达到情感上的吸收与转变。(5)工作修通:对患者自我分析干预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对病情的了解,行为、态度及心理困难的改变,动态调整方式方法,做好引导督促;鼓励患者重复训练,逐步改善。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精神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3](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4](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C、IRI-C)评分及社交回避、苦恼量表[5](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S)评分。PANSS评分:包含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情况共3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7级评分,总分30~21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精神症状越严重。IRI-C评分:从观点取替、幻想力、同情关怀、身心忧患4个维度共22个条目进行评价,每项采用5点计分,总分0~88分,分数越高,共情能力越好。SADS评分:从社交回避、社交苦恼2个维度各14个条目进行评价,每个条目“是”得1分,“否”得0分,总分0~28分,分数越高社交回避及苦恼越严重。
2.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ANSS各项及总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ANSS各项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治疗前后IRI-C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IRI-C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参照组观点取替、同情关怀、身心忧患及总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幻想力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观点取替、同情关怀、身心忧患及总分高于同期参照组(P<0.05),幻想力评分与同期参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RI-C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治疗前后SAD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及总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参照组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及总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ADS评分比较分)
rTMS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连续可调的重复刺激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效果显著。rTMS 作用机制为通过外部刺激来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并产生持续的神经效应,从而改善精神疾病症状[6]。rTMS对改善精神分裂症各症状群的效果,已经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倪花等[7]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抗rTMS治疗能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但对患者社会功能改善作用不明显。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给予了rTMS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阳性与阴性症状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两组治疗后的PAN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rTMS对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效果显著。因为rTMS能增加神经元局部兴奋性和诱导皮质网络短时功能重组,从而改善患者精神症状[8]。本研究中参照组患者治疗后IRI-C中幻想力评分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说明rTMS对患者幻想力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还有待探究。本研究中参照组患者治疗后IRI-C其他维度评分及总分、SADS各项评分均无明显改善,说明rTMS对患者的共情能力及社会功能无改善作用。
精神分析学认为,潜意识主导着人类的精神活动,心理或人格障碍实质是潜意识冲突的表现[9]。自我精神分析治疗机制是通过言语交流,去探索患者内心情感和外在行为的联系,将患者过去体验与现在的症状联系起来进行理解,从而改变患者目前的行为模式,进而达到治疗目标[10]。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给予了自我精神分析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IRI-C、SAD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得到显著的改善,说明自我精神分析治疗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提升其共情能力,改善社交回避及苦恼情况的效应显著。而良好的共情能力和社会功能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促进患者更好地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自我精神分析充分让患者进行自我剖析,了解语言、态度、姿势分析患者症状背后隐藏的潜意识根源,通过分析师的暗示和引导,让患者自行领悟了问题的根源及正确对待的方法,使得患者从内源性改变自身的行为[11]。这也是自我精神分析能提升患者的共情能力,改善社交回避及苦恼情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