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陈鹤琴先生说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密切结合在儿童成长中起着重大作用,学校教育终究不能代替父母,没有家庭的合作,也绝不能教育得十分有效。”我园高度重视家园共育工作,积极探索以“共建、共研、共育、共生”四共策略为路径的“家+园”合作共同体,以提升家园共育的深度和质量,构建和谐教育生态,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一、共建:建立“三层级”互信机制,从独立到共通
我园建立了集团、园区、班级“三层级”家园共育互信机制,使家园合作在原则、目标、过程和手段上协同一致,让家园合作的教育实践有章可循,实现集团各园区间从独立到共通的家园合作新格局。
其一,集团层面构建了“集团家园共育领导小组”,成员为集团管理层,注重家园共育的顶层设计和课程架构;成立了“集团家委会”,由各园区家长代表共同参与决策议事,达成理念共识,形成共同体的内核,从家长的话语权和议事权入手,实现集团与园区间的共通。
其二,园区层面建立“园区家园共育项目组”“园区家委会”组织,注重园区家园合作运行的解读分析、资源利用、实践形式和互助行为,更全面地考虑园区的实际需求,从家长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为突破口,实现园区与家长间的共通。
其三,班级层面建立“班级家园共育行动组”“班级家委会”组织,注重家园共育工作的实施和落地,宣传园所文化、传递教育理念,推动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的班级家长团体的形成,落实家长的知情权和评价权,实现家长之间的互通。
二、共研:开展“三喻式”互助研培,从单一到多元
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在前喻文化时代,晚辈向长辈学习,知识以传承方式繁衍;在并喻文化时代,学习发生在同辈人之间,知识以平面方式扩散;而在后喻文化时代,长辈反过来要向晚辈学习,知识以解构、重构、反哺等多元化方式产生和扩散。参考这一划分,我园积极开展以家园合作“前喻、并喻、后喻”三喻式互助研培活动,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着力于“确解家长之意,切返家长之需”。
1.开展“前喻式”经验分享
“前喻式”经验分享即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指导和“传帮带”。每学期初,集团组织家长工作出色的老教师面向年轻教师开设讲座分享经验,内容包括与家长沟通的策略、班级家园共育中的做法、如何落实家庭教育指导等。我园打破各园区界限,在集团内倡导师徒结对,徒弟在家园共育工作中遇到困惑时,可以随时向师傅请教,问诊把脉,提高家园共育质量。
2.开展“并喻式”实践交流
“并喻式”实践交流即同一年级组教师间的互学交流。同一年段组教师每月以小组共研、沙龙活动等形式,就家园共育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展开研讨。比如:在“中班亲子阅读指导策略”研讨中,中班年级组教师就家园阅读氛围的营造、幼儿读图能力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同一年段组教师共同学习、共同研讨,提高了教师开展家园共育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家园共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3.开展“后喻式”专业解读
“后喻式”专业解读指年轻教师对老教师创新思路的反哺影响。年轻教师虽然实践经验不足,但他们有一股探索的热情,且思维活跃、专业理论过硬,能推動幼儿园不断砥砺创新。每学期末的“家+园”合作论坛中,我园鼓励年轻老师走到台前,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推动家园共育更多元的创意做法,同时也激励老教师向年轻教师学习新点子、新思路。
三、共育:推进“三优化”家园活动, 从封闭到开放
幼儿园不是一座孤岛,只有打破“围墙”,变封闭为开放,与家庭良性互动,才能让教育向美而生。我园利用“三优化”策略,充分发挥家长的内生力量。
1.优化家园互动阵地
除了使用家园联系册、家园互动墙等向家长传递教育理念、宣传幼儿园课程、分享育儿经验外,我园还实施“线上家园云互动”活动,拉近家园之间的距离,为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育儿指导。同时,借助公众号、班级群等发布课程故事、教育资讯、活动照片及视频等,使家长不进幼儿园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幼儿园动态,看到孩子的学习与成长轨迹。
2.优化家园联络方法
以往幼儿园、班级开展活动,教师总会习惯性地发布语气比较生硬的通知,如“六一节玩水游戏,请为孩子带来……”现在我们对信息通知进行优化,以“倡议”的方式让家长明确每一个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如“亲爱的家长朋友,为了践行‘做生活的主人,享幸福的童年培养目标,结合儿童节这一孩子们自己的节日,我们将开展‘柯桥娃过六一节日活动,让孩子们走进爸爸妈妈的童年,感受生活的变迁,体味不一样的童年。请您与孩子展开一次亲子共话,聊一聊您小时候吃过的老味道,玩过的老游戏,看过的老手艺,让孩子提前预热,为节日的到来做好准备……”这样的通知使幼儿园与家长共同站在了育人的角度,能引发家长的共鸣。
3.优化家园活动内容
家园活动在集团统一领导下进行,统一把脉、方向一致,考虑活动与课程、幼儿、家长之间的关系,丰富活动内容,优化活动质量。比如:借助家长资源在消防安全日开展“消防员叔叔进校园”活动,幼儿与消防员叔叔零距离互动,在真实体验中增强消防安全意识;邀请家长开展“助教”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审议、架构与实施等,使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四、共生:形成“三参与”评价机制,从被动到主动
教育的世界是自由的、丰富的、濡染的,教育的内涵是宽泛的、深刻的、自觉的,它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支蜡烛点亮另一支蜡烛,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也期待,在家园共育探索中,一个教师能带动起另一个教师,一个家长能带动着另一个家长。我园借助家长“三参与”机制,使家长成为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之一,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1.参与对幼儿园的评价
每学期我们都召开集团家委会会议,请家长评价本学期集团、园区的各项工作。我们不定期邀请家长参观食堂,体验幼儿膳食,评价幼儿园食品管理质量;我们开展面向家长展示的课程活动,请家长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评价;等等。
2.参与对教师的评价
每年年底开展家长满意度调查,把家长满意度结果纳入教师年终岗位考核体系,成为教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设立园长信箱、园长热线,接受家长的日常监督,通过督评结合促进教师工作实效,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
3.参与对其他家长的评价
围绕家园一体思路,我园每年开展“最美家长”评选,幼儿园、家委会通力合作,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表彰一年来为幼儿园教育默默助力的同行者。通过宣传发动,寻找“最美”身影,形成紧密联结的集体;通过班级选拔,挖掘“最美”故事,激励携手共育的热忱;通过事迹宣讲,诠释“最美”定义,传递爱与陪伴的幸福;通过颁奖表彰,打造“最美”教育,共建家园和谐的氛围。
“家+园”合作共同体的构建和实践,让我们看到家长正在发生着变化。他们从“旁观者”“被动参与者”逐渐成为“管理者”“支持者”“参与者”“评价者”,家园合作不断助推着集团的稳步发展。我们也将继续走在家园共育的探索大道上,不断谋求在原色上增添新的色彩、在原味上调制新的味道,家园牵手同行,让幼儿享受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