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必准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随着2020 年脱贫攻坚的顺利完成,我国正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1]。2021 年2 月,“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牌子被永久性摘下,“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牌子正式挂上,这意味着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的发展,将会花大力气解决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乡村必然也必须实现现代化。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种要素配置齐全、多种功能协调联动,数字化建设也在其中。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可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从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到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这些年来,在党的领导和努力下,中国乡村数字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由33%上升至36%,较上年提升3 个百分点,其中,全国县级农业农村数字化管理服务机构覆盖率为75.5%,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达23.8%。中国乡村数字化建设虽然速度较快,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正如这份报告最后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指明了方向:“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数字服务体系,建立涉农数字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2]数字时代,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好数字技术的作用,用数字技术对现有乡村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用数字技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在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持与助力。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 年)》等文件,建立健全了我国农村数字化建设发展的“四梁八柱”。根据2022 年3 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 比例均超过98%,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55.9%,村级信息服务站点覆盖率超过80%,乡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全国53 万个行政村。但是,当下乡村地区确实还存在信息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农民自身数字意识不强、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数字乡村战略首要面对的核心问题是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在推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重要作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物质条件,为乡村产业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和乡村生活数字化等提供基础设施支撑。”[3]相比于东南沿海地区的乡村,中西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报告》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呈现“东部发展较快、中部次之、东北和西部发展滞后”的现象。从地区角度来看,特别是一些西部山区县,其地理位置险峻,地势特殊,居民居住比较分散,人口密度低,网络铺设成本高、难度大、运营收入少、投资效益低,数字技术推进到这些农村具有较大难度。从资金成本角度来看,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必须依靠当地政府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共同出资建设,由于各地政府财政收入不同,一些偏远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存在着前期进度缓慢,后期维护跟不上等问题。概言之,相比于东部乡村,中西部偏远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整体薄弱,“一次施工,常年失检”的现象屡见不鲜。
国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时代国民基本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能力、发展潜力、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农民数字素养是农村居民正确和合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学习、工作、参与市场交易等信息交互的能力[4]。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农村加速普及,农业电子商务风起云涌,农村电子政务发展迅速。但与东南沿海农村相比,中西部山区县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相对缺乏且质量不高,很难留住大量数字人才。当下中西部山区县农村存在着大量的“数字贫困者”,这一群体大多数年纪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手中的智能手机只是通信工具,并没有成为互联网工具。除了大量农村“数字贫困者”,农村还存在一批手机沉迷者,这一群体主要以青壮年为主。相比于“数字贫困者”,他们会使用智能手机进行通信和网络娱乐等基础性操作,但在使用高技能和文化要求较高的应用方面(例如电商直播等)比较欠缺,不能为数字乡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亟须推进非网民群体,特别是农村非网民群体继续再学习,提升自身数字化水平,解决非网民群体无法接入网络,在出行、消费、就医、办事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同时也要解决好农村一些群体沉迷于刷短视频、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问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治理数字化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数字政府、高效服务乡村的重要保障。”但像乌镇这样走在时代前列的数字乡村毕竟是少数,多数数字乡村治理依然面临着乡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人才严重不足、发展资金不足等最基础的问题。首先,乡村数字治理需要高效率的数据中心,而大多数乡村,特别是西部山区县数字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根本支撑不起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对网络基础环境的需求。其次,数字乡村治理需要专业的数字人才,数字化专业人才是推动乡村数字治理的重要力量[5]。而一些偏远乡村吸引力不足,乡村人才短缺,真正懂技术的人才稀少,乡村很多基层干部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效率跟不上数字时代的步伐,这给推动乡村数字化建设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最后,数字乡村治理需要大量财政进行前期“输血”支撑,可现状是一些地方政府,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财政吃紧,在推动数字乡村治理与建设方面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但像乌镇那样能真正运用好各种互联网技术的乡村屈指可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使乡村的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6]。要重点加强“偏”“险”“稀”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村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要让先进群体带动后发群体学习数字技术,提升农民数字化水平;要发挥好国企主力军作用,兜底乡村数字化治理。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关乎未来农村能否成功数字化转型的基石,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布局。”[7]首先,各地要坚决落实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通过开展宽带入户、5G 到村等数字基础建设活动,持续推进光纤宽带和5G 无线网络建设,提高有线、无线上网信号覆盖率,确保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其次,各地落实好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补齐僻远地区通信网络设施短板,支持偏远地区数字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彻底实现村村通宽带的目标,解决阻碍僻远地区数字乡村建设的拦路虎。最后,各地还要完善维护数字基础设施管理等制度,解决好“一次施工,常年失检”等问题,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基础。
乡村的发展需要一批又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人才,这样一批先进人才有利于带动农村非网民群体学习数字技术,提升文化教育水平,使得他们共享数字时代的巨大红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8]。首先,各地基层政府要积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农民工、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因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作用是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1],乡村数字化建设需要通过他们逐步将数字化、智能化思想、观念、意识引入乡村,更好地带动村中老年群体主动或被动地学习数字化技能,从而使得农村非网民群体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其次,各级基层党委要经常开展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行动,不断巩固强化农村非网民群体使用智能手机的习惯,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教育水平;还要实施数字化新农民培训工程,组织举办知识讲座和培训指导,培养一批能熟练运用数字化终端设备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民网红主播,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最后,各级政府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面向农村青年群体,推送有关乡村生活的内容资讯,激活广大农村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汗水洒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而不是将大把的时间浪费在刷短视频、玩网络游戏上面。总之,只有切实提高农民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数据才能真正成为农民生产的“新农资”,手机才能成为农村生活的“新农具”。
偏远乡村长期存在着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人才不足、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只靠当地地方财政是难以有效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肩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战略部署的责任,国企结对帮扶欠发达乡镇是脱贫攻坚战有效的重要举措。要继续发挥好国企主力军作用,以乡村数字治理为切入点和突破点,下大力气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国有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继续积极改善当地的交通、电力、通信、水利、医疗等基础服务,为乡村数字治理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国有企业继续开展结对帮扶,在帮扶过程中,不断建设当地数字化人才队伍,实现乡村数字治理从“输血”向“造血”转化。三是发挥国企桥梁纽带作用,相对于财政资金,国有企业在资本管理与运作方面更具优势,更能吸引市场力量参与[9]。国企能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的方式,引导东部加工企业前往偏远乡村设厂,增加当地政府财政收入,为乡村数字治理保驾护航。近年来,各地农产品直播带货越来越火爆,一系列官方或非官方助农活动(央视主播助农带货、明星直播带货等)兴起的现象再度表明乡村数字建设迫在眉睫[10]。
中华民族要复兴,乡村必须要振兴。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村数字化是首要任务,解决好数字化,才能实现现代化。如何实现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关键还是靠人,靠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只有他们下沉乡村,建设好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探索各具区域特色的数字乡村治理模式,带动提升乡村农民数字素质和技能水平,才能更快地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更好地为数字乡村建设保驾护航,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让全体中国人民共享数字时代带来的巨大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