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美好生活诉求的影响因子研究
——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为例

2023-08-28 13:49杨小福
南方农机 2023年17期
关键词:西秀区村民农村

杨小福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 贵阳 550000)

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但“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要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1]。现阶段我国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实践看,发展不平衡,最突出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最突出的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因此,解决“新矛盾”的关键在发展农村,应在切实消除影响农民美好生活诉求的因素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振兴。

1 西秀区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概况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烈士的故乡,全区辖21 个乡、镇、办事处,3个新型社区,2022 年总人口64 余万人。2018 年9 月18 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反馈贵州省2017 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结果的函》,文件指出,经国家专项评估检查,西秀区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2018 年9 月25 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通告,同意西秀区等14 个县(区)退出贫困县。自此,安顺市西秀区彻底摘掉“贫困帽”,实现完全脱贫,西秀区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继2021 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后,西秀区政府等相关部门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指示精神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广泛的政策宣传、责任分配和工作落实,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为抓手,认真落实“四个不摘”[1]要求,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根据2022 年安顺市西秀区乡村振兴局发布的信息,西秀区共有9 个贫困摘帽乡镇,134 个贫困出列村,建档立卡脱贫人口15 931 户59 451 人(含开发区和龙宫镇2 244 户7 659 人),“三类人员”监测户200户共计709 人(其中,已消除风险户91 户,共计338人,未消除风险户109 户,共计371 人)。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明显成效,农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2020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304 元,增幅7.8%。2021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149 元,增幅11.3%。已建档立卡的15 931 户脱贫户,共计59 451 人的“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当年扶贫标准;“两不愁”指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得到不断夯实,存在返贫风险的200 户(共计709 人)在“回头看”中被及时发现并纳入“三类人员”监测帮扶,有效遏制了规模性返贫事件发生[2-3]。同时,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方面,西秀区依据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文件,初步研究并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在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因底子不足、发展过快,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西秀区农村村民美好生活追求和整个乡村振兴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2 农民困境

2.1 医药昂贵难报销

一是因为农村缺乏医术精湛的医生、医疗条件好的诊所,小病可以到镇上就诊,大病则需要到城区的大型医院,医疗条件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受种种因素影响(如物价上涨等),医疗保险从开始实行的每人10元涨到了2022年的每人350元,如果家庭人口稍多,一个家庭就要花费上千元,使“为稻粱谋”的农民群体增加了不少经济负担,但又迫于患重大疾病的风险压力,“不得不”花钱买个“心安”。三是目前我国医疗制度还不够完善,一般轻微的疾病可以医保报销,但遇到重大疾病,很多费用往往不能报销(如医疗设备使用费等),因病返贫、致贫的风险影响农民幸福感。

2.2 农村教育成本高

一是农村普遍缺乏师资良好、教育基础设施完善的村校,需要到较远的镇上或城里就读。二是学前教育开支较多,一个孩子单学费每个学期需要2 500元左右。三是我国在2006年正式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小学、初中纳入义务教育,免去学费。不过有家长反映虽然免去了学费,但各种资料费、保险费、就餐费加起来,费用比没有实行前更高。

2.3 “养老难”问题突出

一是由于城市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公共设施等比农村优越,大量青年涌入城市生活,衍生了“老人村”“留守儿童”现象。老龄化社会渐进,老年人缺乏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令人担忧。二是子女成家立业后是否分开居住成为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有很多老年人为了追求“自在”而选择与青年人分开住,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生命安全问题等突出。三是部分建档立卡脱贫户滋生“等、靠、要”思想,在缴纳基本养老保险上存在侥幸心理,配合提供参保信息意愿不积极,导致参保信息更新不及时、与城乡居民养老信息内的数据比对不吻合、到龄时欠费不能正常领取待遇等情况。

3 农业困境

3.1 传统农业成本高

一是受地形影响,整个安顺市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域,除少部分区域有较小的盆地之外,其他区域多为山地,地块支离不成片,大型机械无法进入田地,不能效仿北方平原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虽然原始牛耕时代已经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卓越成就而逐渐消失,但取而代之的小型机械化作业效率始终无法与平原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相比拟。因机耕道建设不足,小型机械要跨越崎岖、偶遇垮塌的泥巴田埂进入田间地头,耗费的体力不亚于牛耕时代,靠发展传统农业,致富难。虽然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修建机耕道,但数量远远不够(有的村只有一条)且分配不均(有的村多,有的村少)。由于地方财政紧缺,有的山间盆地不得不将机耕道修在半山腰,农作物需要马驮上来才能用车运输。二是传统作物市场价格低,经济效益不高,当地相关部门引进的高收益作物,如红薯、高粱等的市场价格不稳定,有的农户种植一两年后不得不再次回归传统作物种植。大部分农村产业发展尚未有效惠及村民,虽然每个村都引进了产业,但由于刚起步,缺乏专业指导,未形成气候,对大部分村民来说,并不能增加其实质性收入。三是近年来肥料价格,尤其化肥价格大幅上涨,大大增加了种植成本。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 年5 月初,全国流通领域尿素(小颗料)价格为2 934.3 元/t,同比上涨32.7%;复合肥(硫酸钾复合肥,氮磷钾含量45%)价格为3 861.4 元/t,同比上涨55.2%。此外,人工工资、种子价格等上涨导致农作物种植成本升高,投入与产出基本持平,大额开支只能靠打工。青壮年大部分出门务工,农村缺乏高效劳动力,有些村庄成了“空心村”,传统农业正在凋零。

3.2 产业发展困难

一是由于资金扶持跟不上发展需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推广等要素提升受到严重影响,致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不强。同时,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化程度不高,导致农户增收渠道不广,收入路径相对单一。二是产业发展不够均衡,除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乡村振兴示范点之外,其他地方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条。除了乡村振兴示范点(如旧州镇新寨村)产业链相对成熟,农民收入得到了大幅提升,总体上西秀区产业发展目前还处在萌芽阶段,有的地方因群众工作没有做到位,产业发展受阻。如新场乡长树村联系外包引进某产业,有土地承包商以100元/年的租金承包某村民名下所有土地(约半亩),要求推倒田埂,作平田处理,但村民因担心自己土地界限不明产生纠纷,不愿承包出去。三是引进产业存在短板,如轿子山镇厦耳村引进的楠竹产业,由政府每年补偿村民400元/亩,鼓励村民将土地全部用于种植楠竹,到2022 年已有5 年,不仅尚未有效增加村民收入,导致财政无效开支,还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农户意见较大,甚至有村民希望挖掉楠竹,恢复传统作物的种植。四是既有产业缺乏专业人才。新场乡长树村的冰脆李产业,每年产量能达到约20 万斤,如果卖出去将大大增加村民的收入,但由于缺乏有经验的销售人员,找不到销路,每年都有大量的李子烂在树上。五是由于监管力度不够、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致富带头人责任意识缺乏等因素,有的产业成为部分人的牟利工具,并未有效带动当地农民转型创收。

4 农村困境

4.1 饮水安全与基层治理问题共存

2021 年9 月以来,西秀区个别村自来水管道老化,水管破裂严重,抽水用电成本远远高于所收水费,承包者不愿继续管理,断水、停水等现象频发,严重影响到了村民正常生产生活。与之相对应的是基层相关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对村民所反映的停水问题置若罔闻,不仅不尽力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压制问题,存在对上级谎报、瞒报等情况,致使村民饮水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严重损毁了党员干部和基层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4.2 村民素质不高影响乡村风貌

部分村民由于缺乏公德心和公共意识,集体财产保护意识淡薄,为了一己私利,毁坏公共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某村脱贫攻坚时期,政府出资修建了村级公路,但有村民反映,有“寨里人”的挖机经常在上面碾压,向政府反映该情况,得到的反馈效果也并不明显。平整的水泥路变得坑洼不平,影响了村民的出行和村寨的美观。此外,懒惰、赌博等陋习也影响着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村风的构建。

4.3 政务公平公正有待加强

一是在惠民政策方面,现行低保政策是促进贫困户脱贫的重要保障,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惠民政策,但不同乡村享受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的对象经济条件参差不齐,甚至有的低保对象比未纳入低保的居民经济条件好;在易地扶贫搬迁保障房分配方面,有村民反映条件好的人分配到了,条件不好的人反而没分到;有的贫困户在政府帮助下实现脱贫后逐渐富裕起来,而有些没有享受贫困户待遇的村民因为疾病或者家庭变故而徘徊在贫困边缘。因此,需要相对灵活、严格落实的跟踪监督机制,将扶贫资金给予更需要帮助的人。二是合村并寨后,原始自然村享受相关政策或资金的公平问题。合村并寨是我国一些地区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为了改革落后农村结构和管理体制,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好地集约土地发展经济,将几个毗邻的自然村整合起来,建立农村社区的综合改革和探索。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高效统筹发展等等,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在新的村集体工作中,村干部主持工作时本应该确保每个自然村在乡村建设中公平发展、雨露均沾、平等对待,但有的合并村并未能充分体现这一原则,村民意见较大。

4.4 土地征收衍生了新问题

在城镇化进程中,难免涉及村民土地被征收,大部分村民获得了一笔丰厚的补偿款,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由于缺乏理财经验或者有不良嗜好,部分村民财物两空。有村民获得土地补偿款后大吃大喝,甚至赌博,将补偿款挥霍一空。因此,土地征收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可变因素,进行广泛宣传和相关引导教育,尽可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以上种种情况说明,西秀区村民对物质和精神的诸多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中国的“三农”现状。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背后映射的是基层治理短板,是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基层工作人员需要切切实实逐各攻破的难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工作者应该充分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文件精神,坚持“人民中心论”,秉持痛痒相关的原则,以五大振兴为抓手,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使中央乡村振兴文件精神在真正意义上落地生根。

5 五大振兴破冰,稳步推进共同富裕

五大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总目标的方法论。突破“三农”困境关键在用好用活五大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在全面加强党对乡村工作的组织引领的前提下,坚持“人民中心论”,实实在在解决西秀区农民、农业、农村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合理有序地推进西秀区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制度保障,稳步推进共同富裕[4]。

5.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宗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深刻揭示了党与人民的关系。任何情况下,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都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一是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民是乡村的主体,是乡村的开拓者、实践者,乡村振兴最终受益的是农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农民最有发言权,要尊重农民的主体性,深刻洞察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致力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二是要激发农民在乡村振兴运动中的主体性作用。国家实施的民生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生之忧,大部分人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国家层面的帮扶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实现共同富裕,人民要发挥主体性作用,靠勤劳和智慧致富。三是要准确把握广大人民的需求。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体就是“去民所忧,造民所乐”。基层干部要实地调研,以解决农民的现实困境和迫切需求为突破口。对严重影响农民幸福感的医疗、教育等问题,要及时出台相关改革文件,并严格落实。1)弘扬中医文化,挖掘本土中医人才,为“土医生”合法行医创造便利;推动城乡医疗事业从“盈利性质”向“服务性质”转变,助推实现全民免费医疗。2)在符合条件的乡村打造村小示范点,探索村小运作经验,助推乡村教育振兴,实现“不出村,有书读”;提升乡镇中小学教师福利待遇,吸引并留住优秀师资,缩小城乡教育差距。3)对于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要加大案件侦破和监察力度,尽职尽责,令群众满意。4)城镇化进程要尊重农民的意愿,秉持公平原则,协调各方,尽量满足农民的合理诉求;土地征收要做好后续保障工作和风险防范工作,避免农民“丢了土地,没了生活”。

5.2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推动低效益传统农耕的转型,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生活富裕。因此,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实到增加农民收入上来,推动乡村生活富裕。一是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村发展、符合本村优势和特色的产业,防止照搬照套。杜绝为了完成指标,搞形式主义“一阵风”,要立足于可持续性,谋划长远产业,真正落实产业富民。二是要谋划并搭建安全、可靠、畅通的产业链和营销体系,关键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做好、坐稳市场,避免简单的一产“接二连三”。三是做好风险防范,确保产业发展出现问题后,不给村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麻烦。四是努力挖掘培养具有浓厚乡情的产业发展本土人才,确保留得住“材”。不能富了老板,丢了老乡,要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3]。

此外,农村成熟产业的形成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有些农户长期以来形成的农业生产“习惯”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在产业振兴过程中,推动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同时,也要考虑这一部分人的利益,要通过有效方式,从源头上压低肥料、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例如跳过中间商,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并严惩哄抬农资价格的行为等,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施惠于农。

5.3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打造留得住的人才队伍

习近平同志曾言:“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如果乡村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一直单向流向城市,长期处于‘失血’‘贫血’状态,振兴就是一句空话。”[1]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面对人才单向流动的困境,一是要完善政治体制改革,营造良性的政治生态,淡化党内的权利意识,使人才在乡村也可以大有作为;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1]。二是增加与高校科研团队和有口碑企业家的合作,依托企业家的资源优势和当地高校相关领域科研队伍的教育功能和专业理论优势,开展“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群众教育,让村民将乡村振兴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由“要我振兴”向“我要振兴”转变。利用充分、高质的高校人才资源开展乡村振兴对准帮扶,并建立完善的工作对接长效机制,确保乡村振兴工作的延续性。三是重视利用“新乡贤”,培养综合素质高,懂产业、懂技术、会经营、敢于吃苦耐劳的本土人才,建立本土人才库,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福利待遇,让人才留得住,鼓励有浓厚家乡情结、有能力的本土大学生积极投身乡村,全心全意服务农民[5-6]。

5.4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改善农村人文风貌

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气象”[1]。文化振兴是一场观念的振兴、精神的振兴,为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主体提供了内源动力,它影响深远,是五大振兴中最为厚重的一环。由于整个乡村振兴进程中人是主体,任何活动都需要人参与,人的知识结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主体活动的效果[7]。正确的主体活动能够促进乡村振兴进程,偏狭的主体活动则会阻碍甚至破坏乡村振兴进程。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于改变实践主体的综合素质,是人的自我道德、知识、技能等的全面振兴。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掘传统和具有本土特色的、深入人心的、积极的、容易接受和传递的元素,由基层组织引领,依靠素质高的教育团体、公益团体、大学生等,在农村进行广泛的文化宣传。如围绕党和人民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红色文化,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勤俭节约的优良家风,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乡贤,各种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民俗,惩恶扬善、催人奋进的本土民间故事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祖祖辈辈在漫长的农业劳动中形成的智慧结晶,需要靠村民充分挖掘、代代相传。

文化振兴都演绎成了一种以“打造铭牌,吸引游客,创造收益”为导向的文化产业振兴。中国传统的文化概念最早出自《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中的“文”通“纹”,有现象、迹象之意。儒家所说的“文”,则主要指代周公创立的“礼仪”体系,所以孔子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最为重视六经,因此文化在孔子这里可以理解为“文以化之”,用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去熏陶人,变化人的气质。从这一层面来说,文化振兴的终极目的不是让文化成为产业,从而让人民获得直接经济收益,而是“文”以“化”之。

一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传承和弘扬本土励志故事、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尊老爱幼、无私奉献、团结合作、勤劳朴实、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引导村民改变气质,激活乡村文明活力,使乡村移风易俗。如传统祭祖风俗的“慎终追远,而民德归厚矣”即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来实现“文化”的目的。二是以道德教育为主,以法制教育为辅,从娃娃抓起,避免急于求成。古人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德教育可以助人“知是非,明善恶,有温情”;普法教育可以减少各种犯罪和违法行为。文化振兴的本质是一场教育运动,也是化民成俗的过程,是一项长久大业,见效慢,因此要避免激进主义,切忌急于求成。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方位发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修身精神,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抓手,将优秀传统文化从幼儿园开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让村民从小树立至善的价值观念,只有这样,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睦邻友好的社会氛围才有望建成。三是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奖惩机制,遏制陋习。通过文化讲堂、讲故事、普法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教育,让村民自觉抵制赌博等陋习,为文化振兴营造良好环境。

5.5 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安居乐业的乡村

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1]。良好的生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坚持绿色发展并综合治理农村的突出环境问题。既要推动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又要在此基础上营造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构建生态宜居魅力乡村要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优化的发展之路,建设一种布局精美、生活和美、环境优美、生态优良、社会和谐的魅力乡村。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与现代科学技术、特色民族文化、生态环保相结合,建设现代化生态宜居的魅力乡村[8]。

一是加强对乡民的环境保护教育宣传,增强乡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二是乡村建设要与生态环保相结合,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三是加强乡村生活垃圾治理,修建垃圾收集、处理站和生活污水处理池等;四是加大财政投入,缩小公共服务差距;五是合理利用土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公共设施;六是出台相关政策,做好公共设施的维护和保障工作;七是推动民族建筑风格如屯堡人的石板房、苗族的吊脚楼、仡佬族的干栏式建筑等与现代化建筑风格相结合,既可以体现传统村落建筑风格,又可以体现现代建筑风格[9]。

5.6 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高质量乡村治理体制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1]。乡村振兴是一个涉及政府、农户、企业、社会组织等多主体,产业、文化、生态建设等多目标同时进行的系统工程,难点多、挑战大,需要一个强大的领导核心和组织来引领。因此,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只有培养一个强大的基层组织领导核心,一个团结协作的组织团体,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村民谋福祉、为产业谋发展、为乡村谋建设的基层组织,才能正确引领乡村全面振兴[10]。

一是要坚持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和协调多方的组织优势,汇聚多方有利资源推动乡村振兴,提升资源以及人才建设的统筹能力,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与资金倾斜力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结合“十四五”规划,促进“农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对乡村振兴的引导。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既要传达转化上级领导的思想和指示,又要管理和服务全体人民,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基层组织对村集体工作的领导,突出“党建+文化”“党建+文旅”“党建+产业发展”“党建+生态建设”的时效性。另一方面要选贤任能,选拔、培养德才兼备、吃苦耐劳、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干部作为服务人民的中坚力量。三是要改善基层人才结构,提高乡镇、街道高学历人才录取比例,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培训力度,提升其知识水平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人才队伍,建立人才数据库,保证组织后继有人。四是要通过多种渠道选拔人才,选好配强人民心中的基层党组织书记。纪委部门要做好监督工作,确保选拔程序的全过程民主,防止买官卖官、选举作弊等现象发生。在因村派人上下功夫,选贤任能,把能力强、素质高的能人派往乡村驻村帮扶,并注意做好干部换届、调动的工作与责任对接,确保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五是要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建立严格的跟踪问责机制,使干部的工作与年终评奖评优、绩效挂钩,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保证组织力量经久不衰;纪委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老干部、老党员腐败问题和农村集体财产纠纷的审查力度,严厉惩治历史遗留的腐败问题,保证集体财产和村民利益不被非法侵占。

6 结语

综上所述,办公室的工作模式干不好乡村振兴,领导干部要避免形式主义,不能为应付检查作“形式报告”,对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大小事务要感同身受,高效解决,不能置若罔闻,要多下乡调研,与村民“话家常”,体察村民的困难和现实所需,并有针对性地推进五大振兴,实现强农业、美乡村、富百姓,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民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以服务员的姿态尽量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方方面面,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检验。

猜你喜欢
西秀区村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泉州市老教委赴西秀区考察交流
安顺市
西秀区开展留守儿童家长培训
西秀区委离退局慰问困难老党员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