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是一种有限资源,其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许多区域地下水受过度开采的影响,出现水位下降、水资源供应不足等问题;一些区域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升高,造成水质污染。因此,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修复至关重要。
《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管理和修复》一书以全球淡水资源利用现状、地下水系统结构、地下水补给情况、气候变化及地下水水质为引导,从地下水的处理、开发、管理及修复等方面对地下水管理与保护进行系统研究。在地下水管理方面,重点分析了法规框架、综合水资源管理、监测、数据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地下水资源保护、模型与优化、人工含水层补给等内容;在地下水修复方面,开展了风险评价、修复调查和可行性研究、污染源区修复、溶解相修复、修复技术测定等方面的研究。结合该书,笔者对地下水超采的综合治理与修复进行探讨。
地下水超采是指地下水的开采速度超过了地下水补给的速度和能力的现象。地下水超采具有多方面原因:其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及经济发展需求加大导致对地下水的大量开采,特别是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需求增加;其二,某些地区缺乏科学、高效的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水资源分布不均,过度依赖地下水资源;其三,地下水资源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的限制和控制措施,导致地下水开采无序和过度;其四,干旱、气候变化和降水减少等导致地下水补给量减少,难以满足用水需求;其五,地下水受到污染,部分地下水资源无法被有效利用,从而加大了对其他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压力。地下水超采对水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河流干枯、土地沙漠化、生态系统退化及地下水质恶化等。为此,结合书中内容,提出以下三点措施。
1)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首先,政府应制定合理的地下水管理政策和法规,包括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地下水资源的管理责任和权限;制定合理的地下水开采许可制度,确保开采活动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设定合理的地下水开采配额,确保开采速度不超过补给速度。其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建立覆盖范围广、密度合理的地下水监测网络,监测地下水位、水质和补给状况等。需要使用自动化的监测设备,实现实时或定期监测数据采集。水资源管理部门应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包括长期趋势和季节性波动,了解地下水系统的水量平衡和补给状况,根据监测数据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量,制订合理的开采计划。此外,还需要监测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浓度,评估地下水质量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污染问题。
2)提高用水效率和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节约用水可以降低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压力,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提出激励和奖励措施,推动节水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科研机构和行业组织可以研究和开发创新性节水技术和设备,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企事业单位可以自觉采取节水措施,使用节水设备,如节水淋浴设备、节水厕所、节水冷却系统等,制定节水计划和目标,并将节水意识融入日常运营和管理。农业部门须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田的水分蒸发和灌溉水浪费;使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和智能灌溉控制系统,根据作物需水量调整灌溉水量和频次。公众可以通过改变个人的用水习惯,减少浪费,合理使用水资源。此外,水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定期进行用水效率评估和监测,分析用水行为和趋势,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还可以与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合作,共同推动节水工作,建立多方合作的平台和机制。
3)推行地下水资源补给措施。首先,水资源管理部门应进行水文地质勘探,调查研究地下水补给区的地质特征、地下水层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其次,应建立地下水资源补给机制,通过水文学研究和建立水文模型,探究地下水补给机制,如降雨入渗、河流补给和人工补给等;通过水位监测、水质分析和水文数据分析,评估地下水补给量和补给时空分布的特征。最后,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实施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包括建立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限制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补给区的破坏;采取措施防止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保持地下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和水文条件的稳定性;通过建设水库、蓄水池、人工湿地等收集和储存降水,以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实施人工引水和水量调节措施,将水资源从富余地区引到缺水地区,增加地下水储量。
综上所述,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与修复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综合運用政策、法规、技术和管理手段。同时,相关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需求等因素。
作者简介:张广艳(1973—),女,河北廊坊人,河北省廊坊市水利局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资源管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