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
摘 要: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中运用良好的阅读情感去深度体会和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学好语文知识。文章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在我国已经推行多年,在整体落实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教师决不能因此而满足,而是应该时刻审视自身的课堂教学是否存在不足,还有怎样的优化空间,并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反馈,对课堂进行及时有效的改革。在对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进行审视的过程中,将其中发現的不足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部分教师存在教学理念上的落后。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地区,教师所使用的仍然是应试教学的手段,他们将学生的语文成绩作为自身教学所要追求的唯一目标,如果学生的分数取得了进步,就代表教师在其身上投入的教学指引获得了成功;相反,如果学生的成绩有所下降,就说明教师的教学陷入了失败。这种“唯分数论”很容易对学生形成错误的导向,学生会认为只要自己的成绩过关,就能受到教师的青睐,因而在日常教学中便只注意对个人分数上的提升,而忽略了对个人人文素养的养成。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观念必然会对学生的自我塑造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必须要做到对自身观念的及时纠正,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为教学的核心。只有树立起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其次,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存在误区。有些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相对先进的教学理念,但他们往往会发现,在进行实际授课时,自身的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提升,学生根本不愿意配合教师进行教学,面对教师提出的阅读问题,学生也是敷衍了事。而在对这些教师的语文课程进行深入分析时,通常能够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教师对学生提出了某一个阅读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回答。而在回答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会将那些与参考材料不相符合的理解全部否定,只留下那些与参考材料相似的答案。由此可见,这些教师虽然具有进行阅读教学的意识,但对阅读教学的意义没有深入发掘,使自身的课程流于表面,最后甚至损害了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自主性。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视个人理解与领悟的学科,它与非黑即白的逻辑学科存在着根本上的不同,教材给出的答案只能算是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的一种参考,并不是说与参考答案不同的理解就完全错误。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并鼓励学生尽情发挥个人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理解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开展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所要培养的正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对他人的想法进行理解并与之形成共鸣的能力。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进行写作训练;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个人必然会不可避免地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沟通交流,而学生的灵魂也就会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无疑是与新课改中的素质教学方向相统一的。况且,阅读并非一种仅限于考试应用上的能力,相反,它渗透在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当要了解一件陌生的事物或概念时,最快的方式就是阅读其文字说明;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语言文字也是所使用的最为重要的一种沟通手段。因此,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更是在为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尤其需要重视对学生的个人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思想道德方面的熏陶。就前者而言,教师需要将学生对文字的感受作为教学的重点,而不是去一味地关注学生究竟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个人的生活阅历与语文知识储备都比较欠缺,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学生必然无法做到完善有条理地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剖析,他们的感受往往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流于主观的感受,而缺乏理性的逻辑。教师这时决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在阅读鉴赏时所使用的思路,并就学生的思路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像是利用由浅入深的提问带领学生透过表面文字分析隐藏在文字之下的精神内涵等,当学生具备了相对完整的语文阅读思路,教师便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对文段进行阅读与赏析,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而就后者而言,则是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将自己感受到的思想内容化为自身行为的一部分,借由语文阅读教学实现对学生的德育与美育。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由教育专家与教授共同进行编订整理的,其不仅完全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认知水平,而且在不同文章中所蕴含的精神道德品质同样能为学生的性格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深度发掘课文所具有的教学价值,不能仅仅将其作为字词教学的载体,而是要在阅读中带领学生去深切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其自身在字里行间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精神的震撼。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小学生虽然能够自己将阅读中产生的感受内化为自身的思想素质,但这一过程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教师仍然需要有意识地在阅读与实际生活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并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鼓励学生将阅读所得到的成果与自身行为进行有机融合。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优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引导学生对所要阅读篇目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是教学的起始阶段,却也往往是被教师与学生所忽略的过程。对教师而言,课前预习超过了课堂教学的范畴,自己鞭长莫及;对学生而言,他们并不具备预习的意识,同时也不知道怎样进行有效的阅读预习。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高效教学前,教师首先要从预习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与预习能力。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利用课前这段时间带领学生一同进行阅读预习。比如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时,教师先为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文中的将和相指的分别是谁?他们拥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文章主要描述了哪几件事情?二人最终的结局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阅读,并逐渐建立起问题引导的阅读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为教师减轻了教学上的压力。由于学生课前已经对文章具有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因此他们能更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阅读上的交流互动。利用节约出来的课堂时间,教师可以立足于本堂课的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阅读扩展,譬如阅读《史记》中的其他篇目,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能引起学生进行更多相关文章阅读的兴趣。而当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预习的能力之后,教师便可以将预习这一过程挪到课下,并让学生自主进行提问与解答,最终实现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养成。
(二)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的,积极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开展好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兴趣中去阅读,在阅读中去追求自己的所需,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从而逐渐形成一个喜爱阅读的良好行为习惯。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利用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为他们创设好的阅读环境和情境,结合信息技术把文章中的文字信息转变成生动形象的事物展现出来,以新鲜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阅读的氛围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在阅读气氛的熏陶下,在内心情感的感染下,学生会完全置身于情境模式中,融入文章的世界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情感内涵,展现学生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格品质魅力。教师在创设情境模式时要根据文章内容的形式和特点打造一个直观的视角来让学生去观察和体验,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时,让学生自主地去阅读和理解文章的含义,教师再以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或阅读之后进行探究和摸索,从而有效理解各个难点知识内容。
(三)开展合作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热情
在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之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要有所改变,以“以生为本”为核心开展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以生为本”主要是充分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学习需求为目的去制订合理、科学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要完全体现出学生的特点和优点,教师要作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去挖掘好学生的特长潜能和天赋,培养出学生良好的综合性学习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阅读活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和积极性。在分小组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以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为原则进行合理的分层和搭配,并在每个小组中设置好相关的职能,以带动整体小组阅读活动的有效性。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多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在阅读中去探究和思考,并根据每个小组中每名学生的职能作用去共同解决好这些问题。期间,教师要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帮助学生解决好各种难点问题,并做出有效的评价与反馈工作,使学生对文章的内涵有一个深度的理解和领悟。
(四)加强群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包括不同文体类型的文章,有的是描写景物的,有的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是讲的一些小故事,有的是讲述科学知识。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拓展阅读思维,开阔阅读眼界,并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情感意义,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根据每篇文章的主题去搜集一些与之类似的文章主题,并以结合式、对比式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去理解课文的含义,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其中对比式的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学生去学习,特别是在教学诗歌类型的文章时,可根据诗词的类型特点选取主题相似的诗歌,并对这些文章进行编辑或剪辑,以一句话或者多句话之间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观察和思考,并从中了解其写作手法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在不同的诗情意境下体会作者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五)开展实践活动,将阅读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语文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与此相适应的是,语文阅读同样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中体现最终的价值。将阅读与现实进行结合,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加强对文字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借阅读实现对现实生活进行有益指导,从而使学生养成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其个人的品性也能在阅读中得到养成。因此,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之外开展一系列兼具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实现阅读水平与个人素质的双向提升。譬如,教師可以在班级范围内举办演讲比赛或者是手抄报绘制比赛,根据本单元学习过的课文内容,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并对其进行深入扩展,在课堂之外查找与这一主题相关的种种材料,并将材料进行归纳汇总,最后将自己的探索成果展示在全班学生面前,再由学生投票评选出其中的优胜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将竞争元素加入实践教学,实现对学生的参与热情的激发,而在学生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时,其必然会对所要讲述的主题进行更加综合的阅读与更深层次的理解,其语文综合素养便能获得相应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海霞.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02):135.
[2]雷良锋.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法研究[J]. 文存阅刊,2019(04):100.
[3]薛志伟. 关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8):241-242.
(责任编辑:秦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