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

2023-08-27 15:38赵丽丽
家教世界·V家长 2023年8期
关键词:教养社交校园

【作者简介】

赵丽丽,合肥市红星路小学国际部语文兼职心理教师,合肥市刘艳心理名师工作室成员

【推荐语】

以爱铸成围墙帮你遮风挡雨,以情与你相连度过艰难险阻。天空不一定都是温柔的,时有雷电风雨,可我想让你不受伤害。在我看不到的远方,你有你的征程,而我就在你的身后,助你勇敢地探索这世界是什么模样。

【书籍简介】

本书以防欺凌教育的七大核心问题为主要内容,帮助家庭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进行合理的亲子沟通。提升孩子的情商,稳定孩子的情绪,锻造社交能力,告别社交障碍,从根本上远离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一直是家长、老师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很多家长焦虑担心,在我们看不到的校园生活中,孩子都经历了什么?他们遭遇校园欺凌的可能性有多大?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不受伤害?

家长们的这些焦虑和担心在《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这本书中都给出了很好的解答和指导。这本书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其作者白璐、[荷]桑德琳、杨湃皆是资深的心理教育工作者,长期从事心理学相关研究。本书具有特别强的指导性,家长和老师不仅可以在本书中寻求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还可以了解如何通过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支持孩子发展社会情感能力,学会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教会孩子相应的技能以成功应对校园欺凌。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步入社会后的适应能力培养也将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在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校园欺凌”这个概念在我的脑子里大概是这样的:一群拉帮结派的欺凌者对被欺凌者拳打脚踢。其实这只是校园欺凌的一种形式——肢体欺凌。校园欺凌行为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发生,除了肢体欺凌之外,言语欺凌(如叫骂、起外号、散布谣言)、社交欺凌(如经常忽视受害方,公开孤立受害方)、网络欺凌(如在微信或其他社交媒体上传播有关受害方的虚假的、负面的消息)、性欺凌(如性侵、性騷扰、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受害方的隐私图片、用带有负面性寓意的语言攻击受害方等)都属于校园欺凌的范畴。

一些情节较轻的霸凌行为很容易被家长老师看作“闹着玩儿”或“调皮捣蛋”。只有事件性质较为恶劣时,才会被重视并得到处理。

家长和老师对校园欺凌概念的模糊认识会使得孩子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压力、恐惧、紧张中,并出现厌学的心理和极端行为。

说到这儿,很多家长可能有疑问,孩子每天在学校的情况我们并不了解,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愿多说,家长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无计可施。针对这个问题,本书第三章中提到:其实,观察孩子到底有没有受到欺凌,并不需要家长和老师大费周章去调查。我们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留意一下他们每天的生活细节,便能发现一些异常信号。站在孩子的视角,学会与孩子共情,才是有效沟通的开始。

那么作为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远离校园欺凌。

本书的后五个章节进行了详细而切实可行的讲解,我感触最深刻的有两点:其一是“家长要高度重视民主的家教作风以及反思自身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任何形式的校园欺凌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恶性欺凌事件发生之前,被欺凌的孩子因种种原因选择沉默不告诉家长,使得被欺凌得以继续。被欺凌的孩子保持沉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告诉父母后,不能得到家长的关爱和理解,还可能引来训斥。凡是家庭缺乏民主氛围,教养方式为专制型、放任型、过度养育式的家庭,孩子必然缺乏与家长的沟通和情感交流,更怯于告诉家长自己被欺负的真实情况。其二是鼓励孩子交朋友。本书提到自信、社交能力强,合作能力强的孩子更不容易遭遇校园欺凌。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孩子们竞争压力变大,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十分关注,往往禁止孩子花费时间在交友上。好朋友的缺失,无疑为孩子应对校园欺凌埋下了隐患。

拒绝校园欺凌,要从根源的家庭教养问题上寻找解决措施。家长和老师,或许是孩子们的避风港,在孩子们离开港湾奔向大海之前,要教会孩子足够的技能,携手为孩子反校园欺凌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教养社交校园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教养方程式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