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意义

2023-08-27 09:03卜素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财会学习 2023年22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

卜素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引言

内部控制可视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系统性管理活动,也可视为推动单位发展的制度机制,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活动、业务活动的关键所在,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和相关工作质量与效果,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向着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在建设科学、系统的服务型政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意义

(一)划分单位各部门职责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进一步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职责,只有单位内部各部门间明确划分工作职责,规范工作行为,才能确保问题发生后有人负责,并及时解决。在内部控制管理实施下,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以及工作员工可以按照规范及要求开展各项工作,有助于高效完成各自任务,进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工作效率。

(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在各项管理工作中,必须借助一定管控才能实现工作目标,从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稳定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助力单位逐步实现分工明确、员工高效工作的目标。在内部控制体制的有效约束管理下,才能更好助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

(三)有效规避行政事业单位风险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有助于更好规避风险。面对当前社会复杂环境,行政事业单位更加需要发挥内部控制管理作用辅助单位进行规避风险,更好保证单位稳定健康运行。在内部控制管理实施下,单位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可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与义务,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对提高单位整体运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四)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

在内部控制管理约束下,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将具体会计工作作为抓手,通过不断优化会计工作流程、严格要求各岗位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单位制度规定有效开展各项工作,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具体需求制定出完善有效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制度,以提高单位会计工作整体水平,增强会计信息准确性、可信性。

(五)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内容,包括符合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流程严谨的办事制度、科学分工的岗位设置规定等多个方面,力求实现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及相关财务行为。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或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风险,切实提高管理效率,借助一系列科学控制方法和程序的实施,充分突出财务管理、业务监管等工作的实质性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

(一)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运行质量的客观需要

现代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紧跟时代脚步,不断完善、优化现代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以及与其他单位之间的权利和责任。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若想提高自身管理质量和水平,仅依靠几个部门的努力与合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单位内部自上而下进行全面协调、形成合力,才能共同进步发展。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只有建立在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合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分析内部控制管理内容可知,涉及一系列审计、会计、业务部门相关制度和规划,需要将内部控制管理贯穿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各个方面,属于一项复杂且烦琐的系统性工程。在内部控制管理实施下,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将各部门进行有效的连接形成合力,通过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更好服务社会和大众。

(二)内部控制是提高行政职业单位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一定公益性,但其自身也需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生存和发展,比如房管局、气象局、烟草局、环保局、城建局、交通局、审计局、发改委、林业局、公立医院、公立学校等均为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将面临更多风险,若想在市场竞争中稳定长久发展,合理应对风险,必须健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借助一系列制度与措施,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率,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目标顺利落实,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获得一席之地。

(三)内部控制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执行的需要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构建一套完备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有助于更好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各环节活动,切实发挥出控制和管理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贯彻实施国家政策法规,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制定是行政事业单位落实此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四)内部控制能为单位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有效、可靠,会直接影响单位内部工作的开展,甚至会造成诸多问题,因此,必须提高重视度,加强会计信息质量,唯有如此,才能助力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管理经营。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单位可以采取内部审计、岗位轮换、职务分离等手段,全面监督、控制会计信息采集、记录、归类、汇总等工作,确保各类问题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确保会计信息能真实有效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五)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产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采取限制接近、定期盘点、记录保护、财产保险等手段,加强管理监控行政事业单位财产情况,包括采购、验收、计量、仓储等环节,进而更好地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的完整性、安全性,有效防止各项资源浪费情况。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强化单位内部控制意识

若想使内部控制工作取得成功,相关人员的意识和行为一定要进行改变,其中最为关键的也就是领导者的意识,政府部门单位领导者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内部控制能够发挥的作用,一定要做好表率,从自己做起,同时让下属去接受内部控制的思想,去形成内部控制的概念,在最开始的设计以及执行阶段,作为领导一定要严格的要求,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另外,领导可以进行培训,让员工也能够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对单位的积极作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积极地进行监督,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实行的环境,让全员都参与进来,帮助内部控制的实施。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一套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确保内部控制最终发挥出的效果,而我们在建立体系的时候,一定要使其科学化和规范化,不能够仅凭个人的经验来去决定。在制定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切合单位运行的现状,以单位的目标去制定,这样在后续实行过程中,才能够贴合单位、适应单位。相关体系要严格,让制度去约束人,严格地按照制度去做,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实行。

(三)加大工作力度

内部控制基本上涉及了行政事业单位全体的工作人员,而相关人员内部控制工作时候的表现,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最终发挥出的效果。因此,单位一定要重视相关人员的素质,对其进行严格的要求,保证最终内部控制的质量。应该经常举行培训,加强其相关工作能力、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业务技能,并且需要科学地对其工作职责进行分工,以强化各岗位的工作配合,提高执行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遵照财政经济的方针、政策,做到统筹兼顾的同时,全面落实高质量的编制预算,将各个路径来源的资金、预算之外的经费、资产等纳入预算体系当中,保障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实施财务管理期间,应严格遵守节约、节流原则,做到对每一笔支出都精打细算,做到专款专用。对于预算执行情况应进行定期监管、审查,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发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真正作用。

(四)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制度

分工制度是指将不相容的职务进行结合,通过对职责任务的划分,实现经济事项的多方面制约与管控,将不相容的职业交由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和操作,可以有效避免差错、资源流失等情况的出现。

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各部门工作情况,建立责任中心,保障每一项经济活动与业务活动能够合理分工,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与基层职工一同参与,并建立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让人员之间形成控制机制,避免由于个人疏忽或失误造成相关活动、单位出现损失。以政府职能部门:公安机关为例,在采购单位物资的过程中,警务保障部门的采购小组主要负责物资的采购,付款与结算环节需要交由财务部门的出纳人员,物资的保管与验收则需要仓库管理人员负责。这样一来,物资的采购可以经过采购小组、财务小组、仓库管理小组三个过程,几个职能部门都能在此期间发挥作用,形成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实施业务员处理程序控制

实施处理程序控制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实施对内部财务、业务工作的管控。

首先,业务处理流程的划分需要结合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依据合理分工,落实责任制要求,明确业务处理的各个流程与手续,完善业务处理操作程序。以医院为例,采购装备、耗材的财务经济活动流程,可主要分为科室申请、审核、采购、验收、付款、记录等步骤,每一个环节都交由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实现器材管理部门、保管验收部门以及财务管理部门能够相互合作,建立起控制采购质量的联动机制。若发现采购的物资、器材不符合要求,则保管验收部门有资格拒收。

其次,制定完善的核对、复核制度。核对与复核都是针对财务部门对各项经济活动的财务管理行为,核对是指对多个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复核是指将已经记录下的数据进行再次审核。提高两项工作质量,建立完善的制度机制,有助于控制会计核算记录的准确性,保障财务数据真实、准确。

最后,对各个审批权限进行明确,保证各项业务都能拥有明确的审批流程,将各个业务进行层次、等级的划分,每个业务流程都需要经由相关的领导与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并且确保任何人都不能超越制度或违反使用相应权限。这也是一种落实上下牵制的重要手段,便于整合审批流程与业务活动实现合法合规。业务处理程序的梳理与完善,是提高内部控制、积累内部控制经验的重要举措,体现出各部门在业务处理环节期间,参与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处理业务的职责环节,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所在。

(六)发挥内部审计机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部门应积极开展自我控制评价、监督活动,其中包括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定期的自我控制评价设计、培训等活动,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参与相关评价活动当中,借助自我评价的方式,协助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评估、预判、控制机制。当审计部门体现出强大的独立性、客观性,才能保障审计部门作用的发挥,确保各项评价工作以及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公正。

(七)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新形势下,强化对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培养,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然需求,也是强化整体财务管控能力的关键。这就要求财务工作者能够具备较强的职业素质与政治素养,首先,主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认真执行党组织与国家发展的路线、方针;其次,熟练掌握内部控制管理的制度、原则与方法,精通会计业务以及相关专业技术,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最后,具备优秀职业素养,做到客观公正、廉洁奉公。在社会、道德、法律等多重约束下,会计人员应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与自身的关系,从而将工作落到实处,保障内部控制管理切实发挥作用。

结语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很大程度直接影响到了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效率,而我国当前内部控制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还需要进行改进。主要思路在于:首先,要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其次,要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最后,保证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得到落实。这样才能够使政府工作部门更好地服务人民。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
行政学人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