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雁彬
略读是一种快速地、提纲挈领地把握读物的基本内容、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的阅读方法。一直以来,略读教学都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略读教学的定位不够明确,不知道要不要教、该怎么教。本文将结合具体课例进行略读教学策略的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提示”中指出:“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这充分说明了略读在语文课程中的价值和意义——它既是教学的内容,又是教学的目标。这样,对略读的定位就从阅读方法转向了课程形态。
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明确指出作为教学形态的略读的含义。他说:“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便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仔细思考这句话,略读教学的关键词是“应用”。
作为教学形态的略读和作为阅读方法的略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它和同为教学形态的精读在阅读教学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分工,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文为例。编者在编排教材时就做了精心安排,将第四单元定位为略读,尤其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和《驿路梨花》。其实这两篇课文都能在前面的精读单元找到对应的学习方法。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写人记事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敬仰之情。精读第一单元《回忆鲁迅先生》的学法就能应用于本文的学习。《驿路梨花》则与第二单元的《老山界》在阅读方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略读教学侧重于引导学生把老师在精读教学中传授的基本方法应用于阅读实践,从而实现方法的迁移,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的拓展迁延,逐步形成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略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单元整体设计是关键。在主题单元教学中,略读教学起到对精读教学所学知识的巩固应用作用。教师要树立单元意识、整体意识,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内容,有精读,有略读。同时,要求略读的课文前面或旁边一般都会有预习提示,教师要培养学生逐渐养成看到课文就能根据课文的预习提示找出本文的学习任务。梳理预习提示,可以发现一些规律,要求略读的课文预习提示基本都离不开两大任务:一个是聚焦课文内容的梳理;另一个是关注学生的理解、表达。
教师课前要安排“精读学法回顾”,引导学生关注所学的课文与之前讲过的哪篇课文的学法是一样的,因为略读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迁移运用之前学过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对即将运用的阅读方法更加清晰明了,学有方法、学有方向,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如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教学中,第一环节便是“目标指引”,首先引导学生关注课前预习指引:“略读课文,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略读一遍后,再细读课文。放慢阅读速度,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疑难的地方。”然后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学过哪一篇文章跟本文的阅读方法很像,都是写名人的小事,学生会联想到第一单元《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师引导学生将《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阅读方法运用到本文学习中。
语文略读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设计,提倡学生根据学习指引自主阅读。将精读学习中学得的方法进行迁移,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本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略读教学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环节上控制教师满堂灌和一言堂的现象发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思考、梳理文章主要内容,训练自学能力。
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第二环节便是“自读自悟”,学生结合“环节一”中的内容指引和学法指导,基本明确自己该从哪些方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本文。在此环节,教师要敢于将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略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还要给学生搭建合作、交流、互动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和思辨中将之前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运用和强化,教师在重点难点处给予帮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或许有人会质疑,该环节是不是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呢?当然不是。学生在该环节就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进入第三个教学环节时,学生会将上一环节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此时,教师就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讨论中,问问他们小组有没有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老师要及时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由于略读教学具有纽带作用,它把精读教学和略读教学连接起来,也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起来。因此,在略读教学中,要立足于课内,放眼于课外,即做到“内引外联”。
略读课文是学生训练阅读方法的练兵场。有了前面三个环节,此时学生对一篇课文内容的把握大致形成,但对文章的深层主旨的把握和行文的逻辑关系还需要老师加以点拨。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更加清晰。同时,略读课文的学习是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和纽带。学完课文后,教师要切实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巩固学到的方法,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如教学《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课,单元要求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在略读教学中,师生共同明确了寻找每段阅读重点的方法。在“拓展迁移”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篇课外阅读——朱自清《我眼中的叶圣陶》,让学生确定每段阅读重点。学生就会调动学习经验,迁移运用方法,寻找每段话的中心句来概括段意,期间充满了成就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样不仅巩固运用了找中心句的方法,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上略读教学环节,不仅适用于《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本单元要求使用略读方法的《驿路梨花》等同样可行。以上策略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比较开放,教师教得放手,学生学得充分。
在略读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由“台前”转到“幕后”,但是要善于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略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要打破精读教学的束缚,凸显略读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略读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