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锋
艺术源于生活,山水画的创作尤其如此。无论是古之"荆关""董巨"、范宽、李成,还是近代之陆俨少、李可染,无不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身即山川而取之”而成就自己的作品。正如郭熙所言“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艺术家唯“坐穷泉壑,方可闻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苦思冥想求索山之本意之间,品嚼三味,方能将灵融之于形。李亮之《巴陵胜景》《山中雪后》等作品,亦是长时间在衡岳潇湘大地反复以“林泉之心”观看揣摩、品味体验的视觉印记之呈现。衡岳潇湘的亭台飞瀑、栈道舟桥、烟霞晚钟、山寺晴岚之山川意象在数年不间断的“身即山川”写生中逐渐由模糊而清晰,进而凝之于毫、写之于纸。
苍茫与秀润兼具,婉约与雄浑兼得,这是衡岳潇湘之地山水的典型意象特征。李亮在创作中力求尝试以传统笔墨为基础,融入现代以方笔取势造型的笔墨方法来表现衡岳之意象。在用笔方面主要体现为方折圆转、高下曲直、中侧变换、粗厚纤巧并置交错,线皴和点皴相融合;在墨色方面则是以墨为主,积染相濟,辅以青绿或赭色,以水墨清刚的风格形之于画面。概而言之,巴陵之山水创作中这种雄浑而清雅、苍劲而灵秀的风格表现,亦正是李亮笔墨语言探索之展现。■
(作者系西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