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君
李玟,那位曾经闪耀在国际舞台的中国明星,以往出现在公众场合的她,总是神采奕奕,笑容可掬。但是她最后一次引爆网络的新闻,却是伊人的香消玉殒,罪魁祸首是“抑郁症”。
进入本世纪,抑郁症几乎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患上的疾病。相关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全世界抑郁症的患者已经超过3.5亿人;而截至2022年底,我国抑郁症患者约有9500万人。
可以说,抑郁症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之一,因此,抗抑郁药物的研发,变得极为急迫。
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所以许多人轻易地认为,抑郁症仅仅是一种现代才有的疾病。查阅史料,我们便发现这一说法毫无根据,在中国和世界古代史上,关于抑郁症的记载案例比比皆是。
我国先秦时期,《黄帝内经》便出现了关于“郁”病的概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记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它认为,人类的怒喜思忧恐这五种情绪过度,就会导致肝心脾肺肾五脏受到伤害,其中思忧恐这三种较为极致的情志,恰恰是抑郁症的病因。
7月5日晚,歌手李玟因抑郁症去世
在同时期的古希腊,还没有“抑郁症”这个说法,它最早被西方人认为是Melancholia(现在翻译为忧郁,古希腊语为black bile,即黑胆汁之意)。古希腊著名的医生,即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体液学说,认为人体由4种体液组成:黄胆汁、黑胆汁、黏液和血液,这些体液的不同配比,决定了人们各自不同的气质,当这些体液的组成不平衡时,则会产生疾病。
在他看来,脾中偏寒性的黑胆汁过多会引发忧郁,而偏热性的黑胆汁过多则会导致狂躁,甚至发疯(这就是今天的抑郁症和狂躁症)。进而,他认为可以通过放血、水疗、运动及饮食等方式来治疗忧郁症。
我国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过两种病症:百合病和妇人脏燥。什么是百合病呢?即“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身形如和,其脉微数”。而什么是妇人脏燥呢?即“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无论是不能食、不能卧、不能行等“百合病”,还是喜悲伤哭的“脏燥”,这些症状都与抑郁症的心境低落有相似之处。
抑郁症(MDD)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情感障碍疾病,以情绪、躯体和认知症状为特征,每种症状都与影响身体健康的行为和生物因素有关,并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
目前,关于抑郁症确切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发展至今,现代医学临床使用的抗抑郁药,其作用机制大多与单胺递质假说有关—它通过调节突触间隙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单胺神经递质的浓度,来达到抗抑郁作用。
可以说,当今针对抑郁症,尚无颠覆性药物,整个市场依然处于混战之中。具体来看,在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这三类: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米那普仑),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
这些药物存在诸多不足,它们起效慢,甚至会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中国自主研发的抗抑郁药物若欣林
但这些药物存在诸多不足,它们起效慢,甚至会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例如,氟西汀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性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舍曲林会引起患者头痛、恶心以及胃肠道消化不良等。因此,在世界医学领域内,我们迫切需要研发不良反应少、起效快、更加广谱的新型抗抑郁药物。
总体上,近年来,全球抗抑郁药的研发,体现出优化多靶点单胺递质、调节不同机制非单胺的趋势。要知道,大多数经典抗抑郁药,具有抑制一種或多种单胺神经递质再摄取的作用,从而增加单胺能的传递。
而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结合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作用机制,是一类多模式或多功能的抗抑郁药。它能作用于不同模式的神经元信号,对不同的神经传递系统产生下游效应。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药物的多模式作用机制包括某些受体的激动或拮抗作用,从而对抑郁症相关的特定症状产生影响,具有更好疗效和更少不良反应的特征。
首先,我们需要搞明白的是,在研发抗抑郁药的过程中,何谓优化多靶点单胺递质的策略?单胺递质假说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与该假说相关的药物类型,包括了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和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等。而优化多靶点单胺策略,正是通过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胺递质或相应受体,从而控制单胺递质在体内的浓度,达到抗抑郁的作用。
由于抑郁症患者脑部的血清素(5-HT)含量较低,通过靶点联合策略,如将5-HT转运体组合5-HT亚型受体,抑制5-HT再吸收,来达到快速、有效的治疗作用。
基于这样的治疗原理,维拉佐酮(vilazodone)顺利问世。它是用于治疗抑郁症的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和5-HT1A激动剂,于2011年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
维拉佐酮作为5-HT1A激动剂,通过一种新的作用机制,在临床上表现出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基于该药物作用机制的启发,目前已研发出一种新型抗抑郁候选药物盐酸羟哌吡酮(YL-0919)。
候选新药YL-0919目前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具有5-HT再摄取抑制、5-HT1A部分激动和5-HT6受体完全激动作用。在啮齿动物模型中,灌胃给药YL-0919后,结果显示其具有快速抗抑郁、抗焦虑和增强认知的作用。
而慢性不可预测应激抑郁猴模型(CUMS)实验显示,皮下注射1.2 mg·kg-1的YL-0919,可产生显著的抗抑郁效果,相较于氟西汀起效更快。研究数据表明,YL-0919可以改善认知,具有显著增强记忆的作用,该作用是由5-HT6受体激活介导所致。
而目前重度抑郁症的治疗药物维拉佐酮,对5-HT6无活性。因此,具有5-HT再摄取抑制和5-HT亚型受体作用的多靶点抗抑郁药,将为新一代抑郁症治疗药物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另外,若欣林(LY03005)同样值得关注。人类研发抗抑郁药物已有近70年的时间,而直到若欣林的出现,结束了中国药企仅以仿制药参与市场竞争的历史—该药是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抗抑郁药物。
仍有40%的患者对此类药物治疗无反应。
电影《海伦》讲述了两个患有抑郁症的女子相互扶持的故事
若欣林目前已在中国完成I至III期的临床试验,处于上市申请阶段。它通过结合5-羟色胺转运体(SERT)、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和多巴胺转运体(DAT),来抑制对血清素的再摄取,从而发挥起效快、改善认知等作用。
若欣林是一种前体药物,口服给药后,安舒法辛及其代谢产物去甲文拉法辛(ODV)在下丘脑中的浓度相当,综合表现出三重再摄取抑制活性。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初步评估显示,若欣林在改善焦虑、认知障碍等症状方面具有潜力,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对性功能、体重、嗜睡无显著影响。
过去,传统的抗抑郁药物主要是以单胺类神经递质为靶点。但这类药物显效慢,而无法满足临床需求,仍有40%的患者对此类药物治疗无反应。因此,临床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已经从传统的单胺假说到谷氨酸系统、γ-氨基丁酸、阿片系统、胆碱能系统、炎症系统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止咳药物右美沙芬成为了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口服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它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多个靶点,包括激动sigma-1受体、抑制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
右美沙芬和奎尼丁(AVP-923)的复合胶囊已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假性延髓炎,目前正在研究该复方制剂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
而别孕烯醇酮(ETX-155)ETX-155注射液,是第一个被FDA认证的治疗产后抑郁症的药物。产后抑郁癥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认为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波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之间的相互作用。ETX-155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使其恢复正常。
一项对中度至重度产后抑郁症女性进行的III期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ETX-155注射液在60小时内起效,且持续时间长达30天。ETX-155注射液在3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中,证明可减轻抑郁症状。然而,它目前临床上出现了一定的不良反应,给药过程中会突然丧失意识,需要严格监控。
写在这里,笔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上述其中某些药物能最终上市,以早日解决抑郁症带给人类的伤害和痛苦。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