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帅
“今晚又有电影看喽!”云南怒江泸水市六库镇赖茅村的夏日傍晚,一个小孩子兴奋地向正在乘凉的家人跑去,边跑边兴奋地嚷道。一辆皮卡车静静地停在村口,这辆车,村民们再熟悉不过,因为“看见这辆车,就能看上电影。”
皮卡车的主人名叫杨明金。46岁的他是泸水市一家轮胎店的小老板,但他更喜欢自己的另一个身份:公益电影放映员。白天他在店里修车轮胎,晚上就开车去山上放免费电影。
20余年来,他带着放映机,走进怒江大峡谷的村村寨寨,免费放映了4500多场电影。这些年,他放的电影也从画面斑驳的老胶片,变成色彩缤纷的数字电影,村民们也因此有了更加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横断山脉腹地,因怒江贯穿全境而得名,山高谷深、狭窄陡峻、江河纵横。杨明金的童年也在闭塞的大山里度过,直到有一天电影来了。“小时候老师问我们以后想做什么,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直到有天村里来了个电影放映队,我和小伙伴们都特别兴奋。”杨明金说,理想也随着这束光扎进了心里,“我想让大家都能看上免费电影。”
1998年,杨明金买了台放映机,就开始去山里放免费电影。“正放到关键情节,大人小孩都张着嘴等着看结果,突然就没电了,大山一片漆黑。”杨明金说,那时候大山里的电是“宝贝”,停电或者电压不稳的情况常常发生。
隔天,杨明金带来一台发电机,村民们不用再担心电影中途没电了,“村民们对我竖起大拇指的时候,我觉得我的理想虽然平凡,但也挺好。”
有一天,杨明金照常到村里放映电影,快结束时,一个老人笑着说:“小伙子,要是你的电影能讲傈僳语就更好了。”杨明金这才意识到,有些老人们虽然也会对着屏幕哈哈大笑,但其实他们听不懂内容。
“我不知道怎么在胶片上把傈僳语放出来,就请厂家教我;不懂傈僳语发音,就请专家帮忙。”因为老人的一句话,杨明金东奔西走,足足调试了3个多月。“弄好后,我第一时间又去了那个村子,当时心里挺兴奋的,特别期待看到老人的反应。”
那天,当荧幕上的第一句傈僳语响起时,老人们兴奋地鼓起了掌,不停地用手势向杨明金表达感谢。“放电影这件事,很多朋友笑我痴,但看到老人家那么满足地笑,我就想,痴点有什么不好?”杨明金说,“只要能给更多人带去快乐,我愿意让这份痴情陪伴我一辈子。”
这些年,绕过多少山路、蹚过多少小河,楊明金早已记不清楚。但放映路上收获的温暖,一幕幕都沉淀在他心底。正是因为这样的温暖,他不再满足于只给村民们带去影片。
“村子里老人和孩子最多。去得多了,谁家有困难都知道,会力所能及地帮帮他们,每次都给他们带点吃穿用的。”杨明金说,“实在帮不了的,我就把他们的资料传到社交平台上,很多网友通过我提供的信息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2020年,杨明金在社会各界帮助下成立了怒江胶片电影展览馆,收藏了100多套可以正常放映的电影器材,也记录了他20余年的公益故事。这些年,他也因为放映电影,结交了不少五湖四海的朋友。在杨明金的微信里有一个由他发起的“农村数字电影友好交流群”,群成员为全国各地公益电影放映员。他们一起讨论如何选片,也交流遇到的趣事。
“电影让我的生活有了光,我希望这束光能照亮更多人。”杨明金坚定地说,“只要还有人看,哪怕只有一个,我也会一直放下去,放到抬不动机器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