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舜 刘 元
今年以来,笔者有针对性地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皮卡车市场进行了市场调研,不难发现除原有的传统的皮卡车企业在生产皮卡车外,几乎所有农用车企业也都在上皮卡车。今年10月中旬在山东济南召开的“2000年全国农用车展销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农用车企业生产的皮卡车竞相登台亮相,简直是打起了擂台,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满饱眼福。但据悉:皮卡车展销的情况却不尽人意,尤其是农民不买皮卡车的“账”!城里人蜗居的城市又对皮卡车左限制右禁止,存在非常严重的“种族”歧视政策,皮卡车发展历程虽到了“而立之年”,可现阶段市场表现却惨了——市场容积异乎寻常地小。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大大小小正规的和不正式的还有业余的生产皮卡车厂家近50家,总投资额超过60亿人民币,总生产能力近50万辆,与此相关的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恐怕近20万人,但实在令人沮丧和失望的是年社会总需求量只有5万左右,1999年皮卡车总销量仅占汽车总销量的285%,2000年有望突破65~70万大关,但市场份额仅提升04%左右,小得可怜。近几年来皮卡车市场逐年有上升趋势,然而爬升迟缓,不尽人意,产能极大放空。尽管如此,农用车企业还是经不住皮卡车引擎声的诱惑,一窝风地纷纷涉足皮卡车行业,仿佛搞皮卡车是发展农用车的唯一出路与唯一目标而将皮卡车定位在农用车的行列之中。
西方经济学大师马斯洛认为:人的消费分为基本消费“解决温饱和发展消费”,先决条件是填饱肚皮暖和身子,然后才是发展消费。当今中国的社会结构呈倒金字塔式,社会财富集中掌握在相当狭窄的一小部分社会阶层中,而不是均衡在各阶层里,90%以上的老百姓日子过得相当困苦。在城市,平均分摊一下,几乎家家都有失业或下岗工人,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如果生个病、孩子上个学、瞻养双亲、再买一下房什么的,那简直就是雪上加霜了。所以皮卡车对工薪阶层来说,一不可能作为谋生的生产工具,二不可能作为代步工具;对“人民公仆”来说,皮卡车的级别不够,当座骑有损威严威风,故对其嗤之以鼻,并对皮卡车制定出一系列“管、卡、压、限、禁”等歧视性政策,使皮卡车在一些城市中寸步难行。经商的人有行当之别、有大小老板之分,因此对皮卡车选购也有行业之分,如家用电器、小商品、装饰材料等对皮卡车作为生产工具还有所青睐,其它行业就不得而知了。大、中老板当然看不上皮卡车了,认为它的档次太低,有损其商贾形象;小老板们有一些是买皮卡车,既做生产工具又当代步工具。皮卡车在城市的另一个主要用途是特种行业对它的需求,如电力、电讯、邮政、工矿、石油企业等。在许多中小城乡结合部,也有不少将皮卡车做出租车的。
在中国农村,尤其是西北部地区,皮卡车市场前景说不上黯淡但也不容乐观。皮卡车在农村“火”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是由国情所决定的:人多地少、条件分割、各自为政的封建小农经济,富余劳动力近2个多亿、苛捐税重,农民生活困苦、购买力下降;这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情况正好相反,人家是农场主式农业,一人要耕种几百几千顷土地,这就非得现代化机械化不可。因此,既有轿车舒适又有货车功能的皮卡车就显示出了它的强大作用。中国农民买不起相对于农用车和拖拉机贵2倍与十几倍的皮卡车,况且中国农村的使用环境、路况也不太适合皮卡车的生存和发展。当然也有例外,如有些农村的村官及村镇企业头头脑脑们也不乏购买皮卡车的,但不能算做是农民的购买力,只能算是农村市场的一部分。
我国皮卡车主导产品特征:车身以五十铃、丰田、日产双排座为主;发动机主要用491、492、4JB1、4JA1、NA20、422E1、485等;乘员5人,载货量500~650kg;前盘后鼓;前独后板。价格较同排量的轿车要低、与选用同发动机的轻卡价格相当或偏高。各档次的产品性能与外观相近,各具特色的产品较少。各企业产品主要分普通型、标准型和豪华型3种。市场特征:供给大于需求,竞争激烈。尽管皮卡总销量逐年有所增长,但社会总体需求依然有限,不会有奇迹发生。产品功能分析——产品主要用途在于实现小型客货两用功能,在性能方面兼顾轿车的速度、舒适、安全等性能与轻载的载重性能,其所拉货物特点为载质量轻,体积小,对运输效果要求能够方便快捷。就车辆的使用目的而言,又可分为生活服务型用车、辅助生产型用车和商务用车。用户分析——从消费数量上来看,目前私营和集体企业、小城市、乡镇和农村正成为皮卡车用户主体。据有关资料统计,75%~85%的皮卡销向企业,其中集体和私营企业约占50%,国营企业约占25%~35%;私人用户约占15%,政府机关占8%~15%。地域分布——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为目前皮卡车最主要的市场,从东南到西北和东北,存在明显的势位差。皮卡车在中国诞生已近30年,但只是近2年才出现明显增长势头,估计潜在需求还很大,随着使用政策的宽松和小型物流的发展将有力促使其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