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嫦娥,林盈斌
(福建省南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科,福建 南安,362300)
寻常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痤疮的发生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皮脂腺过度分泌、毛囊角化异常、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1]。细菌感染在痤疮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导致疼痛、红肿和脓疱的形成。据流行病学统计,全球约85%的人被痤疮问题困扰,其中青春期是痤疮的高发年龄段[2]。尽管痤疮在身体上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但其引发的皮肤症状和对外貌的担忧可能导致患者焦虑、自卑和社交障碍,因此使用医疗美容的方法治疗痤疮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3]。
目前,痤疮清除术和红蓝光治疗方法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进展,痤疮清除术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病变,红蓝光治疗则具有抗菌和减少炎症的效果,然而,个体差异和治疗周期使整体效果仍存在较大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明确适应症和治疗机制,提高痤疮清除术和红蓝光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将2020.7-2022.11我院收治的80例面部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差异化方案治疗,报道如下:
将2020.7-2022.11我院收治的80例面部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内男22例,女18例,年龄18-38岁,平均(29.83±3.42)岁,病程1-36个月(18.94±4.83)个月,痤疮分级:轻度16例,中度19例,重度5例,发病部位:额部16例,鼻部15例,颊部9例,皮损平均面积(7.91±2.03)m2;观察组内男23例,女17例,年龄18-39岁,平均(29.89±3.48)岁,病程1-35个月(18.34±4.33)个月,痤疮分级:轻度15例,中度17例,重度8例,发病部位:额部17例,鼻部16例,颊部7例,皮损平均面积(7.58±2.23)m2;经对比可见入选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年龄在18-40岁之间的面部痤疮者;根据临床症状和皮肤检查,确诊为面部痤疮的患者;根据痤疮严重程度分级系统(如痤疮严重度指数、面部痤疮评估和分级等)确定为轻度、中度或重度痤疮者;没有其他重要的系统性疾病或严重的免疫功能障碍;在过去的4周内未使用过痤疮清除术或红蓝光治疗仪。
排除标准: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怀孕或正在哺乳期的女性;患有其他严重皮肤疾病,如银屑病、荨麻疹等;光敏感:对光敏感或已知过敏反应的患者;在过去的4周内使用过其他治疗方法,如口服抗生素、外用药物等;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其他因素,如接受过类似治疗的历史记录、面部手术等。
对照组入选患者接受面部清除术干预: 首先使用洗面奶将患者的面部皮肤清洁干净。接着,采用冷热喷机对患者的面部进行热喷雾处理,建议每次喷雾持续时间为8-12分钟,让患者面部皮肤毛孔打开,以减轻疼痛。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戴上无菌手套,对患者的面部进行消毒杀菌处理,使用粉刺针对患者的黑头和开口粉刺进行清除,清除完成后,使用冷藏的0.5%甲硝唑注射液进行面部冰敷15min,促进患者面部消肿。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红蓝光治疗仪治疗,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眼罩遮住眼睛,使用JLTMD500A型半导体激光治疗机(武汉金莱特光电子有限公司生产)机头距离患者面部15-20厘米处垂直照射,蓝光可见光波长:400-410nm,蓝光可见光波长:660nm,蓝光和红光各照射15分钟,每周进行2次,每次治疗结束后立即冷敷30分钟,治疗期间进行保湿防晒,涂抹SPF≥30、PA++/+++的防晒乳,治疗周期为8周[2]。
疗效: 根据治疗后21天患者皮损的愈合情况进行评估,以治疗前的皮损面积作为100%。根据以下标准对愈合率进行分类评定:显效:皮损愈合率大于75%;有效:皮损愈合率在25%至75%之间;无效:皮损愈合率小于25%。
Leeds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应用Leeds痤疮评分体系对其痤疮严重程度,总分0~1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痤疮越严重。
分别应用SDS量表及SAS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进行评价,量表每个维度最高评分均为100分,患者得分与其负面情绪间为正相关,即得分高其负面情绪突出。
经对比可见观察组疗效(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组间临床疗效对比(n/%)
接受干预前组间Leeds评分数据对比无明显数据差异(P>0.05),经干预观察组Leeds评分(2.02±0.19)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组间Leeds评分对比(,分)
表2 组间Leeds评分对比(,分)
观察组患者心理(焦虑状态、抑郁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变情况对比(,分)
面部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其发生机制涉及多种因素。首先,过度分泌的皮脂是面部痤疮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青春期,雄性激素的增加刺激了皮脂腺的分泌,导致皮脂过度产生,过多的皮脂会导致毛囊阻塞,形成粉刺。其次,毛囊角化异常也是面部痤疮发生的重要因素,在正常情况下,角质细胞会正常脱落,但在痤疮患者中,角质细胞过度堆积,导致毛囊口堵塞。这一过程促使粉刺的形成,进而引发炎症反应和痤疮的进一步发展[4]。此外,痤疮丙酸杆菌的感染也与面部痤疮相关,这种细菌寄生于堵塞的毛囊中,引发炎症反应,并导致红肿和脓疱的形成。面部痤疮的治疗难度主要取决于多个因素。其中包括痤疮的严重程度、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轻度痤疮通常可以通过良好的日常皮肤护理和外用药物治疗来控制,中度到重度痤疮则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维生素A酸类药物或激素治疗等内外联合治疗方法[6]。然而,面部痤疮的治疗过程通常需要较长时间,且治愈过程可能存在反复,每个患者的治疗反应也可能不同,因此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耐心的持续治疗,此外,对于一些顽固性痤疮病例,可能需要更加专业和综合的治疗方法,如激光治疗或化学剥脱等。
痤疮清除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手术干预,清除面部痤疮病变,改善患者的皮肤状况,首先,痤疮清除术可以通过清除黑头和粉刺来解决痤疮的根本问题,黑头和粉刺是毛囊的堵塞物,由皮脂和角质细胞堆积形成。这些堵塞物会导致炎症反应和痤疮的发展[7]。痤疮清除术通过使用特定的工具,如粉刺针或粉刺勺,将这些堵塞物轻柔地清除,恢复毛囊的通畅。其次,痤疮清除术通过刺激皮肤促进愈合和修复过程。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使用刺激性物质,如酸类化学物质或激光,来刺激皮肤的细胞更新和痤疮病变的修复,这种刺激可以促进表皮细胞的脱落和新生,减少炎症反应,改善皮肤质量,此外,痤疮清除术还可以改善皮肤的外观和纹理。通过清除痤疮病变和刺激皮肤的愈合过程,痤疮清除术可以减少痤疮疤痕的形成,使皮肤更加光滑和均匀。
红蓝光治疗仪是一种常用于治疗面部痤疮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其机制涉及光照对皮肤的生物学效应。红光和蓝光在治疗面部痤疮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且在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首先,红光治疗是通过激活皮肤细胞中的色素分子来促进愈合和修复过程。红光可以穿透皮肤表层,并被色素分子(如细胞色素C氧化酶)吸收,这种吸收作用会刺激细胞内能量产生,并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胶原蛋白生成和修复过程,从而减少炎症反应和促进痤疮病变的愈合,其次,蓝光治疗主要通过抗菌作用来控制面部痤疮,蓝光具有特定的波长范围,可以穿透皮肤的表层并作用于皮脂腺中的表皮细胞,这种光照作用可以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产生一种称为单线态氧的活性氧物质,单线态氧具有强烈的氧化能力,可以杀灭痤疮病变中的痤疮杆菌,从而减少痤疮病变的炎症和感染[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对比可见观察组疗效(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数据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心理(焦虑状态、抑郁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接受干预前组间Leeds评分数据对比无明显数据差异(P>0.05),经干预观察组Leeds评分(2.02±0.19)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与薛丽[9]等研究结果高度相似。分析其原因:首先,红蓝光治疗仪具有针对痤疮病变的特定作用机制,红光可以刺激皮肤细胞的代谢活动和胶原蛋白的生成,促进痤疮病变的愈合和修复过程,同时,蓝光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杀灭引起痤疮的细菌,减少炎症反应。这种针对痤疮病理机制的综合作用,可能导致更好的疗效和治愈率。其次,红蓝光治疗仪具有非侵入性和舒适性的特点。相比之下,痤疮清除术需要手术干预和刺激皮肤病变,可能导致术后不适和恢复期较长。而红蓝光治疗仪则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不会对皮肤造成直接损伤,因此更加舒适和温和,这种舒适性可能降低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感,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
另外,红蓝光治疗仪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波长和光强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痤疮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调整,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这种个性化治疗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红蓝光治疗仪在术后反应和并发症方面较痤疮清除术更为安全,痤疮清除术可能导致术后疼痛、红肿和瘀斑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心理负担,相比之下,红蓝光治疗仪的副作用较少,能够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皮肤健康和心理健康[10]。
综上所述,临床为面部痤疮患者实施痤疮清除术与红蓝光治疗仪联合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患者心理负担得到缓解,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