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秋风万种情

2023-08-26 03:57许芳
师道 2023年8期
关键词:旷达萧瑟萧萧

许芳

我盯着教材上的三首古诗——《山行》《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浓浓的秋的气息氤氲着我的眼,把我带回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秋天。

那年我读高一,从乡村来到县城。九月的天高旷阔远, 我坐在三轮摩托车上,任由摩托车的三个轮子机械地飞转,带我碾过大街小巷。城市把它的威严发挥到无比大,压得我无处可逃。

对于我,城市曾经是个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如今我坐着车“嗒嗒”驶过,但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如那飘零的落叶,在风中一圈又一圈打着旋儿,不知道要归落到哪里。

这种状态延续了整个秋天。在县城的学校,忙完一天的学习,晚上回到宿舍,大家凑一块儿聊天,气氛很和谐。而我总喜欢插嘴,说些与大家对立的话。在同学们眼中,我是个另类,但只有那一刻我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夜深人静时,我常站在宿舍窗前,目光越过昏黄落寞的街道,望向天空那轮圆月。夜又黑又深,月亮有时透过乌云明晃晃地挂在天空,显摆着它的光芒。有时又被迅速压上来的乌云晕进去,只看得见一个模糊的影子。我静静地看着它,它柔软又尖锐,明亮又幽暗,在无边的黑暗中,没有风,没有声音,它也是寂寞的,也很矛盾吧?我同情它,同时也讨厌它,每个晚上都这样。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年少的我似乎“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正因经历过那真真切切的情绪,所以现在的我才知道,对物的态度,是受情绪影响的。如我对那盏秋月的态度,其实它何罪之有?想到这,我轻轻一笑,拿起手中的教材,沉浸在诗人的世界中。

我看到:时已深秋,在蜿蜒的石头小路上,层层叠叠的山林一眼望不见尽头,杜牧“啪啪”的脚步声打在石块上,显得有些沉重孤寂。路还有多长呢,杜牧抬头沿着小路望去,小路如一条明丽的丝带,柔软地缠绕在山林间,他欣喜地看到在那白云相接处,有一户人家隐现其中,白云的缭绕与人间的烟火交织在一起……,于是赶路的疲劳一下被这诗意冲散,诗人索性停下了脚步。深秋的山林,红红的枫叶密密层层,一片片像是秋天的精灵,是落入尘土前最后的绚烂。这一瞬,诗意的心轻轻颤动着……在这大片的亮眼的红中,诗人感受到了比春的生机更盎然的蓬勃之气。诗人轻轻念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霜叶,是诗人眼中的叶,更多的是他心中的欣喜、诗意之叶。

心是什么样,眼中之物就是什么样。如此想着,我开始读苏轼的《赠刘景文》。在苏轼的眼中,秋天一反往日的萧瑟,而成了一年中的好景了。即使树叶凋零,秋风萧瑟,但苏轼眼中的荷叶,始终没有枯败与凋零,只有遒劲,与他心性一致的遒劲和刚毅。那不是简单的一根枝干,是经历寒霜凌迟,仍巍然挺立的枝干。是忍受秋风侵袭,仍傲然挺直的枝干。苏轼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残损,花瓣零落,如一位泪水涟涟的柔弱女子。可是,旷达如苏轼,他看到的,是尽管没有了花瓣的庇护,仍清晰利朗,昂首立在秋的鳌头的枝条。枝枝丫丫盘旋交错,向不同方向伸展着,透露着一股逼人的力量,威武得如一个凯旋的将军,所有的艰难、暗淡和芥蒂在它面前都俯首称臣。

用旷达的心境看物,于是所见之物便着上了乐观之色彩。

人之旷达与秋之劲朗如出一辙的,还有刘禹锡眼中的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众多或怀才不遇,或仕途不顺的诗人笔下,秋的意象,是萧瑟、凋敝的。但是,放旷通达之人却看到了另一种高旷的秋景。为何?因为心境。秋风还是那个秋风,秋叶还是同样的秋叶,呈现在诗文中的,并不是自然的景象,而是一时心绪的外露。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虽屡遭贬谪,但政治热情和生命激情始终激荡着他的精神世界。于是他感受到的秋天,是诗意的,是刚劲有力的。

那时那地,我是生动、乐观的,我的所思所感就是生动的,乐观的。我是凋零的,眼中物就是凋零的。

接着进入叶绍翁秋天的世界:梧桐树叶萧萧瑟瑟,江上秋风清清冷冷。这萧瑟、这清冷都是客居他乡的叶绍翁当时情绪的延伸和外显。恰在此时,又看到远处篱笆的点点灯火,一时间撩起了诗人久远而温绵的记忆,那是在自己的家乡,灯火之下是妻子低头缝衣的情形,豆大的火苗跳跃,桌上的砚台上是妻子刚磨好的墨汁,诗人与妻子偶然抬头对视,温馨与幸福,充溢在他们的笑意中。房子的另一个角落,孩子们围着一只刚从草丛里跳出来的蟋蟀,细细地看,轻轻地拨,不时传来童稚的嬉闹声。可是,现在诗人只身他乡,只身江边,感受着深秋的寒意,任由思念与孤寂之情随涛涛江水绵绵流去。难怪这一年的秋是这样悲戚:“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梧叶萧萧,是因为诗人的孤寂在萧萧作响,

秋风缕缕,它惹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段迷茫的时光,它生出了杜牧的几丝欣喜,它应和了苏轼的旷达洒脱,它也回应了叶绍翁的孤寂。

秋天以它獨有的特点,契合人某种心绪。心绪又以它朴素迷离、主观单纯的特点赋予秋缤纷之色彩。要感受他人眼中的秋,就得切身体会那个人那时那地独有的情感之色。

教学这三首古诗,其实就是带着孩子透过文字,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触摸诗人那时那地独有的情感。感受到情感的特点了,就能读懂每首诗中秋之独特了。

(作者单位:湖南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小学)

责任编辑 成 盼

猜你喜欢
旷达萧瑟萧萧
我的1919
The Swimming Pig
创享空间
废园
旷达者
旷达者
驱散萧瑟感
乐观旷达 进取人生
失意时须有一种旷达的情怀——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歌剧《伤逝·风萧瑟》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