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下老年数字鸿沟弥合路径

2023-08-26 04:52李彦瑾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老年群体数字鸿沟

李彦瑾

摘   要: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智能化时代下,老年群体逐渐成为了数字社会中的“边缘人”。老年人群与其他所有年龄层人群在新技术的介入与使用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形成了老年数字鸿沟,具体体现在接入层面、使用层面、信息层面、权利层面等四个方面。因此,想要真正解决老年数字融合问题,首先就要了解老年群体融入智能化社会的现状,以人为本,立足于老年群体切实需求;其次是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多方联动,帮助老年人尽快提升数字运用技能与素养,跟上数字化进程的脚步,与大家一起建设具有包容性、长幼共融的数字化新时代。

关键词:智能化时代;数字鸿沟;老年群体;数字融合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4-0054-03

引言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普遍的社会现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逐年攀升,已经开始了从“老龄化社会”向“老龄社会”的转变。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在朝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人脸识别、扫码支付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这样一来,智能化和老龄化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出新的矛盾。我国在推进智能化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似乎忽略了老年群体的受用度,造成了老年人数字融入困境。因此,在智能化时代下,如何使老年人也能跟上社会数字化进程的脚步,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我国老年数字鸿沟的现状

数字融入主要是指弥合数字鸿沟这一过程。数字鸿沟主要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接入层面”“使用层面”“信息层面”“权力层面”。

(一)接入层面

虽然根据CNNIC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老年网民数量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从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占比量由6.7%上升到11.2%,但是跟其他年龄阶段人口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已经进入5G新时代,而有大量老年人口仍没有“触网”,没有真正享受到数字化社会带来的方便,不但如此,反而加重了其出行、饮食等生活方面的困难。因不会“手机付款”、不会线上预约挂号操作而无法看病等情况并不是个例,应该引起重视。

(二)使用层面

当下已经触网的老年群体虽然已经拥有了智能手机,但是用的大多还是最基本的通讯类软件,而在健康监测、线上问诊、出行服务等需求类软件的使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鸿沟。有调查表明,软件下载、应用程序具体操作流程、设置更新与维护这三个基础操作,是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最大的阻碍。不只是智能手机,现在一些公共服务场所,如医院及各类缴费办事处,基本的业务都是通过电子自助化一体机器来完成,这也给部分不会使用电子设备的老人造成了一定困难。虽然这些场所也会设置一些服务专员,但很难做到全覆盖。

(三)信息层面

即使面对同样的信息,老年人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其获取信息的速度与内容也和年轻人有较大不同。这就体现出不同人群运用数字技术改变现实生活的能力不同,使得其对于数字化信息的使用效率也不同。与年轻一代的信息过剩相比,老年群体在信息获取上的数字鸿沟严重阻碍了其融入信息化社会的脚步。

(四)权利层面

智能化新型社会体系除了拓宽了人们既有权利的内容,也赋予了人们新的权利。信息社会的数字权利本来就很难定义与界定,对于在接入层面、使用层面、信息层面存在数字鸿沟的老年群体来说,他们的数字权利更容易受到侵害。例如,老年人在下载安装软件的过程中,由于其不能准确辨别可能侵犯个人隐私以及获取设备信息的条款,总是被动地勾选默认安装选项,这就可能造成隐私泄露的风险。再如,在进行网络问政的过程中,老人群体常常“被迫”集体失声等等,这都是其权利被侵犯的表现。

二、老年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

(一)数字适老化相关制度不健全,资源区域分配不均

首先,现有制度无法解决信息化社会可能带来的新矛盾与新风险,无论是在制度设计理念还是治理方法等方面,都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实质需求。对于已经出台的政策,大多也都只注重智能化科技的普惠性,而忽略了老年群体的特殊性,没有将普惠性和特惠性相结合,出现了“适老化”不足、过于趋向技术化等问题。

其次,关于数字应用缺乏良好的监管制度。一些软件还有智能化产品在设计上过于追求技术的革新,所以往往会存在一定漏洞,容易让不法分子钻空子。现在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的案件越来越多,行骗的手段也越来越高级,受害者往往是那些对智能设备接入困难的老年人。

另外,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原因,各地区数字设备覆盖程度也有明显差异,出现了一些区域数据资源分配高度聚集,一些区域资源碎片化分布的严重供给失衡现象。

(二)智能化社会大环境对老年群体并不友好

一方面,一些网络媒体对老年人的认识存在着误区,使之被关在数字化社会的大门外,成为“边缘人”。此外,受到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广告以及报道过度的描述了老人接受社会救助等等传递温情的生活写照,虽然是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尊老爱老的美德,但也在无形之中塑造了老年人“体弱多病”“生活自理能力差”等负面形象,进一步加重了网络媒介对老年群体的年龄歧视,降低了老年人触网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其没有信心融入智能化大环境。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互联网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都在以更快的速度迭代升级。老年人接受智能化“改造”的速度本来就慢,面对如此快速的数字化发展趨势自然就会不断出现新的数字鸿沟。而智能化社会这种发展现状也加剧了老年人学习现代化数字操作技术的紧迫感。

(三)现代科技产品设计忽略老年人需求

互联网商业机构所生产的现代科技产品面向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年轻人,所以并不符合老年人的使用习惯。由于产品设计师对老年群体存在或多或少的刻板印象与偏见,而忽视了老年人的真正需求,所以出现了有些产品即使做出了适老化改造,但改造仍旧不到位的现象。

以老年人为中心设计的智能化设备本就不多,如果因为设计师的年龄歧视,使适老化产品过于强调其老年属性的话,还可能形成逆向歧视,造成老年人对产品的排斥心理。一些经过适老改造的智能产品,虽然以低廉的价格迎合了老年群体的消费心理,但“低价”的代价却是软件设计的漏洞与硬件设计的种种安全隐患,比如,一些恶性预安装软件会泄露设备使用者的个人信息、充电发热易燃等等。

(四)亲代支持不足

亲代与子代在信息获取的数量与质量上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形成了代际之间的数字鸿沟。在网络信息化时代,老年人遇到新兴电子产品,向子代询问使用方法的情境很常见,但子女往往因为工作繁忙或缺乏耐心等原因,不能很好指导老年人操作,因此,即使老年人有学习新媒体操作的意愿,最后也只能是空欢喜一场。年轻人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亲代与子代聚少离多,这种物理空间的距离造成老人产生了心理上的孤独感,进而加大了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难度。

(五)老年人自身原因

经济水平也是影响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的数字设备覆盖率要略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另一方面,老年人自身的经济水平也会左右其对于智能产品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字鸿沟不仅存在于老年群体与年轻群体之间,还存在于不同消费水平的老年群体之间。老年人退休之后经济来源本来就有所减少,加之因为身体机能的衰退,医疗方面的开支又有所增加,使得老年人在数字化产品接入以及通信资费上只能一再精简。

生理方面,老年群体由于不可抗力,出现了视觉、听觉障碍,记忆力以及感知能力下降等状况,严重影响了其对数字设备的体验感。

心理方面,老年人由于身体素质的下降,导致其对于智能化产品的接受能力远远低于年轻群体,这种学习的困难容易使其产生无力感和自卑感,以至于对于触网产生抵触情绪。复杂多变的互联网世界有太多不确定性,老年人不能准确辨别算法推送的信息真伪,加上对于新技术的操作不熟悉,使得老年群体成为了网络诈骗的最大受害者,对接入数字设备产生了恐惧心理。

受教育程度也会限制老年群体的数字融入。这里所说的教育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理解有所不同,主要指的是信息技术教育。我国将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教育正式纳入未成年教育体系的时间较晚,所以当今时代的老年人在其年轻时基本没有接受正规的信息技术教育,而现在针对老年人开设的有关智能化设备使用课程在覆盖面上也有一定局限性,且课程设计也在某种程度上与老年群体实质需求相悖。

三、弥合老年数字鸿沟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加强对老年群体数字权利的保护

目前,有关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并未涉及数字适老化相关理念,政府应该正视老年数字鸿沟这一社会现象,并通过制定政策来将老年人数字权利具象化,加强对老年群体权益的全方位保护。以“新基建”战略为引领,加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扫清数字设备的接入障碍,切实提高信息化设施覆盖率。

老人收入水平也会影响其数字介入,而老年群体的可支配收入直接决定了其购买力。社会保障部门应该完善现行的养老金制度,建立多层多支柱老年收入保障新机制。

同时,增加网络安全意识宣传的力度,提供给老人基本防护手段,严厉打击网络诈骗、泄露个人隐私等恶意行为,帮助老人树立科学的技术观念。

(二)构建完备的老年教育体系,撕掉老年群体的“旧标签”

要通过培训教育的方式,帮助老年人尽快投入信息化社会的怀抱。当前开展老年信息教育主要是通过老年大学、社区老年学习中心等形式,政府应该扩宽资金渠道,增加这方面的资金投入。此外,在课程方面,应该通过实地调研再结合时下科技革新趋势,针对老年人的刚需来设计,激发老年人学习新技术的兴趣。授课可以采用线上远程教授与线下面授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针对老年群体中的特殊人群,如失能失智老人,可以利用外展培训的模式,招募社工及志愿者,协助其利用信息技术,保持与社会的联系。

对老龄概念的过度解读,一直是拉大老年群体与年轻群体代际鸿沟的关键因素。所以,年轻人应该增加与老年人的直接接触机会,撕掉老年群体的“旧标签”,培育出“爱老”“尊老”“助老”的文化氛围,提高全民为老服务意识。

另一方面,各级政务服务平台针对还未触网、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应该适当简化操作流程。在与智能化融合的过程中,不应该搞“一刀切”,而适当保留必要的人工服务,增强社会的包容性,让老年人有信心摆脱数字困境。

(三)推动企业产品设计适老化,构建和谐数字经济新生态

互联网企业中的研发人员在产品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老年群体的使用需求与使用困难点,推动老年人群从被动接受数字设备向主动参与技术开发转变。在设备的硬件和软件方面都要进行适老化改造,不管是界面设计还是交互设计都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除了基本的放大字体,语音识别等功能,还可开发老年人专用网站和专用app,便利其日常生活,丰富其精神世界。另外,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等方面都会发生较大变化,所以,我们在产品研发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囊括老年大群体的使用共性,而且针对一些有特殊身体障碍的老人还应该设立无障碍软件操作等程序,在产品的使用模式上进行差异化整改。对于“适老化”的标准也应进行一个更加明确的界定,更加利于改造措施的落地。

此外,老年人版本的软件开发必然要考慮到更新成本的问题,如何在保证产品体验感的同时,设计出性价比高的适老产品,是接下来我们要努力的方向。目前,整个互联网行业的风向不对,过度追求金钱的利益和先锋技术,反而给制造者和使用者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显然,他们并没有看到老年群体潜在的消费能力。在人口老龄化的大形势下,不能只注重个人效益,应以社会效益优先,反而可以帮助企业拓宽市场,达到互利共赢的结果。

(四)数字反哺,提高亲代支持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持续增多,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传统家庭养老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所以,作为子女,更应该给家中老人多一份关爱,家庭数字反哺不仅是帮助老年群体弥合数字鸿沟的有效途径,更是一种行孝的方式。

老年人对数字环境不熟悉,本来就会对数字接入产生恐惧和排斥的心理,而年轻群体接纳新事物的速度和效率都远远高于老年人,所以子女应该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增加与老人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手把手传授新媒体的使用方法,帮助老年人提高其数字素养。与此同时,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系也更为紧密,促进了代际之间的和谐关系,减少了老年对于学习新技术的焦虑感,降低了其孤独感,营造了“长幼共融”的良好生活氛围。

(五)老年人自身积极转变观念

社会与家庭的力量也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想要真正解决老年数字困境问题,还得需要老年人自身做出改變。老年群体应该摒弃传统陈旧思想,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有关数字化新技术知识,敢于迈出第一步,勇于尝试,加快融入智能化社会。

同时,老年群体要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对适老化改造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社会以及产品开发者关注到老年人的切实需求,以利于产品的设计研发以及老年群体的权益保护。

参考文献:

[1]   林宝.老年群体数字贫困治理的难点与重点[J].人民论坛,2020(29):129-131.

[2]   黄晨熹.老年数字鸿沟的现状、挑战及对策[J].人民论坛,2020(29):126-128.

[3]   代利凤.智慧养老综合体服务:缘起、风险与政策应对[J].广西社会科学,2019(10).

[4]   郑永年.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和社会[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53,103.

[5]   何铨,张湘笛.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及社会融合策略[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37-441.

[6]   刘述.积极老龄化视角下我国香港老年人数字融入路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21(3):67-75.

[7]   陈岩杰,陈方琳.农村老年人数字化生存困境及其超越:基于三喻文化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21(2):97-102.

[8]   周裕琼.数字弱势群体的崛起:老年人微信采纳与使用影响因素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7):66-86,127-128.

[9]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学会跨越数字鸿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4,46,59,61,65.

[10]   杜鹏,韩文婷.互联网与老年生活:挑战与机遇[J].人口研究,2021(3):3-16.

[责任编辑   柯   黎]

猜你喜欢
老年群体数字鸿沟
心理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农村老年群体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海南社区老年群体需求调查研究
吉林省城镇老年群体心理障碍分析
推进“信息化”消除“数字鸿沟”
浅析互联网时代知识沟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关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机制研究